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上午接到工作室一位南方老师的来电,沟通了她们高三备课组的一次教研活动,很有现实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师甲认为:我们前面复习区域地理已经结束了,马上要开始复习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有难度,时间很紧张,我的意见是以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填空完成基础知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师乙表示:我认为应该选择好一本地理高考复习资料,让学生依据它来复习基础知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师丙当时表示:没有必要再讲一遍必修一的基础知识了,高考也不考这些东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师丁则认为:地理基础知识到什么时候都要夯实,否则谈不上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形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打电话的老师跟我说:王旭老师我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初步表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导学案填空式自学基础知识是典型的结论式记忆学习法,与新课程创设问题情景和提出小步调探究性设问及引发学生思维过程格格不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世面上的地理参考资料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能成为备考教学过程的主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联系题目还是应该以高考试题为主,辅助精选模拟试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必修一基础知识还是应该课上引领学生复习及记录笔记,如果仅仅是为了进度说和轮次说的实现,忽视地理基础知识是不可取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师们真正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过程性地针对性地实现必修教材的一轮复习设计。所以采取了导学案、教辅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传统便捷的</b><b style="font-size: 20px;">方式来应对教学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述教学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不是我们开个高三地理备课组会议就可以解决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理念大家早已心知肚明了,没有什么难理解的问题。关键问题是如何落实在行为层面。这需要和思维懒惰体力勤奋做殊死决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今天开始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研究设计科学备考过程谈何容易,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如果永远不开这个头儿,永远不会有从容不迫的教学财富积累过程。那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形式主义上转圈圈。前述教研组备课讨论过程模式就不好摆脱或说再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地理教学的年轮是如此痛苦艰辛的话,我宁愿从事中餐餐饮服务业,辛苦有所得,勤行有回报。我们现在有些地理教师的工作状态貌似勤行特点,实则懒惰无比。这才是中学地理教师最难当的地方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但愿王旭老师高中地理教师工作室推出的《夯实基础,方可远行》项目(见下图)能够助你一臂之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