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胜利纪念馆参观记

林家铺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欢欣鼓舞大喜的日子里,南京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新建了一座渡江胜利纪念馆,并于七月一日起面向全国所有观众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正式公开免费到这里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摧毁蒋家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再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渡江战役胜利渡江胜利纪念馆开馆给八一建军节、国庆节送上一份丰美的精神营养大餐。现在该馆已经成为南京市又一个新的红色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落成的渡江胜利纪念馆位居长江大桥上游两公里处的三汊河(南京市河秦淮河入江口,长江夹江与主江交汇点)处的渡江路一号,由主馆区、渡江胜利广场、渡江胜利纪念碑、挹江门城楼等部分组成,已成为一处红色教育基地。它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余平方米。七月十三日上午,我和家人友人一同到这里参观访问,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上上圈的地方为南京长江大桥,下圈就是渡江胜利纪念馆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渡江胜利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南京渡江战役胜利而建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79年4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在下关热河路广场中心,建设了渡江胜利纪念碑,1984年4月在挹江门城楼成立渡江胜利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主馆区使用仿木结构的外立面,并做成“木船”形状,寓意“驶向胜利之船”。入口处上方镌刻邓小平 1987年4月题写的 “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名。渡江胜利纪念馆内基本陈列“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展出历史图片246幅、珍贵文物文献317件,展陈面积3100平方米,展线365米,展示了“运筹帷幄 坚决‘打过长江去’”、“决战千里 百万雄师过大江”、“军民团结 接管城市开新局”、“革命到底 宜将剩勇追穷寇”、“见证胜利 渡江精神世代传”5个部分,同时运用大型雕塑、沉浸式场景、经典油画、口述历史影像、多媒体手段以及互动展项。十点多时,我们从东面正大门而入,由于天气炎热,来这里参观的人并不多,偶有几十位颈佩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导游在给他们上队课,在高大建筑物前举右拳宣誓着什么。进门右手侧就是一座两层楼房建筑的外观红色一艘巨大的木舨形船,这就是大展厅,里面全是陈展的有关渡江作战前前后后的过程。楼上楼下分为五个部分,大都是各种图片,各版式文字,大量实物陈列以及光影动画等。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续曲,它是根据我国四七、四八两年北部三大战役胜利局势推动下,党中央指挥制定大举南下,渡江作战,突破长江屏障解放江南乃至全中国一次大的作战计划。在长江西起湖口东至江阴千里的长江北岸,党中央任命苏裕、邓小平、刘伯成、陈毅、潭震林为前沿作战总指挥,分四路纵队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起,全线突击百万军民参战渡江,至二十三日全面摧垮长江南岸国民党三十万大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江防设施,一举拿下南京蒋介石总统府,并迅猛向江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很快解放了除台湾之外的所有中国领导,迎来创建一个红彤彤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中国人民在以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打败所有侵略之敌,从此站起来了。展馆里的五部分内容上下前后衔接,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有时我也会被在那江涛翻滚,万船出击,硝烟弥漫,炮火连天,解放军顽强作战,英勇牺牲于江水中而感动心悸,想中国的革命如此成功,从反动派手中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确来之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出了主展馆大厅来到门右侧的空地上,摆放着一艘陈旧的“小火轮”船,这艘小火轮叫“京电号”。它停放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上的保护棚内,被誉为“渡江第一船”的“京电号”小火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京电号”小火轮,由上海沈宝记船厂建造,1925年下水,起初用作煤炭及货物运输,1949年国民党“封江”时,电厂工人以运煤发电需要为由,将“京电号”留在了下关码头。1949年4月22日,它冒着密集炮火,往返长江两岸,运送14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过江进入南京城。随后,包括邓小平、陈毅等渡江战役总前委领导也乘坐“京电号”小火轮进入南京,并称赞其为渡江第一船。2011年11月,“京电号”小火轮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在这艘京电号前拍了几张照,又转向前面右上角的一个大展厅去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个展厅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同样分出多少个展室,多少个部分,多少个单元,分别从1840起的鸦片战争,南京不平等条约兴起,展述新民主主义创史人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主义联盟,孙中山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四•一二政变,五次围剿,红军长征,西安事变,重庆谈判,三年国内战争,以至至今共产党队伍壮大为九千多万党员队伍,坚贞不渝全心全意为民众谋福祉。百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所经受的磨难也历尽难数,但仍顽强拼搏,克敌制胜,成长壮大为中国惊涛骇浪中的中流砥柱,不愧受人民青睐尊重。当党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又在制定下一个一百年解放全人类的宏伟蓝图。这些图展都是客观真实存在着事实,都能通过数据物证来证明已取得辉煌成就,让任何人都难以抹灭的不争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是光荣的伟大的正确的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来到渡江胜利广,渡江胜利广场上矗立着大型“千帆竞渡”群雕。群雕共分为六组,呈红色直线柱体形式,截面为红色五角星。其中最高的一根红色立柱长49.423米,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她已成为了南京十大红色文化地标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同样我们在旗林间走动,边走边赏这雕塑的雄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走出渡江胜利纪念馆西北门,在三汊河的弯桥上走,在此看景更为壮观。一边是江心洲这边的夹江,一边是秦淮河一分为二河两岸的高楼大厦。我知道秦淮河和夹江都是利于南京市民重要河流,秦淮河是南京母亲河也是市河,主要排泄全市的所排流水,另起观光。夹江是提供自来用水很有价值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顺夹江往下走到中山码头想渡轮到对岸的浦口码头,尝试尝试在大江水面上看长江的感受,走有一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中山码头。两岸一南一北的两个码头是互相对峙的,它的作用主要是摆渡两岸居民的相互通行,不仅是人空手可乘,就连各种电动二轮三轮都能开到平层甲板上一同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汽轮在江面上行驶,此刻我已明白了此程是个什么路线,船舱下正是当年解放军首个登陆南岸的地方。当年就是从这里打开缺口,大批解放军涌入南京,才使南京变成为天翻地覆,让龙蟠虎踞的石头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蒋家王朝覆灭了,五星红旗插上了总统府。可又想这汽轮江水下面不知又沉落有多少条解放军横渡长江时丢下的性命,他们再也看不到现在美好的南京。我们为他们的渡江作战献出宝贵的生命而祈祷致哀吧!汽轮"呜一一"长嘶一下,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船已到了北岸浦口码头,我这才回转头向右看,雄伟的长江大桥就在于眼前,各大轮船从桥墩间驶过,火车在大桥腹内流速驰过,桥上层的各种小汽车也并不示弱流线般地穿梭,再上空还有两架银光闪闪的飞机在飞行呢!真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