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被忘却的宣传画

🌿 傅治森

<h3><br><br><br><br><br><br><br><br>  (2011年2月8日发表于百度空间博客)<br><br><br>当我在百度浏览中偶然发现自己35年前创作的一幅宣传画《团结战斗学大寨 大干大变夺丰收》的信息时,便在家中寻找这幅尘封数十年画作的印刷品,还好,总算找到了仅存的两张,虽然边沿处有点破损,但色泽依然光鲜!(整开纸大小,原作被出版社留下)。<br><br><br><br><br><br></h3> <h3>此印刷品的右下角标明:辽宁省金县石河公社供稿 付治森作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天津人民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书号 8027·6153(1)1975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br><br> 1——67,500 价定 元<br><br><br><br><br><br><br><br><br><br><br><br>重见这幅宣传画,让我回忆起在创作与出版的前前后后…… <br><br><br><br><br><br><br><br>这幅宣传画的创作任务,是1974年《人民美术出<br>版社》编辑张汝济交给我的。 <br><br><br><br>我是1969年“上山下乡”的,后任公社文化站站长。1974年左右,石河人正在大力兴修水利。我深入工地,画了不少速写,亲身体验了那时“农业学大寨”的火热场面。<br><br><br><br>石河的东沟水库,在建库的初始阶段,从勘测、测绘和图纸设计等,我本人是参入者之一。可以这样说,那时我们几个人跟随着“郭大胡子”(工程设计师)一起为东沟水库的建成立下了汗把功劳。在图纸形成后,我根据图纸画了一幅很大的油画,这幅画就是水库建成后的效果图。因此,本人对当时的石河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是有着切身体会和感触的。</h3> <h3><br><br><br><br>这张老照片的背面油画就是水库效果图</h3> <h3><br><br><br>创作素材(工地现场速写之一、二) </h3> <h3><br><br>创作素材(工地现场速写之三)</h3> <h3><br><br>宣传画色彩稿</h3> <h3><br><br><br><br><br>1974年下半年,张汝济曾到石河看了我这幅宣传画的的素描及色彩稿,给予了肯定。在同年8月22日我的来信中说到:“你这幅画的基础很好,只要认真加工,可以画得更好……”并提出几点意见。</h3> <h3>来信手稿(1)</h3> <h3><br><br><br><br>在公社主管领导的不支持、绘制环境比较坚苦的条件下,宣传画的创作最终如期完成,我按编辑的要求把画送到市里,送到正在大连艺术馆的张汝济手里,他当即拍板说:“很好,就这样,一笔也不用改!”……。并对在场的宣传画创作班的人员说“你们都过来!人家是一个社员,一个下乡青年!你们好好看看……”然后要求我在那里修改其他作者的画。<br><br>  <br><br>在75年的4月初,我接到了张汝济的“宣传画已经采用”的通知,并要求我继续考虑“农业机械化”的题材。不久,我便按照编辑的要求画了几幅草图。不巧的是,当我去县文化馆时并未见到编辑本人。原定那天与我见面的张汝济不知为何没有在场,在场的竟是另一个与此事无关的人。而过了不长一段时间后我再回到文化馆时,让我看到的情景更是意想不到的,令我气愤……</h3> <h3><br><br>来信手稿(2)</h3> <h3>来信手稿(3)</h3> <h3><br><br><br><br><br><br><br><br>宣传画《团结战斗学大寨 大干大变夺丰收》的出版,是为了配合那时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br><br><br><br>会议前夕,《人民日报》对此画单独做了专栏推荐。 <br><br><br><br>宣传画出版后,很快遍及大江南北,不少城市里绘制了大型宣传板,矗立在车站、广场等重要场合。各种报刊相继发表。<br><br><br><br>出版前,我要求编辑在印刷品下方务必标上“石河公社”的字样,当出版社寄来40幅该画的印刷品时,我上交给公社党委约20幅。<br><br><br><br>时过35年,本人只保存住了2幅。足矣。<br><br><br><br><br> ………………<br>  <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