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串联(下篇)

网海扁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点击下面红字↓链接 可观看上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p755ep8?share_from=self&amp;share_to=copy_link&amp;user_id=2728026&amp;uuid=216cec638c14ce68ff279b81a4b5f51f&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2728026&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share_user_mpuuid=985b01edb906d2eddac4d6b6a5ae2e26&amp;um_rtc=b698db92af1bd0789b946ad64dcdf8c7"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回忆我的文G串联(上篇)</b></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的文G大串联(下篇)</b></p><p class="ql-block"><b> 1966年11月26日。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这一天,伟大领袖要接见我们了。</b></p><p class="ql-block"><b> 消息是头天晚上宣布的。吃过晚饭不久,负责的解放军指导员把我们召集到一起,神情激动地告诉大家:明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就要接见我们了……话音刚落,全场欢声雷动,一片雀跃。随后,他又宣布了一些注意事项和几条严格的纪律,印象最深的一条是:除毛主席像章外,身上不许携带任何金属物品!随身的钢笔、钥匙等等,都要清理出来。此外,他还特别提醒说,由于人多拥挤,身上的帽子、鞋袜、皮带等,很容易被挤掉,要我们千万注意。即使鞋子掉了也不能弯腰去检,因为闹不好就有可能酿成人踩人的惨剧。据他说,前几次接见,光是掉落的鞋袜帽子就捡了无数,用几辆解放牌汽车才拉完。为此,他详细教我们应如何将鞋带拴在脚腕上系牢等等。完后,便让我们领干粮,每人两个馒头,一个鸡蛋,一个苹果。</b></p><p class="ql-block"><b> 这一夜,我们都无法入睡,大家都开眼躺着,激动不安地等待着那幸福的一刻。</b></p> <p class="ql-block"><b>  大约凌晨三点来钟,有同学起来小解,往外一瞄,突然叫道:快看,车子来了。大家赶快挤到窗边,只见一辆辆的军用卡车开进校园,接着便是起床、吃早餐,集合,上车,我们止不住心头的阵阵狂喜,脑筋里晕乎乎的,根本不知道那车将把我们运往何方,按理应是天安门广场,但车行的路线又分明不是我们已经走熟的那条道。中途又在什么地方下了车,改为步行,且还走过一段小路。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接见的地方不是天安门,而是西苑机场。</b></p><p class="ql-block"><b>  队伍缓慢行进,好不容易来到机场边,举目一看,天啦,哪里有什么机场的影子,入眼全是黑压压的人群,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地平线,看去无边无际,绵延不绝。所谓人山人海到了这个份上,平生也就仅此一见。机场边缘有无数用垫席搭成的简易厕所,时时刻刻都挤满了人。我们艰难地在人堆里蠕动着,到达指定位置后,冰冷而坚硬的水泥地面,此时已是满地灰尘,一屁股下去便要扬起一阵土灰,但大家都顾不得这许多了。无数的人就在那冷硬的水泥地面上或蹲或坐,安心等待。为了打发时间,带队的解放军要大家相互拉歌。</b></p><p class="ql-block"><b>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见已是下午时分,带来的干粮也吃过了,但仍不见有何动静。</b></p><p class="ql-block"><b>  下午3点左右,正当大家都等得有些焦躁难熬的时候,突见前面的人纷纷站起来往前跑,有人嘴里大声喊着“来了,来了……”,一时之间,秩序大乱。同时,随着人群的移动,他们身后扬起一阵浓浓的灰雾,在空中翻滚着,扑向前去。</b></p><p class="ql-block"><b>  很快,前面一辆唱着《东方红》的喇叭车开道,一溜敞蓬车驶了过来,我们一个个手握《毛主席语录》,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隐隐约约远远望见伟大领袖如幻影一般,站在疾驶而过的敞蓬车上,挥着手,一眨眼就过去了。因为车速极快,很多人都还没反应过来,车子就消失了。据此不难想见,沿车道两旁挤得无边无际的人们,又有几多人能够成为所谓的幸运儿呢?</b></p><p class="ql-block"><b>  那些看清楚了的学生过于激动,竟然泪流满面,大多数同学也许为没有看得太清楚感到懊悔,有的甚至嚎啕大哭。多数人,还是比较平静,能够克制。</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我所亲历的毛泽东主席的第八次接见。</b></p><p class="ql-block"><b>  返回住地,发现同去的冬秀同学没有回来,分开后她成了单飞孤雁。据她后来说,接见完毕后,因为人挤,她的鞋掉了,与大家冲散了,被送到集中收容,然后用军车直接送到火车站,返回南昌。</b></p><p class="ql-block"><b>  返回住宿地,解放军送来28日返赣的火车票,要求务必按车票上的车次,尽快离开北京。</b></p><p class="ql-block"><b>  这样,我带了15元钱,穿着花了5.10元买的新解放鞋,在外面漂流了一个月后,回到家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后据当天的《人民日报》报道,此次接见分两天进行,即11月25日和26日。25日的接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数60万;26日的接见则分别在天安门和西郊机场两个地方,人数180万。这是历次接见中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b></p> <p class="ql-block"><b>  后来统计,从1966年8月18 日到11月26日,毛八次共接见了1,200多万学生,而当时在校的所有大、中学生,加起来总数也就1,250来万,可见,老人家的接见,差不多已囊括了当时的所有学生,这也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吧。</b></p><p class="ql-block"><b> 从1966年11月起,鉴于“大串连”给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和困难,中央开始劝阻红卫兵不要再到北京去。12月中旬,周总理在讲话中宣布停止红卫兵免费乘坐车船的待遇(当时宣布到翌年春暖花开时再进行)。但红卫兵的“大串连”并未就此终止,只是代之而起的是步行串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67年元月 步行上井冈山🌴</b></p><p class="ql-block"><b> 次年1月,我同班上几个男同学开始步行串联,计划先到井冈山,再去湖南韶山。</b></p><p class="ql-block"><b> 第一天,我们从吉安市区出发,抄近路,经过吉安县永阳镇,过了一个临时架设在禾河上面的浮桥,天黑时走到了泰和县早禾市镇,第二天走到井冈山拿山公社沟边村,住在附近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井冈山分校的教室里面,第三天来到井冈山茨坪。</b></p><p class="ql-block"><b>  那年茨坪中心是干稻田,用毛竹搭建了许多棚子,里面离地一尺许,用木头、竹子做了许多架空的大统铺,上面铺了稻草,草席,每人盖一床军被,大家就在那里睡觉。每个棚子里面可能住了百把人。</b></p><p class="ql-block"><b>  我记得很清楚,当天夜晚下了些小雪,那些没有看过雪的广东等地的红卫兵,大声喧哗,高兴极了,从被窝里面钻出来,穿着短裤背心去外面赏雪。</b></p><p class="ql-block"><b>  次日起来,看见公告和传单,说井冈山和韶山等地流行脑膜炎,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看见我们是本地学生,也善意劝阻我们赶快返回去,加上我们穿得单薄。 于是,我们吃过早饭,排队领了个井冈山纪念章,打道回府,花三天时间,又原路返回家了。</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当年我们参加那场运动,我们都是年轻学生,是出于对党的信仰,对领袖的崇拜;参加那次串联,是出于对首都的向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大串联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由于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的重大活动,所以一直到今天,许多事情还都历历在目。</b></p><p class="ql-block"><b> 大串联,我们终身难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