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嘉兴南湖。(副本)

清风

<p>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慕名来到国家AAAAA级景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丽的嘉兴南湖。重走“一大”路,感悟红船精神,领略烟雨南湖风光。这是南湖公园入口处,荷池叠石,水气蒸腾。图中“南湖”二字为郭沫若先生题写。</p> <p>南湖行,寻找红色足迹,铭记初心使命。</p> <p>南湖,江南三大名湖之一,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南湖不仅因其盛世美景令人垂心,更是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红船上胜利闭幕,在我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p> <p>在南湖公园会景园码头,登上这艘名为“南湖水上课堂”的游船,前往湖心岛,开启寻找红色印记之旅。</p> <p>游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环顾湖岸的景色尽收眼底,不远的前方就是绿树锦拥的湖心岛。</p> <p>嘉兴南湖湖心岛,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灜疏浚城河,堆土于南湖,湖心岛是人工垒成的小岛,占地17亩,公元1549年,移建烟雨楼于小岛,清代以后,相继建成多个亭、堂,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p> <p>游船停靠在湖心岛码头,登上湖心岛,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清晖堂边的那一块绿字刻碑。“烟雨楼”三个大字为清顺治年间书法家冀应龙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湖心岛上,停靠着这样一条历经风雨的红船,一百年前曾在这里面召开的一场会议,如石破天惊一般,从此扭转了历史的走向。烟雨楼里,多少王侯达官登临,历代文人留下的诗作墨宝,演译着此间美丽的遥望。</p> <p>烟雨楼前的万福桥虽小但造型优美,布置得当,她把南湖和荷花池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停泊在万福桥边的南湖红船,中国革命的启航地,更是磁铁般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前来参观与瞻仰。</p> <p>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曾经作为南湖革命纪念馆,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p> <p>“烟雨楼”之楼名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牧《七绝•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p> <p>烟雨楼自唐代起就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朦胧景色而闻名。登楼远眺,湖上画舫云集,歌舞不绝,堪称江南盛景。正所谓:“烟雨一楼台,江南绝胜迹。”</p> <p>烟雨楼前匾额“烟雨楼”三个刚劲有力的字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所书。</p> <p>九三学社发起人,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褚辅成先生,抗战胜利后首归故里嘉兴,于1946年6月24日应邀挥毫题写“分烟话雨”的匾额,悬掛在烟雨楼一楼大厅。</p> <p>走上烟雨楼二楼,客厅上方中央挂一由著名书画家王个簃先生题写的匾额"湖天一览",两边对联"濯足临流,烟雨忽收沧海净;举头见日,湖山常望翠华来。"此对联把南湖的迷蒙烟雨的特色描绘得入木三分。</p> <p><br></p><p>“又披烟雨上楼台,革命风雷气象开。菱角无根随水活,一船换却旧三才。”这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于一九六四年五月重登烟雨楼题诗並书。</p><p><br></p> <p>著名书法家,滄海印社社长韩焕峰先生所写“湖中叠浪迎明月,船上聚贤唱大风”的对联,抒写着共产党人的豪迈。</p> <p>烟雨楼上,凭窗远眺,嘉兴城高楼林立;静观园景,湖面波光潋滟。红船、荷池、钓鳌矾、烟雨楼,层次丰富,风光优美。下得楼来,烟雨楼后一座太湖石假山,群峰列屏,芭蕉掩映。</p> <p>在烟雨楼前的荷花池旁,“红船”停泊的岸堤边,耸立着一块由国务院公布、浙江省人民政府立的“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微风轻拂,杨柳依依。湖心岛畔,一条红船静卧水面。还原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接受着党员群众的瞻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这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的高度,是发展的方向,是奋进的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在红船身旁站定,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重温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外敌恃强凌弱之际,毅然决然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风云岁月痕,红船依旧显精神。初心不忘掀急浪,使命担当起巨轮。”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航程,秀水泱泱,红船依旧。跨越100年的时光,变迁的是时代,永恒的是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br></p><p>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p> <p>访踪亭坐落于湖心岛东南岸边临水处,亭子是为纪念“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1964年4月重访南湖时为南湖革命纪念馆所题的诗句所建。匾额“访踪亭”三字为时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后来担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同志所题,这么一个小小的亭子,就有两位国家主席的手迹,在全国众多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当属首例。</p><p><br></p> <h3>清晖堂建于清同治四年,当年嘉兴知府许瑶光为了表示乾隆皇帝南巡曾经到过此地,在湖心岛渡口大石埠台阶上建造了一座门厅,取名“清晖堂”。</h3> <p><br></p><p>乾隆第一次(1751年)游南湖时留下的《烟雨楼》一诗:“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顷明湖一棹通。迴望还迷隄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欲倩李牟携铁篴,月明度曲水晶宫。”</p> <p>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八次游览南湖,每次来都会赋诗留念,以记其游。这首诗是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游南湖时,留下的诗句:“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荑清且都。烟态依稀如雨态,滮湖消息递西湖。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樵耕牧图。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必献兴真殊。”</p> <p>乾隆第二次来烟雨楼时写的另一首诗:“杨柳矶边系画舟,六年清跸重来游。素称雨意复烟意,漫数处州还沔州。诗句全从画间得,云山常在镜中留。鸳湖依旧谁相识,懒惰无心问野鸥。” </p> <p>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嘉兴知府许瑶光因任期已满将进京觐见皇上,嘉兴士绅在烟雨楼西北建一亭子,于许离嘉兴前在湖心岛设宴为其饯行,并将亭子取名为“来许亭”,意为希望许瑶光再来嘉兴。匾额由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俞平伯先生题写。</p> <p><br></p><p>“观音阁”在花园的东北角,也称“大士阁”,观音阁曾经供奉有观音菩萨等神祗,现在用作展厅,展示嘉兴名胜古迹的老照片。阁匾的题写者陆俨少,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与李可染并称“南陆北李”,曾任浙江画院院长。</p><p><br></p><p> </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湖心岛虽然是一个仅有17亩左右大的小岛,但绝不是一个缺少故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3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纪念馆的正门上方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金光熠熠的大字,主楼顶部矗立着天圆地方的建筑标志,隐喻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如天地日月永垂于世。</p> <p>南湖革命纪念馆外观典雅而宏伟,正门中央,中国共产党党徽高高的悬挂,敬畏之心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南边的“七一广场”,宽阔的广场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几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与纪念馆正中的“南湖革命纪念馆”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西侧广场,有一堵气势恢宏的宣誓墙,红色的党旗浮雕嵌在中央。很多前来参观的党员,列队举起右手,在宣誓墙前庄严宣誓,再一次表明对党的忠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7月1日建党节前后,成千上万来自祖国各地的共产党员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听党课,学党章,瞻仰红船,重温入党誓词。</p> <p class="ql-block">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展览的主题包括“开天辟地”和“光辉历程”两大篇章。走进圆形的展视厅,头顶通红的圆球中拥有我们庄严神圣的中国共产党党徽、运用三维立体影像等高科技手法展示。</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指出:“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2005年6月25日在《光明日報》发表署名文章,《发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他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受尽外国列强的欺凌,内忧外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p> <p class="ql-block">图上为座落在南湖边的中共“一大”13位代表雕像群其中的两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开国领袖,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付主席、代主席董必武同志的铜像。</p> <p>“烟雨楼前——南湖1921文创专营商店”目前已成为嘉兴旅游文创商品的网红店,是南湖景区的官方文创商店。</p> <h3>南宋嘉定年间宋尚书潘师旦在嘉兴南湖边有个私家园林,称“会景亭”,今天的会景园便得名于此。</h3> <p>会景园中的“烟雨桥”是一座仿古三孔石拱桥,因南湖的烟雨风光而得名,与对面湖心岛上的万福桥形成一对姊妹桥。信步登上高高的烟雨桥顶,南湖的美景尽收眼底。</p> <p>南湖望湖楼采用园林造景中的对景手法,是烟雨楼的姐妹楼。楼内陈设着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馆藏精品书画,也是品茗休闲,观南湖全景的最佳之处。</p> <h3>醉仙楼中有一副“江南七怪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2003年10月26日金庸先生在这里举行八十大寿时,挥毫题名“醉仙楼”,使这座建筑更添光彩。</h3> <h3>南湖水面开阔,波光粼粼,淡水碧林相映成画。湖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h3> <p>瀛桥,位于小瀛洲东北角,是座三孔三节廊桥。</p> <p>壕股塔是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塔刹为国内罕见的纯铜鎏金铸成。塔身为阁楼式,四周有回廊,沿袭宋代建筑风格。每层的四角翘檐上搁置一个精致佛像,下面垂挂古朴风铃,呈现“影荡玻璃碎,风铃柳外高”的意境。壕股塔目前是嘉兴市内唯一可攀登的塔,塔中179级木梯盘旋而上,可俯看南湖全景,整个嘉兴城貌一览无余。</p> <p>-</p><p>会景园西侧的“水之驿”,停靠游船的长廊,整齐地停泊着一排画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南湖红船,党的摇篮。100年时光荏苒,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沧桑巨变。当年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如今已经变成承载着14亿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迎着惊涛骇浪,奋勇向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7月1日建党节,谨以此篇向党的生日献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