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位英模-湘女警予<br><br> 溆水河畔,暖风和煦。在位于溆浦县卢峰镇的向警予同志纪念馆,春日的余晖洒在向警予故居的白墙青瓦内。与之相邻的向警予纪念碑广场,一座身着学士服,右手持书,迎着风向前迈进的向警予铜像,巍然屹立。2021年6月初,我来此瞻仰先烈风采,回顾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br>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与领袖,向警予无疑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闪亮明星。她英勇、坚定、顽强,为崇高信仰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2019年9月10日,向警予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br>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向瑞龄是一位开明绅士,他把向警予的四个哥哥都送到日本留学,大哥向仙钺还是湘西同盟会负责人。大哥常在香樟树下给她讲英雄人物的故事,他的进步思想对少年时代的向警予影响很深。八岁那年向警予成为当时整个溆浦县第一个入学读书的女孩,年幼接受到新式教育。1912年,她以优秀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入周南女校。在这里,向警予认识了蔡畅,并因此结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向警予,寓意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br> 毕业后,向警予回溆浦创办了男女兼收的新型学校溆浦女校,以“自治心、公共心”为校训,重视新思想传播,尊重学生个性。<br> 1919年秋,向警予应蔡畅之约,去长沙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同时加入新民学会。法国留学期间,她学习法文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帮助蔡和森翻译马克思著作。共同的信仰,让她和蔡和森结成革命伴侣,人称“向蔡同盟”,进步青年以之为革命楷模,纷纷仿效,一时佳话。在蔡和森的影响下,她逐渐从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参与建党工作。<br> 1922年初回国,向警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她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随后,她参与和领导了多次罢工斗争。1925年10月,向警予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7年4月回国后,她被分配到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省总工会工作。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但向警予坚持留在充满白色恐怖的武汉,继续开展地下斗争。她说,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的据点,许多重要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br> 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用尽了一切手段,没有从她口中得到党的任何机密。<br> 1928年5月1日,反动派要在这个工人阶级的节日杀害向警予。赴刑场路上,她沿途高喊口号,奋力做最后演讲,国民党宪兵慌了,残暴地将碎石塞进她嘴里,用皮带缚住她双颊,血从她的嘴角流出。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br> “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蔡和森闻讯后,奋笔疾书写下《向警予同志传》表达浓浓怀念。1931年春,蔡和森被中央派往香港恢复广东省委。6月10日,他不顾广东省委的劝告,硬是参加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海员工会会议。他刚进入会场,即遭叛徒顾顺章指认而被捕。不久,英勇就义。柳亚子先生奋笔疾书:“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 以诗悼念向蔡二人。<br> 1939年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向警予的一生:“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向警予的革命精神激励一代又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br><br><br> 向警予同志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 与纪念馆相邻的是向警予纪念碑广场和向警予铜像。 纪念馆内有两处建筑物:向警予故居(局部)和陈列室(内容见以下图说)。 向警予的大哥向仙钺曾留学日本,又是孙中山“同盟会”湘西负责人,大哥经常给九妹讲英雄人物的故事,使向警予从小就接受到进步思想。 1912年,她以优秀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入周南女校。在这里,向警予认识了蔡畅,并因此结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向警予,寓意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 1916年毕业后,向警予回溆浦创办了男女兼收的新型学校溆浦女校,以“自治心、公共心”为校训,并亲自谱写了《溆浦女校校歌》和《运动歌》。 1919年秋,向警予应蔡畅之约,去长沙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同时加入新民学会。1919年12月25日,向警予、蔡和森、蔡畅、葛健豪等50名勤工俭学学生乘法国邮轮“盎脱莱篷”号从上海黄埔码头出发,毛泽东、李思安、徐瑛等赴京进行驱张运动,特意从武汉绕道与向警予、蔡和森告别,并与向警予讨论湘事。 1919年12月赴法留学人员合影。 旅法期间,向警予一方面与蔡畅等组织“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要求里昂大学以优惠条件招收留法女生;另一方面,在巴黎中国豆腐工厂做工助学谋生;她还撰写《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发表在国内李大钊主编的《少年中国》杂志上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 1920年,蔡畅(左一)、葛健豪(左六)、向警予(左七),其中,葛健豪是蔡和森与蔡畅的母亲,当时已54岁,母子三人共同赴法留学轰动一时。后来蔡畅与李富春结合,向警予与蔡和森结合,她们四人都先后当选中央委员,“一门四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1920年7月6日至10日,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20余人,在蒙达尔纪召开会议,史称“蒙达尼会议”,会后在蒙达尔纪杜吉公园合影。会后,蔡和森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了三封长信,首次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向警予留法勤工俭学时的照片。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这虽然是个简单的婚礼,却轰动了蒙达尼全城。看热闹和祝贺的人们不仅有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同学,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蒙达尼人。 其结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主义《资本论》。照片表明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爱情上的同盟,信誓旦旦,更是革命理想事业上的同盟,同舟共济。婚礼上,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1921年年底,旅法的蔡和森等人因参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不久,已怀孕的向警予也回到上海。回国后,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一对夫妻党员。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蔡和森、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同时,蔡和森还担任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向警予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夫妻俩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 1924年6月,向警予亲自组织和领导上海闸北十四家丝厂一万五千多名女工参加的罢工斗争。 向警予在担任中央妇女部长期间,经常深入上海工人棚户区,走访女工家庭;1925年4月,向警予在《妇女周报》发表了《妇女运动的基础》一文;同年9月,南洋烟厂七千多名工人罢工,向警予发动组织上海各公团支持罢工斗争、募捐救济罢工工人。 1925年10月,向警予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唯一的一张全家合照。1927年3月,向警予从莫斯科学习回国,从广州赶赴武汉,途径长沙时看望了蔡家亲人和两个孩子。同年年4月,她被分配到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省总工会工作。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但向警予坚持留在充满白色恐怖的武汉,继续开展地下斗争。 1928年3月20日,出卖夏明翰的叛徒又出卖了向警予,她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用尽了一切手段,没有从她口中得到党的任何机密。 1928年5月1日,反动派举起了屠刀,向警予在赴刑场路上沿途高喊口号,奋力做最后演讲,国民党宪兵慌了,残暴地将碎石塞进她嘴里,用皮带缚住她双颊,血从她的嘴角流出。向警予英勇就义,时年33岁。 向警予牺牲的余记里空坪刑场旧址。英雄倒下了,但是,向警予等先烈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