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br></div><div>散文:仰望历史天空的瞿秋白<br>---------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br>扬州 殷友成<br><br>我在儿时就晓得瞿秋白的家是与我们家泰兴隔江相望的常州,并知道他的故事。每个人的儿时都有着顽皮的可爱与无知,也有着求知的渴望与快乐。我上小学时受父亲影响也喜欢看书。他是借书看,书很杂,有毛泽东,瞿秋白等青少年的故事,也有三国演义等。知道瞿秋白少年时,大白天,他点灯挂在门前,痛恨社会的黑暗。有一次,父亲借来一本大学语文,有瞿秋白的文学作品和他的介绍。照片看上去秀气又略显苍白,不足30岁,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其著作为大学教材,感觉是非凡之人。他成了我崇拜的偶像。在后来的岁月中,我视他如星光灿烂的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那样仰望。<br>在大学里,正遇暴风骤雨般的文革,势如破竹,横扫一切。当时言必谈路线斗争,加之一篇《多余的话》,瞿秋白受到批判而惨遭厄运。甚至听到有人扼腕叹息,他为什么在临死前写这个《多余的话》?真是太多余了!不写就是英雄,这一写却成了狗熊。<br>当我看到此文时,我感觉这是一个党员难得的坦荡,只是沉默无语,且心有隐痛。心想他被敌人杀害时没有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没有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是不可能如此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然而后人为什么如此无情,肆无忌惮地向他身上泼墨呢?!我百思而不解。<br><br>八十年代后期,我从临床医生到政府机关负责医院管理工作,一次与家在常州的大学同学到常州处理宝应的医学生之事。我俩专门去找秋白的故居,走遍了青果巷,无声无息,失望而归。后来才知,家乡人早有建瞿秋白纪念馆欲望,迟迟无果。<br>2007年秋天,我到常州的夫人侄女家看望生病的二嫂,冒雨参观和瞻仰了瞿秋白故居和纪念馆,半天时间边看边记边拍照,宛若一次历史和政治空间与隧道的畅游,更多的是畅想。一代伟人瞿秋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生坎坷,然而几十年后依然崎岖不平,这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好在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邓小平同志为《瞿秋白纪念馆》题字,胡锦涛同志于2005年10月14日参观了瞿秋白故居和纪念馆时,上午八株金桂再度盛开,满树金黄,清雅高洁,馨香四溢,沁人肺腑。他情不自禁地称赞,花真香啊!我回来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锦涛贵人来,金桂二度开》。<br>2011年5月,福建的龙岩市政府与人民网联合,在网上《红土清风》征文。我去过厦门,不熟悉龙岩,但想到毛主席脍炙人口的诗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有预感,瞿秋白在此牺牲。一查果然如此。为了熟悉这片红土地,我专门在网上连续看了二遍电影《秋白之死》。<br>一个血气方刚的18岁青年离开家毅然到北京闯荡,风华正茂的他,21岁又远离祖国,以晨报记者身份来到莫斯科,在那里他年轻的生命被革命激情所点燃,就一直燃烧着,直到他与这个美丽的世界永别时年仅36岁。电影《秋白之死》真实而沉痛地诉说他悲壮而光辉的一生。瞿秋白的一生如之电影,情节曲折,起伏跌宕,迷团重重。<br>我在龙岩的征文中,提倡龙岩革命精神之说,在龙岩长汀牺牲的瞿秋白就是当代共产党人的楷模,我非常崇拜他横溢的才华与领袖的风范。这位“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文弱书生,却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汉。<br>建议“坚持红色传统教育必须实实在在,让干部深刻体会到今天来之不易。”我们的先辈瞿秋白等为什么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幸福的今天。那我们干部有什么理由只为自己,为自己的子女去贪污受贿,去坐牢甚至杀头呢?!<br>我的红土清风征文获奖了,那位与我联系的女同志并说,你谈出了龙岩的地域特色,有自己独创的见解。我喜爱你这篇情感浓烈的抒情散文。我表示对她赞扬的谢谢,其实我是得益于瞿秋白等英烈们的熏陶与启发后有感而发。<br>电影《秋白之死》我看了又看,瞿秋白的人生,剧中的情节总是使我与之共鸣和震撼。它带给我一系列的疑问,一个曾是党的领袖,为什么单枪匹马竞遭受敌人的阻击?在危难之时党组织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仅文学家和挚友鲁迅在设法营救?为什么在生死关头一般人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他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让他死后也得不到安宁?为什么一个己是我党第二代即陈独秀之后党的领袖却又痴心做一个浪漫的文学家诗人等等,影片中有蛛丝马迹,更深入更清楚地了解需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读研这个非凡的人物。<br>现在将《多余的话》列入其散文出版,有人用读美文的心态欣赏,一会儿如对高山峻岭、激流险滩;一会儿仿佛暗夜独行,曲径逶迤;一会儿如临深渊大壑,深不可测;一会儿又似徐行于竹林幽谷,暗香袭人……然而这篇饱蘸心血、也饱受诟病的长文,有谁能洞悉其字里行间的那份自剖之狠和切肤之痛呢?<br>我掩卷而思,不由得心情沉重,迷思难解——这样一篇内容庞杂且内含隐秘、充满生命感叹和深刻自省的临终绝笔,显然不是草草一读就能理解其底蕴和深旨的。真正领悟,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对瞿秋白其人其事有更深入的体察,也需要对他所处的时代有更全面的认知……<br>瞿秋白在我心中的伟大形象是在我的人生过程中,听他的故事,读他在书,参观他的事迹,看关于他的电影电视,写关于他的文章中逐步丰满和完美的。他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古诗作为开头语的《多余的话》读的次数最多。我以为他活得潇洒,死得也坦荡。是真心真情真人的独白。最值得今人敬仰的是,他视功名如秋草,视富贵如流云。有藐视一切的大气,又有成仁取义的悲壮,有怜妻惜女的柔情,又有视死如归的坦然。应从政,还是该从文,矛盾得很。我的理解是他是一个旷世奇才的文人大家,如同一个能种出好庄稼的精明农民,当社会黑暗,“如果那小小的雷电变成了惊天动地的霹雳,那才拨得开这些愁去惨雾”时,他揭竿而起,带领苦难的农民拿起刀槍,他成了冲锋陷阵的勇士和指挥者,当黎明和光明到来时,他将乐意安逸地继续耕种,也就是他的文学创作。这就是真正的瞿秋白,也正是他的伟大,不同于一般人的可贵之处,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勇士。<br>电影被艺术家称之遗憾的艺术,尽管编导们精心策划制造错综复杂的情节,悲喜交加的命运,然而成功后的电影总不是那么完美无缺,瞿秋白的一生何不是如此。他那个年代是极其黑暗与残酷的,电影“秋白之死”再现了他“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的坦荡,这是电影的魅力。她完美地出现了秋白大步朝刑场走去,在罗汉岭满山杜鹃花的簇拥之中,目光里映射着理想的幽深,香烟夹在指间,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环顾山光林影,在一块碧绿的草坪上盘腿而坐,面带微笑:"此地甚好",仿佛是一次神往和仙游,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从容,何等的浪漫,何等的伟岸,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十二份的崇敬。我想也让那些向他身上泼污水的人汗颜。秋白之死“如月之恒,如日之升”。<br>瞿秋白的一生如同电影,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观后带给人们无比的激动,无尽的思考。我的感觉是:<br>瞿秋白年轻有为。20多岁就成为党的领袖。到俄国见到了列宁,到广州与孙中山共事,他短短一生,斗争何等坚决,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极力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大胆犀利的批判,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在上海会见鲁迅成为好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br>瞿秋白才学渊博,有人称之无所不能。他以多年的病体,在为祖国的赤色革命摇旗呐喊与英勇献身的同时,还留下了近600万字的政治理论与文学艺术文稿,这不能不说是罕见的惊人之举。他是一位文学奇才,是诗人,翻译家,书画家,金石家等。反动派要员也为之折服。<br>瞿秋白信仰坚定。当自己被捕,党组织被迫长征的低潮时,敌人问他还相信共产党吗,他坚定地说,“这是我年轻时的选择,是不会改变的”。他早就说过“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他无私无畏,“为了信仰而牺牲,我感到非常荣幸。”坚定的信仰使他单薄瘦弱的身体变得无比坚强,他对党的前途充满信心,“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尽管这灿若春花的生命,在风刀雨箭般的暴力摧残下归于陨灭,但信念必胜,一如春天总会重来。<br>瞿秋白人格至上。虽身陷囹圄,远离革命队伍,不免感到孤独寂寞,所幸此身未受他人主宰,仍然保持着人格的独立,灵魂的圣洁。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生命最后独白,敌人以为是他的忏悔和后悔。而恰恰相反,是他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人格。这也是我多次认真研读后一个深刻的体会。当敌人诱降他说,过去一切是过眼烟云,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瞿秋白义正严词地说,“不允许生存的正是你们”。当敌人又说,过去投降的高级领导人如何时,瞿秋白随时告诉他,“站在你面前的是瞿秋白,太瞧不起人了”,“我从来没有做过母亲厌恶之事,今后依然如此”。<br>当在监狱中与南京政府要员博弈时,他们以为瞿秋白己是山穷水复疑无路,希望他下一步活棋即投降。瞿秋白一段独白,入木三分,让人刻骨铭心。他说,“人生不是胜负无常的棋局,人更不是没有生命的棋子”。严厉斥责他们,“你们所谓无条件,就是要我丧失人格而生存,这样的生存,无疑给我带来自我毁灭,长期下去给我的亲人们和我自己带来耻辱和痛苦。”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向来是“士可杀而不可辱”。一直为他诊治疾病的医官,送照片留念,白话诗为《题照》:“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他同时另有一行诠释:“这并不是格言,也不是哲理,而是另外有些意思的话。”所谓另外有些意思,也许是说一个人应是人格至上,不能做一个没有纯洁灵魂的人。所以那位医生很尊重和尊敬地说,你是我做人的师长。瞿秋白以一死完美了人格,成全了信仰。烈士的碧血、精魂,在他短暂而壮丽的人生中,闪现着熠熠光华。 <br>2021年6月,我们党百年华诞“七一勋章”首次颁授,秋白之女瞿独伊获此殊荣。她与党同龄,她是赓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这是对获得者的褒奖和鼓励,也是对先烈的告慰和肯定。<br>瞿秋白用毕生的精力,用鲜血和生命希望开创的一个美好世界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秋白烈士会含笑九泉的。他并没有死,他献身革命的一个年轻生命将永远燃烧着,照亮中国革命,激励中国青年为中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br>2021年7月6日<br>推荐诗文<br><br>散文:庐山是彭德怀的一座丰碑2021-06-29 <br>随笔:建党百年,我用书画写红船精神<br>随笔:我的建党90周年获奖征文依然在<br>殷友成的字画:我的《散文:世外陶源的南山》与配画<br>今又端午,我的诗文<br>殷友成的诗词:采桑子 乐在博客快意中<br><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