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家行之二,(朱仙镇.启封故园篇)

晓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到开封旅行的第一站,选择了八朝古都开封历史旧址“启封故城遗址”附近建设的“启封故园”,园区在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位于开封市西南部,距离开封市区22.5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启封故城遗址位于朱仙镇东南三公里的古城村,始建于春秋郑庄公时期,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汉初,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治所移入汴州(今开封),古城废,沦为一般村庄,前后历经1400余年。城垣虽因年代的久远而侵蚀毁损,然而夯筑城墙时留下的夯层、夯窝和柱洞至今仍清晰可见。启封故城作为古都开封的前身,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和实物资料,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朱仙镇明清时期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同为全国“四大名镇”,历史源远而流长。明清时期朱仙镇走向鼎盛,成为“南船北车”的货物集散地,并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厚重的文化,朱仙镇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这里有“中国三大岳庙”之一的朱仙镇岳飞庙,有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有朱仙镇清真寺,还是“豫剧之母”祥符调的发源地。</span>今天的“启封故园”再现了朱仙镇古时的繁华,商船昼夜穿梭,两岸灯火通明,沿河景色壮观,景区镇湖相连、景湖相依、镇在水中、水在镇中、镇湖一体,已经成为独具中原水乡风貌的休闲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  启封牌楼是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园名源于郑庄公的“启拓封疆”,也有启封有礼,开封见喜之寓意。启封,作为古都开封的前身,中国古代四大历史名镇的中心;故,历史地位显耀,文化底蕴深厚。牌楼采用中国传统营造法式建造,全木质属榫卯结构。开间8间36米,进深11米,高16.83米,为七门八柱,寓意为启封故地千年古镇,喜迎八方游客。牌楼通体布满雕饰,图案精美,栩栩如生,每一副精美的木雕,就是一个历史故事,16幅故事贯穿了整个开封4500多年的历史,彰显八朝古都厚重底蕴。所以,启封牌楼是一处展现开封历史文化的文化标志。从建筑的角度来讲,牌楼是目前有据可查的中国最大的纯木结构牌楼,堪称中国第一大牌楼。</p> <p class="ql-block">  启封牌楼是对开封历史的浓缩,四面牌坊上的四组词语则是对朱仙镇历史的高度概括,是朱仙镇的四张名片:朱仙镇的漕运盛况,岳飞的朱仙大捷,豫剧起源祥符调,木板年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面牌坊,宽10.8米,高11.43米,进深10.8米。</p><p class="ql-block"> 东面牌坊的匾额为漕运码头(背面匾额:商埠重镇)。雕刻楹联“纳南吐北,千帆竞驶朱仙渡;卸东装西,万商蜂拥运粮舟。”</p><p class="ql-block"> 南面牌坊匾额为豫剧之源(背面匾额:中州音韵)。雕刻楹联“锣鼓梆子,五花八门蒋许门;生旦花脸,南腔北调祥符调。”</p><p class="ql-block"> 西面牌坊的匾额为年画鼻祖(背面匾额:迎祥纳福)。雕刻楹联“唐宋起兴,千家口碑垂金石;明清鼎盛,万户载道占鳌头。”</p><p class="ql-block"> 北面牌坊匾额为朱仙大捷(背面匾额:精忠报国)。雕刻楹联“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p> <p class="ql-block">  全国各地现有100多座状元桥,而园区里的这座状元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为没有名分的“状元”命名的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  传说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一直很喜欢读书,公元1118年赵楷17岁时偷偷地参加了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非凡异常,一路过关斩将,进入殿试并夺得头名(状元)。徽宗在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宋徽宗为鼓励众皇子读书,赐赵楷黄金千两。赵楷分文未取,以朝廷赈灾的名义赐予遭受黄河水灾严重的朱仙镇一带,当地用部分赈灾黄金建造了一座桥,老百姓称它为状元桥,实则纪念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p> <p class="ql-block">  园区湖中小岛鸣鹤岛,名字的由来与鬼谷子率众弟子在朱仙镇修仙练道有关。相传,一个薄雾缭绕的清晨,鬼谷子协同众弟子沿湖漫步,边走边讲经论道,讲的正起兴时,突然间听见从雾气缥缈的湖心传来仙鹤的鸣叫声。透过缭绕的雾气,他们看到湖心处有一处小岛,鬼谷子与众弟子说:“此处仙鹤啼鸣,仙气缭绕,为修仙顿悟之绝佳地,尔等宜常往之,打坐冥想。”故此,得名“鸣鹤岛”。后人在鸣鹤岛上又建了一座仙鹤亭。如今,湖中的鸣鹤岛上花草遍布,莺歌燕舞,四季绿意,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九月间,黄淮下游地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特大旱灾,乾隆皇帝在纪晓岚、河南巡抚毕沅陪同下,巡视了贾鲁河下游的朱仙镇,并下榻在清真寺内。传说当时乾隆对河南巡抚要求在朱仙镇上再修建一座大拱桥,方便百姓出行。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把乾隆提议修建的桥称作“乾隆桥”,但是乾隆皇帝是真龙天子,便以谐音称“潜龙桥”。或许,这个传说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而已。</p> <p class="ql-block">  苏轼眼中的江南,“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重重似画,曲曲如屏。”宛如一幅云淡风轻的水墨画;在白居易的心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则是一种思念。对于北方人来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江南则更多是一种向往,绿绿的河水和岸边翠翠的垂柳,弯弯的拱桥和桥下黑黑的乌篷,暖暖的阳光和阳光下青青的石板,看青砖黛瓦亭台楼阁,看街回路转水静舟行,恍然间就已梦回千年……今天,中原水乡朱仙镇有了启封故园,乡亲们何须再下扬州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于行程安排比较紧,在园区内仅仅是走马观花,没有泛舟河湖,还没有品尝开封十大碗,更没有游览朱仙镇诸多的风景名胜,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再见了“启封故园”,我一定还会再来朱仙镇!</p><p class="ql-block"> 景区介绍采用了网络资料,谨向原作者诚致谢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晓宁</p><p class="ql-block"> 编辑:晓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