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书法创新4个秘密及天发神谶碑

宋長生

<p class="ql-block">  宋长生,1950年生,河南省郑州荥阳市人,号广武山人,又号博古一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当过民办教师、大学客座教授,进修清华大学北兰亭艺术中心。历任市委党史办主任、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市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现任河南 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兼荥阳分会长,河南荥阳刘禹锡诗词书画院院长,荥阳市节能减排促进会秘书长。 </p><p class="ql-block"> 被教育部授予书画考级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 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文化和谐特使</p><p class="ql-block"> 1995年至1998年,被荥阳市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p><p class="ql-block"> 1991年至1993年,被河南省党史工委评为河南省先进党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1994年至1998年,被河南省委办公厅评为全省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公务员书法大赛最高奖。</p><p class="ql-block"> 主攻隶书,临扬州八怪之首金农漆书,兼临《好大王碑》,《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天发神谶碑》等。师从张旭光,王芾笠。</p><p class="ql-block"> 2008年,作品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作品获第十回国际书画审美大赛银奖并被收藏,曾在美国,日本、巴西、韩国等国家巡迴展出并被收藏。</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8岁开始习书,几十年来临池不辍,持之以恒,研习历代书法大家之精华,以古为鉴,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书法从理论到技法上有了飞跃的突破,逐渐形成了雄浑潇洒豪迈道劲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 其作品既传统又高雅,深受群众及行家喜欢。其用笔沉稳,下笔果敢,线条糟准有力,张弛自如,刚柔并济,结构端庄中见流畅,飘逸清新,既有文人的灵秀之气,又有气势磅礴一挥而就的大家风范。从意境造型的精神相契合,宁静致远的文化气息,弥漫出的一笔一墨,体现了书法家的艺术修养和终极精神。</p> <p class="ql-block">一、三个笔法三种人格</p><p class="ql-block"> 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这三个书法术语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1、锥画沙‌:这个术语形象地比喻了书法中用笔的方法。具体来说,用锥子在沙子上画线,线条会显得均匀而有力,没有明显的笔锋,整体效果均匀而有力。这种用笔方法强调的是线条的均匀和力度,使得书法作品看起来更加稳重和有力。‌</p><p class="ql-block">‌‌ 2、屋漏痕‌:这个术语来源于‌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怀素在描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使用了“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等比喻。但颜真卿却认为这些比喻不如“屋漏痕”,其灵感来源于自然现象。屋漏痕指的是雨水沿着土坯房的墙壁流下,形成的痕迹,自然、流畅,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p><p class="ql-block"> 颜真卿的字迹刚劲有力,正如他本人的性格一样,坚定果断。</p><p class="ql-block">‌‌ 3、折钗股‌:这个术语指的是书法中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形若折钗方为正法。这个术语来源于‌鲁公与怀素的对话,怀素以“折钗股”为对,颜真卿则问:“何如屋漏痕?”怀素听后,茅塞顿开。</p><p class="ql-block"> 这些术语在书法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不仅是书法者耳熟能详的笔法,更是他们一生奋斗的目标。草书线条的最高境界就是“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等。这些形象化的比喻帮助书法者理解并掌握用笔的方法和技巧,使得书法作品更加纯粹、纯净、有美感和品味。</p> <p class="ql-block">  独创漆书金农的创新精神 </p><p class="ql-block"> 漆书,是“揚州八怪”之首金农独创的一种书体:隶书的变体,即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的漆书。彰显其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 金农以他独创的“漆书”吹响了向传统帖学冲未的号角,对当世及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其精神:“漆书”与传统书法做对比:第一,挑战帖学,创新碑学;第二,颜体笔画横轻竖重,漆书笔画横粗竖细;第三,楷书解体是上小底大,左挤右撒,漆书是上大底小(头重脚轻),左撒左挤;第四,“屋漏痕”是颜真卿提出的一种笔法,“怒狮博象”是金农的一种笔法,等等。充分显示出金农的创新思想,即反向思维。</p><p class="ql-block"> 其风格:漆书得力于《华山庙碑》《天发神谶碑》等,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朴厚飘逸,别有风致,确系惊世骇俗之举。</p><p class="ql-block"> 其特点:似隶似篆,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撒捺的笔姿又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墨色乌黑发亮,犹如漆成。</p><p class="ql-block"> 其意义:漆书写出类似单线美术字的书体,却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书法的启迪,意义非常深远。</p> <p class="ql-block">他是清代第一位自觉接受“碑学”思想并自出机杼的成功者。他在《鲁中杂诗》中说:“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将“书圣”王羲之艺术视为“负俗姿”,可见他对“帖学”思想的批判之彻底。</p><p class="ql-block"> 观金农“漆书”,不难发现他对中国书法的传统线条进行了极其大胆的改动:宽厚粗壮的横捺画与状如“鼠尾”、瘦削坚挺的竖撇画形成了强烈对比,笔画间蕴含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其字的结体多为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经常有意通过调整字与字间的位置关系及笔画的粗细对比,来达到遒劲钝拙、古朴严谨而不失天真烂漫之趣的完美效果,极具震撼力。</p><p class="ql-block"> 金农以书画艺术独步天下,朋友也遍天下,可他的一生却几乎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这摄人心魄的“漆书“,也许冥冥之中是他对自己一生纠结的深情诉说。</p> <p class="ql-block">  密不传人的秘密就是书法怎样创新。</p><p class="ql-block"> 我不明白怎样创新?看了许多书法创新的理论知识,可是不明白怎样创新的方法,很是纠结。有一句说的好:明白了就是神仙,不明白你就纠结。</p><p class="ql-block"> 学书法不外两大块,临帖和创新。</p><p class="ql-block"> 周俊杰说,临帖的过程,即对一切优秀作品审美价值的积累和排斥原有书写模式、使书法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根据多年的经历,总结了4种创新方法,分享给书友,恳请指导。</p><p class="ql-block"> 1、临创结合;</p><p class="ql-block"> 2、把多种书体融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3、借用古人的笔法书写自己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a、把女书的线条放到篆体里;</p><p class="ql-block"> b、把天发神谶碑的线条放篆体里;</p><p class="ql-block"> 4、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无欲则刚。</p><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漆书的临创结合体作品。</p><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一种创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福至心灵。</p><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把女书的线条放到篆书体里,即借用古人的笔法书写自己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三种创新。</p> <p class="ql-block"> 淡泊明志。</p><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把天发神谶碑的线条放到篆书体里,即借用古人的笔法书写自己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楚河 汉界。</p><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把两个字融合成一个字的创新作品。</p> <p class="ql-block"> 傲骨。</p><p class="ql-block"> 这个也是把两个字融合成一个字。</p><p class="ql-block"> 这是第四种创新。</p> <p class="ql-block">  云心(漆书)</p><p class="ql-block"> “云”在道教中代表追随自然本性的精神气质。“云”随风动,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因而“云”不与自然相矛盾,所以能够坦然遨游于太空。</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文化中,“云”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该学习云心精神,认真学习书法,并进行创新。学无止境,千万不要满足于上面的4种书法创新上,百尺杆头,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  《天发神谶碑》可称得上是中国碑刻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碑刻。</p><p class="ql-block"> 三国吴天玺元年,末帝孙皓为制造“天命永归大吴”的舆论,刻立了所谓的“天降神谶”之碑,希望以此维系濒临灭亡的统治。因特殊的政治背景,此碑之形状、书法均异常神秘诡异,以制造天外来物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可惜四年后,东吴还是灭亡了。</p> <p class="ql-block">  捋起袖子加油干(好大王)</p> <p class="ql-block"> 刘禹锡陋室铭(好大王)</p> <p class="ql-block">  左宗棠联句(好大王)</p> <p class="ql-block"> 鸾凤和鸣(漆书)</p> <p class="ql-block">  无欲则刚(漆书)</p> <p class="ql-block">  厚德载物(漆书)</p> <p class="ql-block">  龙跃天门(隶书)</p> <p class="ql-block"> 家和万事兴。</p><p class="ql-block"> 这个是篆书女书结合体作品。</p> <p class="ql-block"> 湖南永州的江永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以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习俗。</p><p class="ql-block"> 女书作品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0日,女书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要学女书,女书的飘逸、清新、秀美、奇特,特别受到书法爱好者的青眯。</p><p class="ql-block"> 女书成为一种时尚独特的文化工具。</p> <p class="ql-block">  天道酬勤(把女书放到篆书里)</p> <p class="ql-block">  福至心灵</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运气来了,心也变得灵巧了。</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努力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每天的时间总觉得过的越来越快,近些日子忙碌有些慨慷,即有忙里偷闲的编写《回忆录》,也有书友聚会的喜悦心肠,更有绘制文化墙的舒心徜徉。</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朋友个个都有一技之长,人人都是团队精神的栋梁,生活都很充实,心情也很舒畅,都是在微笑中面对远方。没有远方,哪有梦想!</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成为彼此的太阳,搭理成想要的模样,为了让明天更美好,我们一起发奋图强!</p> <p class="ql-block"> 奇人长生兄</p><p class="ql-block"> 李贻涛</p><p class="ql-block"> 大凡奇人,是指那些在能力上杰出,且能够引人注目的人,既如此,奇人定然是不多见的,多见就不奇了。</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老兄就是我所遇见的这样的一位奇人。</p><p class="ql-block"> 长生兄的奇,一是人奇,二是文奇,三是字奇。</p><p class="ql-block"> 长生兄是个奇人,我们有20多年的交情。他人俊靓武,望上一眼,就会生出大将风度;他才思敏捷,干活处事,是个著名的“快手”。</p><p class="ql-block"> 他是个很勤奋又很“不一般”的人,“不一般”就是“了不起”,绝非常人。无论是工作事务,还是书法著文,他思路奇特,见成效出奇的快。比如他著文吧,一根烟在他两指间夹着还未燃尽,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章就已出手,令人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为文著书,他出手之快,数量之多,构思之奇,文笔之妙,想象之怪,接触他的人都伏拜称奇。而且在他动笔之前,并不见他打腹稿,而是突发奇想,神笔飞来,一路狂奔,上天入地,追古指今,天马行空般,无拘无束,纵横驰骋,出手的文字则紧贴现实,切中时弊,生发着千钧力量。</p><p class="ql-block"> 长生兄有着写一手奇文的本事。他的文章是出奇的好,手里出过等身奇书,而且字字归珠玑之属,篇篇皆锦绣文章。几十年来,他著述编辑颇丰,既涉党史咨政,也有现实专题;既有文学艺术,也有自然学术;既有深奥的书法专论,也有迎送往来的应酬之作。然而无论哪种文体,长生兄都能应付自如,显示出他的得心应手,敏捷特长。他常说,“写字如做人,贵有精气神。功夫在诗外,成者应入魂。”他下足了平时的功夫,其才思业已入魂入画入精神。以此观来,应了“业精于勤”的那句老话,因此水到渠成,成功在所难免,他那等身著作也就好理解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这个小城的人大都知道,长生兄是个奇人,是个工作狂,出书狂,书法狂,他身上有着与众人不同的气质和特性。当年在他主持下的《荥阳党史》杂志,能够一个时期出一期,速度和质量都归上乘。他撰写的长篇小说《山乡烽火》,其中的曲折离奇故事,惊心动魄情节,处处显示着奇情妙趣,无不令人击节称奇。他从《左传》“人生三立”中,已《有德无敌》、已《建功立业》、已《感悟人生》,现正撰写《处世宝典》</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提的是,长生兄有一手奇书奇字。他退休后,嗜奇好学,年龄上老了,字却写大了。不是说,字个儿大,是他在书法界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且他的字越来越发金贵超值。</p><p class="ql-block"> 长生先生长期生活在黄河之滨的县城,自然地吸纳着黄河文化气息,他以飞仙之势,飘逸洒脱,心属硬汉,铜筋铁骨,一笔一画地书写出了恒久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从其字可看出,他是一个奇文异墨,侠肝义胆之人。他不甘寂寞,天生豁达,以他天生聪灵和对书法艺术醉梦般的钟情,在丝毫没有他力鞭策下,紧捉竹管,挥洒心情,浸淫三十余载,痴心地步入艺术高堂。他初习颜柳、厚积正书功底,直入名家,顺涉史典,主攻隶书,师从名家,读贴临池,深研金农,精临曹全,博采众长,深入奇书偏锋,登室齐柳之塾,承其师,擅其长,师古不泥古,喜新研旧,创新立风,自为一体,众人送雅号“博古一新”,是成中原一绝,当世一奇。</p><p class="ql-block"> 他的书法作品既传统又高雅,简远平和,雍容大度,与他重修养,厚学问,日日临池读帖,处处勤思苦研,从不懈怠有关。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书法大家的影子。在争奇斗妍的书法艺术园圃中,传统的与现代的、东方的与西方的,诸多流派相互碰撞,融合兼并,致使见仁见志,莫衷一是。而有心的大艺术家们却在竟力思考,极力寻找出了证历史遗存的笺迹墨宝,又跟时尚相吻合的现代艺术语言,甘苦良心,孜孜以求,在古今书法的陈迹中做到兼容并包,相得益彰,这是许多书法家长期实践,乃至毕生追求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长生兄的书法,则在遵循典章律法之外,不一味泥于古人,笔墨随时代行走,渗透颜柳笔法,字迹则随自我灵魂而舞蹈飘逸,大破老套套,突围旧规矩,在不断的思悟中寻求自我否定,寻求突破,寻求创新,寻求达到字与字,人与神之间气势的贯通,墨韵的协调,使得字如人,人如字,势气相浸,形神兼备。如此着笔,写来笔墨酣畅,以心会神,赏来沉雄豪迈,以慧生趣,使得激情和力度都奔放激越,奇恣纵横。见过他写字的人,无不赞叹:下笔既生猛狠辣,又活泼可爱;气息高古,神态飞扬。</p><p class="ql-block"> 长生兄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展览不断,采风 频繁,他常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格局是王牌。挥毫泼墨几多,翰墨飘香结友情。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生一世向前冲,开心快乐不老松。</p><p class="ql-block"> 长生兄的奇,奇在才高好德;长生兄的文,奇在惊心醒世,意义高远;长生兄的字呢?我是外行,不敢多评,依我观之亦有感觉,他信手拈来,妙境全出,我在称奇之外,只有敬佩二字。</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贻涛,中国科普作协会员,郑州市作协常务理事。历任市委组织部干审科科长,市政协秘书长、统战部副部长、社保局党委书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