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8年秋,我出生于桂花村一个叫王家梁的地方。1985年上学时,我家一墙之隔的就是长青小学,用当今时髦的说法就是学区房。十七板高的土墙,盖着泥瓦,如今还矗立在那里。那儿留下了杜承先,詹远玲、王尊国老师曾今一人带三个年级,白天上课拿粉笔授课,下课 烧柴煮饭,晚上点着煤油灯批阅作业,拿着月薪几十元的工作的身影。一块斜放的木漆黑板、潮湿的 地面、参差不齐的木桌子仿佛还在昨天。学生左手拿着烧着洋芋的火盆,右手拿着火把,脚蹬棕包草鞋求学的画面历历在目,想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改变家乡的决心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林淋漓尽致。一个拿在手上,有时挂在窗子上的铜铃,成了催我们奋进的哨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要想富,先修路。那时的我上学一路向下,背着勤工俭学的书本,瓶子、粮食在蜿蜒的山路上穿梭,桂花村的谢家,周家的院坝被我们踩出了一条长长的足迹。有时会遇到肩挑着酸菜和干柴的桂花小学学生,他们无不投来羡慕的眼神。因为,我在花里小学上学,我会给他们说,我们上课的铃子变成了电铃子,到下课时间会自动响,我们有音乐课,体育课,有时还能买到五角钱冰棍和二分钱的三角形米浆馍,还能坐到拖拉机,每到周末他们都想和我聊天,说一说奇闻异事,勾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心中的一个梦----------哪一天,我们家能通公路就好了。桂花村,河流众多,人口面积广,修路技术手段落后,通村级公路成了我爸,我妈那一辈人的梦想。桂花村的人是团结的,是勤奋的。在老党员,老支书张明钱的带领下,桂花村人肩扛手磨,经历三次接头,三次修路大会战,我们老家通路了,人们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三轮车,六轮车开进了山沟沟,从花里背煤炭回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的桂花村,在几届干部的奋斗下,交通便利,景色优美,家家户户通公路,坐在家里知天下,企业进来了,游客进来了,路灯照亮着幸福路。手机铃声,摩托车喇叭声,小汽车加油声响彻了山间,茶园、葛根园、魔芋园、富硒米助桂花经济腾飞。我们的钱包鼓了,腰杆硬了,桂花村的名声响了,桂花村热闹了,桂花村富了。忆苦,往事不敢忘却;思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桂花村能取得这样非凡的成就,离不开我们勤劳的桂花村人们,离不开村委班子的辛苦付出,离不开南宫山镇党委的英明决策,更离不开那个一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共产党的领导。在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衷心祝福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万岁。2021年花里小学党支部将于桂花村党支部强强联手,紧紧团结在已郭书记中心的镇党委周围,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为桂花村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南宫山镇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树 ,还是那棵桂花树,已是枝繁叶茂。村,还是那个桂花村,已是旧貌换新颜。人,还是那群人,已是斗志昂扬。让我们紧紧追随共产党的脚步,去追寻我们幸福、向往的明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