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的美篇

zn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底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渭河,中华“母亲”河的的“长女”在经过上游几百里山谷间蜿蜒后,终于冲出了陇山山脉展开了身段,经过千万年的流淌后冲击出一条长约八百里的冲积平原,这就是关中人引以为自豪的肥沃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在北山与秦岭之间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早期青铜文明,石鼓文化,周礼秦风,滋润发展到封建农耕文明鼎盛的“汉唐盛世”。依靠这大自然的恩赐,千百年来关中人民辛勤耕作,旱涝保收,丰衣足食的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底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少文人墨客倜傥风流各领风骚。</p><p class="ql-block"> 渭河在冲出西山峡口后平静缓慢地流淌,在造福关中大地后,最终在潼关扑入了“母亲”的怀抱。如果从东往西探索的话,它的到底处就是陈仓西山峡口。</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法官”曾在不经意间听人口中传出的到底村地名,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暑天有闲,我们要去探访这个向往已久极具联想力的到底村。</p><p class="ql-block"> 阳光下二人并驾齐驱骑行在渭河健身大道上,一路向西。蓝天下宽阔的河道让人眼界开阔、心旷神怡。过了福临大桥后,河道逐渐收窄,河道里流水潺潺,各色鸟类自由觅食,追逐雀跃。河对岸的北塬清晰可见。“法官”骑行间突然停滞不前,向对岸北塬边的一个峡口伫立许久,我知道他此时又在心潮澎湃了,距离那北塬峡石口大约十几里的下河里曾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一个虽然没有把身和心都留住,但却是他现实启蒙,人生起步的地方,往事并不如烟......</p><p class="ql-block"> 绕过了一个大的黄土嘴嘴,西山峡口在望。西山峡口宽不足二百米,拦河大坝巍然耸立。推车漫步过了“八百里秦川第一桥”来到河北,在桥头向一位老者打听到底村,他指了指北坡下不远的一个村庄。抬头望去,绿树掩映着的农舍错落有致,被引渭渠一分为二,村口处几个老汉妇女围坐在树下闲聊。这意味着八百里秦川在此就到底了,到底村就在眼前,好一个具有大地理概念的村名。</p><p class="ql-block"> 推车入村,在一农舍的背阴处见一个大约八十岁的老汉,坐在轮椅上,腿上放着一个小收音机极其投入地听着秦腔。我努力听去,当听到那激昂的、咬牙切齿的“打不尽财狼绝不下战场”一句时,我似乎又回到了那《红灯记》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老汉是个很朴实健谈的人,当我们向他请教到底村的历史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我们述说开来。</p><p class="ql-block"> “这个村落是在明弘治年间就已经存在了,后来逐渐繁衍生息到今天,没有经历过啥战乱,明代时曾出过一个贤士,为此还受到了皇帝的封赏。要说与外界交往,打我记事时我们村就住过三拨队伍。刚解放时是部队在这里修宝天铁路,我们村子都住满了。要说也算不上修,只是在加固和部分改道,早在民国时期宝天铁路就修通了,只是多塌方险情频发。大约一年后的冬天就开拔了,据说是去朝鲜参战了。后来五十年代后期又来了一拨挖渠的民工队伍,没干多久就“下马”了。七十年代初期又住过一拨修引渭渠的。这次人多了 ,工地上人就像蚂蚁一样挖土拉车。工地上的大喇叭一天到晚不停地放着一首歌。”我好奇地问道:“啥歌?可以给我们唱几句吗?”他随口就唱开了“魏巍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高举红旗永向前。”他满怀激情地唱着,咬字清晰,音韵准且合拍,我和“法官”不由地都竖起了大拇指。我钦佩地问:“那么多年了,你咋还把这歌记得那么清楚?”他笑着说:“大喇叭从明放到黑,一百多天,就是一只狗也会唱了。”听得我和“法官”目瞪口呆,但确实也觉得形象无比。他又接着说:“当时周边的村庄都住满了,我们家住的是从礼泉来的四个女娃。天不亮就吹号起床上工了,饭都是送到工地上吃,到黑了才回来,收工回来后洗完就卧倒在炕上睡了,跟死了一样。哎,那个力出的啊,小小的年纪就出那么大的力,太让人心疼了。几个女娃都是冬上来的,开春就回去了。临走时还给我家送了两个绣花的手帕。”</p><p class="ql-block"> “ 法官”问:“那你们当时买日用生活品都是在哪儿买?”老汉:“都是到街道上去买。我刚考上联中那年,一次和一个同学去街上买东西,走了十几里路在街道上买完后,还在马道巷吃了碗凉皮,两个糖糕,喝了一碗醪糟。最后在摊子上给家里买了一斤多酱猪耳朵,提上下到河道往回走,那时也没有啥路,人很少,我们两个在河滩走着说着,没想到一个老鹰冲下来把我手里提的猪耳朵叼走了,还把我的手都挖烂了,吓人很。哪像现在河堤上路那么宽敞,小汽车都可以开过来开过去的。现在政府每月还发给我170元养老金,每多活一年就增加10个元。只可惜的是我因为年轻的时候出力太大,在七十五岁时得了场大病,落成今天这个样子,看来最多还有两年我也就该到底了。”“法官”鼓励他不要悲观,争取活到一百岁。他摇了摇头:“那是完全不可能的,该到底时就到底吧。”</p><p class="ql-block"> 该到吃晚饭的时候了,他邀请我们去他家给我们擀面吃,我们谢绝了。到底村的人到底还是实在啊。</p><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我们两人坐在河堤上背靠北山,远望南山,近看河滩,在峡口凉风地吹拂下,尽情地在享受着余晖的照耀,庆幸这把年纪了还能骑行,还有个比较清醒的头脑。</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一声火车的鸣笛将我们惊醒,回头望去,半坡上宝天线一列西去的列车呼啸而过,那车窗中透出的灯光似乎在鼓励我们继续前行。此情此景又给了我激励,不由地又放开歌喉吼开了“......西去的列车上我望西口,莽上汉子要握春秋,看那云也新,看那风不旧,西北的老酒也我想醉心头!”这激昂并不嘹亮的的歌声在开阔的河滩上,伴随着习习的凉风从峡口边传来阵阵回音。</p><p class="ql-block"> 八百里秦川有个到底村,我们胸中有个将人生逛到底的呐喊声......</p> <p class="ql-block">  上车就有座。</p> <p class="ql-block">  遥望硖石沟下河里“早期革命实践地。”虽然并不安分,但确是一个让人成长进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p> <p class="ql-block">  将革命进行到底!</p> <p class="ql-block">  到底幸福渠。</p> <p class="ql-block">  辛劳到底人。</p> <p class="ql-block">到底村曾经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秦川老戏“红灯”传人。</p> <p class="ql-block">  落脚点,出发地,人生处处是起点。</p> <p class="ql-block">  赤兔宝马走峡口。</p> <p class="ql-block">  我心到底。</p> <p class="ql-block">  秦川“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  秦川“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秦川八百里,陈仓到底村。余生到底路,蹄疾步更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