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飘香——献给八十年代的中师生

老谭酸菜

<p class="ql-block">  桃李春风桑梓地,黉门芳华回首间。</p><p class="ql-block"> 兴教铁肩担道义,妙手杏坛著新篇。</p><p class="ql-block"> ——题记</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div>1988年,他15岁。三月周末的一个晚上,院子里的四季桂开了,淡淡的花香,弥散在整个小院。窗外,月光明亮。流光伴着花香,让人莫名惆怅。在床上躺着,他久久不能入眠。突然,隔壁传来母亲的低语:“听说大学已经开始不包分配了。过去,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便去赶考,现在览儿也上八年学了,让他报个师范试试吧。师范不花钱,每月还有二十多块钱补助,毕业了就有工作。如果考上了,就能吃上‘商品粮’,孩子这辈子也算有个着落。如果考不上,咱砸锅卖铁也供他上高中。”<br>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时间仿佛凝固了。<br>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过了好久才悠悠地说:“孩子一直是想考大学的啊!”<br>世界瞬间安静下来。那一刻,他知道自己长大了。他的童年、少年永远过去了。无所谓愿与不愿,懵懂少年虽有朦胧梦想,终究敌不过农家少年的早熟、担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男孩子,就要为家庭做点什么。<br>那个时候,中专师范是农村孩子“鲤鱼跳龙门”、端上“铁饭碗”的捷径,几乎所有的优秀生对此趋之若鹜。虽然他成绩优秀,一直在乡中年级前三名,但也并非就能手到擒来。<br>中招前的那段时光,每天晚上在教室学习到11点多,等同学们都走光了,把铺盖从寝室拿到教室,几张课桌拼到一块,很快就进入梦乡。早上五点不到,在最早起床的同学到教室之前,一切恢复成教室应有的样子。昏天黑地的三个月很快过去了,中招考场上,他平静而自信。<br>暑假的一天,他和父亲母亲正在自家的豆田里锄草。“你家凌览考上师范啦!”支书的大嗓门透着欢愉由远及近,录取通知书在他手里哗哗作响。父亲快步迎上去,一边递烟,一边接过通知书。表情中有欣慰,也有一丝不易觉察的歉疚。“他伯辛苦啦。”母亲一边和支书说话,一边不时小心翼翼地看他两眼。他礼貌地向支书表示感谢,没有狂喜,没有激动,一如既往的平静——15岁少年不该有的平静。<br>他摘下草帽,抬头望天空,正午的太阳刺得人睁不开眼;低头望远处,豆子、玉米、红薯……琳琅高低,满目青葱。天地不言,万物默语。<br>悠闲的师范生活让他一下子难以适应,短暂的失落后,他没有让自己沉沦——也许是借此淡化自己梦想终结的痛苦。汉语、文选、物理、化学、数学、口语、教育学、心理学、书法、美术、音乐……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奋斗着是快乐的。新鲜知识拓展着他的视野,充盈着他的头脑,也慢慢让他开始积极拥抱这新的生活,奋力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div>正常的学习之余,他还自修了本科。<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他师范毕业了。8月,他被分到了村里的联中,成了一名正式老师。联中的历史很悠久,和历史一样悠久的是校舍。学校建在一座庙里。教导处是曾经的大雄宝殿,校长室是曾经的天王殿,教室、办公室都是破旧的砖瓦房——曾经的斋房,禅房,客堂……操场上竖着木制的篮球架,学校却没有一个篮球;水泥乒乓球台有两个,学校也没有球拍。校长已经五十多岁,是一位老党员。“真高兴有你这样的年轻人回来。”老校长诚挚的话语流露着无限的期待,他慈祥的笑容和校园里的桂花树一样朴实,让人踏实。</p><p class="ql-block">学校共12名老师:有6名党员;50岁以上的6人,40岁以上的4人,30岁以下的2人,他是最小的——18岁。</p><p class="ql-block">他只比学生大四五岁,甚至更少。第一次走上讲台,在稍许的忐忑后,他的笑容比八月的阳光还要热烈。</p><p class="ql-block">“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我姓凌。”一边说,一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凌”字。没有期待中热烈欢迎的掌声——乡村孩子见生人的羞怯不分年龄。学生们一脸惊讶的笑容,很快就开始窃窃私语……</p><p class="ql-block">虽然学校各方面条件简陋,他很少听到有谁抱怨。临近退休眼睛老花的唐老师、司老师,仍在撑着眼镜,认真备课、批改作业。眼镜时而放下,时而拿起,那份专注发散着对教育的虔诚;没有平整的操场,没有正规的跑道,年迈的老校长亲自带领学生们每天坚持晨跑锻炼。他灰白的头发随着步伐起落,在太阳的映照下发出金色的光芒!早到晚回,家访,照顾残疾学生,上门辅导,挽留辍学孩子……校长、老教师、老党员们,他们是学生的老师,也是他的老师。他们习以为常的桩桩件件,慢慢在他心中播下了对教育的热爱,播下了对党的向往。</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是可爱的,也是狡黠的;乡亲们是纯朴的,也是世故的。他是班主任,被学生捉弄过,被家长质疑过。苦闷中,校长、同事们伸出了援手。他校正心态,研究、思考、请教。用广泛的阅读充实自己,用深厚的文化沉淀自己,用深邃的思考反省自己,用更高的境界引领自己……很快,孩子们都喜欢上了他,喜欢上了他的课,他也总能用幽默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不让孩子们失望。几乎每次镇里统考,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家长们见到他,热情的*扬让他感受到极大的职业尊严。他越来越享受教育生活的乐趣,他也越来越体会到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价值。</p><p class="ql-block">“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在老校长的引领下,他眼神坚定,誓言铿锵。他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走出校门,晚风送来沁鼻的桂花香气,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年转眼过去,他有了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家。</p><p class="ql-block">“从纪庄咱妈那儿借的500块钱快花光了,你们的工资有点儿没有?我想买两个猪崽喂着,权当是为过年攒点钱。”吃过午饭,妻子一边收拾屋子,一边故作随意地问道。</p><p class="ql-block">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今天上午问会计,会计还说没信儿。能说什么呢?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除了黯然,就是歉疚。</p><p class="ql-block">好在妻子曾经是代课老师,她也更能理解老师的贫窘与无奈。看他沉默,她轻轻地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院中的四季桂,花已经谢去,但叶子依然青翠。</p><p class="ql-block">五月的风吹黄了麦子,吹黄了田野,也干热得令人焦躁。</p><p class="ql-block">一天晚饭后,他漫不经心地翻了一会儿书,又怅然地放下,郁闷地对妻子说:“我的初中同学刘夏你知道吗?”</p><p class="ql-block">“嗯,听你说过,怎么啦?”妻子头也没抬,一边缝补收麦用的袋子,一边接过话头。穷忙穷忙,妻子好像总有忙不完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他初中毕业后去郑州开出租车,现在在郑州买房子了。”</p><p class="ql-block">“搞原子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妻子的话语中满是感慨,也有些许的不忿。</p><p class="ql-block">从那天开始,只要上过课,他就一个人站在操场上。远处蔚蓝天空下,金色的麦浪在涌动、翻腾……</p><p class="ql-block">中师毕业季,不断传来了初中同学考上大学的消息,而这些同学原本都不如自己成绩好,这样的命运反差,曾深深地剌激过他——他毕竟在正是做梦的年龄,大学梦却提前终结,他只能弯下腰去,做一块铺路石。</p><p class="ql-block">毕业4年后,又传来初中同学某某大学毕业分配到某大城市某大机关的消息,而自己,正在教室里当孩子王……</p><p class="ql-block">中师毕业这五年,他一次次经受心理煎熬。每一次他都艰难地走出来了。但这次,是物质和内心的双重煎熬!以前只是自己,现在还有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弟弟在沈阳经营着一家饭店,收入不错。每次过年回来,都劝说他辞职,兄弟同心,一起把事业做大。</p><p class="ql-block">“对党忠诚,积极工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他不是没有动摇过,但入党誓词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庆节快到了,校园里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气。一天放学后,他久久地站在桂花树下,直到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树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他的心在这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有点酸楚,有点凄凉,又有点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老校长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他身边,沉郁激昂的话语和幽幽清香一起抚平了他内心的波澜:</p><p class="ql-block">“曾经,入党之前,我也不相信,真有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千千万万劳苦大众不再受欺压,为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叶挺,瞿秋白,杨靖宇……如果仅仅以锦衣美食、良田豪宅、功名利禄作为人生追求的话,以他们哪一个人的能力不能达成呢?</p><p class="ql-block">‘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苟利社禝,死生以之。’ </p><p class="ql-block">人生是有超越生死,超越世俗意义成功的追求的,那就是奉献,那就是无私,那就是家国天下,那就是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p><p class="ql-block">除却生死无大事。与革命前辈相比,现在的这些困难算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十几年,国家发展这么快,难免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是考验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时候。‘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p><p class="ql-block">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定会好起来的。”</p><p class="ql-block">老校长说这话、吟诵这些诗句时,没有了平日慈祥的笑容——他的神情肃穆而庄重,语气坚定而刚毅。</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他的腰弯的更低,好更近距离地与孩子平视;他的笑容更灿烂,仿佛能疗愈一切。</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div>“凌老师,凌老师!”秋日清晨,空气澄鲜得可爱。校门口,微凉的风中传来一个女孩惊喜的呼喊。他惊讶地站定。一个清秀的女孩站在面前,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我是浅浅呀!我还以为您不会来这么早呢!”<br>想起来了。浅浅!爸爸妈妈在她4岁时就外出打工了,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缺少安全感,数学成绩曾经一塌糊涂。一度想退学。是他帮她补习数学,督促她的爸爸妈妈多回来看望孩子,帮助她摆脱欺凌,鼓励她坚强,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br>“我现在高三了,成绩还不错。明年我要考师范大学。我都想好了。如果面试时考官问我为啥当老师,我就说我要当一个像我的凌老师那样的老师……”<br>浅浅又说了什么,他已经不记得了。校园里飘来缕缕桂花香,让他心醉,让他出神。 <br>  他想起了前不久樊静——那个为磨炼她被罚站泪奔如雨的柔弱女孩给他写的信:“凌老师,我遇到个跟您很像的老师。讲课方式、语气、感觉都很像。这感觉太熟悉、太舒服了……想去听您的课了!……”<br>他想到了银荷,“不忘的凌老师,回望我的成长之路,最闪亮的星还是您!……”<br>他想到了涵蓓,妍娜,想到了登帅,伟川,想到了思之,丽敏……一张张笑脸生动真实,一件件往事清晰如昨……<br>鼻子一酸,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他抬起头,不想让泪水流下来。碧空如洗,连一丝浮絮都没有,像被过滤了一切杂色,仿佛能把人溶化进去。<br>他的工作很平凡,却能改变很多孩子的命运。这些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孩子又能改变多少人的命运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平凡岁月,不堕凌云之志。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默默坚守的凡人。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不更应如此吗?<br>如果考高中,上大学,他也可能是科学家、音乐家、律师、教授……如果“下海”,他也可能小富小贵。但又有那个职业能像一个基层老师这样——影响、改变着孩子的成长,进而改变了孩子的人生呢?<br>优秀,却因坚守而平凡、清贫。不是任何人的错,自己的选择,何必言悔!像革命前辈一样,时代选择了自己,就必须无愧于这个时代。没有像他这样一代人的奉献与牺牲,就没有扎实的基础教育,没有扎实的基础教育,又怎有人才辈出?没有人才,祖国又怎能腾飞?祖国的腾飞,人民的幸福。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最高的追求和梦想吗?<br>矇眬中,他仿佛看到:春风浩荡,桃红李白。神州大地,满庭芳华。<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div>2001年,联中合并到镇中,他回到村里的小学,成了一名校长。老校长,司老师,唐老师……他们都退休了。<br>新的学年开始了,他站在校门口,迎接新分来的老师。校园里今年的桂花开得格外早,金灿灿的桂花挂满枝头,芬芳扑鼻。他欣喜地看到——踏着晨光,浅浅和樊静从阳光中走来……<br>2006年,几个村小学合并成了中心小学。他还是校长。原来的村小学,只有百十个学生,现在有五百多人,他整天忙得焦头烂额。<br><br><div>一天上午,一个西装革履,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忽然来到校长室。“凌老师,我终于找到您啦!”他愣了好半天,尘封的记忆闸门忽然打开:“志阳,你是郭志阳。”<br><br></div><div>志阳是他毕业第四年的学生,敏感面自尊。妈妈是缅甸人——爸爸花钱买的媳妇,后来又跑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连春节也很少回来。奶奶年纪大了,自顾不暇。看小志阳可怜,他经常给孩子带点吃的,给他找课外书看,给他买作业本,复习资料,还在班会上讲《爱的教育》,教育同学们关心‘弱势群体’,有时还把他带回家,妻子给他浆洗、缝补衣服,烙油馍、煎鸡蛋……<br>后来志阳考上了二高,经常写信,再后来就断了联系。<br>志阳递给他两盒茶叶,两件高档保暖内衣,两盒虫草……两人唏嘘着聊了一会儿,志阳突然说:“凌老师,我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现在是兴华科技公司经理。我这次是专程回来找您的。我看好多人在县城买房,老师您买房吧!将来您和师娘住到城里。钱不用发愁,您说个数就行!”<br>他欣慰地看着眼前的志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可志阳同样态度坚决:一定要为老师做点什么。僵持了一会儿,他灵机一动:“志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当年为你做的那点事都是举手之劳,不算什么。再说,我现在日子挺好的。你要实在有心,就为学校的贫困孩子设立个奖学金吧!贫困的孩子,一点点关心和帮助,就可能让他们渡过难关,勇敢前行。”<br>“志阳奖学金”设立了。不但奖励贫困学生,也奖励优秀学生、奖励全体老师。每年3万元,由他全权支配。<br>每年教师节,也是奖学金发放的日子,志阳都会回来,恭恭敬敬的把数额不等的钱发放到老师、学生的手中。孩子、老师们灿烂的笑靥和美丽的桂花一起定格在流年的光影中。<br><br><div>2020年,老师们的工资早已高过当地公务员,读书无用论已彻底被人们鄙弃,各中小学已全部标准化、花园化……他已经是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br><br></div><div>“一校一品,特色立校”,“草根教研,立足实际”,“管理下沉,深入学校、课堂”……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他,知教之所由兴,亦知教之所由废,教育思想明确而务实,管理措施精细而人性化。全镇教育成绩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一路走来,人民对教育事业的美好需要是他永远不变的追求。<br><br></div><div>他又一次来到当年中师毕业报到的学校——现在的振华中心小学。全新的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周转房,宽敞的中心广场,现代化的操场,波浪式的花圃……环道旁,鲜花如簇、绿树成荫。教室里,老师们熟练地使用“电子白板”,孩子们在声、色、光、电、中快乐地学习。课外活动,学生们在音乐舞蹈室衣袂飘飞,顾盼生姿;在书法教室翰墨飘香、落笔惊云;在心理咨询室释放压力,找回快乐;在藏书丰富、环境温馨的图书室遨游书海,春华秋实;在足球场、篮球场上驰骋飞奔,笑声飞扬……<br><br></div><div>他站在国旗下,抬头仰望。天格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醉人。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五颗金星在红旗的舒卷中熠熠生辉,像他的青春一样灵动,绚烂。耳边,忽然传来激昂的歌声——“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 ,他不怕天寒地冻……”视线伴着光影一点点模糊,恍惚中,他看到十八岁的自己和老校长站在桂花树下,淡淡的黄和橙点缀于绿叶之间……<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