<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具体行程</b></h5><h5><br></h5><h5><b>7月19日:</b></h5><h5>7:30——8:00 党政办公中心举行启动仪式</h5><h5>8:00——9:30 前往绥棱县</h5><h5>9:30——10:30 参观绥棱县红色历史纪念馆,追忆抗联历史</h5><h5>10:30——10:50 参观绥棱县艺术中心,赏鉴非遗项目绥棱农民画</h5><h5>10:50——11:30 参观黑陶生产基地,了解非遗项目绥棱黑陶制作过程</h5><h5>11:30——13:00 午餐 体验特色美食手撕黄金鸡、春饼卷豆芽</h5><h5>13:00——15:00 参观白马石遗址公园,游览抗联西征会师地</h5><h5>15:00——17:00参观大青观抗联密营地,走进国家森林公园,追寻抗联足迹</h5><h5><b>7月20日:</b></h5><h5>8:00——8:40 前往海伦市</h5><h5>8:40——9:10 参观傅清超剪纸博物馆,领略国家级非遗项目海伦剪纸魅力</h5><h5>9:10——9:40 参观北派二人转传承中心,观看国家级非遗项目海伦二人转表演</h5><h5>9:40——11:30参观四大坊民俗村,走进特色民俗文化</h5><h5>11:30——13:30 午餐 体验四大坊特色美食</h5><h5>13:30——14:10 前往望奎县</h5><h5>14:10——14:40 参观林枫故居纪念馆,追忆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林枫同志光荣而伟大的一生</h5><h5>14:40——15:10 参观满族风情园,感受满族历史文化</h5><h5>15:10——16:00 参观望奎皮影展厅,领略世界级非遗项目望奎皮影戏魅力</h5><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参观点简介</b></h1> <h3><b>一、绥棱</b></h3> <h5><b>1.绥棱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b></h5> <h5><b>简介:</b>绥棱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专题展示北满抗联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凸显绥棱作为北满抗联西征的目的地,会师地,集结地,黑嫩平原游击战争起始地的重要地位,彰显抗联西征将士忠于信仰,不畏艰险,誓死抗敌,血战到底的伟大精神。</h5> <h5><b>2.绥棱县艺术中心(农民画)</b></h5> <h5><b>简介:</b>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农民画”诞生在北大荒, 形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画家们用朴实的绘画语言,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的历史变迁。 绥棱县几代农民画作者所创作出的几千幅作品先后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中国民协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展和省级农民画展,多次获得全国农民画展优秀组织单位奖。目前,绥棱县已有40余名作者因农民画成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0余人成为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人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7人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绥棱县因农民画先后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h5> <h5><b>3.黑陶生产基地(制作过程)</b></h5> <h5><b>简介:</b>绥棱黑陶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走进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远销英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周恩来总理盛赞为“黄土变黄金,何乐而不为”。全县共黑陶企业5家,从业人员140多人,技术骨干20人。产品有黑陶、红陶、彩陶、漆陶、炎黄陶等8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到3万件,已初步形成研、产、销、售后服务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态势较好。</h5> <h5><b>4.白马石遗址公园</b></h5> <h5></h5><h5><b>简介:</b>白马石是东北抗联时期重要游击区和秘密活动据点。位于绥棱东北部,距县城70余公里的原深山密林之中。它东邻努敏河、张家湾,北与八道林子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驻地,十几个密营、据点、交通点、救国会接壤。西与北满省委书记驻地半截河炭窑相连。河南有北满省委机关所在地四平山脚下老金沟等十几个抗联密营、秘密活动据点。白马石是抗联历次西征的会师地,1936年抗联三军,1937年抗联六军,1938年三、六、九、十一军西征都在这里会师。也是北满省委、抗联召开临时会议的主要场所。<br>2014年,白马石遗址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在迎接中国共产党一百华诞的喜庆日子,为进一步弘扬抗联精神,根据老区人民的意愿,配合党史教育,对白马石遗址进行了维修和扩建,扩建为白马石遗址公园。遗址公园呈带状,面积4万平方米,景区内建有白马石、会师地纪念碑、木制栈道、浮雕墙等景观。<br>白马石高约4.52米,长约7.56米,最宽处1米。因其通体呈白色,又似马状,南北方向横卧在山林中,恰似卧在林中小憩的一匹白马。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它亲眼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维护族尊严的精神和壮举。白马石纪念碑正面“白马石”三个字是由已故的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题写。背面儿镌刻了他在离休后重返故地时写的歌词《张家湾儿》。<br>会师浮雕墙长30米,浓缩峥嵘岁月,再现金戈铁马。浮雕墙主要反映了东北抗联在白马石这里会师、密营、联络和开会的情景。<br>栈道长2000米,代表着当年东北抗联走过的曲折道路。</h5> <h5><b>5.大青观抗联密营地</b></h5> <h5><b>简 介:</b>大青观抗联遗址位于绥棱县半截河林场的东北部山区内,距离县城78.4公里。北邻海伦,南望诺敏河,西邻四海店镇,东部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方圆250平方公里。大青观是我县一处重要的抗联遗址,1937年4月,王明贵师长所在部队作为北满西征先遣部队,从庆安方向进入绥棱县界,在大青观一带驻扎并开展抗日活动,并命令四师十一团团长耿殿君筹建大青观密营。这里当年建有兵器修理厂、医院和被服厂,为抗联第六军乃至整个东北抗联的抗日活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br>2021年建党百年华诞,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铭记历史,绥棱县将大青观确定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对大青观抗联官营进行了重新修建,在景区内修建了瞭望塔、哨所、抗联政治军政学校、指挥部、兵营、物资偹库、被服厂、后方医院、仙女湖、大仙堂等形象逼真的官营群落和景观景点。<br>建成后的大青观抗联遗址公园将意义非常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使人深深地感受到,在绥棱这片土地上,历史的烟云笼罩着自然,自然的光彩映照着历史。历史帮助人们去认识自然,自然又帮助人们理解了历史。景物与历史相映,历史与人心相通,走进大青观进一步感受绥棱山水的文化意蕴与厚重历史,感受绥棱的过去与今天。</h5> <h3><b>二、海伦</b></h3> <h5><b>1.傅清超满族剪纸</b></h5> <h5><b>简介:</b>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剪纸是一门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涵盖东北广大地域的剪纸作品,都属于满族剪纸范畴。而海伦剪纸,因其传承心路、作品的个性化特征和艺术特质,则更具代表性。如今,在传承人傅清超的努力下,海伦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在焕发着新的活力。傅清超出生于满族剪纸世家,自幼在祖母身边接受满族剪纸艺术的熏陶,对剪纸艺术有着浓厚兴趣。6岁时,傅清超正式师从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傅作仁先生,学习剪纸绘画。此后,她一直默守在父亲身边,言传身教中,深谙家族的精神品格和艺术内涵,结下了与剪纸艺术的终生之缘。</h5> <h5><b>2.北派二人转传承中心</b></h5> <h5><b>简介:</b>海伦二人转是东北二人转在本地区一个极有地域特色的分支流派,以其固有的地缘优势、语言特质、唱腔风格及舞蹈技巧等明显区别于辽宁、吉林的二人转,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不仅将冀东土语改造、发展成了黑龙江地方方言,还汲取诸多兄弟剧种、曲种的优秀曲牌、唱腔,注重拓展唱腔领域,唱腔音乐十分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称。</h5> <h5><b>3.四大坊民俗村</b></h5> <h5><b>简介:</b>海伦市福民乡众福村(四大坊民俗文化村)位于有着“中国黑土硒都”美誉的海伦市,因富硒农业和老东北民俗而闻名,为省内首屈一指的民俗生态和人文旅游区,土里土气又古色古香,雅俗共赏。民俗村具有浓郁的年代感和地方特色,吸引怀旧休闲和观光体验者到此感受,即可以呼唤百年的东北记忆并焕发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四大坊民俗文化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留住了绿水青山和原始田园,为人们提供立体的人文空间和传统的饮食文化。</h5> <b>三、望奎</b> <h5><b>1.林枫故居纪念馆</b></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简介:</b>林枫故居纪念馆始建于1918年,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0平方米,是我省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1994年7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对未成年人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缅怀革命先辈、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h5><h5>林枫(1906~1977),生于望奎县海丰镇。1924年参加革命,1927年入党。1927年后在北京、天津一带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2年11月起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33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1935年12月复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6年2月起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5月起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秘书。1938年5月至1940年2月任晋西南区党委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45年11月至1948年6月兼任东北局组织部部长。1949年8月当选为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4年底调中央工作,历任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1977年在北京逝世。<br>林枫同志故居纪念馆现为黑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h5> <h5><b>2.望奎县满族博物馆</b></h5> <h5><b>简介:</b>望奎县满族博物馆,AAA级旅游景点,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18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满族风情馆1324平方米,从满族源流、生产、生活、礼仪、信仰等多方面用文字、图片、实物展示其历史风貌;生产展厅、生活展厅各168平方米,不仅详细补充主馆陈设,更着重展示生产、生活情节;古玩店140平方米,是满族服饰、装饰、绘画、书法、工艺品等交易场所;满族历史文化长廊430平方米,主要内容是清十二帝画像以及重大战争场面、满族兴起故事等。</h5> <h5><b>3.望奎皮影展厅</b></h5> <h5><b>简介:</b>望奎县皮影戏源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表演形式和唱腔,在保留河北冀东民间小调基础上,大量吸收乐亭皮影之长,形成了唱腔流畅、表现力强的风格和特点,被称作“江北派”皮影。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望奎县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5年,由黑龙江省非遗中心和望奎县文化馆创编的大型皮影戏《西温莫日根》获“金狮奖”第四届全国皮影木偶大赛金奖,同时该剧目也被文化部定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示范性剧目并进行了全国巡演。</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