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u>刚开始使用时,由于各科老师评价标准不一样,我根据日常行为习惯制订了一些评价方式,如:好人好事,入班即静,认真听课,按时交作业等,并设置了1分,2分的分数。通过一段时间的运用,各科老师针对本科特点又补充设置了一些评价标准如:小组合作,英语测试满9o分以上,能积极补交作业或口算题得满分等多条评价标准,这样,每堂课下来,学生最关注做就是自己这节课又加了多少分,光荣榜上自己排到了几名。</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在最初我们各科老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行为加减分,发现学生他们特别在意扣分,只要表现不好,老师们就批评扣分,班级纪律管起来就容易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不过,我很快发现这有问题:我班学生xxx竟然分数成了负数,这孩子上课不积极举手,虽然平时少言寡语,但学习态度还算端正,从不惹事生非,是什么原因造成负分的结果?经我调查,原来是这孩子父母离异,平时爷爷奶奶照管着,每天作业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该写得未写完,该背得没背会,错题一大堆导致扣分严重。这梓老扣分也是不行的,该怎么办呢?我开始琢磨,尽可能多的照顾到这个孩子,比如:他朗读能力强,每次听写词语总能得满分,还特别有孝心,我专门设立了孝心卡,听写满分,认直读书等评价方式,尽量多鼓励少批评,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xx进步特别大,脸上的笑容多了,学习劲头足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如今,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每个月的积分兑换金银卡让学生每月都有了盼头,我们每月施行分数清零,每月公布一次光荣榜排行前3名以及进步的学生和优胜小组,给他们颁发金银卡,根据学校制订的兑换金银卡方案,学生每个月不仅能兑换到心仪奖品,还能体验做棉花糖和邀请好友看电影等活动,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孩子们对老师的激励一直保持“新鲜感”。孩子们越来越觉得:我要加油;我的每一次努力,老师都是肯定的,都能看在眼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