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民间剪纸艺术家高凤莲老师作品欣赏

云上时间

<p class="ql-block">从刘琴老师的剪纸我想到了刘艳琴的剪纸,再到延川剪纸,一路追溯到了高凤莲老人。老人作品大胆粗犷的风格一下子就吸引到我,她大开大合,无拘无束,如信天游一样随心所欲,悠远苍凉。</p> <p class="ql-block">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讲过:“这种剪纸风格是我在延安乃至全国都未见过的,既有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内涵,又有对现代生活的艺术表现,同时还具有个人独特的创造性特征,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难得的优秀作品……我不说高凤莲是全国第一,但这样的作品,我在国内还没有见过;我也不说高凤莲是世界第一,但这样的作品,我在国外也没有见到过。”</p> <p class="ql-block">高凤莲,女,汉族,1936年出生,2017年去世,陕西延川人。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由中央美术学院邀请到陈列馆展出剪纸和布堆画;2000年作品参展“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作品“陕北风情”获特等奖;2001年参展“山东省威海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大展”,作品“黄河人家”获金奖。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p><p class="ql-block">高凤莲的民间工艺作品独树一帜,风格粗犷质朴、抽象生动,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超群的工艺技艺。她的剪纸作品从远古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到现实中的农家生活、生产劳动、民族风情,包括大柳树下的谈情说爱,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在中国北方农村数以万计的民间剪纸作者中,高凤莲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高凤莲的民间艺术通过媒体的宣传已远播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受外祖母和母亲的熏陶,7岁的高凤莲就喜欢上了剪纸,时不时拿起剪刀剪些小猫小狗的。那时,家中没有多少纸张供她去剪,可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找纸。因而家里谁一旦丢了手帕、布头什么的,首先都怀疑是她拿去剪了。每当看到一些废了的旧纸,她就爱不释手地捡了回来,以满足自己剪纸所需。有一次,实在没有纸可剪了,她就索性把母亲的一本夹鞋样的书偷偷拿来,不大一会儿工夫就被剪了个精光,结果被母亲发现,狠狠地打了一顿。后来再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了,她就开始剪树叶。有时候,坐在树阴底下一剪就是一天,两只小手常常沾满了绿汁。到了十二三岁,天资聪慧的高凤莲就出落成一把剪纸好手了。村里谁家女子出嫁、后生结婚,需要张贴的“喜”字、窗花和急用的枕头顶子、鞋底,以及过年家家户户大门上张贴的门神等,都会请她去剪。</p> <p class="ql-block">高凤莲的剪纸,突出一个“活”字。在她的剪刀下没有四平八稳、安分守己的作品;有的是大胆的夸张和创新。比如《扣碗》这幅作品,就不是正儿八经两碗上下紧扣,而是直接从碗里冲出一条活鱼来。对此,有些人诧异地问她为什么这样剪?她说:“剪纸又不是剪人,人摆弄的动作大了,疼呢;纸又不疼,任你用剪刀随意剪,动作越张扬越好,这样才显得有动感呢。孩子一生出来不就哭得哇哇的?即使生灵(动物)一出世,也是四下里乱扑腾一阵后才能够站起来……”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她所剪的虎和马,不是对现实生活中虎和马的模仿,而是大胆地突破了四条腿自然向下的形态,即有意把四条腿伸向旋转的四方,她说:“这是飞虎和飞马,是从天而降的。”</p> <p class="ql-block">高凤莲的剪纸虽然采用了大胆夸张和创新的手法,但离不开平凡的世界,每幅作品无不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常说:“纸花就是心花,只有心里有花,才能剪出心仪的纸花;假如心里没花,那就什么也剪不出来了。即便勉强胡乱地剪出来,也是个四不像,是死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