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赵忆洲

<p class="ql-block">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小学</span>课文中读到过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文艺汇演时领跳过"延安颂",在管理课程里聆听过"延安三问",便一直在心里仰望着这颗照耀中国的红星,向往着这片神奇的红色圣地。</span>2021年7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刚刚度过百年华诞之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与高先生这两位</span>在党三十多年的党员特地坐着绿皮火车来到宝塔山下、延水河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延安延安,红色的首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延安城,映入眼帘的主题色调是红色。红色的灯笼、红色的五星、红色的国旗、红色的路灯、红色的服饰、红色的建筑、红色的山丹丹花…而我们的延安之行也是从一场红秀开始。</p> <p class="ql-block">红秀《延安延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中国首部红色主题秀,从2016年推出至今已经演出了1700多场。</span></p> <p class="ql-block">《延安延安》剧情缘起于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又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星照耀中国》</span>)的出版卷起一股红色风暴,吸引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冲破重重封锁投奔延安。</p> <p class="ql-block">《延安延安》以长征幸存的红军战士欧阳坚、从上海来延安的女大学生白雁鸣、由懵懂的陕北娃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栓柱三个人物角色为主线,多视角地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大批青年人奔赴延安生产、生活、学习、战斗、恋爱、牺牲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缺衣少粮的延安为何令人神往?艰难困苦的岁月为何斗志昂扬?四处分散的根据地为何无人占山为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延安,是一个谜。</span>延安,让人着迷。</p> <p class="ql-block">剧情跌宕起伏,选取了红军长征、红二十六军战斗、鲁艺文艺创作、大生产运动、日军轰炸、东渡黄河等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历史画卷与延安民俗文化相结合,呈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当年延安的革命热情。</p> <p class="ql-block">作品突破了传统的舞台限制,利用墙面、地板、幕布、270度空间成像,实现影像与表演结合,这样的3D现场体验新颖且震撼。</p> <p class="ql-block">音乐、舞蹈、杂技和特技多种表演形式融合,舞台形成了地上、地下两层空间概念,我们似乎在这里穿越了时空,感受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强烈的视觉冲击。</span></p> <p class="ql-block">红秀《延安 延安》讲述的是爱情、革命和个人命运,诠释出青春理想、家国情怀、革命信仰和延安精神,它秀出的一片红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与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宝塔,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住延安市中心的金泽国际酒店,惊喜地发现客房号是与原公安厅的家相同的1308,更加惊喜的是房间窗户正好相望宝塔山。激动地拍下这张拥有知识产权的图片,这张延安宝塔照多么珍贵。</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位于延安的市中心,山上现在是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宝塔是座古塔,进山的大门看来是后来修建的,门楣上"延安宝塔山"几个字是现代书法家沈鹏提写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宝塔始建于唐代。</span>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就成为了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走进宝塔山,与我们心中的宝塔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宝塔高44米,共九层。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多处摩岩刻字,我看到了范仲淹隶书的“嘉岭山”。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朝时期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并英勇善战,宝塔山下“胸中自有数万甲兵”题刻就是对他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宝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p> <p class="ql-block">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也是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站在宝塔山向下俯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span>今年雨水不多,延河水没有贺敬之诗中所描绘的滚滚之势。</p> <p class="ql-block">高先生爬梯395级,登上摘星楼,俯拍了一张宝塔山,真好!</p> <p class="ql-block">拍下的这张全景图,画面囊括了整个延安老城区的中心地带。</p> <p class="ql-block">每天晚上,当夜幕降临时,绚丽的灯光秀就会在宝塔山西侧的山体崖壁上徐徐展开,延河两岸灯光相映生辉。</p> <p class="ql-block">灯光秀呈现两万五千里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中共中央在延安与陕北艰苦卓绝13年的奋斗故事, 展现今日中国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向着“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跨越式前行的无限豪情。</p> <p class="ql-block">延安,中国的红都,中国革命的圣地,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程途上最深刻的精神记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杨家岭,延安的心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家岭原本是延安城一个小小的城中村,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的到来而名扬中外。</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在这里,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击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全党整风运动;在这里,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为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span>一个又一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span>重大决策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产生,</span>杨家岭因此被称为延安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这座延安中央大礼堂。1942年建成的大礼堂最为辉煌的历史就是在此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礼堂完全按照“七大”会场原貌陈列。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大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大会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和“三大作风”,直到今天都是我党不断发展壮大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在大礼堂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当年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院落就是杨家岭毛主席的旧居,3孔窑洞极为简陋,一孔窑洞作寝室,一孔窑洞办公,另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毛主席前后在这里居住4年多时间,写下92篇光辉著作。吃着延安的小米饭,穿着延安人织就的粗布衣,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将小小窑洞变成了指挥全国抗战的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孔简陋的窑洞还是毛主席与江青的洞房。1938年11月20日,日军第一次空袭延安的这天,<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泽东在</span>延安城凤凰山下的窑洞里宴请朋友,出席者有张闻天、李富春、蔡畅、罗瑞卿等人。宴请事由主人未宣,但客人心中都明白。席间来自上海的24岁女子频频向客人敬酒,原来这是毛、江二人这天结婚的秘密婚宴(当时毛、贺关系尚未解除,中央政治局规定江青还不能以毛夫人自居)。因为当天毛主席的窑洞<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遭炸弹炸过,所以宴请后当夜搬到了杨家岭,这间窑洞就成了他们的婚房。主席结婚与日军轰炸在同一天,后来民间笑言"主席结婚,惊天动地"。</span></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窑洞前的这个小石桌,是毛主席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的地方。就在这张小石桌上,毛主席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p> <p class="ql-block">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延安已经恢复战争的创伤并得到快速发展。惟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一孔孔见证了血与火历史的窑洞,向后</span>人诉说着杨家岭的故事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延安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枣园,延安的"中南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个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1944年10月<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共中央书记处从杨家岭迁驻这里。</span>枣园在延安时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异于延安的"中南海"。</p> <p class="ql-block">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庄园里确实种有不少的枣树。一棵棵苍翠丰硕的枣树,曾经伴随一代伟人度过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高兴地看到一支中青年队伍在枣园呼喊口号"继承传统,不负韶华,我们加油!"</p> <p class="ql-block">枣园里,有形态逼真、气宇轩昂的“五大书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span>雕像。“五大书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们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面貌让人敬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干部和群众,成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虽然"七一"和百年大庆已过,来延安学习参观的基层党组织仍然络绎不绝。照片中的基层组织名称引发我关注,细究一眼,发现是浙江的东阳把在江苏常熟的东阳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联谊会,并且在联谊会建立了党支部归属东阳管理。不由感叹我党的组织真是无处不在,值得为东阳市的党建工作点赞。</p> <p class="ql-block">枣园有书记处5位书记的旧居,此外还有作战室、机要室、行政办公室、中共中央管理局、书记处礼堂等配套建筑与政务服务机构。</p> <p class="ql-block">朱德和周恩来的旧居连在一起,都是2孔窑洞。中央书记处的每一位书记的旧居都是办公室加卧室一体。</p> <p class="ql-block">喜欢俊朗的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在枣园的这张合照,笑容是那样的和谐与燦然。</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前的院子里有一套可以下棋打牌开小会的石桌椅。在小桌边稍坐片刻,仿佛看到往昔的峥嵘岁月里,周恩来与士兵一起比赛纺线、朱老总抡锄开荒种地……</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为邻。这是一个装有院门相对独立的院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院子里面还有一个漂亮的八角亭。</span></p> <p class="ql-block">主席旧居5孔窑洞一字排开面向西南,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卧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紧临住房的最右边建造了一个400多米长的防空洞,直通后山。</p> <p class="ql-block">屋子里面只有一张由2张单人床拼成的简易架子床、普通的办公桌、书柜、衣架、日常用具,唯一奢侈的东西可能是摆在卧室里面的一个木质浴盆,想必是为江青或者李讷所用。主席和家人在枣园居住了4年,土窑的灯光经常彻夜不息,他在这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写下28篇文章,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span>1944年11月,他还在会客室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p> <p class="ql-block">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枣园的灯光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民未来的胜利之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泥湾,一个我们从歌曲中早早已经认识的地方。相信60年代的人基本上都会唱《南泥湾》这首红色歌曲。</p> <p class="ql-block">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斗志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地区是黄土高原荒漠地区,国民党军队向延安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140万群众、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1939年2月,困难刚刚露头,毛主席就发出了"自力更生"的号召,1940年冬,边区的外援全部断绝,生产自救成为边区军民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p> <p class="ql-block">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题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p> <p class="ql-block">领导们率先垂范,毛主席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和任弼时成为了纺线能手。</p> <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这可能是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大规模生产运动和全面的经济工作。</p> <p class="ql-block">军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在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敌人的封锁下,垦荒开山造田。</p> <p class="ql-block">在根据地军民的努力下,昔日黄土荒山逐渐成了一片片良田,根据地也逐步实现了物资的自给自足。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p> <p class="ql-block">大生产运动取得巨大的成功,党中央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表彰英雄,延安劳动英雄这就是我党最早的劳模。</p> <p class="ql-block">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陕北人民给毛主席送来了"人民救星"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南泥湾精神却一直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他的人民继续奋斗。</p> <p class="ql-block">今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已经成为鲜活生动的现实。</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南泥湾,再也看不出曾经的荒漠地貌,处处都是绿油油的田野。</p> <p class="ql-block">漫天的黄土地已经建成了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南泥湾,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就是一座巨大的红色立体党徽。这座党徽由金属材料制成,在表面做了纹理处理,看上去像是石雕的表面。党徽的侧面,用德文书写着《共产党宣言》的原文内容,当年马克思正是用德文写成了这不朽的篇章。我和老高两名老党员在党徽前举起右手重温誓词宣誓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知青点,特殊的农村集体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简称知青,他们是那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span>特指<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span>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且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p> <p class="ql-block">席卷中国大地的上山下乡运动声势浩大,涉及到每一个城市家庭。一批又一批知青离开城市去到农村插队落户,他们从城市到农村的大迁移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中国历史的平面上轧出了深深的轨迹,永远不可磨灭。我唯一的姐姐把她的青春岁月和一生年华都奉献给了下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知青们下到农村后,以生产队集体户的方式集中居住的地方就叫"知青点"。我们来到延安宜川县的一个北京知青点,一个挺大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看上去是不是很像重返知青点的那个北京知青呢?</p> <p class="ql-block">坐上知青开过的拖拉机,我也当一回拖拉机手,这可是知青中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令人羡慕的技术活了。</span></p> <p class="ql-block">一个陕北农民大哥在摆拍牵驴拉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吸引小朋友去照相,道具和</span>场景倒是十足的陕北风味。</p> <p class="ql-block">院子靠山开挖出了十多间窑洞,颇为壮观,据说有一半窑洞是后来开发建设的,不过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知青点了。知青点的整体条件和外部环境看上去还不错,应该是延安的老百姓把最好的地方给到了来自首都的娃儿们。</p> <p class="ql-block">看室内就有些唏嘘了,不大的室内摆着简陋的家具,农具也都挤在屋内,只有2张书桌还能入眼。一个好大的纺线机摆在炕上,看来在严寒的冬日,知青们的工作就是在房间里纺线。</p> <p class="ql-block">致富后的陕北农民的窑洞民居是这样子的,感觉还不错,只是窑洞这种建筑缺乏洗浴的配套设施,生活不是那么方便。</p> <p class="ql-block">来到另一个知青点梁家河村。这个籍籍无名的贫困村落由于1969年15名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它原有的静谧。16岁的习近平在这个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p> <p class="ql-block">1970年,村里为知青砌了6个并排的新窑洞,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知青院”。</p> <p class="ql-block">知青院如今成为了人头涌动的旅游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煮饭的灶台连着土炕,原来这种设计是排烟和供暖通过装在炕下面的管道一并解决了。</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先后在村里的三处窑洞居住过。当支部书记后住上了单间窑洞。</p> <p class="ql-block">1974年,习近平当选为梁家河的大队支书,他带领村民先后为村里修了四座大坝,挖了水井,建起了当时全陕西省第一座沼气池,村里还种了蔬菜,组建了铁业社、代销社、缝纫组等。</p> <p class="ql-block">梁家河如今有一个面向全国的干部培训基地一一梁家河培训学院(延川县委党校),它被陕西省授予第一家“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以作为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2018年6月28日,中组部在这里举行全国授牌仪式,梁家河培训学院被授予第二批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看到与我同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一家延安市星级酒店的</span>外省干部们,早餐后端着茶杯坐上大巴车到80公里外的梁家河学习,晚上再回到酒店住宿,每日往返城乡之间,他们在这里接受生动的不忘初心教育。</p> <p class="ql-block">这种深山沟里的培训学院应该能让党员干部们心无旁骛地安心学习吧。</p> <p class="ql-block">万伏高压电送到了这个只有400多户人家不足1200人的村子里面。</p> <p class="ql-block">电信运营商们也争先恐后地在高山顶上架上了基站,这算是很牛掰的,这里的村民们有福了。</p> <p class="ql-block">村民们依然在村子里正常居住、生活和经营,红色旅游的兴旺给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收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壶口,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来延安旅游的人通常都会前去打卡。我们此次延安之行主要是奔着红色圣地与壶口瀑布两个目标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晋陕两省共有的一个旅游景区。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可谓一河两岸观景人。</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第一当然是黄果树啦),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它通常的样子如图片所示来势凶猛、浊浪滔天。</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显示,黄河在上游有300米宽,奔流至此,遇到一个石壁峭立的豁口,逼迫河口快速收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不到500米长的距离内宽度收缩到15-30米</span>以至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我们此次看到的壶口瀑布是这样子的。没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波涛汹涌、气势磅礴,亦不见</span>浊浪排空。</p> <p class="ql-block">走到水流最大、最湍急的地方,我尽量选择角度试图拍出它的震撼效果,不过也就这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高先生说,黄河水势不大,<span style="font-size: 18px;">颜色也不黄,它</span>变得这般温婉秀气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今年上游降雨偏少,加之黄河干流汇入的水量减少,黄河的流速大幅降低了。</p> <p class="ql-block">水流减速后,泥沙大量沉积,所以平日浊浪滔天的壶口瀑布如今一改气势磅礴的景象,由浊变清,成为碧水清波了。</p> <p class="ql-block">面对今天的壶口瀑布,我们依然是兴奋和激动的。随时空环境的变化,<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母亲河本就有</span>千姿百态的各种模样,而“碧流飞瀑”是极为罕见的奇特景观,我们有幸见识到了壶口瀑布呈现出不同寻常的容颜和气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乾坤湾,天下黄河第一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河九曲,曲曲都是天地奇观。黄河劈开晋陕大峡谷,在陕西延川境内形成了五个S形大转弯,由北而南依次是: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这张照片就是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湾"乾坤湾"。</p> <p class="ql-block">乾坤亭地下有一幅用大石铺成的阴阳太极图,与山下的乾坤湾正相对应。亭柱上刻着两行大字: “天地造化乾坤湾,羲皇推演太极图”。</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与乾坤亭的对联相应佐证。相传远古时,太昊伏羲在此洞悉阴阳鱼,“点化太极图”,故而天造地设乾坤湾,才有了乾坤湾这幅"S"型大转弯造型的天然太极图。</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往下俯㒈,乾坤湾似乎就是黄河巨龙摆尾,在晋陕之间画出的美妙壮观的圆圈。</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乾坤湾相距不到8公里的清水湾。它的形状与美国佩吉镇的马蹄湾(科罗拉多河大拐弯)十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清水湾还是彭德怀和毛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东征回师陕北上岸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6年历时75天的红军东渡黄河东征山西,</span>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取得了巨大成效,实现了刚刚会师的红军真正意义上的救亡图存,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并以其重大历史事件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清水湾附近有一个清水衙门。相传黄河到清水湾处接纳了一股清流,变得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恰恰当地的为官者爱民如子,两袖清风,这里的官衙因此得称"清水衙门"。</p> <p class="ql-block">这座清水衙门不知何时所建,但我发现它是参照明朝河南密县(新密县)县衙建的。因为宅门横联与对联均出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密县知县王崇雅撰写的公案自署碑(</span>明万历己酉年即公元 1609 年)。他警示县官在办案中要<span style="font-size: 18px;">顺天理、合国法、通人情。要</span>时刻牢记官箴,鞭策勉励自己不丧失节操;不能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利祸害百姓,为国法所不容。</p> <p class="ql-block">清水湾旁边有一个"会峰寨",这是一处明代的天然古寨。</p> <p class="ql-block">会峰寨沟深垒高,山环水抱,固似金汤,只有唯一一条路与外界连通。</p> <p class="ql-block">据传,以前土匪长期盘踞其上,因地势险峻,屡攻不下。</p> <p class="ql-block">经查,会峰寨是陕北现存最早的军事防御工事之一,被誉为陕北“小华山”。</p> <p class="ql-block">清水湾就是这样规模宏大的大峡谷中分流出来的蛇曲。沟壑纵横,迂回转还,九条沟壑相汇处恰有一泓碧水,被形象地称之为"九龙戏珠"。</p> <p class="ql-block">气势恢宏的乾坤湾和清水湾真是天造地设的地质奇观,不得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span>。2005年,国土资源部将68公里的秦晋峡谷延川段设立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波浪谷,奇妙的红砂丹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陕西榆林靖边有一处丹霞地貌,方圆30多公里的土地被红色砂岩所覆盖。摄影爱好者从其形状为它取名"波浪谷",想必寓意它是比肩美国亚利桑那州波浪谷的中国版波浪谷。</p> <p class="ql-block">资料显示,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p> <p class="ql-block">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此次来到延安才知道,我的国也有如此壮美的丹霞,真想拥抱这绝美的丹霞世界。</p> <p class="ql-block">地块表面就像红色的波浪绵延起伏,惊艳无比,称这样的地质现象为波浪谷确也恰当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地理奇观,藏在深闺人未识。千里石墙,线条纹理或粗狂或柔美。</p> <p class="ql-block">大地年轮,时光印痕。数百万年风雨冲刷雕琢出一个奇妙的红岩世界。</p> <p class="ql-block">跟随波浪起伏的线条,我们欣欣然从谷底栈道大步走过。</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波浪流线形砂岩漫山遍野,有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好不壮观。</p> <p class="ql-block">红色石头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一种流水状,一圈圈、一弯弯的向沟壑中涌去。</p> <p class="ql-block">在风雨剥蚀下,红色砂岩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姿态和色彩。</p> <p class="ql-block">错落的红砂岩或如一只怪异的猛兽,龇牙咧嘴,或如艺术家的杰作,线条凸显,行云流水。</p> <p class="ql-block">站在不同位置的观景台,目光从一个个波峰浪尖掠过。</p> <p class="ql-block">波浪之上长期风化形成了各种形状的象形石,尽可以展开你的想象力。这是不是象一对极目远望的金蟾。</p> <p class="ql-block">石墙之上天然雕饰形成的不同图案,犹如一幅千里画卷。</p> <p class="ql-block">砂岩在不同角度和时间都会呈现不同的景色,据说雨后的砂岩会更红。</p> <p class="ql-block">千里画廊一步一景。走近细看,波浪每一圈的边缘棱角线条都光滑清晰,只是有的风化剥蚀比较严重。</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种壮丽磅礴、峻险神奇之美,美得有些让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波浪起伏流溢,沿着一个方向,流泻而去。于是有人说,它们是时光的纹路。</p> <p class="ql-block">流云飞波,一片云团般旋转的红岩谷,我看它们分明是砂岩灵芝。</p> <p class="ql-block">登台远看,波浪似乎在天地之间一往无前地奔流。波浪谷全程6.8公里,我们多次在谷底与波峰之间上下穿行,美不胜收的景象让我们目不暇接,丝毫没有意识到导游所说行走千里画廊相当艰难。</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线天的地方,可能容纳一个人都困难。墙面剥蚀,时光赋予了它历史烙印的美。</p> <p class="ql-block">一望无垠的红砂、波澜壮阔的丹霞。也有摄像人说它是中国的"羚羊谷"。</p> <p class="ql-block">靖边波浪谷神奇的地理奇观让人叹为观止,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壮美独一无二。随着时间推移和地质变化,波浪谷一定会呈现更多令人惊目的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再回延安",一堂沉浸式党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绿皮火车上听同车厢一对延安夫妇推介"红街",我们慕名去逛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红街"是万达集团在投资近百亿修建的一个红色文化街区项目。徜徉在红街,看到“再回延安”剧场是整条街上最醒目的一个建筑。可以看出来整座剧场专为《再回延安》量身建造。红街6月份刚开业,剧目上演一个月以来好评如潮,我们特地赶在离开延安的那一晚去观看了剧目。</p> <p class="ql-block">走进剧场,发现居然没有观众座位,也没有固定的表演舞台,只见房子中间、四周乃至空中都有道具和置景,和一位正在看日记的老红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再回延安》是国内首部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行走着观看、沉浸式体验,是它的最大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剧目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刘念发现了爷爷老红军刘宝顺的日记,以此推开一间记忆的博物馆,把我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拉回到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年代。</span>红旗班4名战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先后</span>牺牲,唯有17岁的刘宝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接任红旗手并</span>活了下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经过长征洗礼成为英勇的八路军战士。</span>星火燎原,延安这座西北小城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演员们就在身边表演,近在咫尺的台词和解说,仿佛正在对着我们述说,我们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为其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先后在四个不同场景的剧场内移步换景,沉浸式地体验中国革命的苦难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内容始终是剧目之魂。《再回延安》的成功,我想除却沉浸式体验的观演方式之外,更在于其凝练的内容设计和感人的情节编排。</p> <p class="ql-block">故事透过普通士兵的视角反映非凡历史的概貌,用小人物讲大事件,有情节、有情境、有情怀,因而可以感人肺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催人泪下。</span></p> <p class="ql-block">几个战友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明显,长征前,他们在一起学习交流,互诉理想和心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情深意重。</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簇燎原的星火,这是民族不屈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逼真的特效技术模拟出真实的风雨雪。当刘念弹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时,大屏幕上黄河波浪滔天,气势雄伟壮阔。咆哮奔腾的黄河与激越昂扬的琴声浑然一体,令人震撼,催人奋进,给人力量。</p> <p class="ql-block">漫漫长征路上,在爬雪山场景中,室内温度低冷,我们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眼前,红军战士们在雪山峭壁滑落、摔倒、又顽强攀爬的画面,让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倍感征途之艰难</span>;过草地时,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伤病倒在路上,令人揪心难过。</p> <p class="ql-block">爷爷所在红旗班的4位战友牺牲在长征路上,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刘宝顺,把班旗交到他的手中,把坚持看到胜利那一天的信念嘱托给他。</p> <p class="ql-block">“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17岁的红军战士刘宝顺,带上牺牲战友的祝福,念着班长绣在红旗边缘的这句话,撑着红旗班那面旗帜历尽千辛万苦走出了草地……</p> <p class="ql-block">刘宝顺到了延安并担任了班长,他梦见在南泥湾的稻田中占红旗班的战友们相遇。战友们的深情问候、痛彻心扉的不舍,让人现场飚泪。</p> <p class="ql-block">一面不朽的旗帜。长征中牺牲的红军和幸存的刘宝顺是千千万万红军的缩影,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p> <p class="ql-block">刘志丹、谢子长、赵一曼、钱壮飞等英雄出现在舞台上,成千上万革命烈士的名字和照片在屏幕上闪烁……这些场景都令人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幸而一段欢快的欢迎红军来到延安的安塞腰鼓转移了我们的泪目。</p> <p class="ql-block">剧到尾声,当所有人仰望并伸手触摸那面浸染着革命烈士鲜血的巨大的五星红旗时,每一个人都仿佛是一道光,一个火把,一个参与历史书写并将其传递下去的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结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天的延安之行圆满结束了,收获满满,感慨良多,简要小结:</span></p><p class="ql-block"><b>(一) 延安,你是如此迷人!</b></p><p class="ql-block">“到延安去!”这个响彻云天的口号,在中国革命<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关键的</span>时期,激励着成千上万优秀青年,突破重重艰险甚或冒着生命危险,从四面八方、天南海北汇聚到延安这座黄土高原上,焕发了一个全新中国的无限生机。延安的无穷魅力甚至吸引世界多国的国际友人汇聚到这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信仰圣地,支持中国的红色革命。唉,我为什么没能生在那个时代让我投入到血与火的历史中去呢?</span></p><p class="ql-block"><b>(二) 延安,你是共产党的天命宝地!</b></p><p class="ql-block">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枣园的灯光、杨家岭的会堂、南泥湾的稻田……<span style="font-size: 18px;">13年延安峥嵘岁月,</span>共产党和红军在这里绝地求生,在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革命事业由低潮走向高潮,并</span>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胜利,<span style="font-size: 18px;">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不朽传奇!</span></p><p class="ql-block"><b>(三) 延安,有比红色更美的景色!</b></p><p class="ql-block">遍布革命景点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都延安</span>闻名于世。令我们意外的是,它也有比肩全球一流景点的自然景观。波浪谷、乾坤湾、壶口瀑布,每一个都是规模宏大、景观奇特的世界一流地质美景。以前只知壶口未知其余,一是我们孤陋寡闻,二是延安在对外宣传上可能有些重红色轻景色,厚人文薄自然。</p><p class="ql-block"><b>(四) 延安,再也看不见黄土高坡!</b></p><p class="ql-block">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南泥湾精神的鼓舞下,</span>在习主席的号令下,昔日漫天黄土不毛之地的陕北已不见踪影。今日延安从城市到农村满目苍翠,环境优美,并不输江南。</p><p class="ql-block"><b>(五) 延安,民风淳朴美食满街!</b></p><p class="ql-block">延安的美食简直燃爆了,而且好吃不贵,几乎天天把我们吃趴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心街、红街大规模的小吃摊店天天车水马龙,</span>老师家羊杂碎、李老二羊蹄、烤羊肉串、手抓羊排、川云酸菜面、子长煎饼、和杂面、油泼面、还有老延安的小米加步枪(小米南瓜粥+烤羊排一段),美食数不胜数,令人回味不已。在延安几天,我们接触的专车司机、宾馆领班、饭店老板、餐厅服务员,他们的淳朴、善良、厚道,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总之,延安,你真的令人着迷!</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2日回京绿皮火车上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