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p><p class="ql-block">衢州华外八(12)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p> 1921年7月<br>中国共产党诞生了,<br>2021年7月<br>我们庆祝党的百年华诞,<br>——“请党放心,弘德有我”<br>叩响华夏传统文化的大门。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的所谓“洋节”在当今社会上大行其道,而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的火热程度反而不如这些“洋节”热烈,传统节日似乎正在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的党提出党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带头过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要警惕腐朽思想侵蚀。”</p><p class="ql-block">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而文化自信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传统节日传承千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石,对民族节日的重视和参与,是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外在表现。</p><p class="ql-block"> 在“两个一百年”伟大时间节点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西方文化碰撞冲击,中华儿女要带头继承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不断锤炼党性,坚定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用文字、镜头记录下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12)班的同学们也做好了寻访华夏风华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 ~ ~ ~</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 旅途开始 ~ ~</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年伊始,鞭炮声不绝于耳。扑面而来的是红红火火的气息——红灯笼,红中国结,一切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h3><div>我们欣赏着与古人不同的“春晚”,与古人眺望着同一片天空,讲着同一个“年”的故事,许下同一个新年愿望。</div> 【祝婧语——春节】 <h3 style="text-align: lef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 ~ ~ ~ ~</b></font></h3>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div>小伙伴们吟诵着欧阳修的《元夕》,不禁回味起元宵节时那圆溜溜的汤圆儿的滋味,是糯米的清香,芝麻的浓郁,白糖的甘甜,也是家的团圆味道。</div><div>如今,我们也在黄昏柳梢下乘凉,又看天街灯烛,依旧火树开银花,缓缓念着:</div><div>“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div> 【沈榆翔——元宵节】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走着走着,我们不时接住飘零的梨花,晚春带雨纷纷。</p><p class="ql-block">恍惚间仿佛看见一个立在远处的牧童,笑着朝我们招手:“酒肆在那边哦。”雨滴如断了线的珠子落下,泠泠作响,杏花村的酒香也越来越浓。我们祭拜先烈,悼念已逝的亲人。</p> 【许诺——清明节】 <p class="ql-block">沿着一条宽阔无边的江,我们隐约听见了几阵有力的吆喝声,回过头看去,几艘昂首挺胸的翡翠色龙舟正向我们疾驰而来,锣鼓声、口哨声,还有水手们整齐划一的划浆声由远而近,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也拉开了一段距离。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水花迸溅,迎着阳光的笑脸,我们也笑出了声。</p><p class="ql-block">“小伙伴们!吃粽子啦!”粽香绵绵,水声袅袅。</p> 【张童杰——端午节】 <p class="ql-block">凉风已至,星星点点的灯光在远处显得波澜壮阔;</p><p class="ql-block">秋月盈盈,天河中,喜鹊早已编织成桥,湖中鸳鸯入对出双。</p><p class="ql-block">树下的女子们手拿针线,有说有笑地向同伴们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p><p class="ql-block"><br></p> 【程昱萱——七夕节】 周遭喧嚣渐渐淡去,不知何时,明月早已高挂天边。我们一人拿着一只月饼,麦香浅浅,哼起了小曲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iv>我们吃着月饼,看着圆月,想象嫦娥的美丽样子,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人间灯火阑珊,广寒宫的孤寂却永远没有尽头。</div> 【周诗涵——中秋节】 独立金秋,群山绵延。<div>眨眼间,远处的孩子们放飞了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div><div>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br><br>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br></div> 【朱妍——重阳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光荏苒,欢笑声中,新年的旅程篇章又埋下了伏笔。<div>除夕夜,楼头画角声,已逐东风吹……</div> 【潘锐——除夕】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 ~ ~ ~ ~</b></font></h1> 如果说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根,那么故事就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枝叶。我们追溯节日的源头,将民间故事娓娓道来……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h1> <b><font color="#39b54a"> 在文化缓缓流淌的长河中,传统节日的根基是细碎却又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我们分成三组,在各自的家乡寻访当地传统文化。</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 ~ ~ ~</font></b></h1> 伴随绵绵炎风,夏日蝉鸣,<b><font color="#39b54a">周诗涵,许诺,张童杰</font></b>来到水亭门的钟楼底,探索衢州市区里的传统文化。<br> 首先来到钟楼底。此地名字来源便是这大钟楼了。楼高七丈,其上方重达1.5吨的大钟具有报时、报火警等多种功能,但因年久失修而日渐损坏,于上世纪60年代拆除。衢州是儒学文化圣地,除了历史悠久的钟楼还有一旁的宗祠。祠堂主人是宋代名臣赵抃。赵抃为人忠厚淳朴,廉政是他的代名词,尽显儒学风采。<br> 目光转向传统美食,我们跟随许诺来到水亭门。衢州的招牌美食非三头一掌莫属了,色香味皆为极致,看着诱人吃起来更香,香与辣的味道才是精髓所在!还有一大声名远扬的美食便是邵永丰麻饼,非遗的头衔象征其美味。<br> 最后,我们来欣赏衢州的语言特色——清浊对立,平仄音律,文白异读等都是其主要特点。历史上受太湖流域地区影响较大,其发音与词汇也部分与杭州上海等地别有相似之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 <h1><b><font color="#b06fbb">小百科</font></b></h1><div> <b><font color="#b06fbb">水亭门</font></b>西视着滔滔衢江,身后便是衢州古治之所。水亭门是明清时南方常见的建城风格 ,四方建构 ,楼阁双层,山歇飞檐,仪态雍容。城楼上方的飞阁流丹 四个大字,飘逸又见气势。鸟瞰峥嵘古城,巍巍水亭门,悠悠衢江水,承载着古城的历史沧桑厚重,更见证了今天的继往开来。</div><div> <b><font color="#b06fbb">三头一掌</font></b>(兔头、鸭头、鱼头、鸭掌)是浙江衢州传统的地方风味小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兔头,其肉质细腻、疏松,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同时还有磷、钙、维生素及卵磷脂等有效成份,有利于皮肤粘膜的健康和代谢,故有美容肉、健康肉之称。<br></div><div> <b><font color="#b06fbb">邵永丰麻饼</font></b>以独特的传统白灰炉烘烤工艺,经过几代人的 努力使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衢州邵永丰麻饼,从原料配方到生产制作工艺。 邵永丰自问世以来,就具有辉煌的历史,早在一九二九年南京博览会上,衢州邵永丰麻饼就荣获过国家级的"名品传点"称号。<br></div><div> <b><font color="#b06fbb"> 衢州话</font></b>,属吴语-金衢片,指浙江省衢州市区的方言,通行于衢州市区、巨化生活区及近郊,使用人口约50万。衢州话保留了中古全浊声母,声母分清音不送气、送气和浊音三组,清浊对立,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此外衢州话的词汇有自身特色。<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潘锐、朱妍、程昱萱</b>三位同学走进开化县<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马金镇霞山村</b>,亲身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高跷竹马。霞山自宋代属古徽州,建筑风格多为一颗印式徽派结构,屋内梁架、牛腿等木构件雕工精细,形象生动。粉墙玄瓦,马头翘角,错落有致。门楼、门枋有砖雕并辅以壁画,花腿雀替,花格窗棂皆修饰得玲珑剔透,鬼斧神工,令人叹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金镇霞山村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总人口2400人,西北与风光旖旎的黄山接壤,东北与碧波荡漾的千岛湖相邻,西南接道教圣地“三清山”,著名的“钱江源头”马金溪穿村而过,205国道贯穿全镇,在这区域优势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浙西山区中传着一种古朴优美的民间舞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b><font color="#167efb">高跷竹马</font></b>,即:在脚上绑上一米多高的木制踩脚,身上套着五色竹马、身穿戏曲行头、头带戏曲帽子,<font color="#ed2308">在各种喜庆节日(如灯日)自发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font>。在衢州地区乃至整个浙江,许多地方都有竹马舞,但将高跷竹马连在一起的只有马金霞山村。</p> <p class="ql-block"> 接着,随着<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祝婧语</b>和<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沈榆翔</b>同学的脚步,我们来到了<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龙游县</span>。</p><p class="ql-block">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整个民族的守护,而正有那么一群无畏的勇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母亲,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守护这璀璨的华夏文明——</p><p class="ql-block"> 1935年,粟裕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打游击,开辟活动区域,在龙游县境内留下了溪口、灵山、梧村、大街、庙下、社阳等许多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活动线路——</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红军路</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路见证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抵抗国民党“围剿”、发动游击战、建立革命根据地、从事地下活动的那段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庙下乡长生桥村红军路</b>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红军路在长生桥村连绵起伏的山岭中。因地理条件独特成为红军活动频繁的游击区。在红军的频繁活动期间,也给这条红军故道上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红军石、红色标语依然清晰可见,最令人记忆犹新是那块红军石。</p><p class="ql-block"><br></p> 同学们身穿红军服、吃红军饭、重走红军路,忆苦思甜,牢记使命,更是明白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不易。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与传承。</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们以中华文化为引领,</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把“弘德有我”根植于同学们的心灵深处。</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