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一世界,一念一世界——红塔区春和中心幼儿园儿童画解析专题讲座

♡ koko ♡

巴赫曼从艺术创造的层面研究了绘画儿童“破茧而出”的过程发现,孩子们在第一次作画是就已经开始表达很多内容了,有婴幼儿时期的回忆、出生之前的回忆。2—4岁的幼儿,回忆过去在她们的绘画内容中占重要位置。但不管是回忆过去还是了解现在,儿童作画时都会留下思想的记号,向外界展示着自己,也展示着自己的世界观,每个阶段的孩子在绘画中都表现出该阶段年龄的特点。通过图画信息我们能感知和了解孩子当下的一个状况、愿望、生活经历和眼前的矛盾冲突。<div> 2021年7月11日,红塔区春和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关于解析儿童画的专题讲座,红塔区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张科老师为我们从五大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观察和解析孩子的画。</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首先,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张科老师为大家提供了气质类型测试问卷,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气质类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气质类型测试</b></div><div>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这个人很有气质,气质好即使长相普通,看上去也会让人感觉很舒服,人的气质主要是和人的高级神经类型相联系的一种生物性特征,神经类型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类型行为特征和态度特征的差异,也就是说气质不同,我们的行为、与人相处的方式、面对问题的态度都会不一样,自然我们看到的气质也会不同。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医学中,认为心理健康与体液有密切联系,根据四体液学说,气质可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div> 在回答问卷问题时<br>1.你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br>2.较符合自己情况的,记1分;<br>3.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记0分;<br>4.较不符合自己情况的,记-1分;<br>5.完全不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div><div> 我们发现每一类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需要完善的一面,但没有好坏之分,清楚的认识自己气质类型后,能帮助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自己、理解别人。<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b></h3><div> 张科老师从五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观察和解析孩子的画:</div><div>1.了解儿童绘画的四种方法</div><div><br></div> 这是同一个孩子不同时期的绘画表达。在第一幅绘画中孩子的线条是杂乱无序的一团乱画,这一阶段孩子尚无界限感,处于共生阶段;第二幅绘画中孩子的线条也是无序的乱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出现了趋向螺旋线的绘画。第三幅绘画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有大量的螺旋线,这种现象的出现孩子已经产生了对于方向的新奇感和欲望,即将脱离共生阶段,进入“破茧而出”的阶段;另外,螺旋线也可以表达孩子在运动过程中的新体验,因为螺旋线有起始和终结,其旋转的方向也有一定的规律。从这三幅图画的线条来看,孩子成长过程中趋向于无界限阶段。 通常孩子会用圆圈来表达自己有关“界限”的体验,因为圆圈有内外之分,被圈起来的部分是从无尽的世界中挑选出来的与自己经历有关的内容。但具体表达的我们要听孩子的诉说,这幅画中小的圆圈是自己旁边稍微大的是妈妈,再大一点的是家里,最大的圆圈是超市,周围的点和线条是孩子和妈妈一起逛超市的过程。孩子有了界限的概念后会意识到自己和妈妈并非同一个人,但是彼此关系亲密,在这个发展阶段,身体感觉是孩子的中心,这个中心在孩子以后的涂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iv> 另外,孩子有了界限概念后,从语言表达上会寻求一种秩序感,大约3岁左右孩子会用严肃、坚定、玩笑的语气重复“我是我,你是你”,当我们肯定她的说法,并且回答“是的,你是你,我是我”时,孩子会出现恐慌,并要求澄清:不!我是我,你是你!这是我们肯定我是我,你是你后她的世界才会回归正常。<br></div> 这是孩子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我们看不见鱼的影子,但孩子表达出来的是小点点鱼缸。在儿童的知觉发展阶段,会出现四中内心世界,即:“中心”“轴”“原始圆形”“脉冲点”,她们表达着年幼孩子的身体感觉,慢慢的孩子对外界感、触越来越多,精神在直接身体体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个阶段,身体的感觉变成意识的一个重要转换工具体现在创造力。 绘画,是每个儿童都会产生兴趣的一种艺术,在儿童阶段,绘画更能确切体现儿童的心理状况。绘画与心理,有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没有足够的词汇量用语言精准地将情绪、思维的来龙去脉表达清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清晰洞察儿童心理呢?线条、符号、色彩以及构图,在绘画者眼中是充满生命的,但从心理方面看是饱含情绪的,线条的粗细,符号的简繁,色彩的明暗,构图的细糙,或多或少都体现了情绪冲突,情感纠结,或是绘画者的心理特征。如何从细微处着手,分析和解读孩子的画,是寻找孩子独特之处,了解孩子的重要方式。 2.观察儿童绘画的思考问题 3.了解儿童绘画的基本原则<div><br></div> 4.儿童绘画的案例解析<div><br></div> <b>遗漏行为:</b>这是一名孩子画的“我的家”。儿童自述:这是我的家,这是手,家里在做饭。(小女孩在画中遗漏了房屋的窗,将手直接画在房子两边。采用拟人画法,但缺少眼晴等。此幅画中有较多遗漏。)<div><br><div><b>刻意隐瞒行为:</b>右边是一名小男孩画的“妈妈”,儿童自述:我最喜欢妈妈了,总是妈妈陪着我。我不想画爸爸。妈妈有一对小翅膀,头发也会飞起来,妈妈是天使。(小男孩不想画爸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爸爸违法了,目前正在坐牢。)</div></div> 5.儿童绘画解读的有效提问 我们了解孩子画作时不能片面的以成人的角度去审视分析,我们要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了解作品时可以用以上几个提问感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推荐儿童绘画心理解析的影片和书籍</b></h3><div> 最后张科老师还为老师们推荐了有关儿童绘画心理解析的影片和书籍。</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胡湘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胡湘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审:秦诗琪</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复审:孙淑姝</div>

孩子

绘画

儿童

解析

阶段

我们

气质类型

了解

记分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