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辛丑孟夏,一场阵雨不期而至。</p> <p class="ql-block"> 我又回到家乡佛山南海西樵松塘翰林古村,与社区领导及村兄弟共商古村发展思路。</p> <p class="ql-block"> 如何才能让古村传统文化的根扎得更深,并使之开花结果。是我们探讨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通过深入的实地考察和研讨。我们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要充分挖掘古村的历史遗迹、史料资源,让其发扬光大。为此,提出了四项努力方向。</p> <p class="ql-block">一、以古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名片。</p> <p class="ql-block"> 区梦觉——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大革命时,与蔡畅、邓颖超一起,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成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袖之一。</p><p class="ql-block">1980年4月区梦觉(左)出席全国人大会议与邓颖超相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区梦觉,1906年出生于松塘村华宁坊致和巷。</p> <p class="ql-block"> 1966年1月16日,区梦觉(二排左四)参加在武汉东湖召开的中共中央中南局全体委员会议合影。</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三(1924)年,区梦觉(右二)与陈铁军(左二)在女子坤维中学读书。区梦觉是陈铁军的入党介绍人</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生平事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人民的区大姐</p><p class="ql-block">家乡的区大姐</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一角</p><p class="ql-block"> 展馆内历史资料丰富,还有区梦觉女儿区惠风捐赠的大量遗物、手稿等资料。这些遗迹、文物都是非常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p> <p class="ql-block"> 松塘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古村,革命遗址遗迹丰富、红色基因深厚。而且承先啟后,薪火相传,一代代松塘人用热血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现正在努力打造为一张红色名片。</p> <p class="ql-block">二、推进培元书舍建筑物及现存古碑石的抢救保护项目。</p> <p class="ql-block"> 培元书舍,建于清道光年间。区猷修自建。供区氏一族子孙,读书上课使用。</p> <p class="ql-block"> 今日走入书舍,一股潮湿霉味扑面。庭内已长出杂草。</p> <p class="ql-block"> 屋顶瓦片和木梁上处处都清晰可见发黄的屋漏水渍。</p> <p class="ql-block">砖雕已残缺平躺于地上。</p> <p class="ql-block"> 这座有近200年历史的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未能有效的保护,建筑物存在较严重风化剥蚀和结构上存在的安全隐患。急需进行抢救维护。</p> <p class="ql-block"> 海山仙馆藏碑共108块,被冷落靠在墙角,低声哭泣。</p> <p class="ql-block"> 清朝道光十年,广州首富盐商潘仕成将荔枝湾方圆几百亩地买下,建成岭南第一名园。园中有千米碑廊,均是唐宋八大家及历代书法家的碑贴。</p> <p class="ql-block">(当年海山仙馆图)</p><p class="ql-block"> 广州富商潘仕成,后来因盐业亏累破产,馆园及财产被抄没归官,馆内一千余块书法碑刻,亦被分拆变卖。</p> <p class="ql-block"> 此时松塘区猷修,区职修两兄弟出资收购了一百多块碑石。并留下诗句:“虽无厚产堪遗后,尚有残篇可课孙”。</p><p class="ql-block"> “残篇课孙”就是区猷修兄弟购碑石的初心,就是希望以碑石残篇去教育子孙后人。</p> <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碑石都被风化侵蚀。</p> <p class="ql-block"> “虽无厚产堪遗后,尚有残篇可课孙”。</p><p class="ql-block"> 以“残篇课孙”是我们祖上区猷修兄弟购碑石的初心和心愿。我们作为后人理应要去完成他们的心愿,首先要做好对碑石的维护和保养,其二就是如何发挥碑石的作用,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们提出了对培元书舍及碑石维护的三原则:一是原地保护。二是产权不变。三是对外开放,造福社会。</p><p class="ql-block">我们深深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我们要本着: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为此,我们发起倡议:呼吁各级政府和村民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尽快行动起来筹措资金,开展抢救维护工作。</p> <p class="ql-block">三、推进区维翰故居的修复项目。</p> <p class="ql-block"> 松塘村在清朝光绪年间,也出一个武官区维翰,任贵州都匀知府,三品顶戴花翎。</p><p class="ql-block"> 在都匀主政期间崇文尚教,主持兴建一所"鹤楼书院",这就是今日"贵州省都匀一中"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区维瀚的旗杆石</p> <p class="ql-block"> 2015年,由松塘村人捐赠的鹤楼书院创办人区维瀚公纪念铜像,在贵州都匀一中落成。</p> <p class="ql-block"> 鹤楼书院重光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 华为总裁任正非乃都勻一中之校友,其父亲任摩逊先生,乃都匀一中1981——1984年之校长。</p> <p class="ql-block"> 2017年7月1日,都匀一中校长胡立军先生,率一中班子成员到松塘村“探亲”,寻访一中创办人区维瀚公松塘故里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贵州都匀一中胡立军校长,率班子到松塘村,参观区维瀚公故居,续写粤黔文化交流的新故事。</p> <p class="ql-block">故居门口</p> <p class="ql-block">书房门口有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大夫绿竹君子</p><p class="ql-block">上联残缺两字,成为联迷。有谁能猜出。</p> <p class="ql-block">书房前有下联:青莲学士红杏尚书</p> <p class="ql-block">书房瓦顶壁画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区维瀚故居的意义在于体现松塘村人,崇文尚教之风源远流长。读书积德的古村训,早已深入人的血液中,成为一代代人的文化自觉。文可载道,文可兴家。这就是文化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四、拟筹建诗书画艺术展示室及培训基地</p> <p class="ql-block"> 松塘翰林村,以崇文尚教,读书积德为根本。以文化立村。如何让文脉延续,能够薪火传承,这是一个课题。我们认为靠的是我们一代代人的文化自觉,去将薪火传递下去。我们的先辈翰林公区湛森、区大原、区大典等都是诗书画文见著。今日选址,拟建一个诗书画艺术展示室,既是提升村民审美,也是培训教学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松塘村是翰林村,有800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是既有光耀照人的翰林文化,又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古村,文化遗址遗迹丰富、红色基因深厚。我们的先辈已用热血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吾辈应如何才能将传统文化的根扎得更深?如何才能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招牌擦得更亮?只有“干”!</p><p class="ql-block"> 西樵山人笔记</p><p class="ql-block"> 2021.7.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