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对母亲告白!

zmzg王永新

<p class="ql-block">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带着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眷恋,我从山东淄博老家归来,虽已有数日,但不舍的心情仍久久难以平静。对逝去的母亲和亲人的思念,常常夜不能寐。</p> <p class="ql-block">山东淄博,我的老家,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我的外祖父、我的舅舅、我的母亲等许多亲人,在这里为了新中国,拼过命、流过血。他们的革命生涯和奋斗足迹,象灯塔、象旗帜感染和引领了我们的一生。他们平凡而伟岸,他们是党的细胞,也是民族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我的母亲,一个抗日战争参加革命的老党员,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党工作。因档案丢失,母亲未能享受离休待遇,但从未向组织提起。母亲病重直至去世,留下了20余万元的医药费,因单位经营困难未能报销,母亲坚持不去给组织增添麻烦。</p> <p class="ql-block">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高尚情操,像甘露滋润着我们。此刻,我想说,一个百年大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党员的浴血坚守,他们对党的忠诚、担当、牺牲、隐忍,用血肉铸成了今天的辉煌,每一个人都值得铭记。</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七月,母亲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八个年头了。母亲去世留给我的悲伤丝毫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有所减弱。那一刻使我真切体会到什么叫“痛不欲生”。这种痛苦时时刻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母亲少小离家投身革命,到了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到故乡看看,但终未能如愿。母亲一直到弥留之际,口中还一直在念叨那块让她流过血的热土,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故乡。</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母亲的村庄》一文,是在母亲辞世后不久,我代母亲回故乡,在母亲家乡的见闻和感受。今天读来,仍让我泪流满面。此刻,将其收录在我的第500篇《美篇》作品中,献给党的百年华诞,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母亲的村庄》</p><p class="ql-block">作者:王永新</p> <p class="ql-block">一、少小离家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母亲1930年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偏远山村--苗峪口。母亲少年有志,少小离家,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母亲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不足15岁。从那时离开家乡直到辞世,母亲再也没有回去过。</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期,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组织“妇救会”、“识字班”,支援游击队的抗日工作。抗战胜利后,又投身解放战争中,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党的地下组织工作。</p> <p class="ql-block">1947年母亲不幸被捕,面对国民党、还乡团的严刑拷打,经受住了生死考验,耳部和身上留下了终身残疾。那段热血沸腾、怒涛澎湃的岁月,对母亲一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p> <p class="ql-block">她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有强烈的国家民族观念,要以爱国、报国为志。在我们家中,只要提到抗战,母亲的精神就来了,马上变得神采飞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记得从我刚懂事时,母亲就时常念叨,等有时间我带你们回家乡看看。然而为了工作和事业,为了追求和信仰,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把我们姐弟几个抚育成人,母亲总是没有时间。</p> <p class="ql-block">从幼年到成人,母亲牵着我们的手走过了一个个寒冬和酷暑。三年困难时期,我曾跟随着母亲去挖野菜、捞白芋、拾豆粒、捡麦穗,相依为命,苦苦度日。母亲自己吃又苦又涩的杨树叶,省下白菜叶、山芋叶给我们吃。</p> <p class="ql-block">因营养严重不足,母亲浑身浮肿。但是家里的鸡鸭下了几个蛋,母亲一个也舍不得吃,让妹妹拎着篮子来到博爱街市场,卖掉后再买些杂粮供全家充饥。那时家里几乎连买咸菜的钱都没有。我有时不懂事地责怪母亲:“妈,连咸菜都没有,这饭怎么吃呀?”母亲听后无言以对,只是一声叹息。后来每忆起此事,我常感愧疚和不安。</p> <p class="ql-block">二、母亲病重不忘故乡</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母亲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做着平凡的工作。最早,母亲随169地质勘探队转战全国各地,和许多男同志一样,从事着极为艰苦的工作,此后回到地方先后在街道、工厂工作过。</p> <p class="ql-block">母亲开朗、豁达、慈祥,在外是个好干部、好领导,在家是个好妻子、好母亲。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白天母亲忙于工作,晚上埋头家务。一生的超负荷劳动使母亲落下了一身的疾病,多年来母亲不得不伴随着病痛度日。</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弹指一挥间,生活慢慢好了起来,母亲也退休了,她一直念着回家乡看看。但是由于我们几个孩子相继参加工作,一直没有时间陪母亲回故乡。</p> <p class="ql-block">越近晚年,母亲想重返故乡的念头就越强烈。然而,长期工作和生活的操劳,母亲的身体严重透支,疾病缠身,难以成行。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母亲不屈不挠,因为她心中总是充满着对故土的美好憧憬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大,身体每况愈下,她已经没有能力再一个人到医院看病了,但是她总是怕麻烦我们,每次我们陪母亲去医院,母亲总是反复表达自己的歉意:“我这不挣气的病啊!”听了真叫人难受。</p> <p class="ql-block">每次劝母亲去医院看病,都要做很长时间的工作,她总是那么几句话:“我这是老毛病了,我的病我心中有数,不要老是围着我转,你们把家照顾好,把工作干好,我就放心了。真希望能在闭眼之前回趟老家啊!”可是,由于母亲的身体已经不允许长途跋涉,我们总是安慰她:“等身体好些再去!”</p> <p class="ql-block">到母亲最后一次住院,病情已相当严重。但母亲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没有呻吟一声。最后在与病魔进行整整30天的抗争后,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就在母亲病故的前两天,老人家又给我讲起以往听了无数遍的她走出山沟参加革命的故事。从母亲的眼神和眼睛饱含的泪花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位革命老人对生养自己家乡的深情眷恋。母亲说:“如果我回不去了,你替妈妈回去看一看。”没能回魂牵梦绕的家乡看看成了母亲的终身憾事。</p> <p class="ql-block">三、我代母亲回故乡</p><p class="ql-block">母亲病故后,对母亲的思念,使我常常想起母亲的嘱托。母亲的家乡,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去母亲家乡的愿望在我心中强烈涌动着。为了母亲的遗愿,在母亲去世的那年冬天,我终于有幸踏上这块使母亲一生牵挂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汽车从山东淄博淄川区穿过,往东不远就是蜿蜒崎岖的山路。颠簸了大约一个小时,远远望去,在一个山凹里坐落着一个村庄,恢蒙蒙、静悄悄,与许许多多山区农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同行的表弟告诉我,这就是母亲的家乡--苗峪口。</p> <p class="ql-block">也许早已知道我们的到来,车子刚一进村,就被乡亲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有怀抱婴儿的妇女,也有穿着时髦的年轻人。他们像迎接久别的亲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股浓浓的乡情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提到母亲,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无不啧啧称赞,对未能再见到母亲回到家乡走一走、看一看而伤感和遗憾。乡亲们拉着我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对母亲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乡亲们已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我杵立村头,沉浸在对母亲深深的追思中。</p> <p class="ql-block">远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那里曾经是母亲和她的战友们为躲避敌人的追捕和鬼子的扫荡,与敌人周旋斗争而经常出没的地方。听母亲说,那时常常几天吃不上饭,全凭野果和野菜充饥,天当被、地当床,艰苦异常。没有坚定的信念,是难以经受如此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砺的。</p> <p class="ql-block">母亲出生的地方是一座用碎砖垒起的房屋,旧貌依然,虽然年久失修,院墙墙皮剥落,但仍让人感到十分亲切。一位父辈曾和母亲一起参加革命的中年人告诉我,解放前这里也是母亲组织“妇救会”、“识字班”经常开会活动的地方,许多人从此走上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在村子东头有一片坟地,这里安息着十几位苗峪口村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他们中间有母亲的战友和亲人,也有当年“妇救会”、“识字班”的成员,乡亲们至今没有忘记他们。每逢清明,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到这里送上一份问候,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这片坟地,就是村里修路,也远远地绕开。因为这里是全村老百姓心中神圣的殿堂,是苗峪口人的骄傲。面对先烈们,我感慨万千,我代表母亲给他们深深地三鞠躬。安息吧!为了我们这些后来人,你们为之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人们将永远怀念你们。</p> <p class="ql-block">就要离开苗峪口村了,乡亲们纷纷捧着煎饼、柿饼、核桃、大枣,还有煮鸡蛋,就像当年送子弟兵上前线一样,来为我们送行。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再回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凝视着乡亲们那期盼和恋恋不舍的眼神,我的泪水喷涌而出,怎么也止不住。车子渐行渐远,村头上乡亲们还在不断地挥手。</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母亲,您看到了吗?儿子秉承您老人家的心愿,已代您回老家看望乡亲们和您一生眷恋的故土。安息吧!祖国昌盛、人民幸福,一切如您所愿!</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要真诚的感谢《美篇》,提供了如此非凡的平台,让我有感而发、倾诉衷肠。谢谢《美篇》,我的挚友,我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