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穗浪好丰收——记七(3)班插秧社会实践活动

倪建伟

<h3>“潘宇哲,你迟到了。”怎么<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这么多</span>同学在指责<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潘宇哲呢?</span>原来是家委会在点名,分配坐车前往水稻种植实验基地,同学们可是好不容易盼到天亮了。</h3> <h3>“出发喽.....”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漫步在乡村四野,目及之处皆是一派生机盎然。</h3> <h3>下田拔秧,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已是稀罕事。一脚踏进泥田里,“我的腿怎么拉不出来了,哈哈哈哈哈......”<br></h3> <h3>第一次实践,不免好奇又期待,同时又带着一点点担忧,好奇的是插秧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担忧的是会不会碰到田里的各类虫子。</h3><h3>“呀,啊,蜘蛛......”“呀,呀...<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虫子咬我了。</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黄桅迈</span>尖叫。</h3><h3>“好可爱呀,黄桅迈,你咬它一口。”李文昌超有建设意义的温馨提示。<br></h3> <h3>小惊吓暂且放下,言归正传,“我们抓住一小把秧,往旁边撇,很容易就把秧拔出来了,然后放在另一只手里,等到手抓不下了,再用稻草捆起来。”在家长们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学会了拔秧,但是单手捆绑,确实有难度,好在有家长手把手地教。</h3> <h3>看着同学们拔得不亦乐乎,岸边这个“甲沟炎患者”下不了田,在干着急,偏有饶肇康幸灾乐祸“徐劲舟,我把脚借你用下......哈哈哈哈哈,现在,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br></h3> <h3>带着秧苗来到种植基地,泽宇妈妈搬来了早已准备好的展板,现场给大家讲述“稻谷的来历、稻米的分类、营养、耕种过程等知识。”</h3><h3><br></h3> <h3>老师听完忍不住分享:“今天,家长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活动前,文昌妈妈、忠楠爸爸、家铭妈妈、家毅妈妈等人,精心筹划,作了充分准备,我们的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做事也要学会作规划。从泽宇妈妈身上,我们明白了,这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我们要保持学习精神,在学习中能得到无限乐趣。”</h3> <h3>来吧,兄弟们,下田插秧喽,你不敢下来,兄弟给你勇气----哈哈哈,一把拽你下田。<br></h3> <h3>我们按照家长的指导,三个手指捏几根秧,弯腰插入方形格的十字交叉处,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真是个技术活呀。</h3> <h3>“哎呀呀,刚才我插的一片秧到哪去了?”</h3><h3>“被你的脚踏到泥里面去了。哈哈哈😄”</h3><h3>“怎么办呢?”</h3><h3>“我们后退着插,就不会踩掉秧苗。”</h3><h3>“好,我们重来。”</h3><h3><br></h3> <h3>小心翼翼跨过已经插好的秧苗,我们都来后退着插秧啰<br></h3> <h3>弯腰、起身,再弯腰,插完一排再一步步艰难地往后移,重复以上动作,半个多小时,我们插完了一块实验田的秧苗,横看成行,竖看成列,一行行秧苗如绿色的波浪在微风中摇曳,一行行碧绿的希望在亮丽的阳光下开始成长。<br></h3> <h3><br></h3><h3>此时,我想起南北朝时期布袋和尚写下的一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寥寥数语,寓意颇深,退步原来是向前。一边插秧,一边后退,退到最后,秧也插好了,看起来是后退,实则是向前啊!<br></h3><h3><br></h3> <h3>明明觉得自己很小心,等到结束一看,衣裤上满满的泥点子……但我们却特别开心,这样的户外活动很有意思,既锻炼了自己的吃苦能力,又把栽秧这种操作技术传承下去,这也是一种中国的农民文化。我们在体验乡村农耕文化的同时尽情享受休闲时光。</h3> <h3>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秧苗的清香,我们尽情陶醉于这乡间清新之景,乡情随意流淌,内心丰盈而滋润。 </h3><h3><br></h3>

秧苗

插秧

我们

哈哈哈

妈妈

下田

后退

家长

弯腰

潘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