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族收藏的重器文物是什么样的?(上)

秦剑无鞘

<h3><strong>点击蓝字关注我们</strong></h3></br><h3>在中国历史上,青铜器不仅是“重器”,而且还是“贵器”。在周代,作为礼器的青 铜器也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甚至上达天子下至士大夫所用青铜器的数量和规格都有定制。</h3></br><h3>如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超出即为僭越。正如考古学家所说,“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h3></br> <h3>青铜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以独特的器型、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自古以来,传统收藏就有“金石字画”的排序,青铜器摆在第一位,并被誉为国之重器。</h3></br><h3>皇室收藏青铜器成传统</h3></br><h3>青铜器收藏的历史传统极为悠久。“青铜器的收藏自古以来就有,商代王和天子的东西在周代就开始收藏,周代的器物到春秋战国又被收藏,到汉代汉武帝时发现了一个圆鼎。</h3></br><h3>因为这个被发现的圆鼎,汉武帝改年号为元鼎,可见当时青铜器被重视的程度。” 著名文物修复和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称。</h3></br><h3><strong>长按识别二维码</strong></h3></br><h3><strong>↓学习更多知识↓</strong></h3></br> <h3>作为权利和地位象征,青铜重器无疑会被历代皇帝所珍视。宋徽宗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下旨命文臣们编辑了《宣和博古图》,此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件,许多现在非常著名的青铜器在上面都有著录。</h3></br><h3>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修的《西清古鉴》,早已成为清代最重要的青铜器官方研究成果。</h3></br><h3>清末民国时期青铜器收藏达到顶峰</h3></br><h3>清代是金石学的鼎盛时期,学人士子、官宦商贾争相搜购,使钱币、碑贴、三代彝器等青铜器,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藏品。从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涌现出不少青铜器收藏大家。</h3></br><h3>提起青铜器的收藏大家,必越不过“南潘北陈”——潘祖荫和陈介祺。精通金石之学的潘祖荫以“攀古楼”的铜器收藏闻名于世。</h3></br><h3>潘氏所收藏的青铜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当时都无人匹敌。根据文献记载,潘祖荫所藏青铜器数量多达六百余件,钟鼎彝器之类数量颇巨,其中不乏盂鼎、克鼎、四齐镈、史颂鼎、匽侯鼎和钟等 稀世文物,潘祖荫是当之无愧的清末收藏吉金“第一家”。</h3></br><h3>当时最著名的三件西周青铜重器为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其中前两件就为潘祖荫收藏,故曾刻有“天下三宝有其两”印章一枚。因其丰富的私藏,潘祖荫还留下了一部金石著作目录《攀古楼彝器款识》。</h3></br> <h3><strong>后续文章中继续介绍青铜器相关内容,帮大家更好的学习,敬请关注!</strong></h3></br><h3><strong>长按识别二维码</strong></h3></br><h3><strong>查看正在热卖的古玩收藏品</stro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7wSsNH61TyFlVtSPQTCAv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