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灶村荷花与128队旧址

郴州大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盛夏时节,同学相约,前往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赏荷花。只见田野地头,碧绿荷叶中荷花初绽笑脸,一朵朵亳不羞涩竞相开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说到夏天说到水,我们自然而然便想起荷花。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夏天到了,荷花又开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栖凤渡镇瓦灶村赏荷花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不由想起宋代诗人描绘西湖美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凤楚传奇鱼粉基地位于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占地面积5000亩,景区文化源于三国时期人物庞统前往耒阳上任时途经贵地与鱼粉结缘,庞统与楚楚姑娘的相识相恋,成就了一段美丽佳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进入“凤楚传奇”富有乡村气息的大门,前方田野中是一大片池塘荷花。只见大门右侧有一老厂区,向路旁村民打听才知道这里原128勘探队厂区旧址。并告诉我右边是原128队部和生活区。于是,我前往128队旧址探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瓦灶村位于栖凤渡镇北面,107国道、京珠高速、西河、京广铁路及 县道川线贯村而过。 近年来,该村多次承办了镇级以上的大型活动,凤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荣获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苏仙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也落户该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进入128队旧址,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职工俱乐部,建筑物外表保存尚好。上世纪六、七十年一些大型 厂矿企业, 都有 工人俱乐部。一到周末观看电影娱乐生活也是不可多得的业余活动,附近的乡里乡亲也会凑过热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勘探队地处美丽的粤港澳后花园——郴州市,占地面积148亩,西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线,东靠京珠高速公路,交通位置十分便利。 该队成立于1966年,是湖南省煤田地质局下属的一个从事煤田地质勘探的专业地勘单位,具有国家乙级地质勘查资质,在近四十年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提交数十件各类煤田地质储量报告,为湖南省能源开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驻地原在栖凤渡镇瓦灶村,1999年整体搬迁到郴州经开区,南岭大道门牌1080号。五岭大市场对面。当时,是在郴州经开区办理 征地相关手续, 用地约40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现该队有职工近千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能承担各类地质勘探项目,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专业勘探队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在栖凤渡镇也算是煤矿基地了。这里曾经有原郴州地区煤矿机械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整搬迁止郴州经开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93年,根据国家政策,该队作为首批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单位,走向市场,寻求自我发展之路。 如今经过十几年 的 辛勤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地质勘查咨询服务、大型桥梁及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机械加工等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多种经营项目得到了迅猛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基础工程施工项目先后在广东、西藏、上海、湖北、湖南、河南等全国十多个省份进行了项目运作,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建设方的好评;地质勘查咨询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地质专业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装备优势,大力加强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使该队工作在新的时期迈出新的步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从瓦灶公交车站下站,就是原128勘探队工厂区。数栋的车间大都闲置着,从窗外瞧下空无一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寂静的厂区,只有高高的铁架竖立着,也不清楚是何种探矿机械设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俱乐部前面的空坪里,堆放着大型机械设备。这种钻头应该是用于旋挖桩基施工的。原队部办公室还有人值班,看管场地堆放的机械设备。我在队部生活区转了一圈,也没有看到围墙,到处四通八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地勘队办公楼大门,还保存那个年代的痕迹。您看那朴实的木大门, 还有那队 部的单位标牌,一下子又觉得似乎又回到上世纪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其实,这些有 历史痕迹的 “文物”,建议128队将它取下保存好,很有历史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工人俱乐部 对面有一排平房,是原队 部汽车库。 屋顶 为园拱式,那时盛行砖拱屋面。一般是先支好木拱模,然后在模板上平砌砖,不用钢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未,在栖凤渡镇瓦灶村建立驻地。到九十年代末整体搬迁郴州市经开区的五岭大市场对面。原驻地尚存数栋一层平房,见证了当年煤田勘探工人的艰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驻地路边的一层平房,有当年的图书阅览室。门头的招牌尽管简单,也给当年职工业余生活增添几分乐趣。不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屋顶早已变成“漏空屋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与阅览室相邻附近,还有一块醒目的办公室招牌。上面书写,煤勘五队:计生服务站、计生协会、计生学校。三块牌子合署办公。几十年过去,历史又得重写。不过,各级政府部门改称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路边一层平房的转角处,又见一块门牌。原来是: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勘探队,离退休职工活动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门处拉了一根警示带,属于危房禁止入内。不过,门口外墙挂着的磁卡电话机。那时,手机尚未普及,用BB机(扩机)接收信息,再用磁卡电话机回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驻地,随着时间推移。这是驻地唯一的多层职工住宅,从外墙的施工做法为“干粘石”,应该是上 世纪八十年所建。 不过,整栋楼房在四楼还看到一户人家居住,其它楼层早已人去楼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平房外墙留下那个时代的标语。仔细一看是毛主席语录:“亳不利己 ,专门利人”。 词语出自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所作《纪念白求恩》一文。那个时代的标语很有时代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靠近西河畔的水塔,日夜不停从西河中吸取清泉,再从水塔送至各家各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水塔下还有一小院,大门口依稀可见128队油库。那时计划经济年代,各大型厂矿 企业有自备油库,也不像现在到处有加油站。</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旧址尚有数栋平房。走进残破的房屋内一遍狼迹,房间为单间带厨房。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一般单位的“标间”,伴随着勘探工人走过那艰辛的创业年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部办公楼后还有数栋二层楼房,估计是职工宿舍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部有一个篮球场。我将两端的篮球架拍了特写,应该是本部机修厂工人用钢管自制的。也许是至今难已再见到过如此朴实的篮球架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篮球场为传统的水泥地板,那个年代职工下班后都会在球场活动一下。到了周末还会与附近的厂矿单位进行一场篮球友谊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那时在远离城镇乡村,建有队部招待所。如今招待所的铁门紧闭,还有一块充满历史痕迹的招待所招牌还挂在门头,守护着这寂静的大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招待所院内还有一园形水塔。不过,站在远处眺望就像一座坚实的碉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旧址招待所、办公楼、工人俱乐部和一栋住宅楼等保存完好,只是那数栋平房为危房外。如今,128队早已搬入市区内,留下一大遍场地有140余亩。从现场看估计已废弃有二十年了。其实,这块场地可利用起来办个学校。房屋按常理要有人居住,就会去日常维护。假如,照此下去用不了数年间,就会完全废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原128队子弟学校,还是郴州市规范初级中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般大小型国有企业就像一个小社会。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有商店等应有尽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学校的教室早已破破烂不堪,那残缺的黑报,也许多年没有老师在黑板上挥笔疾书了。不过,仿佛还听到当年学生的朗朗读书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128队新驻地在南岭大道,对面就是郴州市第二十一完小(学校前身是七里洞小学。学校由市教育局统一规划教师资源管理,整个学校焕然一新。128队子弟就近入学,再也不用像原来在队部上子弟学校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驻地大都是六十至七十年建的一层平瓦房,这些不起眼的小平房是当年煤田勘探工人从大山勘探回家的住所。一大批勘探工人为寻找地下煤矿资源,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就像那蜡烛一样,点燃了自己, 却照亮了他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缓步离开128队旧址,心里有似乎几分惆怅,几分失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28队旧址诺大的基地,尚有几位留守人员看护家园。水塔下的向曰葵面向着初升的太阳,就像卫士一样守护家园,守望幸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编辑、摄影:大 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校 核:小 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21年6月29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