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是件快乐的事

洪兆龙

<p class="ql-block">点击语音朗读全文:</p> <p class="ql-block">夫姐家堆放的柴垛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砍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可见柴在古时候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小时候,村里与我年相访的同学每当逢节假日、星期日的时候就会放下书包约上几人起去砍柴。乍一听,好像读书与砍柴毫无关系,甚至认为这两桩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在旧社会时,一说到读书:在人们的脑海里首先会想到的是做官,其次是经商或继承家产什么的,在旧社会时读书总归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是件荣光耀祖的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我家住在距宜黄县城6~7华里的四三位村,70年代时,去县城走过黄陂桥(此桥解放后曾一度改名红旗桥)是必经之路。从黄陂桥至县城段是白砂子铺成的马路,黄陂桥经农药厂往山里走3华里多便是四三位村。其中最难走的路要数黄陂桥到小石条桥这一华里进山口的小路,靠近小河石桥边的那一段是人工从石壁上开凿出来的小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在那个年代,说起砍柴是呼是城乡大人小孩皆知的事情。谁家的孩子长大了会帮家里砍柴了是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因此,在那个时代会砍柴是孩子能力体现的象征。会砍柴是个美称,是对孩子的鼓励与夸奖。砍柴被很多小孩子们当作必修课,甚至是小孩子获得一顿美餐的隐形条件。每当到星期天能放下书包约上几个同学一起上山去砍柴那真是一件开心又娱快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先说农村小孩的砍柴:农村人本身就生活在柴火堆里,山上到处是灌木和乔木并不缺柴烧。在读书的农村小孩子里,砍柴多半不是为了烧火用,而是为了给家里节省些生活费和学杂费上的开支。在农村一般学龄前后的小孩子早就跟父母学会了砍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当星期日就会跟村里一起上学的孩子们去山上砍柴。把砍好的棍柴整整齐齐的箍得又园又大,等晾干后挑到街上去卖。为了使自家的柴有个更好的卖象,总会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箍箍的柴摆放的整整齐齐。</span>买卖过柴的人都知道砍柴剁花和打箍是门艺术活,同样的棍柴你整理的好看,挑到街上就比别人的好卖出价也会高些。城里的居民穿着着洋气的服装走过来一看就相中了这柴,把你的柴买走了,既省时还省力,关健是还不担务上午的第一节课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小时候砍柴也是很有规律的,由于在读书期间,周一至周六没时间砍柴,只有赶在周日和节假日时争取上山多砍几担柴回家晒干储存。赶在周一上学前起个早挑一担干柴去街上卖掉在返回到学校上课。在一周里隔三岔五坚持卖几次,这种边上学、边砍柴、边卖柴的方式一直持续到上完初中为止。上高中后就要求住校就读了,并学会爱面子了…呵呵!也只有等到周日和节假日才能回村帮父母干些农活啦。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这群农村读书孩子们当年的读书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再说说城镇孩子为什么砍柴:那个时代,由于缺乏煤碳和电力。柴是南方农村和城乡人生火做饭不可缺少的原料,城乡里人虽然米面粮油都是统一供应的,唯有柴火和蔬菜要自种、自理或街上买。为此,柴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时城镇的生活条件差工资也低,工作一个月下来才领到几十块钱。为节约调济家庭生活,城里人也常会选择公休节假日带上些干粮当午饭,自发或相约成群结队去四三位方向山里砍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每当到了公休日便可看见一路城里人进山砍柴人的风景……有大人带着小孩的,有男女结伴的,有同学互约的,甚至还有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进山的。砍柴的队伍一般从早晨开始至上午时纷,去时稀稀攘攘,等中午或晚上回来时则形成一串串的龙形状队伍…很是壮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据有关资料显示,宜黄人深居在山乡城镇,历代以农耕农作为主业并以砍柴为生为乐,砍柴、烧碳取火成为城乡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乡友们为砍柴相约结伴并自由自在行走于宜黄的山水间。砍柴是家庭生活的所需,砍柴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砍柴要能体现出团结友爱的精神,砍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场面。为此,宜黄县早就有在民间留传着体现砍柴人特有的《禾杠舞》曲调。此舞在70年代初期中期经宜黄县文化局的不断挖掘、提炼和展示,现已成为在宜黄及抚州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反应宜黄人砍柴欢乐劳动场面的歌舞,已经传至全国了并有望走向世界啊…!</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