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官弗兰克·霍布里希,参加抗战并阵亡于常德会战

俞子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弗兰克·霍布里希 阵亡于常德会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3年11月,日军在常德市郊河伏的中国军队阵地上,发现一具阵亡的白人军官尸体,日本兵从尸体上搜出一份证件,上面写着“弗兰克·霍布里希,德国国防军陆军中尉”。此事传到日军大本营,日本政府随即向东京的德国大使馆提出抗议。德国大使起初也不明白德国军官怎么会跑去指挥中国军队,后来得知这个阵亡的霍布里希就是1938年拒绝回国的德国军事顾问之一。</p><p class="ql-block">1907年,霍布里希出生于德国鲁多尔施塔特,19岁参加德国国防军,1932年来华前已获得陆军中尉军衔。抗战爆发前,他在江南地区设计要塞工事,但这些国防工事在战争初期都被遗弃了。1938年6月,霍布里希拒绝返回纳粹德国,他认为长江上游江防要塞还未建成,他有义务帮助中国建立牢固的长江要塞群。他因此被德国国防军除名,随后中国政府授予他陆军中校军衔,1941年又被晋升为上校。</p><p class="ql-block">1943年11月,霍布里希前往常德视察要塞,正好碰上日军发动进攻。在霍布里希的坚持下,第57师师长余程万准许他前往常德市郊河伏进行实地观察。当时河伏的中国守军为第171团第2营,共500多人,虽然兵力薄弱,但霍布里希认为可以凭借工事与日军周旋,如不战而退入常德城,将打击部队士气。11月20日,日军第116师团在飞机掩护下,连续7次向河伏发起攻击,均被中国守军打退。22日,日军集中火炮对中国军队阵地轰击。营长袁自强见形势危急,劝霍布里希离开,但霍布里希誓与第2营共存亡。日军采取波浪式密集冲锋,中日两军反复争夺,霍布里希与袁自强都上一线拼杀。激战中,霍布里希带领国军将士们跳出战壕发动逆袭,而自己冲锋在前,在打退日军的猛烈进攻返回自己的战壕之时,被日军子弹击中,不幸阵亡,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英勇牺牲年仅36岁。河伏一战,中国守军第2营除少数几人冒死突围外,全营官兵自营长袁自强以及德国顾问弗兰克.霍布里希上校之下,全部英勇壮烈殉国,为此,日军将领也颇为感慨:“尸山血河,非我大日本皇军所独有!。”(注:这句话源自台儿庄会战中日军的战报,不知道德国报纸如何会移花接木到常德会战)常德会战结束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认霍布里希为陆军少将。1946年,中国政府将霍布里希牺牲的消息通知了他在德国的家人,并为生活困窘的霍布里希家人送去了国民政府抚恤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