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每次出游,有记录行踪和心得的习惯。然此次桃花源之行,也想写一篇图文并茂的美篇。只因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描绘桃花源人平等自由、幸福美满、社会安定、民风纯朴而裴声中外、震古烁今的《桃花源记》,使得我不敢造次。但为了若干年后,能知道当年的自己,更是为了感谢跑协组织者提供的这次学习交流之旅,于是勉为其难的有了下面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寻着陶公的踪迹,感概良多。总觉得陶渊明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设计师和预言家。因为占地157平方千米、富有诗意的“心灵的故乡·桃花源景区”,完全是遵循《桃花源记》的描述人文、风景来设计开发的。集游、购、娱、吃、喝、玩于一体,可让你留连往返、乐不思蜀。</p> <p class="ql-block"> 比如,为了契合《桃花源记》“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开辟了突出“秦”字命名的“秦溪”、“秦谷”、“秦街”等风景区,并将“黄闻山”更名为“桃源山”。同时,为了凸显五柳先生给常德人带来的伟大福祉,将桃花山和桃源山之间的湖命名为五柳湖,就连许多路标也是根据《桃花源记》里的词语或典故来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 7月11日,我们一行在古色古香、雕樑画栋的桃花源古镇南门集合。在五柳河边的广场上穿着统一队服、迈着整齐地步伐,将通山跑协这张靓丽名片,在异省他乡短暂的曝光之后,乘坐景区电瓶车来到了“秦溪”。</p> <p class="ql-block"> 秦溪原名水溪,是沅江的重要支流。相传这里就是《桃花源记》中武陵渔郎误入世外桃源的所经之路。在这晴朗的夏日清晨,倒是与秦溪的景致相得益彰,吊脚楼前平静如镜的水,楼旁的树,倒映在水中,如画美景,让人如醉如痴,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通往“秦谷”的“唐诗桥”。因桥前石碑刻有唐代书法家“草圣”张旭狂书的“唐诗桥”三个字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秦谷,完美地呈现了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的场景:“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你会陶醉于陶公笔下所描绘的、而现在就在眼前的、淳朴宁静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你会感叹别具一格、纯木卯榫结构、如“少女脸上笑弯的眉眼”的寰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 你会惊叹古人的高超技艺,用全木结构创造出来灌溉农田的龙骨水车;</p> <p class="ql-block"> 消失在记忆里的舂米坊、木榨油坊、蘑粉石蘑,在这里一一呈现;</p> <p class="ql-block"> 当你站在秋千上,你的心情和秋千会一起飞翔,你一定会把所有的烦恼抛在脑后,感觉到的是惬意和愉悦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看完上述古朴的劳作方式和娱乐方式,被古人的聪明智慧所折服,游览完桃花山的过程,真正体会到了陶公笔下的“欣然”、“豁然”、“怡然”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兴被眼前的美景彻底的调动起来,一路风景,一路歌,不知不觉来到水源亭。</p> <p class="ql-block"> 水源亭,取名《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之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亭后有水源洞,下临桃花潭,昔有桃花源三宝之一黄灵龟出没潭中,故又名灵龟潭。在此看山上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你的心灵会得到一次洗礼。</p> <p class="ql-block"> 顺坡而下,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竹林,竹子眼看为圆形,手模为方形,被称为竹中珍品,也是桃花源的三宝之一。曾经在崇阳县当过县令的张咏一首《方竹》诗,更令人对竹子的气节敬仰。</p> <p class="ql-block"><b>笋从初箨已方坚,峻节凌霜更可怜。</b></p><p class="ql-block"><b>为报世间邪佞者,如何不似竹枝贤。</b></p> <p class="ql-block">箨tuò</p> <p class="ql-block"> 前方有亭身洁白,亭顶为绿色琉璃瓦覆盖的方竹亭,为明万历年间修建,是桃花源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亭高6米,墙厚1米,八面八角,三门四窗。附近有碑廊,廊内立有历代吟咏桃花源的诗碑,“多斑驳不可读”,可能多为却后幸存吧!</p> <p class="ql-block"> 沿阶而下,我们来到了渊明祠,祠内不仅刋刻了《桃花源记并诗》,而且还刻有陶公的生平以及历代诗人描述桃花源的诗句和对陶公的评价,还供奉了陶渊明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渊明祠的正前方,立有由著名书法家李立篆刻的陶公名作《饮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b></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看完陶公的身世和古今中外名人的评价,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心情。于是,来到婀娜垂柳、碧水蓝天、花团环绕的五柳湖边漫步;</p> <p class="ql-block">在标志性建筑的桃花源石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具有民俗特色的“秦街”前摆出了浪漫造型;</p> <p class="ql-block">在“陋室”前品味古人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乘车来到桃源山的奇观亭,辽阔的江面尽收眼底,涛涛江水让人心情澎湃。据说,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可在此观看到桃花源最为神秘的“三日同辉”奇观。虽不能实地一保眼福,幸好现在网络发达,下载一张供大家欣赏。</p> <p class="ql-block"> 硕大的桃花源风景区,走马观花看完了主要景点,我们感受到了陶公“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仿佛看到“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田亩醇美意境,体会到了“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明确处世态度,更加感叹“不为五斗米折腰”洁身自好的伟大人格魅力。陶渊明的不朽诗篇,伟大人品,影响了后世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特别是给现在的常德带来旅游的巨大商机,会让常德人民感谢您,中国人民感谢您,世界人民也会感谢您!</p><p class="ql-block"> 陶公,合适的时候,再去探寻您曾经的足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