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望而知之谓之神也,这句话厉害吧,字面理解是一眼就能知道病情,就像神仙一样。这句话出自《黄帝八十一难经》六十一难原文。</p><p><br></p><p><br></p> <p>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看的有点蒙圈,因为望诊是中医的四诊之一。望闻问切,听起来我们好像都是耳熟能详,但是单说起来没有一个明白究竟的,抛开这些,作为一个病患,一个常态就是但凡知道哪有一位好大夫,多远我们都会去求医。</p><p><br></p><p><br></p><p> 曾经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家人的健康,饱受奔波之苦,这么多年的求医之路,总结了一点小经验。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让朋友们能擦亮双眼,最起码能判断,这位大夫行还是不行。</p><p><br></p><p> 首先,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医,在医院是通过各种仪器的来回对照比较,通过排除,来知道这个人的身体基本情况的,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我是一个坚定的中医粉,总是以为这么念顺口,这么多年的经历告诉我,原来这也是有科学排列的,虽然从理论上讲这四种诊断手法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四种诊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四诊合参,精益求精。</p><p><br></p><p> 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p><p><br></p><p> 望诊之所以放在四诊之首,第一个原因,望诊是医者对患者的第一判断,可以说从医者接触患者起,望诊就开始发挥作用,望形体、望走姿、望气色、望眼神、望动作……对于一些比较厉害的中医来说,那是真的可以做到望而知之,仅仅靠眼力就能看出患者得了什么病,有什么症状,就像拍片一样他一看你脑子里边就能闪现心肝脾肺肾等等脏器里边的状况,对你现在的症状说个八九不离十。</p><p><br></p><p> 第二个原因,在很多特殊的场合,望诊往往是中医打破僵局,毛遂自荐的利器。特别是患者对医者并没有完全信任或者心有怀疑的时候。望诊也是医者消除患者戒心,展示自己实力的手段。</p><p><br></p><p>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手法,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跟西医的仪器是一样的,都是相互印证,相互排除。望诊里边的舌诊、面诊、手诊都可以通过对气色的比较来知道身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生病了去看大夫,首先我们会去看一看这个大夫的背景以及从业经验,也会通过看到大夫的谈吐是否自信,来判断我们是否可以放心的让他为我们诊治。</p><p><br></p><p> 但很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一来二去,这些资历,自信就把我们打的体无完肤,简直不知道该信谁了,我们喝了一个月又一个月,吃了一年又一年,很多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我们也知道中医好,但好中医在哪里?让我们怎么来知道他是一个好中医?好中医在哪里我也不知道。</p><p><br></p><p> 我的求医经验告诉我怎么来判断,我不管望而知之谓之神也好,我也不管是四诊合参也好,最起码,大夫跟我一交流,大概对我身体的症状能说个差不多。他那种说不是用古文来说,而是用听得懂的白话来说,我有什么问题,会出现什么症状,不要求百发百中,但大概其说个准总可以吧。</p><p><br></p><p> 下一步,中医讲一付知两付已,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第一付药下去大夫也好,我们自己也好,就知道这个药管不管用了,因为只要辩证正确了药管用了,我们身体才能产生变化。当然每一个人的身体情况健康状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但我的经验告诉我,三付,只要辩证正确必有效果,不管是大的效果小的效果一定会有。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辩证论治。辩证是中医能否治病求因的基本能力。演方用药是检验中医治病是否对症的唯一标准。</p><p> 好,我们就以这个为判断标准。</p><p>1.把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原因说个大概(基础辩证)</p><p>2.三付喝完看看有没有效果(论治效果)</p><p>我们拿这个判断,也许我说的不对,有出入,但我相信出入不大。希望这种傻瓜式判断方法,能对朋友们有一些帮助。</p><p>最后告诉大家,治病不是只要对的不要贵的,药便宜、量少不一定没效果,药多贵不一定管用。</p><p>下面是我学到的一个小窍门,对于上班族、低头族、手机控等所有生活工作造成的头疼头晕、颈椎僵硬酸胀等不适有很好的缓解和预防效果。今天分享给大家,以后我会陆续分享一些案例以及健康小窍门给大家。希望能对您和家人有所帮助。</p> <p>记住一定要分别向左侧和右侧转动颈部各三次,然后点头三次,每次转到肩颈牵拉转不动的程度。如此反复对颈椎不适会有立竿见影的缓解效果。</p><p>禁忌:</p><p>颈椎强直、凸出、椎弓狭窄改变严重者慎用。</p><p>高血压脑病、疑似心脑血管病发作期禁用</p> <p>如果您有类似健康知识,可以联系我,展示自己,一起分享,一起健康!</p> <p>健康分享,有我有你!扫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