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香——唯一一款由自己名字而命名的六堡茶

四月物语

<p class="ql-block">  很早就听少姐和大舅父说过“陈奎香”、“陈老婆太”和“大生茶厂”这些名字,她们的名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今天,(2021年6月13日端午节前一天)听说市里的电视台要采访陈奎香,我也有幸跟随少姐他们到大生茶厂进行采访。亲眼目睹和近距离接触到这个六堡镇的顶级人物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奎香姐姐。</p> <p class="ql-block">  终于,我们到达六堡茶发源地——塘坪村。</p> <p class="ql-block">  大生茶厂位于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大朗北麓山脚。这是一栋四层建筑的厂房,青砖砌筑房子体现出一种与茶叶相匹配的韵雅。十五个金色黑体大字“老字号、大生茶厂、广西工匠、非遗传承”已经把大生茶厂的品质告诉了人们。</p> <p class="ql-block">  这里太美啦,茶厂的外面被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包围着,就像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p> <p class="ql-block">  整个茶厂外貌。</p> <p class="ql-block">  从二楼拍的茶厂外貌。</p> <p class="ql-block">  从二楼俯瞰一楼的照片。(竹箕上晒着茶叶。)</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大生茶厂”二楼的茶室,80多平方米的茶室正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茶桌,墙上“大生六堡”四个字醒目地挂着,一尊纯木无加工过的“仙鹤”仰头飞舞,寓意十分吉祥。</p> <p class="ql-block">  正对着大门口的八大缸茶叶排成两行,像列队欢迎着我们,边上茶叶架上摆着一罐罐不同颜色包装的罐子十分好看,还有两张用大红色纸上印着参加全市炒茶比赛获奖的名次和奖金呢!</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近一看,哇,厉害👍,参加2018年全区第六届职工炒茶比赛和2018年参加全市炒茶比赛都双双荣获第一,我在心里就感到“大生茶厂”的茶叶不简单了,进一步证实了少姐口述中“陈奎香”不简单啦!</p> <p class="ql-block">  我再细看一下陈列在架子上面的一罐罐茶叶,天啊,居然还是用“陈奎香”三个字来命名的六堡茶,我由心底里对陈奎香十分地佩服。</p> <p class="ql-block">  小孙子甲甲和他的爱犬🐶。</p> <p class="ql-block">  这时,从屋里走出了一位白发老人,精神奕奕,和少姐亲热无比,从谈话中得知,这个老奶奶更不得了,她是大生茶厂第九代传承人,今年已是99岁高寿的老寿星啦!</p> <p class="ql-block">  老奶奶叫陈恒芝,村里人都很亲热地称呼为“婆太”,她是大生茶厂的第九代传承人,承传了康熙中年间流传的古法手工制作六堡茶的技能,还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以及粤港澳多家媒体采访及跟踪报道。</p><p class="ql-block"> 哇,今天我接触到的都是六堡顶级人物啵,哈哈哈😄光荣之至。</p> <p class="ql-block">  谈话间,我们品尝了用六堡茶树加工泡制的汤汁做出的“端午粽——六堡茶碱水粽”,每一口粽子都带着淡淡的茶香味,好吃极了……</p> <p class="ql-block">  茶点后,我必须要和婆太一起合照、聊天……</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3岁高龄的婆太还参加炒茶比赛,也是唯一一位高龄的老人,不用多问,第一名实非您莫属!</p> <p class="ql-block">  难得婆太高兴😊,滔滔不绝地和我们聊茶经,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大生茶厂的历史发展和传统工艺农家茶的制作工艺,这种授课方式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更祝愿婆太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时间也快到11:10了,我们换上了采茶姑娘们的工作服,准备跟随陈奎香姐姐一起去采茶。</p><p class="ql-block"> 走到一楼门口,我闻到一股浓浓的带着玉兰花香的味道,走到一篓晒干的茶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弯下腰来,哇,哇,原来香味是从这篓茶叶中发出来的,我赶紧端起来和少姐互相拍照,纪录一下这篓茶叶,让它的香味永远留着记忆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据厂长介绍,这一篓就是新鲜采摘回来的茶叶,用来制作白茶。</span></p> <p class="ql-block">  横幅:工匠之家</p><p class="ql-block">左联:工艺修宏大</p><p class="ql-block">右联:匠心事众生</p><p class="ql-block"> 原来大生茶厂的大门口有一幅木板雕刻的对联 体现出大生茶厂的陈奎香姐姐以及厂里的工作人员匠心精神。</p> <p class="ql-block">  这么美的采茶衣服我肯定少不了要自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跟随着陈奎香姐姐趟过第一道河流。</p> <p class="ql-block">  记者也把裤脚挽起来,手里拿着十几斤重的装备涉水爬山。</p> <p class="ql-block">  少姐也是一个爱美的人,看,她笑得多欢。</p> <p class="ql-block">  茶山在大山里面,看这些石基,早已被茶农们踩出了光滑。</p> <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花花草草了,看到了肯定少不了要拍下来。你看,这些花草都是依附着石头生长。</p> <p class="ql-block">  我们趟过两道河流,终于,来到茶林,我不禁摇头感叹,这些茶树都是生长在石头中,泥土不多,薄薄的一层,我大声叫道:大家快看,这些茶树的树干都长满了青苔。</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首先容我介绍一下六堡镇的地理位置,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到六堡茶的茶源是如此的牛掰。</p><p class="ql-block"> 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1天。六堡镇处在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  陈奎香姐姐告诉我们,这些茶树基本都有60—70年的树龄了,全部都是原种茶树,我再一次摇头,嘴里只会说“哇、哇、哇……”</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六堡山大朗麓山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p> <p class="ql-block">  六堡茶古树欣赏。(一)</p><p class="ql-block"> 六堡茶区正符合这种特殊的光照要求。因为这里海拔较高,山坡面接受阳光很早,而且山高谷深,山与山之间的间距很小,午后以后,相邻高山的阴影又起。日照短、云雾多,各种有利的条件使得生于其中的六堡茶树苗茁壮,叶张肥厚。给六堡茶的品质及越陈越香特色的形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物质基础。</p> <p class="ql-block">  六堡茶古树欣赏。(二)</p><p class="ql-block"> 这么好的茶种加上这么厉害的人物,炒出来的茶肯定非常好喝。</p> <p class="ql-block">  六堡茶古树欣赏。(三)</p><p class="ql-block"> 六堡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黑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p> <p class="ql-block">  我无意间发现茶树上结了很多果子,就问陈姐姐,这些茶果有什么用呢?陈姐姐脸带笑容地告诉我:茶果采摘后,茶籽与外壳分离,茶籽制作茶籽油等,而由于茶籽比较苦,茶壳保存起来,待到一定年份后就可饮用,即“茶果壳”。</p> <p class="ql-block">  茶壳果的作用:(此照片摘自家中的茶壳)茶果壳是采用六堡茶茶树之果实(果皮部分)经日晒等工艺制作而成,茶果壳具有缓解脂肪、改善油腻、促进代谢、抗氧化的作用,用茶果壳泡水喝,有生津解渴、利尿解乏、抗氧化、调理肠胃的功效。</p> <p class="ql-block">  在听陈姐姐的谈话中得知六堡的地理位置以及种植的面积,还无意中听到了“午时茶”,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走到了山腰,看,六堡山地势西高东低,四面群山环绕,境内有十九峰矗立其间,万山重叠,山峰挺拔。据说,六堡六边乡境内还有大小河流11条,其中较大的是六堡河、不倚河、梧峒河、九城河。</p> <p class="ql-block">  梁记者提供的六堡镇六边乡镇地图。(谢谢)</p> <p class="ql-block">  采访工作开始了,我站在旁边听陈姐姐介绍六堡茶的采摘方法,她说:“六堡茶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叫大家学习一下如何采摘并亲临现场指导,我也学着进行采摘,哈哈😄😄好玩……</p> <p class="ql-block">  陈姐姐还说:这片六堡茶林多产的都是红芽、紫芽。我低头认真地看了一下,真的哦,红芽。陈姐姐继续说:因为这里的山气温适宜种植六堡茶树,古人云:“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所以,好茶叶特别适宜于朝早有晨阳照射,午后又有高山为它遮荫的优良环境中生长。我们这里的茶区正符合这种特殊的光照要求。</p> <p class="ql-block">  六堡茶红芽欣赏。</p> <p class="ql-block">  看,这是“紫芽”,据介绍:紫芽茶自身内含物质更为丰富,花青素含量较正常芽叶高很多,其形成和积累与茶树生长发育状态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较强的光照和高温能增加其含量,使茶树芽叶呈紫红色。花青素含量高导致茶叶刚制成时,苦涩重口。传统六堡茶的自然陈化工艺,使得紫芽茶含量丰富的花青素茶多酚在后发酵过程中慢慢转化,苦涩味变淡或消失,口感变得越来越醇厚,最终形成了更为丰富的层次和滋味。</p><p class="ql-block">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强调茶叶品质时写道“阳崖阴木:紫者上,绿者次”。</p> <p class="ql-block">  六堡茶紫芽欣赏。</p> <p class="ql-block">  看,小妹妹正在学习采茶技术。</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和小妹妹聊天,得知她就读于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茶艺和茶叶技术制作的专业大一学生,厉害👍,小小年龄都不怕苦,利用假期时间去茶园学习摘茶技术。</p> <p class="ql-block">  茶山欣赏。</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正直午时(即中午12:00),陈姐姐告诉我们,明天(端午节)中午12:00左右采集的茶叶制作后叫“午时茶”。</p><p class="ql-block"> 午时茶又叫“端午茶”,祖传至今,六堡茶农都会在这一天正午上山采摘,该茶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功效。</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功夫,各自都采摘了差不多一斤左右的茶芽,准备回去传授如何制作午时茶了……</p><p class="ql-block"> 在下山的时候,我赶紧把生长在石头缝隙的六堡茶树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  茶树欣赏。这正是,好山好水种好茶啦……</p> <p class="ql-block">  六堡河欣赏。</p> <p class="ql-block">  终于,回到了茶厂,陈奎香姐姐马上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把采摘回来的新鲜茶叶进行摊凉。</p> <p class="ql-block">  天公作美,回到厂里不一会儿功夫,天,又下起雨来,这里雨水量充沛,日晒后雨水的滋润,然后雨雾就像一块地毯一样覆盖着六堡茶树,为以后六堡茶的陈化及槟榔香、参香等其他香气起了主导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欣赏雨中景色时,一群小燕子从远处飞来,我不禁诗意大发,哈哈😄😄</p><p class="ql-block">雨中燕子在呢喃,</p><p class="ql-block">细语甜蜜又浪漫,</p><p class="ql-block">我问燕子为谁欢,</p><p class="ql-block">远闻大生茶香来。</p> <p class="ql-block">  厂区外景欣赏。</p> <p class="ql-block">  这个环节会叫你感到震撼!</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参观陈放六堡茶的仓库,刚到门口,就被一股浓浓的香味吸引住了,哇,我走进门口,这种气味让人陶醉,我不禁深深地、大口地呼吸,真想把所有的六堡茶叶的香味吸进我的身体里面,好让我的身体变成六堡茶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六堡茶砖欣赏。</p> <p class="ql-block">  六堡茶叶在陈化中……</p> <p class="ql-block">  六堡茶砖欣赏。</p> <p class="ql-block">  墙上张贴着“大山茶厂”的创始</p><p class="ql-block"> 大山六堡茶由六堡梁氏创于清初,历数代耕耘经营,乃至嘉兴年纪,大山茶远销港澳及南洋,供不应求,遂于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塘坪村设厂收茶制茶,将工艺发展完善至30多种,乃得以广结茶缘。如今大生号一脉相承的第十代传人陈奎香女士,秉承梁氏家族300多年制作六堡茶精益求精的理念,坚持以原种茶树、生态种植、全程手工等古法传统或秘传工艺,以虔诚做茶……</p> <p class="ql-block">  竹篓装的六堡茶。</p><p class="ql-block"> 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p> <p class="ql-block">  墙上还张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法制成及大生茶厂六堡茶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p><p class="ql-block"> 我被这历史的悠久所感动啦……</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幅图片吸引着我。“茶船古代、传承非遗”。</p><p class="ql-block"> 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当时全国24个名茶之一。传统六堡茶是箩装紧压茶,以六堡镇的恭州村茶和黑石村茶品质最佳。过去由于陆路交通不发达,六堡茶只能通过水路运往广州。广东茶商在六堡镇的合口街设点收购六堡茶毛茶并炊蒸踩箩。然后从合口码头用小船装运至梨埠,再装大木船运到封开,然后装上电船沿西江运到广州。之后再出口到香港及吉隆坡等地,“茶船古道”之名因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塘坪村地属黑石山茶。</p> <p class="ql-block">  梁记者提供的塘坪村的茶船古道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墙上还挂满了各项参赛获奖的证书及照片。</p> <p class="ql-block">  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有一张奖状,那就是陈奎香姐姐在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证书及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30左右,开始传授制作古法六堡茶技艺。</p> <p class="ql-block">  陈姐姐告诉大家:杀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同时去除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参加学习的人员必须要一一演示所学到的“杀青”技能,陈姐姐也很认真站在旁边,进行一一指导。</p> <p class="ql-block">  改轮到我啦……开心、兴奋的心情驱使着我把陈姐姐传授的方法进行学习,陈姐姐在旁边还指导着我并指出不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轮到潘虹乔小妹妹啦,她也很认真地学习,陈姐姐看到她学习的样子更加耐心地把古法工艺技术传授给她,进行手把手教,让小妹妹基本弄懂为止。</p> <p class="ql-block">  陈恒芝婆太接着演示古法手工制作六堡茶工艺技术,大家都很认真地静下来,连呼吸都不敢用力,生怕把婆太说的话听不清楚,连记者拍摄时也很小心翼翼担心打扰到婆太。</p> <p class="ql-block">  婆太手脚很麻利,声音如洪钟,把自己的古法技艺传授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大生茶厂第九代传承人—陈恒芝婆太手里捧的茶罐就是康熙年间留下来的茶罐与茶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年,陈恒芝婆太已是百岁高龄,却仍常常到茶厂,与陈奎香姐姐一起向茶农讲授古法制茶工艺。并每年自己都会炒一锅茶,供自己及她喜欢的人品尝。</p> <p class="ql-block">  陈奎香姐姐更厉害,从15岁开始学习六堡茶的制作工艺,拜大生茶厂第九代传承人陈恒芝为师,潜心学习从康熙年间就流传下来的六堡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p> <p class="ql-block">  婆太在指导古法制作六堡茶的工艺“揉捻”。</p><p class="ql-block"> 揉捻是杀青之后的下一道工序,简单来说,揉捻就是让条索成型,揉捻需要适当掌握力道轻重韧性较差的叶子容易在叠褶处断裂成碎片,已重叠的叶片,要使之卷曲成条就十分困难,所以揉捻的开始阶段必须用轻揉来增进叶子的韧性和细胞膜的渗透压,使其变为柔软,流出叶质,以便逐渐卷紧成条。</p> <p class="ql-block">  一代一代的承传,婆太潜心指导小妹妹古法制作六堡茶技术。</p> <p class="ql-block">  陈恒芝婆太手把手地教。</p> <p class="ql-block">  陈恒芝奶婆太手把手地教。(图片欣赏二)</p> <p class="ql-block">  陈恒芝婆太手把手地教。(图片欣赏三)</p> <p class="ql-block">  陈奎香姐姐,于2016年获得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荣誉,她秉承着“原汁原味、看茶做茶、不讲固定、掌握火候”第九代传承人陈恒芝传授给她的心法口诀,努力着做好茶,这,也是大生茶厂的制茶精髓。</p> <p class="ql-block">  陈奎香姐姐她有自己的工作室,每年,除了传授、指导和监管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进行古法制茶外,还在工作室里炒茶,把自己炒出来的六堡茶用自己名字来命名、供大家鉴品和交流。</p> <p class="ql-block">  陈奎香的传统工艺技术制作的古法手工茶汤色比机制茶更透亮,口感上层次更丰富,蜜香、木香、药香、参香、槟榔香,口感转化在她的手工茶中千变万化。她的手工茶一次可以泡18-22道,而品质上乘的机制茶只可以泡10-15道。</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追寻最真实、最经典的“原汁原味”,陈奎香的足迹遍布六堡镇的每座茶山、每个村寨,了解那里的土质特点,熟悉各个节气的气温、湿度规律,掌握六堡茶种植采摘、制作、鉴评、包装、储存等各个环节,而“看茶做茶”则是大生茶厂祖传的制茶技艺经九代的优秀经验积累。在陈恒芝奶奶的指导下,制茶技艺突飞猛进。根据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研制出不同香气和品质六堡茶。</p><p class="ql-block"> 图为陈奎香—老树社前茶。</p> <p class="ql-block">  图为陈奎香——陈年六堡茶。</p> <p class="ql-block">  图为陈奎香——森林野生茶。</p> <p class="ql-block">  图为 陈奎香——参香六堡茶。</p> <p class="ql-block">  陈奎香姐姐认为“做一款好茶,需要考虑到茶青的老嫩、气温、湿度、时间、火候等平衡因素,然后在工艺上进行调整,这就是‘看茶做茶、不讲固定”的古法制茶宗旨。陈奎香姐姐表示,这也是手工茶比机制茶品质更优的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  陈奎香姐姐还建立了六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定期举办培训班,无偿将祖传的古法制茶心得传授给村里人,有很多制茶人及一些喜茶的外国友人都会到大生茶厂学习古法的制作方法。她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一起富才叫富”!</p> <p class="ql-block">  2018年被评为“广西工匠”,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2019年陈奎香姐姐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月23日上午,国家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陈奎香作为广西代表赴京参加表彰大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我感到非常自豪与光荣!”陈奎香表示,将会珍惜荣誉,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弘扬劳动精神,努力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而贡献力量。(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  品茗论道的时间到啦,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喝到陈奎香姐姐泡的茶,你的感觉是怎样?</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喝到陈奎香姐姐泡的茶,她会掌握茶叶的年份,茶种、水温进行出汤,哇,呷一口,甘、爽、醇、厚回荡整个口腔,有一种舍不得咽下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陈奎香姐姐在品茶中论道,并教我们如何去品每一款茶🍵……</p> <p class="ql-block">  2006年,六堡茶在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黑茶类评选中的唯一金奖。</p><p class="ql-block"> 2007年开始,六堡茶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多项金奖、茶王奖,连续参加了第二、第三、第四届梧州国际宝石节,被定为第三、第四届宝石节的指定保健饮品。</p><p class="ql-block"> 2011年03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六堡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27日,六堡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p> <p class="ql-block">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几许汗水,几许成果!努力,总有成功的时候;付出,总有回报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祝愿我们的古法传统工艺六堡茶走向国际舞台,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认可六堡茶。把匠心精神坚守与弘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