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本寨,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

澎澎

<p class="ql-block">在贵州安顺,除了名闻遐迩的黄果树瀑布之外,还有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也不应错过。即现在的安顺,仍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时至今日依然恪守其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历经600余年的沧桑,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 " 屯堡文化 "。</p> <p class="ql-block">安顺是“黔之腹,滇之喉”,在元朝时就是通往云南的“滇黔古驿道”上重要的关隘和驿站。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调三十万“调北征南”大军,以安顺为中心驻军屯垦,后又下令将其家属、后裔等一并迁入。在安顺,军队的驻防地称为“屯”,移民的居住地称为“堡”,他们的后裔就叫做“屯堡人”。</p><p class="ql-block">对于这项“军屯民堡”措施,朱元璋很是得意:“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确实如此,不仅仅是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一笔,更为后人留下了明朝文明的活化石——安顺屯堡文化。</p> <p class="ql-block">安顺屯堡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西秀区七眼桥镇的云峰屯堡了(包括云山屯、本寨等八个屯堡村寨,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本寨村位于安顺市西北约18千米处,始建于明初,是保存明代古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最完整的一个村寨,被誉为“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这里依山(云鹫山)傍水(马过河),一座座石头建造的军屯民居依然保留着大明遗风,如果您喜欢这石头世界,也向往这田园生活,不妨就来安顺屯堡,寻访这不可错过的文化亮点吧!</p> <p class="ql-block">寨前,小桥流水,稻田青青。</p> <p class="ql-block">寨门,七拐八弯,藏于深巷。门楼上有观察孔和数个十字形枪眼。底层为石拱门洞,内有门轴及门栓石孔,地面的石板上雕刻有“中国结”。</p> <p class="ql-block">“六百年风云暗蕴,八千里星月可追”。寨门上的楹联透露出屯堡村落的风云变幻和历史文化古韵。</p> <p class="ql-block">屯堡的最大特色就是石头的充分利用,进入村寨,如同走进了石头的世界。有首民谣这样概括: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片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屯堡建筑把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屯堡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碉楼保存最为完整的是本寨,数量最多的也是本寨,现存七座,种类齐全,几乎涵盖了所有屯堡碉楼的样式。</p> <p class="ql-block">院墙朝巷道之处设有瞭望孔,碉楼及高处开设有十字形、丁字型或梅花型的射击或射箭孔,可谓步步设防。</p> <p class="ql-block">王家碉楼,雕楼与民居合二为一,突出表现了屯堡人平战结合、居安思危的生存智慧。</p> <p class="ql-block">但是村寨内部,却是自成体系的江南风格的“合院”建筑,以曲折的小巷连成一体。户与户有暗门相通,家与家有高墙相连,形成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易于自守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屯堡民居建筑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是具有江南风格的三合院、四合院,但最突出的特点是全封闭的格局。民居建筑分朝门、正房、厢房,朝门成大“八”字形,两边巨石勾垒,支撑着精雕的门头,门头上雕有垂花柱或面具等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金家大院就是典型的江南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屯堡民居最美的看点是木雕技艺的精湛,尤其是杨家大院朝门上的垂花柱,其雕刻的细腻程度,可与苏州的雕花楼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知书明理仁心厚,忠孝传家福寿长”。</span>本寨的每一个院落大门门楣上的对联无一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屯堡文化的又一个显著特点。</p> <p class="ql-block">黔中文化千秋盛,屯堡民风万代传。</p> <p class="ql-block">门迎百福福星照,广纳千祥祥云腾。</p> <p class="ql-block">老宅虽然破落,但门前楹联仍熠熠生辉:五谷丰登农家乐,四季增收岁月甜。</p> <p class="ql-block">杨家老宅,依山造势,门庭精美。</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银匠世家”,历经风雨侵蚀,至今四个大字仍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左侧为“四知堂”,其实就是屯堡民居陈列馆啦。要了解屯堡文化,仔细游览这所“博物馆”是最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门楼上也有精美木雕。</p> <p class="ql-block">杨家老宅,造型高大伟岸,亮点是窗棂雕刻非常精细,极富江南民居特色。</p> <p class="ql-block">“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门上的楹联透露出杨家乃传统的耕读之家。</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私塾,</p> <p class="ql-block">简陋的书屋,似乎又在告诉我们,杨家还是书香门第。</p> <p class="ql-block">本寨妇女的服饰是明朝江淮服饰文化的遗存,是屯堡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这种服饰传承了明太祖夫人“马大脚”的风格,俗称“凤阳汉装”,以宽袍大袖、斜襟扣纽为主要特征,颜色以青、蓝为主。</p> <p class="ql-block">好巧,四知堂里就有位身着“凤阳装”的屯堡人后裔,开个“驿茶”坊,接待一众游客。据说,驿茶由生姜、金银花、甘草、蜂蜜和茶叶调制而成,味甘且独特。</p> <p class="ql-block">“屯堡人”很健谈,让我们知晓了不少有关屯堡人的逸闻趣事。</p> <p class="ql-block">地戏面具,是安顺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传统戏剧,曲目主要以征战故事为主,体现了军旅生活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杨氏先祖东汉名臣杨震的画像,“四知堂”之名就出自杨震的“天知、地知、我知、子知”。</p> <p class="ql-block">耕书亭。“耕书”,我的理解是要多多在书中耕耘增长见识。</p> <p class="ql-block">耕书亭旁,介绍“杨震拒金,清白传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杨家老宅最外面一排的房屋低矮破败,且还开有高低两个门,啥意思呢?这是告诫杨氏子孙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还要藏着掖着,财不外露。</p> <p class="ql-block">这道院门更有意思,外圆内方,门上楹联“方正为人心坦荡,圆满做事神悠然”,寓意为人处事要外圆内刚。</p> <p class="ql-block">意犹未尽,出了杨家老宅,继续在村寨里溜达。</p> <p class="ql-block">风格独特、古韵悠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宁静质朴,令人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为数不多,尚有人居住的老屋。</p> <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村寨里许多别墅大院颓废破败,已无人居住,昔日生活在古老石屋的屯堡人大都搬至古寨旁边新建的新村里居住了,人气略显不足。</p> <p class="ql-block">梅家大院,现已改为民宿,因生意惨淡而关门歇业。</p> <p class="ql-block">游览过程中一直有个疑问,安顺“屯堡文化”历经六百余年,为什么能得以留传至今?在游览过程中,我发现了一段很有趣的记载:本寨屯堡人,是一个遵循祖制的人群,为保留祖先遗迹,在80年代初,本寨村20余名村佬组织村民举行“盟誓”大会,作出誓死保卫古村落的决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保护好村里的古建筑。您能从这则小故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