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大廠派樂騰(Peloton)健身獨角獸併期美不會抄襲、願接客製,虧損廠翻身老大

Jason

<p class="ql-block">不妨先看看台灣健身聚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2012年,Peloton剛創立時,先找台灣的期美製造飛輪車;三年前,再找上力山,拿下跑步機訂單。</p><p class="ql-block">當時,大家還看不出,它的商業模式的爆發力,只知道它賣健身車、跑步機,也賣線上健身課程,一台跑步機要價新台幣12萬5千元,月費約1200元,訴求用戶可以在家裡,邊健身、邊看教練指導。</p><p class="ql-block">結果,短短不到7年,Peloton擁有逾140萬用戶,力山也從做電動工具機,搖身變成健身器材大廠,去年跑步機等健身器材營收占比已超過6成;股價更從不到5元,最高衝破100元,漲幅達19倍。</p><p class="ql-block">這種在家看課程、做運動的風潮,造就新贏家,卻又讓以實體店賣健身器材,沒賣教學服務的傳統模式,難以再讓顧客青睞。</p><p class="ql-block">現在,Peloton靠台灣代工商取得成功後,為何又出手購併總部在台南的期美?</p><p class="ql-block">原來,它的上市公開發行報告提到,公司營運潛在風險之一,是代工廠過度集中在台灣,為降低風險,乾脆買下期美,並防止技術外流。</p><p class="ql-block">期美,是間健身車代工老廠,成立滿35年,它曾因失去最大客戶,累計虧損4億元,公司差點收攤。但因Peloton找上門,老工廠起死回生,從傳產業,蛻變台灣最懂健身車的「科技公司」。</p><p class="ql-block">但獨角獸們,為何會把台灣視為重要基地,而不是人力更便宜的深圳?</p><p class="ql-block">答案是,台灣的「弱點」,也是優勢。</p><p class="ql-block">「歐美新創把產品帶到深圳生產,山寨廠立刻抄,不到兩個月就賣到全中國,」台經院研究六所副所長范秉航表示。然而,台灣中小企業多,又欠缺出海口,大家抄襲後也沒這麼大的市場賣,在抄襲誘因不高下,智財權相對有保障。</p><p class="ql-block">而且,台灣善於做客製化商品。「深圳的一間工廠,一口氣能生產十萬件,超低價格能殺死全部的對手,但客製化的硬體,件件不同,這他們做不來,台灣只要能先做,就能先拿市場,」優納比共同創辦人邱賞恩表示,中國想追這一點,根本來不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