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蜜月期”的旅顺回归

毅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苏两党两国历史上关系最密切的时期,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4-1958),被称为中苏两国的“蜜月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5周年的日子,中共中央决定举行较为隆重的庆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4年7月,赫鲁晓夫专门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他表示,苏共中央不仅同意帮助中国建设新的工业企业,而且还主动提出增加几种新改进的军事技术的生产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9月24日,赫鲁晓夫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他大刀阔斧地提出了一批新的援华工程项目,拍板决定给予中国巨大援助。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还确定了庆贺中国国庆的方案,组成了以赫鲁晓夫为团长的苏共访华代表团,决定放下“老大哥”的架子,出访中国。这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华,也是赫鲁晓夫第一次踏上东方中国这块神秘的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9月29日,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到机场迎接。以此拉开了中苏两国“蜜月期”的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次访华,形式上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的庆祝活动,实际上是面对西方国家咄咄逼人的气势,赫鲁晓夫下决心打造牢不可破的苏中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会谈中,赫鲁晓夫主动将话题转到了苏联对华援助上。他对毛泽东表示:要将以往苏联在双边关系中,非正常占有的一些权利归还给中国。中苏双方可以签署苏军从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将4个中苏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国的协定;为中国提供5亿2千万(旧)卢布的长期贷款,帮助中国新建15项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141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等7个文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赫鲁晓夫具体谈了苏军撤出旅顺港和大连的问题。他说:“我们想从旅顺港和大连撤军,除了刚刚安装的十分昂贵的海岸炮群以外,要把我们在那儿的一切设施全都移交给中国。”并表示:从旅顺港撤走的部队会驻扎在离这里不远的符拉迪沃斯克的,也就是海参崴。我们会在远东保持相当的海陆空军事力量,假如你们遭到了敌对性的攻击,我们当然会前来驰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泽东说:“如果你们认为现在撤走合适,我们就不阻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时,在一边久不说话的周恩来浓眉一扬,双眼炯炯地看着赫鲁晓夫,说:“中国希望苏军在撤退时,不仅将基地的设备留下来,而且把炮兵武器也留下来。”赫鲁晓夫说:“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表明过了,所有的设备都可以无偿地交给你们,我们同意将炮兵的重武器留给你们,但这些装备是崭新的,是最先进的,我们可以按照最低价格卖给你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恩来看看毛泽东,只见毛泽东有意味地吐出一口烟,闪过一丝微笑。周恩来说:我们需要一个“真的大家伙”。赫鲁晓夫望着悠然地抽着烟的毛泽东,充满了迷茫。毛泽东笑笑,弹弹烟灰轻松的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给我们大力支持,使我们有所建树,拥有自己的...” 毛泽东比划着原子弹腾空升起爆炸的动作,其他中国领导人相视着大笑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赫鲁晓夫愣了半晌,在赫鲁晓夫所有援助中国的计划中,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这种安排,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赫鲁晓夫望着兴致勃勃的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人,又看看自己的人,心中直叫苦。他挠挠头,嘿嘿一笑,直率地说:“你们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事,搞那个太费钱了!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有我们提供保护伞就行了,不需大家都来各搞各的。只要有苏联的核力量在,谁也不敢往苏联的盟友头上扔原子弹,朝鲜战争已经证明了这点。毛泽东同志,原子弹那玩意不能吃,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藏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军备竞赛是耗死人的事,你们千万别陷到这个泥潭中来。目前你们还是集中力量埋头搞建设,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项目,全力改善人民福利为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比搞原子弹好。假如你们目前要搞热核武器,我看把中国目前全部的电力用上去,是否能够,还很难说,那么,其他的生产怎么办?国计民生怎么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赫鲁晓夫非但没有答应中方提出的要求,还就势滔滔不绝教训起人来。毛泽东压住心中的火气,将香烟掐灭 说:“也好,既然你们是这样看的,我们也不强求,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算我毛泽东没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赫鲁晓夫如释重负地说:“是这样的,华约组织都由我们提供核后盾,中国没有参加华约,但中苏是同盟互助国家,我们的原子弹,就是你们的原子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赫鲁晓夫看中共领导人都沉默起来,想了想又说:“中国同志们,只要我们能够帮助你们的,我们就一定会帮助的。帮助你们,也是帮助我们自己,我们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对中国和平发展核能,我们没有异议,我们将在这样的框架下,派出专家帮助你们和平利用、开发核能。当然,这事我们得保密,不能让美帝国主义、英帝国主义知道,他们正红着眼盯着我们呢!苏联可以促成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帮助中国培训核技术方面的科研人员,为中国原子能工业基础的建立,提供必要的加速发展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部会谈结束后,双方政府代表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中苏举行会谈的公报》,中方由周恩来、苏方由米高扬签字,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一同出席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月12日,苏联代表团在苏联展览馆(即北京展览馆)举行答谢宴会。宴会前,周恩来前去拜会赫鲁晓夫,告诉他中共中央领导人都要出席。他还向赫鲁晓夫介绍了苏联代表团回国时顺路到东北等地参观游览的事宜,并征询了他的意见。随后,赫鲁晓夫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了上海、杭州、广州以及东北地区后,于10月16日从哈尔滨走中东铁路返回苏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赫鲁晓夫首访中国,毛泽东、周恩来与赫鲁晓夫在北京会面会谈,标志着两党两国的关系的全面提升。苏联全面援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促进中国工业化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直到 1958 年 8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因,赫鲁晓夫在“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及中国炮击金门等事件上,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霸权行径。同时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蜜月期”关系至此结束。随着中苏分歧日益暴露并不断加深,中苏两党之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昔日亲如兄弟的两国反目为仇,直至1969年爆发了两国边境的严重武装冲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苏军撤离旅顺口之前,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10周年,由苏方设计并出资建成的“旅顺胜利塔”,于1955年3月动工,同年9月3日落成。塔高45米,寓意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塔尖为一颗红五角星,周围有镀金的穗饰,象征着胜利和友谊。塔身的下部正侧面,镌刻塔铭:“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九月,英勇的苏联武装力量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并在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配合下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了中国东北。”在塔身南面刻着“苏中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岁!”,塔的四周是松柏和花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5年5月31日苏军从旅顺口地区全部撤出。从此旅顺口地区结束了外国势力半个世纪的占领和管辖,真正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旅顺胜利塔,曾是中苏两党两国“蜜月期”的历史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苏友谊塔 是为纪念苏联红军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纪念驻旅顺地区苏联红军与旅顺人民在战斗中结成的深厚友谊而修建的。1955年2月2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宋庆龄、彭德怀等同志,参加了奠基仪式,周恩来同志题写了碑文。</span></p> <p class="ql-block">1957年2月14日落成后的中苏友谊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连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原位于大连市人民广场(原斯大林广场)。</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建于1951年,是为纪念解放东北和旅大而牺牲的苏联红军将士们而兴建的。由花岗岩雕砌,高39.9米,呈六角型塔身,东西长53米,南北宽17.4米,基座为长方形。</p><p class="ql-block">塔基正面的东、西两侧,分别镶嵌着两组各长6.4米,宽1.63米的铜铸浮雕。东侧浮雕展现当时旅大人民热烈欢迎苏军进驻的盛况;西侧浮雕为展示解放后旅大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画卷。塔基四角,有石砌的大花盆,盆内培植着四季常青的松柏树。</p><p class="ql-block">1955年5月7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p><p class="ql-block">塔基正面用中苏两国文字镌刻着标题为《永恒的光荣》的铭文,中文由郭沫若先生书写。全文是:1945年,英勇的苏联军队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军事力量,转向东方。在中国东北境内一举歼灭日本帝国主义的精锐部队——关东军,从而促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世界人民的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得到了胜利结束。苏联军队保卫世界和平,保卫人类自由的丰功伟绩,万古长存!为击败日本帝国主义而英勇牺牲的苏军烈士们永垂不朽!中苏两大国人民永久的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谊万岁! 1953年”</p> <p class="ql-block">塔正面竖立一尊高达5米的苏军战士铜像,头戴钢盔,双手持苏式转盘冲锋枪,三枚勋章佩带胸前,威武英俊,铜像总体重10吨。</p> <p class="ql-block">1999年4月,苏军烈士纪念塔整体由大连人民广场搬迁到旅顺三里桥苏军烈士陵园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顺苏军烈士陵园安葬着1904年至1905年俄日战争期间牺牲的俄罗斯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期间参加从日军手中解放中国东北的苏军官兵、以及在朝鲜战争(1950-1953年)期间牺牲的苏联空军飞行员。</p><p class="ql-block">正门是紫色大理石砌成的拱形大门,西边的门柱上雕刻象征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的红旗,并饰以军舰、大炮等铜雕图案。墓地四周绕以围墙,墙垛上雕有小型花圈图案。</p> <p class="ql-block">1955年,根据苏联政府的决定,在军人公墓建立了纪念碑,碑文用俄中两国文字写着“为苏中两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墓前是宽阔的广场,甬道两侧林荫遮盖着陵墓、碎石。</p> <p class="ql-block">整座陵园建筑特色十分独特,有着浓郁的异国风情和格调。</p> <p class="ql-block">随着1999年大连人民广场苏军纪念铜像的迁入,陵园、纪念塔和旅顺区内其他的苏军胜利塔、中苏友谊塔等,共同组成了二战重要历史遗迹系列,体现了“胜利、友谊、纪念”意义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玉塔 ,是见证侵略者殖民中国东北重要罪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俄战争结束后,根据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和陆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的倡议,为纪念日俄战争中日军的“亡灵”,炫耀“战功”,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和对华殖民活动,决定在白玉山顶修建“表忠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塔于1907年开工,到1909年建成,历时两年零五个月。塔高66.8米,塔内有螺旋形阶梯273级,塔尖为弹头形状(也有说是蜡烛形状,表示长明不熄之意)。1945年,“表忠塔”三个字被苏军铲除,后改为白玉塔。</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旅顺港口闭塞队纪念碑 于1916年5月18日,由满洲战争遗迹保存会会长中村觉向日本陆军申请修建。此碑在当年10月建成,立于旅顺口老虎尾灯塔南侧。日军将“福井丸”沉船铁锚打捞出水做碑体,修建一座卷锚机式的纪念碑,铁锚支撑柱上镶有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题写的“闭塞纪念”铭牌。在日本殖民统治旅顺期间,每当日本海军舰艇出入港口,都要奏日本海军军歌,面向“闭塞队纪念碑”行军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2年经上级决定,旅顺港口闭塞队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我海军工程兵炸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顺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43, 43, 43); background-color:rgb(249, 249, 249);">帝国主义列强,</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本国的利益在他国土地上大打出手的战争遗址,留下了他们肆意蹂躏中国主权,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证。从</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到1904年的日俄战争,旅顺作为主战场,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一页。旅顺曾被沙俄侵占7年,遭日本奴役40年,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中饱经沧桑,素有“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之说。</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43, 43, 43); background-color:rgb(249, 249, 249);">旅顺口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争夺和瓜分的屈辱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着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列强,与前历届中国政府所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根据新的中苏友好互助条约,苏联将在最迟1952年之前撤出旅顺基地,将基地移交给我国。只不过,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日缔结了新的军事同盟。而此时我国尚未建立强大的海军,出于国防需要,我国主动要求延长了苏联使用旅顺基地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流逝也许会冲淡人们对往事的记忆。历史无声 ,因为它已经逝去。历史有声,因为它告诫后人,如何面对未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43, 43, 43); background-color:rgb(249, 249, 249);">我们不要拒绝历史,因为历史给了我们智慧;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对事业的背叛;我们不要漠视历史,否则将受到历史的惩罚;我们不要割断历史,因为否定昨天也就将失去明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43, 43, 43); background-color:rgb(249, 249, 249); 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63~68年,本人曾在旅顺胜利塔北面不远的“八一”街,生活并渡过了五年的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拍于1968年1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