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6-29</p> <p class="ql-block"><b>陶然3群空中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百年华诞颂——红色故事”讲述会节目单</b></p><p class="ql-block">1--致开场词:海英</p><p class="ql-block">2--《共产主义战士:雷锋》</p><p class="ql-block">讲述人:莲莲、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3--《草原轻骑兵》</p><p class="ql-block">讲述人:兆木、顾群、静注涛声</p><p class="ql-block">4--《天坑开路人》</p><p class="ql-block">讲述人:守望者、小星星、桂芝</p><p class="ql-block">5--《羌族英雄用生命书写忠诚》</p><p class="ql-block">讲述人:云淡风轻、四季红红、黄河</p><p class="ql-block">6--《柔情似水、芳骨如钢》</p><p class="ql-block">讲述人:王惠忱、芬芳、春天</p><p class="ql-block">7--《骑着毛驴上北京》</p><p class="ql-block">讲述人:梅花雪、静心、海英</p><p class="ql-block">8--《昨天-今天-明天》</p><p class="ql-block">9--致结束语:兆木</p> <p class="ql-block"><b>设计/兆木/海英</b></p><p class="ql-block"><b>编辑制作/海英</b></p><p class="ql-block"><b>音频收集/诗入人心合诵房</b></p> <p class="ql-block"><b>红色故事的主人公及讲述人闪亮登场</b></p> <p class="ql-block"><b>海英班长致开场白</b></p> <p class="ql-block">陶然3群的老师、诵友们,大家晚上好!</p><p class="ql-block">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回望风雨百年路,从南湖起航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巍巍巨轮”,</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p><p class="ql-block">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p><p class="ql-block">教育引导广大诵友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此,陶然3群特此举办空中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颂——红色故事”讲述会。</p><p class="ql-block">现在我宣布空中“百年华诞颂——红色故事”讲述会现在开始!</p> <p class="ql-block"><b>《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讲述人:莲莲、焕然一新</b></p> <p class="ql-block">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p><p class="ql-block">故事来自《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讲述人:莲莲、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莲莲:</p><p class="ql-block">雷锋(1940—1962)男,汉族,湖南省望城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639部队汽车连班长。</p><p class="ql-block">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雷锋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解放后,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之情,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p><p class="ql-block">莲莲:</p><p class="ql-block">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雷锋日记”真实记录了他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始终以“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最苦最累的活,他总是冲到最前面。他乐于助人,关心同志,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外地,只要遇到别人有困难,他都尽全力帮助。“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年传为美谈。</p><p class="ql-block">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他生活俭朴,把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基本都捐寄给受灾群众和需要帮助的战友。1960年,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一次捐款就达200元。他长期义务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为中小学生买书、送文具,讲自己的成长经历等,激励青少年成长。</p><p class="ql-block">莲莲:</p><p class="ql-block">1962年8月15日,他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年仅22岁。</p><p class="ql-block">196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p><p class="ql-block">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p> <p class="ql-block"><b>《草原轻骑兵》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讲述人:兆木、顾群、静注涛声</b></p> <p class="ql-block">草原轻骑兵</p><p class="ql-block">故事来自《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讲述人:兆木、顾群、静注涛声</p><p class="ql-block">兆木:</p><p class="ql-block">是谁,以天空为幕布、以大地为舞台,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啼跃,为希望而歌?</p><p class="ql-block">顾群:</p><p class="ql-block">是谁,无惧风雪严寒和烈日酷暑,在戈壁、草原辗转跋涉,始终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p><p class="ql-block">静注涛声:</p><p class="ql-block">又是谁,扎根人民、长盛不衰,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兆木:</p><p class="ql-block">六十余载岁月悠悠,广袤北疆情深如一。在2021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您一同领略开遍草原的乌兰牧骑之花。</p><p class="ql-block">顾群:</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牧区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精神生活匮乏。自治区决定组织建立一支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深入牧区开展文艺宣传工作,乌兰牧骑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静注涛声:</p><p class="ql-block">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立。第二天,九位队员就带着两块幕布、三盏煤油灯、五件乐器,举着红旗、甩着响鞭、乘着马车,向偏远牧区进发。</p><p class="ql-block">兆木:</p><p class="ql-block">茫茫草原上,哪里最困难,乌兰牧骑就到哪里去演出。农牧民们把这支队伍亲切地唤作“玛奈乌兰牧骑”,也就是“我们的乌兰牧骑”,而队员们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也就是“我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顾群:</p><p class="ql-block">乌兰牧骑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接地气”,才能有艺术的根基;</p><p class="ql-block">静注涛声:</p><p class="ql-block">只有尊重大众,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才有深入生活深厚土壤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b>《天坑开路人——毛相林》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讲述人:守望者、小星星、桂芝</b></p> <p class="ql-block">天坑开路人</p><p class="ql-block">故事来自《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述人:守望者、小星星、桂芝</p><p class="ql-block">守望者:</p><p class="ql-block">“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p><p class="ql-block">生在千米绝壁合围的村庄,面对世代挣扎于贫困泥淖的宿命,一位不信天、不认命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硬造出一直条通往外界的生路。</p><p class="ql-block">小星星:</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述了这位村党支部书记修路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这位村党支部书记是谁?这条路为何非修不可?他们是如何为天坑开路的?</p><p class="ql-block">桂芝:</p><p class="ql-block">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口的海拔约1170米,但村子本身的海拔却只有200多米。被四面千米绝壁合围的下庄村,曾经只有一条“攀岩”式的出村路。</p><p class="ql-block">守望者:</p><p class="ql-block">1997年1月,毛相林当选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提出要修一条出山路,并带头签下一份“生死状”,写下,修路中,本人死了与村上无关……为动员村民,毛相林带头卖粮卖猪、掏空积蓄、抵押房产,又求母亲拿出积攒的700元养老金。</p><p class="ql-block">小星星:</p><p class="ql-block">在他的带动下,每家每户挤出10元钱,筹集了近四千元启动资金。</p><p class="ql-block">1997年的冬天,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民们正式开工修路。因为没有专业的工具,村民们只能选择铁镐、大锤,甚至是镰刀、锄头等农具,把悬崖壁上的石头一块块凿下来,向峭壁要路。</p><p class="ql-block">桂芝:</p><p class="ql-block">2004年4月,历时7年,毛相林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带领村民凿出一条8公里长、2米宽的机耕道。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p><p class="ql-block">如今,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不仅成立专业合作社种脐橙、种西瓜,还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p> <p class="ql-block"><b>《羌族英雄用生命书写忠诚》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讲述人:云淡风轻、四季红红、黄河</b></p> <p class="ql-block">羌族英雄用生命书写忠诚</p><p class="ql-block">故事来自《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讲述人:云淡风轻、四季红红、黄河</p><p class="ql-block">云淡风轻:</p><p class="ql-block">陈大桂,羌族,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陈山村人。1982年11月出生,2001年3月入党,同年9月入伍,2005年6月毕业于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生前系某旅技术分队副连职排长,中尉军衔,曾荣立三等功1次。</p><p class="ql-block">四季红红:</p><p class="ql-block">2008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陈大桂“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家准备筹办婚礼的陈大桂,临危不惧,组织村民撤离。</p><p class="ql-block">黄河:</p><p class="ql-block">“地震了!快跑——”村民们惊慌失措。陈大桂迅速环顾四周,发现西南方向的山体没有发生滑坡,立即把手一挥向大家喊道:“快,快向那边跑!”跑了10多米,一条水沟挡住大家的去路。</p><p class="ql-block">云淡风轻:</p><p class="ql-block">陈大桂迅速站到水沟旁,帮助群众通过水沟。此刻,他的家人还挤在人群后面。时间就是生命。陈大桂顾不上家人,一个接一个将身边的村民托到沟对面。</p><p class="ql-block">四季红红:</p><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一刻,巨大的泥石流猛扑过来。陈大桂一家5口和另外4名村民被吞没。村民们悲痛万分:“我们的后半生是大桂用命换来的,就是用手挖也要把他挖出来。”</p><p class="ql-block">黄河:</p><p class="ql-block">在震后的废墟一角,他们挖出陈大桂的一些荣誉证书和遗物,这已成为陈大桂留给乡亲们永久的纪念。</p><p class="ql-block">心中有魂,脚下有根。仅仅追溯陈大桂在部队当排长的3年,就可以看到一个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风轻云淡:</p><p class="ql-block">2006年春,部队驻地发生森林大火,陈大桂奉命带领官兵赶赴火场。战士刘清华被困在火中,最后因缺氧窒息,晕倒在火海中。危急时刻,陈大桂冒险冲进火场,把小刘背到安全地带……</p><p class="ql-block">四季红红:</p><p class="ql-block">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陈大桂主动请缨,带领官兵赶往训练场,清理积雪。大棚突然垮塌,战士高新伟正站在棚底。陈大桂猛冲上前,用力将高新伟向后一推……高新伟毫发无损,陈大桂躲闪不及,倒下的钢筋砸在小腿上,血流不止……</p><p class="ql-block">2008年4月,营里组织阵地伪装。一辆装满砂石的自卸车高速倒车,陈大桂发现一名战士正在车后整理伪装网。眼看就要撞上了,大桂大喊一声:“闪开!”一个箭步冲上去,把这名战士推到一旁,自己的右臂被撞了一下,造成右肩肱关节脱位……</p><p class="ql-block">黄河:</p><p class="ql-block">“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在陈大桂的学习笔记本扉页上,留下这样一句话。</p><p class="ql-block">如今,在陈大桂的墓碑前,已是山花遍野。这里的人们永远铭记陈大桂,因为他用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书写了一名革命军人对党的无比忠诚。</p> <p class="ql-block"><b>《柔情似水、芳骨如钢》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讲述人:王惠忱、开心果、春天</b></p> <p class="ql-block">柔情似水 芳骨如钢</p><p class="ql-block">故事来自自《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讲述人:王惠忱、芬芳、春天</p><p class="ql-block">王惠忱:</p><p class="ql-block">峥嵘岁月里,在沂蒙山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母送儿,妻送郎,最后一子送战场。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破棉袄,盖在担架上。”</p><p class="ql-block">芬芳:</p><p class="ql-block">当地420万人口,有120万人参战支前,20万人参军入伍,10万英烈血洒疆场。</p><p class="ql-block">春天:</p><p class="ql-block">沂蒙女性如何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又如何用坚韧写就一首首保家卫国的赞歌?《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报道,为您讲述百年大党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王惠忱:</p><p class="ql-block">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东辛庄“三面环水水连山”,有“兵家绝地”之说。1939年6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转战驻扎在地势险峻的东辛庄,指挥抗战,并将“帅帐”安在共产党员王换于家。</p><p class="ql-block">芬芳:</p><p class="ql-block">当时随军队一起来的还有27个抗战将士的子女,最小的才刚出生3天。</p><p class="ql-block">王换于首先说服儿媳、弟媳抚养了7个孩子。乡亲们在她的感召下,不到5天,就将27个孩子全部妥善安置。</p><p class="ql-block">春天:</p><p class="ql-block">在沂蒙,“红嫂”不是特指某个人,而是指一个群体。她们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用小推车推动历史。1947年,孟良崮战役打响的前一天,华东野战军进攻在即。上级指示,5小时内,必须在沂南崔家庄与万粮庄之间的汶河上架起一座桥,保证部队顺利通过。</p><p class="ql-block">王惠忱:</p><p class="ql-block">李桂芳等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跳入冰冷的河水,用身体当桥墩,架起了一座“火线桥”。</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中,前线需要什么,沂蒙六姐妹就做什么。她们带领全村妇女为前线的战士们烙煎饼。</p><p class="ql-block">芬芳:</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她们还看护伤员,运筹军粮、草料、弹药,拆洗军衣,缝制军鞋。为了做军鞋,妇女们不分昼夜,胳膊和大腿都磨出了血泡,手指头也变了形。</p><p class="ql-block">春天:</p><p class="ql-block">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山区420万人口,有120万人参战支前,20万人参军入伍,10万英烈血洒疆场。沂蒙革命老区党政军民共同书写的革命历史,历经血与火的考验洗礼,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b>《骑着毛驴上北京——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讲述人:梅花雪、静心、海英</b></p> <p class="ql-block">骑着毛驴上北京</p><p class="ql-block">故事来自《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讲述人:梅花雪、静心、海英</p><p class="ql-block">梅花雪:</p><p class="ql-block">3800多公里,这是从新疆于田开车到北京的距离。然而,六十多年前,于田有一位名叫库尔班·吐鲁木的大叔,却想骑着毛驴上北京。</p><p class="ql-block">静心:</p><p class="ql-block">“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说:“我上小学时就从课文里读到库尔班大叔要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海英:</p><p class="ql-block">库尔班大叔为什么想骑着毛驴上北京?最终又是否能如愿到达北京?</p><p class="ql-block">梅花雪:</p><p class="ql-block">1883年,库尔班·吐鲁木出生在一户贫农家中。幼年时,他的亲人在地主的压迫剥削下相继惨死,库尔班不得不靠打小长工勉强度日。白天,他就在戈壁滩上放羊,晚上就睡在牛圈里。</p><p class="ql-block">静心:</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库尔班·吐鲁木分到了房屋和14亩土地。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库尔班·吐鲁木非常激动。在库尔班大叔的心里,多亏有了中国共产党,他才有了属于自己的耕地和粮食。他时常到公社小学给孩子们讲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让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海英:</p><p class="ql-block">1955年的秋天是个丰收季。年过七旬的库尔班大叔穿上节日的服装,带着上百斤打好的馕和自己家种的果品,打算骑着毛驴绕过大半个塔里木盆地,一路骑到北京去。当地的乡亲们都劝他说,“北京太远了,骑毛驴根本到不了。”老人又到公路上去拦汽车,也被司机婉拒了。</p><p class="ql-block">梅花雪:</p><p class="ql-block">1957年,于田县委把库尔班大叔爱党爱国的事迹和想去北京的愿望上报给了上级领导。第二年6月,库尔班大叔终于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这个消息传到于田以后,于田当地的群众受到极大鼓舞。</p><p class="ql-block">静心:</p><p class="ql-block">库尔班·吐鲁木不仅为自己的家人,也为新疆各族人民留下了感恩党、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海英:</p><p class="ql-block">如今,在新疆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历史巨变。各族干部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描绘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图景。</p> <p class="ql-block"><b>《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讲述人:绿叶、华姐、聆听</b></p> <p class="ql-block">昨天·今天·明天</p><p class="ql-block">故事来自《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讲述人:绿叶、华姐、聆听</p><p class="ql-block">绿叶:</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p><p class="ql-block">华姐:</p><p class="ql-block">一件件珍贵文物记录着哪些悲欢往事?承载着怎样的精神与梦想?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复兴之路”,又有哪些新的感悟?</p><p class="ql-block">聆听:</p><p class="ql-block">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将开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报道,讲述百年大党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绿叶:</p><p class="ql-block">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把人们带回了近代以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p><p class="ql-block">华姐:</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聆听:</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 class="ql-block">绿叶:</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p><p class="ql-block">华姐:</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p><p class="ql-block">聆听:</p><p class="ql-block">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只要56个民族、14亿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p> <p class="ql-block"><b>兆木班委致结束语</b></p> <p class="ql-block">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从贫穷落后发展到繁荣富强。我们要学会珍惜和感恩,我们要牢记使命,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此刻,我们的《百年华诞颂一一红色故事》讲述会已进入尾声,感谢班长和演员们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再接再厉,期待下次朗诵会能欣赏到同学们更好的作品,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