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抗战歌曲史料在这里展出

魏风

<p class="ql-block">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IOO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洛阳抗战纪念馆于6月29日正式开馆了。我作为一名红色音乐收藏爱好者,很荣幸受邀参加了这次开馆仪式,同时,我收藏的21件抗战歌曲史料也受邀在洛阳抗战纪念馆第一展厅展出。</p> <p class="ql-block">洛阳抗战纪念馆位于西工区中州中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东南角,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工兵营筹建而成,是一家集中宣传和展示洛阳抗战英烈事迹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的人很多,他们认真聆听着讲解并观看展品。</p> <p class="ql-block">我的展品在第一展厅的东侧,展品中有哪些看点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个简单介绍,首先是《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相关的史料。</p><p class="ql-block">《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1935年4月,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是民族危亡的怒吼声,是时代呼唤的最强音,是两位共产党人——田汉和聂耳用满腔热血谱写的不朽经典。</p> <p class="ql-block">这是抗战期间,在上海印发的《义勇军进行曲》合奏总谱,分别标有主旋律、副旋律、歌词、内声部(二行)、低音、打击乐。是目前国内仅见品。</p> <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香港学生赈济会印发的抗战歌集《祖国歌声》,封面是李波的版画“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进”,第一页标注“谨以此册献给中华民族斗争的战士”。内刊发了《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等80首抗战歌曲,尤其是《义勇军进行曲》,标有中文与世界语。是现存孤品。</p> <p class="ql-block">1939年IO月,有“香港博文书局”印制的作业本,封底刊有《义勇军进行曲》歌谱,下面配有军人持枪“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插图,歌与图相得益彰。说明当时香港与祖国紧紧地连在一起,人民心心相印,他们大力支持抗战,积极声援抗战。也可以看出这首歌曲在香港深受喜爱,广泛传播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刘良模在美国出版发行的《中国民歌与抗战歌曲》。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刘良模,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是最早在国内传播《义勇军进行曲》和最早建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人。1935年2月,他在上海组织了“民众歌咏会”,这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早出现,影响较大的一个抗日救亡歌咏组织。1936年6月7日,在上海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三届“歌咏大会”,他指挥五千多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救亡歌曲。</p><p class="ql-block">在这本歌集中,用中英文刊发了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还刊发了冼星海的《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抗战经典歌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音乐》是我党在国统区办的音乐期刊,1940年元旦创刊于重庆。主编是李凌、赵沨等,介绍了大量解放区的音乐作品。多次遭到国民党的封杀。是当时发行量最多,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革命性最强的音乐刊物。得到周恩来的肯定和表扬。这一期是1941年9月出版,设有“聂耳先生特页”,发表了《想起了聂耳》的纪念文章,“聂耳先生遗作目录”,按照时间排列,《义勇军进行曲》排在第32首,还刊发了聂耳的六首歌曲。</p> <p class="ql-block">二是《黄河大合唱》相关史料。</p><p class="ql-block">《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用八个乐章广阔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塑造出巨人般的形象,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p><p class="ql-block">这是《新音乐》1一5,1940年5月出版,刊有冼星海为《九一八大合唱》写的序,《生产大合唱》第二幕,目前发现最早有时间标记的《保卫黄河》。另有7首抗战歌曲与歌词及《救亡歌曲之外》等抗战文章。</p> <p class="ql-block">1940年7月出版的《黄河新型大合唱》,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铅印的《黄河大合唱》单行本。</p> <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冼星海本人编辑,自己作序,编入了他的经典抗战歌曲38首,其中有《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黄水谣》、《河边对口曲》,有《生产大合唱》中的《二月里来》,还有《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等名曲,是他留下的宝贵财富和不朽遗产。当我收藏到这本歌集后,激动地写下几句感言:喜获宝《反攻》,得意面春风,三日无肉味,床头伴入梦。五年心血付,千里炮火行。君留《黄河》唱,唤起百万兵。</p> <p class="ql-block">1943年7月出版的《二期抗战新歌续集》,刊有《旗正飘飘》、《嘉陵江上》等抗战名歌,同时刊发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新年大合唱》(也称《九一八大合唱》),并刊发了冼星海对这三个大合唱写的释义。最后一页,还有毛笔手写的《保卫洛阳》一歌,是洛阳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笔手写的歌曲《保卫洛阳》。</p> <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冀中军区政治部火线剧社油印的《黄河大合唱》总谱,使用乐器有提琴、笛子、二胡、三弦、锣、鼓、钹,并且有口琴、竹板等,是目前仅发现,最接近冼星海“延安版”的《黄河大合唱》总谱版本。</p><p class="ql-block">火线剧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活跃于冀中平原的建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个文艺团体,他们以文艺为武器,宣传抗日,教育群众,打击敌人,为革命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这本《黄河大合唱》总谱是珍贵的红色文物,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三是其它抗战音乐史料。1934年12月,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就是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发售出版的《爱国合唱歌集》,首次刊发了黄自的《抗敌歌》(创作于1931年)和《旗正飘飘》(创作于1933年),是我国音乐家最早创作的抗日歌曲,在当时和抗战时期,起到了鼓舞抗敌热情的作用,是经典的抗战名歌。</p> <p class="ql-block">1941年8月,出版的《新音乐》3一1,刊有冼星海的文章《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文中写道:“在新兴音乐运动中,我们特别不能忘记聂耳的劳绩,他当着先锋,不但遗留给了我们有名的《义勇军进行曲》,而且留下了许多工农的歌曲,如《打长江》、《大路歌》、《开路先锋》、《打椿歌》、《卖报歌》等"。</p><p class="ql-block">刊发了16首抗战歌曲,其中就有《军队进行曲》(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还刊发重庆首演《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座谈会摘彔。</p> <p class="ql-block">这是两张罕见的抗战歌片,一张是冼星海作曲的《到敌人后方去》,另一张标有“张曙遗作”的《壮丁上前线》。张曙是我国著名音乐家。1938年在武汉写出此歌,同年12月,到桂林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不幸在日寇飞机轰炸中牺牲,年仅29岁,但他在这短促的人生中,创作二百多首歌曲,《丈夫去当兵》和这首《壮丁上前线》是他的代表作。当时周恩来副主席在重庆召开的追悼会上致祭时说:“张曙先生的可贵,在于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的两员猛将”。值的注意的是两张歌词中都标有“xx”的记号,这是抗战前期国民党政府禁言“抗日”的特殊标记,也是最好最有力的见证。现为孤品。</p> <p class="ql-block">抗战初期,西南音乐研究会油印的《抗战歌集》,充满火药味儿和战斗激情,前言后的插图“歌声就是炸弹”格外引人注目,给人以力量。刊发了《到敌人后方去》、《保卫黄河》、《抗战三周年纪念歌》等82首歌曲。现存孤品。</p> <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抗战时期,边区印发的珍希的《音乐本》和《火线歌曲》,毛笔手写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和《驱逐日奴》等。</p><p class="ql-block">这些展品都在洛阳抗战纪念馆静静地等候着您的光临!她要给您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她要给您叙说其背后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