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江南桥梁博物园(湘湖一期)

萧山老王

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西,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交汇口的东侧,与西湖隔钱塘江南北相望,是西湖的“姊妹湖”。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为总体定位,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湖域面积6.1平方公里。<br>  湘湖历史厚重,人文荟萃,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先民所孕育的跨湖桥文化,是浙江远古文明的源头,也是华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br>  古代湘湖地处江南水乡萧绍平原,河港纵横,桥梁众多,遍布九乡。曾经的跨湖桥、望湖桥、三善桥、锁龙桥等历史桥梁,声名远播。 <p class="ql-block">  当代湘湖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萧绍桥梁文化,通过易地重建、仿古新建、创新设计等多种方式,迄今为止已修建起以江南水乡风格为主题的桥梁108座。湘湖桥梁类型极为丰富,有石拱桥、平梁桥、拱梁组合桥、石板石拱组合桥、砖拱石桥和石板桥、汀步桥、平梁汀步桥等。这一百余座桥梁集群,风格多样、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品质一流,每座桥梁都拥有自己的风貌特色、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充分显现了中国桥梁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揭示了湘湖桥梁发展的历史文脉,被誉为首个“实景式”的江南桥梁博物园。</p> <p class="ql-block">(简介摘自萧山湘湖宣传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篇介绍的是湘湖一期的一些桥梁,从湘湖东侧进入湘湖一期后的第一个景点“湘浦观鱼”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绕湘湖一期描述。(桥梁简介部分来自《湘湖风景桥梁》一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王永春</p> 饮绿桥:是一座东西向的小木桥,取苏轼诗句“呼吸阳光饮山绿”而名,湘湖山青水绿,桥在湖上,如饱饮绿色。 望湖桥:此桥采用了一种古朴的梁桥形式,为东西跨向单孔石梁桥,桥面长4.20米,桥面宽1.80米,桥南北各置6个台阶,长1.75米,桥孔高1.35米,桥跨径3.10米。登桥可望新湘湖,故名。 <p class="ql-block">步云桥:为湘浦观鱼池小桥,蓝天白云映于水面,人行桥上观鱼,有脚踏行云之感,故名。</p> 湘浦观鱼组合桥 拥岚桥:是一座三孔半圆形石拱桥,七折拱边,桥面长14.76米,桥面净宽2.40米,桥高3.15米,桥南北各置7级石台阶,长2.36米,落坡处接平台,长1.50米,过平台顺接下6级石台阶,长1.80米,桥主拱高2.70米,主拱跨径为5.00米,两边拱高1.70米,跨径各为2.20米。造型别致轻盈,线条飘逸流畅。为进入湘堤第一桥,登高远望,山岗缭绕,一拥入怀,故名。 梦湖桥: 是一座仿古单拱石桥,拱洞近似园形。梦湖桥的南端,有一个八字形的辅桥。这种桥梁结构,一般建在江南水乡的河流交岔处,一桥顶两桥用,极富有江南特色。取宋·苏轼《湖中》诗句“湘湖梦不到、今日到湘湖”而名,亦含百万萧山人民圆梦湘湖之意。是湘堤的起点,系东西跨向拱梁组合石桥,主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引桥为两孔石梁桥,主桥桥面长11.90米。 越王桥: 是一座仿古石拱桥,桥拱近似于圆形,显得特别高峻。为纪念越王句践保栖城山、“卧薪尝胆”而名。位于湘湖湖面通行的主航道上,其形体相对较大,透而不张扬,与定澜桥形成一平一高的湖心景观,强化贯穿湖心的视觉中轴。越王桥系东西向单孔马蹄形石拱桥,桥面长3米,宽2.60米,桥东西各置29个台阶,长10.50米,桥高4.80米,拱高4.10米。 定澜桥: 是一座平坦贴水的长长梁桥,此桥长长,横卧湖面定澜,故名。定澜桥是一座组合桥,由两个多孔梁桥和单孔梁桥组成,桥面长115.70米,桥面宽2.40米,主桥桥南北各置9个台阶,桥孔高1.75米。 倚秀桥:是一座木质结构桥,湘湖山水秀丽,因该桥靠山临湖,故名倚秀桥,桥面长50米,桥面净宽2.5米,桥面两边木条栏杆,栏高1.15米,栏宽0.20米,桥主孔高3.66米,主孔跨径5.00米。 采莲桥: 是一座仿古石拱廊桥,桥洞是三曲半圆拱,桥栏曲折,桥面以石阶砌成,桥廊是庑殿顶,朱柱黛瓦,檐角飞翘,散发着浓浓的怀古情调,莲藕是湘湖名产,此桥西边为荷塘,另一侧是宽阔的湖面,登桥观荷,似见村姑彩莲,故名。<br>采莲桥采用廊桥的形式,系东西跨向3孔马蹄形石拱廊桥,拱桥桥面长7.8米,桥面净宽2.3米,东西各置16级台阶,桥主拱高2.3米,主拱跨径3.78米,两边拱高1.84米,跨径2.99米。 浣月桥: 是一座仿古石拱桥,桥拱是造型别致的八角拱,月夜,登此桥眺望湖面,一轮明月,在水中荡漾,似西施浣月,故名。浣月桥和织翠桥位置较为靠近,设计形成一座三折桥和五折桥的组合桥,展现了古老的形式、传统的工艺的和谐组合,其中浣月桥为五折桥,面向湖面。系东西跨向单孔五折边形石拱桥,桥面长11.55米,桥面宽2.1米,桥东置13级台阶,西置12级台阶。 织翠桥: 是一座石板桥,此桥地处大、小望坞口,四周青山,湖中碧水,石桥似梭织翠,故名。织翠桥与浣月桥是一座三折桥和五折桥的组合桥,在内湖上。系南北跨向三折边形石拱桥,桥面长5.7米,宽1.5米,桥南置3级台阶,北置8级台阶。 左边是织翠桥,右边是浣月桥 藕芳桥: 是一座五跨木栏排柱仿古多孔石梁桥,采用石板和木头构建而成的9孔石梁桥,桥长35.55米,桥主孔高1.92米、跨径5.9米。因桥下荷花满池,取其芬芳之意,故名。 香远桥:香远桥连接湘堤和湖岸,围合着荷花塘,桥身贴水而行,在荷叶间曲折穿梭。香远桥系多跨石梁桥,共19跨,跨径在3.30米左右,桥上设亭,亭北11跨,亭南8跨,两边设实体石栏板,高度为0.50米,桥面净宽1.90米,孔高为0.60米。桥面用四根条石拼成。 古纤道:纤道是古代萧绍平原常见的一种路桥结合的道路,它建在河边,略高于水面,用青石板铺筑,供纤夫挽船时行走。 跨湖桥: 是一座南北跨向的五孔石拱桥,根据景区发展需要,新建了跨湖桥,于2007年5月建成通车,上可通车下可通航,因桥跨两岸而名,上、下湘湖以此桥分界。跨湖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清雍正六年(1728)重修板桥,嘉庆十二年(1807)六月改建为环洞桥,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重建,抗战胜利后重建为石板桥,1984年改建为双曲、双肋单波桥。现今的跨湖桥桥门涵洞使上下湘湖流水畅通,桥下可通行大船,人们可在桥上东望越王城古迹,西眺跨湖桥遗址,桥的一侧仍然保留着原来模样的跨湖桥。 老跨湖桥:此桥是一座单孔马蹄形石拱桥,为明嘉靖三十三年(1544年),中书舍人孙学思建造,因桥跨两岸而名,之后修建不断。现据民国时期旧照片在原址重建。上个世纪90年代在跨湖桥附近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跨湖桥遗址。 新老跨湖桥 仙人桥:是一座东西跨向,单拱半圆桥,钢混结构,石材砌面拱桥,据《湘湖志》载,仙人桥在大黄坞山口,今原址南侧建新桥,故名。 飞龙桥:是一座东西跨向单拱微马蹄形,钢混结构,石材砌面拱桥。水漾湖口旧有锁龙桥,湖北有龙头山,如巨龙出窟,势如腾飞。今在原址建新桥,寓意和谐社会,巨龙腾飞,万事俱兴,故名飞龙桥。 板罾桥:是一座竹制结构的浮桥,此桥头常有渔民板罾捕鱼,故取名板罾桥。 卧虹桥:是一座圆弧单孔石拱桥,似彩虹卧波而名。主楹联:“秋水长天镕落日,晴峦平野拱悬弧”,副楹联:“雪映程门垂作范,霞飞萧邑化为桥”。 枕柳桥: 是一座南北跨向单孔石拱桥,它有一个椭圆形的桥拱,造型优美,在水中的倒影也特别有画面感。微风吹动湖水,似桥枕流而眠,故名。枕柳桥是水漾湖与湘湖水面的视觉廊道,透过枕柳桥的空隙使堤里外的景色互相渗透,大湖面是开放的大空间,浩淼中吸纳万物,而小湖面是相对围合的小空间,幽静中体味风情,因此枕柳桥从视觉景观上要透,但不能露,其隐没于一带绿堤之中,隐约显现内外湖面的景观。桥面长2.00米,净宽1.80米,南北各置15个台阶,长5.60米,桥高2.50米,拱高1.90米,桥跨径4.80米。 迎柳桥: 迎柳桥是湘堤上唯一的亭桥,式样仿照古老的梁桥,以粗石砌成。桥面、桥栏用了青石板,加上粉墙、黛瓦、悬山顶的桥亭,显得古意盎然,使人想起古代湘湖的桥梁。桥两旁柳树成行,春风拂面,细摇柳枝,似向游客致意,有登桥迎柳柳迎客之感,故名。桥面长13.10米,桥面宽2.40米,桥东西各置10级台阶,长度为4.35米,桥两侧置实体石栏板。桥高2.60米,拱高2.00米,桥跨径3.80米。 三孔石梁桥:位于下孙文化村南侧湖岸。 引鹭桥: 引鹭桥位于下孙遗址保护区旁,此桥用白石砌成,显得十分古朴,为东西向梁架构造的三孔石梁桥,设计采用了“构架”这一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表达了与下孙遗址八千年文明的沟通,自然生态的小岛,引白鹭在此小憩,故名,桥面长4.8米,桥面净宽2.1米,桥东西各置10个台阶,长3.00米,桥面两边各置实体石栏板,间有望柱,栏高0.45米,栏宽0.20米,桥主孔高1.67米,主孔跨径4.10米,两边孔高0.99米,两边跨径1.50米。 藏韵桥: 是一座单孔石桥,此桥为湘湖北端之桥闸。有引湘湖之水,藏湘湖神韵之意,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