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环游大美西北

长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22日至29日,我们去了青海、甘肃旅行,一行四个人拼个小团。横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省2800余公里,6天环线。这里一片沉寂却又生机勃勃,这是一条完整路线,不走回头路,覆盖了大西北最经典的美景。</span></p><p class="ql-block"> 沿途穿行草原牛羊、湖泊雪山、戈壁沙漠,翻越祁连山脉,风光壮美,旅途轻松!</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为深刻的景点主要是: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青海湖、茶卡盐湖、翡翠湖、<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七彩丹霞。让人流连忘返,扩展视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简称青,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 1928年设青海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意为“青色的海”)。位于 青藏高原东北部、 青海省境内, 中国最大的 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 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无外泄通道,青海湖遂渐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543平方公里,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 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郎剑又名为“海带”,藏族人称之为“海虎”。位于青海湖东南岸,为一狭长的陆地提带,宽约百步,长约25公里,自南向北没入海中,开头酷似一把长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郎剑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宗喀拉则,位于海拔4180米的青海省贵德县拉脊山巅,高37米,建筑面积1672.2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在青藏地区,人们对山水自然的崇拜由来已久。藏人认为那些对部族有功勋的先祖之灵应寄住在山水树木中并保护子孙后代,为了供奉这些神灵而修建的城堡或宫殿称为“拉则”。</p><p class="ql-block"> 宗喀拉则是一个没有民族之分、多民族祭拜的山神庙宇。宗喀拉则成功创造了最大的拉则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月山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青海湖东侧,为祁连山支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4877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p><p class="ql-block"> 日月山不仅有恢宏的历史意义,它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p><p class="ql-block"> 日月山自古就是历史上“ 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堵塞而开辟的“丝绸南路”,即经日月山、青海湖,过柴达木盆地通往西域。唐代开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东北入境从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萨,贯穿海南州腹地。日月山曾经是会盟、和亲、战争以及“茶盐”、“茶马”互市等等重多历史事件的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 茶卡”是 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气候温凉,干旱少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与塔尔寺、 青海湖、 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 天空之镜”,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板块运动,原被海水所覆盖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逐渐隆起为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茶卡盐湖辽阔空旷,湖水盐含量极高,湖面具有强烈的反射能力,就像是一面为天空梳洗打扮而准备的镜子,这种自然景观在国内罕见,被称为“天空之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翡翠湖,是大柴旦湖的组成部分,大小不一的盐湖在阳光下呈现出各种珍珠翡翠般的美丽颜色,让你仿佛踏入了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翡翠湖区域特别大,由众多小湖组成。深深浅浅的盐形成不一样的坑湖,颜色有深有浅,阳光下特别漂亮,如翡翠一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柴旦翡翠湖算不上一流,但要论其梦幻奇景,大柴旦胡绝无对手。这里是以前的采矿区,周围的湖水富含着丰富的矿物质,与周围的盐滩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湖泊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是多年采矿留下的坑洞积水而成的湖泊群,由于水质富含大量矿物质,形成了不同颜色的湖水面,从而得名翡翠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碧绿的盐池映衬在远处的雪山下,交相辉映间,就是一副无需渲染的山水名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受到降雨量及阳光的影响,不同时段的湖面颜色都不一样,湖泊的颜色时刻变换着,不同时段去看,都是不一样的风景。来这里就想是看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哈姆雷特。在这湖边,不论是对着湖泊,还是仰望天空,拍照都是绝佳的,在这里体验的是神话般的色彩,纯天然的鬼斧神工,赠予人间这一独特的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G315国道,因路面随起伏的地势飞舞,仿佛直指苍穹的天路,被称为“中国版 66号公路”,是青海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柴达木盆地的西部边缘,北部与罗布泊相连,东部与柴达木大柴旦相连,南部、西部与阿尔金山对接,距离所在地的青海省会西宁约850公里。没人能说的清,它到底是被人们遗忘了千百年的风暴,还是昨天才呱呱落在戈壁滩上的奇迹,它是大西北的千岛湖,似焦似岛比肩水中的雅丹地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年代初,有八位来自南方的年轻女地质队员在此进行野外作业,不幸突遇沙暴,全部遇难,为了纪念她们,地图上便有了一个叫“<b style="font-size: 20px;">南八仙</b>”的地名,蔚蓝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湖面上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般的雅丹地貌倒映其中,与彩霞一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已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地貌,都存在于极度干旱的区域。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无人区,鲜为人知的“水上雅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雅丹林就像外来星球,奇异的沙丘造型,独特的地理地貌,瞬息万变的沙漠气候,更让魔鬼城的称谓显得名副其实,当你深入之后,就会愕然发现——眼前的荒漠凭空“长”出了一片汪洋,不得不怀疑自己遇到了海市蜃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 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b>。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这里沙山与泉水共处,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在这里你可以爬上鸣沙山,俯瞰月牙泉,还能在山顶上欣赏大漠日落,感受西北大漠的苍凉广阔。</p><p class="ql-block">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这是鸣沙山景区最著名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 敦煌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b>“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b>”而成为奇观。 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因其独一无二的艺术、文化、历史等成为不少人来敦煌旅行必去的地方。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洞窟里面是不能拍照的,壁画的艺术魅力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p><p class="ql-block">​ 一眼千年,博览文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不到莫高窟,就不能算来过敦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 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西夏、 元朝等历代的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并称中国 三大石窟, 后加上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魏、 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 北宋、 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关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p><p class="ql-block">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 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 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关<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为</span>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凭水为隘,据川当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在玉门关之南而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 张掖、 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丝路必经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说到阳关,就不得不提它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丝绸之路开辟时,商队从长安出发,到敦煌进行补给后,再从两个关口出发,阳关就是其中一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 送元二使安西》</b></p><p class="ql-block">唐· 王维</p><p class="ql-block"><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b></p><p class="ql-block"><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p><p class="ql-block">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p><p class="ql-block">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岀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p><p class="ql-block">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有嘉峪关关城、悬臂长城和长城第一墩。嘉峪关关城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关城始建于明朝,是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进入内城登上城楼,可以远眺巍峨的祁连山麓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号称“ 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 天下第一墩,是 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 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 山海关、中有 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 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 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组成,借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p><p class="ql-block">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霍去病率军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东入中原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史迹。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彩丹霞地貌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村,平均海拔1850米,东西长约45 公里,南北宽约10 公里。该 丹霞地貌群以其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p><p class="ql-block"> 七彩丹霞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蓝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已。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有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有大片草原、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场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 大西北草原沙漠、戈壁荒滩浩瀚无边,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外大自然的景色。其精工神奇之处,在于对塞外广袤无垠地区空间的高度艺术概括。</p><p class="ql-block"> 此行青甘,深感其受。身处自然,敬畏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