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色火种代代传,岷州城中旗招展。入党誓词响云端,铁骨铮铮敢人先。百年磨砺铸辉煌,千逢盛世开新颜。党的恩情当牢记,英雄事迹万代传。在建党百年庆典之际,菜子小学全体党员、教师赴中共西北局岷州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举行了“传承红色基因,迎接建党百年”主题党日活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占地面积5182.4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1378.8平方米。基本展览内容以“团结北上”为主题,分“序厅”、“北上抗日定方向”、“红军联袂进甘肃”、“西进北上苦争论”、“建立革命根据地”、“会宁胜利大会师”、“红军精神代代传”、“岷州大地展新姿”等部分,利用声光电等手段,真实准确再现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历史功绩和红军长征在岷县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全体党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给革命先烈敬献花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奏《献花曲》,侯</span>启明校长和赵志强校长整理缎带, 全体教师向革命先烈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随后,在纪念馆门口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党员干部们紧握右拳,集体宣誓。</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家怀着对先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开始参观岷州纪念馆。认真观看馆内一张张历史图片,每到一处,大家都缓步瞻仰,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深入学习著名的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概况以及先辈们的革命事迹,感悟革命初心。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6年7月1日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7月27日,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了由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朱德、陈昌浩、关向应、贺龙、徐向前、王震等为委员的中共中央西北局。8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西北局)率领二、四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抵达岷县,司令部机关设在这座院子里,直至9月30日才撤离北上。当时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就在这里办公、住宿。9月13日,党中央制定了《静会战役计划》,决定集中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在静宁、会宁地区打击胡宗南部,巩固和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但张国焘却公然违反中央电令,坚持在甘南建立根据地或由临潭西进青海,而后向甘西和新疆进军,对党中央北上方针借故推迟,拒不执行。针对张国焘对党中央方针动摇、迟疑的态度,为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36年9月16日至18日在司令部驻地即这座子北屋正厅中召开了“岷州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张国焘、徐向前、贺龙、关向应、陈昌浩、李卓然以及五军军长董振堂、九军军长孙玉清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面这幅由上海美院师生创作的油画、特别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画面上、毛主席与岷县旋窝村清真寺阿訇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双方面带笑容、热情地交谈着,握手的阿匐名叫丁振邦、油画是1935年9月毛主席与老教长会面时的情景再现。</p><p class="ql-block">《回民地区守则》1935年由毛主席与张闻天制定,红军政治部罗荣桓签署发布、发送到各作战单位。</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到达哈达铺,哈达铺是中国革命的吉祥地。一个小邮局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1935年9月,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后到达哈达铺,红军在这里得到了粮食、药品和兵源补充,因此哈达铺被称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这个本来不出名的小镇,但经历了1935年9月20日那个阳光和煦的秋日,便闻名世界。哈达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万亩。全镇辖29个行政村,5880户27747人。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1935年9月,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路过哈达铺,在此驻扎了7天,并召开了中央领导人紧急会议和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因此,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也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镇,是红军长征中一个重要的坐标点,原因来源于一张旧报纸。1935年9月12日,中央在甘肃省迭部县境内的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8天后,红军中央纵队进驻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并在此获得一张《大公报》,报上有关于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得到这个信息后,毛泽东做出了到陕北去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整编红一方面军为陕甘支队,红军目标明确地向陕北进发,因此,哈达铺镇也被称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p> <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七律·长征》</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参观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一行人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组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让我们重温了那段中华民族的艰难历史,让我们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成千上万的鲜血铸成,用成千上万的烈士英魂换来的,我们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这是多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呀,感受历史,放眼未来,共创和谐社会,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光荣传统,用烈士们的事迹与足迹鞭策着我们更好的学习,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奋斗终生! 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学习抗日军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p> <p class="ql-block">审核:侯启明</p><p class="ql-block">撰稿:司佳琪</p><p class="ql-block">摄影:菜子小学部分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