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1年6月28号,我和爱人与其他六位同学朋友开启了爱我中华北部边疆自驾游活动。 早上六点,我们全体8人在铁岭市银州区高速北出口集结前往我们行程的第一站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经过六个小时(行程5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行驶,于中午12点到达乌兰浩特。 同学的战友早已等候在高速公路出口将我们带引至住宿地点,而后进行战友式相见模式→中午中餐→晚上草原特色涮羊肉。席间感受到战友之间那种生死与共热情洋溢的激动场面,深受感染,情不自禁的参与其中,与红城(乌兰浩特也叫红城,因1947年在建国前在此地成立的巜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而得名)当地的7名战友把酒言欢,回忆往昔,放声高歌。</h3> <h3> 第二天,同学的战友又聚集了六个人早早来到我们入住的宾接我们一行八人去民族风味蒙餐馆请我们吃早餐,喝上马酒(我和另一个同学因耍驾车没有参与饮酒)。餐后我们一起去红城成吉思汗公园合影留念。</h3> <h3>这是去早餐店路上看到的乌澜夫先生当年工作办公的旧址。乌兰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云泽、云时雨,化名陈云章。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蒙古族。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将军衔。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1988年12月8日,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因病逝世。</h3> <h3>成吉思汗公园内的成吉思汗大庙是当年伪满洲国时期由日本人出资修建的,其目地就是要利用蒙古族人民的信仰笼络人心,为其所用。</h3> <h3> 在成吉思汗公园告别了同学的战友以后,一行八人一路驱车赶往此次行程的第二站阿尔山,于6月29号下午1点30到达目的地,入住五泉宾馆。简单吃了点东西后各自休息。傍晚7点,相约游逛阿尔山小城镇。只有一条主干道的小镇整洁干净街道宽敞,令人倍感清新舒爽。</h3> <h3>非机动车道和路边的停车位总宽度比乡间公路还宽,地域辽阔真好!</h3> <h3><br>阿尔山站,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隶属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城车务段管辖,是白阿铁路上的三等站。阿尔山站建于1937年,站售票厅与候车室一体面积约20平方米,是一幢东洋风格的低檐尖顶二层日式建筑,是日本关东军驻扎时期的产物,是侵华日军掳掠当地矿产资源所修建的铁道线。<br></h3> <h3>阿尔山是县级市,五万多人口,拥有火车站,机场,是草原上少有的山水城镇,一条小河穿街而过,道旁边的绿化非常漂亮。</h3> <h3>阿尔山城镇中最为豪华的大酒店,彰显西方建筑文化特点。</h3> <h3> 6月30日6点30分,早餐完毕立即开车前往圣水泉。 阿尔山圣水常年保持2℃,活性矿泉水,源自3000米岩层历经万年流淌,富含多种矿物质,呈弱碱性,口感甘甜令人神清气爽。一行八人各自接了几瓶圣水,然后掉头赶往阿尔山国家地质森林公园,赶上修路,足足颠波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网购了门票排队入场坐景区交通车到达森林公园最深处(行车时间将近一个小时),从里向外单向游玩。</h3> <h3>去骆驼岭天池的栈道上,为四位美女合影留念</h3> <h3><br>驼峰岭天池 为火山喷发后在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泊。水面海拔1284米,总体形态呈“左脚丫”形,东西宽约450米,南北长约800米,形成距今已有30万年。距森林公园大门约37公里,略显偏远但绝对值得驱车前往游览,站在湖水边,清风徐徐,倒影绰绰,仿佛远离人间,天人相接,心旷神怡。</h3> <h3>6月30日,钱铁瑞的战友在海拉尔提前为我们预订好住宿宾馆后,在晚上安排大家去吃当地特色蒙餐手把羊肉。餐具中备有小尖刀,食用时用左手把住羊肉,右手持刀切下一片羊肉,然后蘸酱料,味道鲜美,绝了。</h3> <h3>第二天(7月1日)早上,钱铁瑞战友请我们吃早餐,饭毕便带我们去参观海拉尔要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遗址。 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位于呼伦贝尔市,是AA级国家旅游景区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群。这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修筑的防御阵地。由5个主阵地和4个辅助阵地组成,以敖包山、北山阵地为主体,残存各种工事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地下通道总长约4000余米,各类用房50多间。是国内同类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现在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呼伦贝尔市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海拉尔区独有的特色旅游资源。也是现有景点中最具观赏价值、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h3> <h3>历时18年的抗日战争大事记。</h3> <h3>在海拉尔要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遗址全员合影,铭记这段让世人永难相忘的历史。</h3> <h3>参与过当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要塞战场上苏联红军的坦克(真实)及雕模。一一1945年8月9日,苏日战争打响,海拉尔要塞所面对的是苏联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左翼集团即多兵种合成的第36集团军。第36集团军在对日作战方面划分为3个作战区域,其右翼为集团军副司令福明柯中将指挥的步兵293、298师和2个机炮旅、迫击炮团、榴弹炮团、工程兵团以及独立坦克营等部队,是集团军的进攻作战的辅助突击方向,担任满洲里、扎赉诺尔方向的突击。集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是中部,即由额尔古纳河上游的旧粗鲁海图等5个渡口向海拉尔要塞进攻,由步兵第86军军长列武年科夫少将指挥的第94师、210师、独立坦克第205旅等部队担任主攻 并预定在10日内歼灭要塞守军,解放海拉尔。集团的左翼也是辅助突击方向,由步兵第2军军长洛帕京中将指挥第103师、292师及其他配属部队,由旧粗鲁海图渡河后向东取道三河、那吉布拉格向牙克石、免渡河及大兴安岭方面开展突击。为策应第36集团军向海拉尔的进攻,后贝加尔方面军还从第39集团军所属步兵第94军中抽调第221师、358师由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诺门罕、将军庙一带向海拉尔方向推进。苏军先遣支队突入海拉尔二8月9日零时20分,第36集团军开始强渡额尔古纳河。先遣队迅速突破日军防线,以水陆两用汽车渡河。凌晨,在额尔古纳河上游的波格丹诺夫卡及其以东的杜罗伊直到旧粗鲁海图 其中方对应一侧是陈巴尔虎旗境内的额尔敦陶勒盖、八大关及今额尔古纳市的黑山头等地 紧急架成5座野战桥梁和筑成2处船只渡口。9日早晨5时30分,空军第12集团军轰炸机某师的十几架轰炸机首次空袭海拉尔。6时,集团军中路纵队由步兵第86军副军长布尔马索夫少将指挥的先遣队已全部渡河,并向海拉尔方向推进。在主力渡河时,由集团军副司令员福明柯中将指挥的部队也开始向满洲里发起进攻苏军初攻要塞三苏军86军所属的步兵第94师和210师相继抵达海拉尔后,进行了数小时的休整并对日军要塞各阵地布防情况作了进一步侦察。苏军主力部队于8月11日下午2时在36集团军司令员中将卢钦斯基坐镇监督下,由步兵86军军长列武年科夫指挥步兵94师、210师和其他配属部队,在空军轰炸机和驱逐机的密切协同配合下,对日军敖包山、北山 含北松山 、南松山及东山各阵地同时展开猛烈攻击。当天94师9团在攻打敖包山中,连续击毁15个永久性火力点和25个混凝钢帽堡,打掉1个指挥所,歼灭部分日军。210师644团在攻打东山 伊东台 阵地中,击毁一批工事,攻占日军两段堑壕,消灭一批日军。但尽管苏军攻势凶猛,日军却不顾一切地拼命凭险顽抗,基本上将苏军挡在各阵地外围的反坦克壕以外,使战事处于僵持不下的胶着状态。8月11日早晨6时,日军2架战斗机飞临海拉尔上空,沿四周的5个阵地盘旋侦察两周,遭到分布各处的苏军地面高射武器的密集火力射击。日机穿越火网时机身曾多次迸射火星,而后仓皇逃去。上午10时左右,有几架苏军飞机降落在东山机场。日军东山 伊东台 阵地组成多个“肉弹”敢死队,隐蔽接近机场,用手榴弹、汽油燃烧瓶轮番对苏机进行突然袭击,结果烧毁苏军通信联络机1架,另1架也受到一定程度损伤。接到报警后,苏94师预备队的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排迅速赶到现场,消灭日军100多人,缴获步枪80余支,机枪2挺,救出苏军飞机2架、飞行员3人。8月11日夜,由36集团军副军长少将福明柯指挥的以步兵293师为主的右路纵队在攻占满洲里———扎赉诺尔后,一路直插海拉尔。这样,苏军从北、西两路完成了对海拉尔要塞的全面合围。另一方面,后贝加尔方面军39集团军步兵94军的221、358师也从南路将军庙、诺门罕方向迂回到锡尼河、南屯一带。围歼战持续进行到8月13日,苏军已在要塞各阵地的反坦克壕内与日军展开阵地争夺战。苏军总攻要塞四鉴于连续3天猛烈攻打,虽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但要塞仍未被攻克。第36集团军司令员决定重新组成多兵种配合的强大战役集群,务求尽快歼灭海拉尔要塞的全部日军。参加这一战役集群的苏军包括步兵94师、293师、210师、机炮第1、2旅加农炮团、榴弹炮团、迫击炮团、大威力榴弹炮以及2个独立坦克营和空军部队。此外,还得到紧急调来的方面军预备队1个炮兵师的“实质性帮助”。一场更加猛烈的歼灭战全面展开,战况异常惨烈。敖包山主峰阵地因设有数层反坦克壕和铁刺网,核心阵地周围部署了三道环形防御阵地,防守严密。日军利用工事的多层次配置和地上地下联通的优势,死守硬拼,一时难以攻破。后经反复冲杀,直至13日才被全线突破,开始了阵地内的争夺战。经过双方白刃厮杀,日军溃败,残敌钻入地下工事死守。在日军兵力配备最强、且为指挥部所在的河南台阵地战斗更为激烈。苏军利用该阵地西部地形较平坦的特点先从背后发起攻击,而后又从西南部、南部和东部实行多路夹击。但由于日军得到第三阵地的炮火配合,苏军的坦克进攻也一度受阻。在二、三阵地有约10辆坦克被击毁、击伤。但终因苏军坦克部队强大,炮火猛烈,经反复争夺,彻底摧毁了日军地面火力点,迫使日军转入地下工事,成为“瓮中之鳖”。苏军一面肃清地面残敌,一面用大量炸药、爆破筒、集束手榴弹、汽油等各种爆破燃烧手段破坏日军地下工事的出入口,想迫使其投降。并利用日军俘虏喊话劝降,但龟缩洞内的日军死不就范。在东樱台阵地,由于苏军未向其发动正面攻击,又因该阵地位处伊敏河东,距一、二、三阵地较远,防守的一个日军大队又无远程火器参与对其他阵地的火力支援,只能坐观其他阵地的争夺战。到12日深夜,大队指挥官按照日军“作战要领”规定,决定放弃阵地向南撤逃。撤逃途中一路大部被歼,也有极少数突围漏网。一路被苏军追击,最后在海拉尔东南约25公里的尖山沟一带被全歼,日军遗尸遍野,战后此地被附近居民称为“死日本子沟”。在伊东台阵地,日军有一个加强大队。当苏军步兵第644团对其攻击时,遭到猛烈抵抗,经过激烈拼杀,苏军攻克碉堡和两道堑壕,歼敌50余人,许多日军四散溃逃。在这场总攻歼灭战中,一方猛攻,一方死守,双方打得都很顽强。日军此时的惟一优势是依托坚固设防的永久性工事,获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利。但苏军却在兵力武器装备上占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苏军攻打海拉尔要塞的战斗,尽管未超出战前的预定作战方案,但打得相当吃力,从8月9日夜间最初交火起,到8月17日清晨日军挂出白旗止,前后持续7天8夜不算以后两三天的小型战斗。在海拉尔要塞攻坚战中,苏军竟出现7个舍身炸敌堡的英雄人物,足见攻克日军工事的艰难程度。苏军为此胜利付出了大量生命和鲜血的沉重代价,计牺牲官兵1100余人。其中军官145人,内有上校1名,少校1名,大尉12名,上尉25名,中尉43名,少尉35名,准尉28名。阵亡烈士名单均刻在海拉尔区小孤山的苏军烈士公墓上。伤员数字未查明,但据当年苏方公布的在远东对日作战伤亡总数为32000人,其中阵亡8219人,即阵亡人数和负伤人员约为1∶4的比例。据此估算,苏军当年在海拉尔作战中的伤员当不下4000人之多,故其伤亡总数约为5000人左右。最终,海拉尔要塞被苏军全线攻克,日军彻底溃败。注:本文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海拉尔要塞苏军与日本侵华部队的战争历史,由百度粘贴而来,敬请原创作者谅解!</h3> <h3>从海拉尔出发去满洲里,行驶至陈巴尔左旗途中休息中,在路边草场挖婆婆丁(蒲公英),为晚餐加一道去火菜。</h3> <h3>从海拉尔前往满洲里途中,一路的风景如画,绿茵茵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牛群在悠闲自得啃食鲜嫩多汁的青草,羊群婉如天上掉落的珍珠撒落漫山遍野,马群时而快速驰骋,时而闲庭信步,偶尔看到的小群骆驼尽显恬静。</h3> <h3>路遇到的一片青色雨云,把绿色的草原装㸃的更加唯美壮丽。</h3> <h3>在进入满洲里市区前与一小群骆驼相遇</h3> <h3>7月2日,在满洲里休整的第二天中午,黄文斌同学的战友张大哥携带妻子热情的款待我们一行八人,席间气氛热烈,当过兵的人互相介绍彼此的兵路过程。</h3> <h3>四姐妹与军嫂合影</h3> <h3>7月1日,党的生日,我们一行八人一路观赏着草原风光,顺利到达满洲里,在这里准备住两天休整一下。这是7月2号在满洲里国门观望台的留影</h3> <h3>在满洲里第二天的午餐后,八个人打两台出租车前往满洲里国门。车上与司机师傅聊天了解到,国门口岸门票80元/人,司机师傅说可以将我们拉到免费的观景台观看中俄边境口岸,但要每车50元打车费,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同意了。(后来我们在返程途中在套娃广场游玩半小时,司机每车又多要了10钱,最终以60元/车结账)</h3> <h3>在观景台下来后,大家在满洲里口岸广场合影留念。</h3> <h3>7月3日,在蝴蝶吐边境公路边等候同学的战友来接我们的时间里,所有的女生尽情享受广阔草原带来的美景,在路边嬉戏留影。</h3> <h3>边境线警示牌</h3> <h3>因为有同学战友的相助,我们只是靠近边防部队营房外围近距观赏边境线上的湖水,参观哨所外边防部队的菜园子,感受边防部队的壮大与发展。</h3> <h3>离开蝴蝶兰吐哨所,在前往额尔古纳市的途中,同学战友孙老弟请我们吃午饭,在等待其间,邀请我们参加蒙袍拍照及喝奶茶等一系列民族活动(每位158元)。</h3> <h3>在午餐席间,饭店老板安排演员为我们演唱《呼伦贝尔大草原》,在动听的音乐和歌声中,蒙族美丽的服务员为我们敬酒献哈达。我们左手接杯,以右手无名指沾洒轻掸,一敬天,二敬地,三点自己额头,然后一饮而尽。</h3> <h3>图片后排右起第二位是来蝴蝶兰吐哨所接我们的孙老弟,是吴国明的战友。在他的热情帮助下,我们所有人得以感受身穿蒙袍留影,品尝奶茶,吃草原特色炒米,接受蒙古族同胞敬酒献哈达,游览黑山头口岸以及额尔古纳国家AAAA级湿地公园等让人愉悦欢欣的各种活动项目。</h3> <h3>额尔古纳黑山头口岸距黑山头镇12公里,西隔中俄界河与俄罗斯的旧粗鲁海图口岸相望,两口岸垂直相距1.5公里。北距室韦口岸水路250多公里,陆路230公里,南距呼伦贝尔市120公里。黑山头口岸的地理位置优越,直接与俄罗斯旧粗鲁海图口岸隔河对应,是中俄双方通商往来的便捷通道。一九八九年国务院以国函(1989)26号文件正式批准黑山头为国家一类口岸,一九九0年国务院以国口办字(1990)71号文件批准黑山头口岸正式对外开放。</h3> <h3>黑山头口岸国门</h3> <h3>额尔古纳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亚洲排名第一位的地球之肾,绵延中俄边境线四百多公里</h3> <h3><br>额尔古纳市其实有两个湿地景区,一个在市内,站在山上就能看到全貌,另外一个是在郊区,我们去的就是位于市内的公园。山顶有两个观景平台,一个在山脊,另外一个在木栈道尽头,可以看到根河九曲十八弯。本图片就是在山上最高点拍摄的全景图。</h3> <h3>湿地公园图片。这是在半山腰拍摄的。</h3> <h3>这是入住额尔古纳铁岭老乡(铁岭县阿吉镇)家居旅馆后,由老乡(也是吴国明同连队战友)做东宴请我们全体人员品尝当地特色蒙餐牛排锅。<br>在这里我想代表我们八个人对一路对我们帮助及热情款待我们的所有战友及老乡表示衷心的谢意!谢谢你们对我等亲如一家的关爱,谢谢你们对我等的满腔热情!同时希望所有见过面的和没见过面的战友们到我们铁岭玩一玩,转一转,给我们一个尽地主之谊来报达战友们的机会!</h3> <h3>国明的战友加老乡家的全原木建造的房子,造价200万左右,今晚我们就住在这里。</h3> <h3>7月4日早8点10分,从同学战友家直奔漠河北极村。原来的计划是走边境公路至室韦→漠河→北极村,但由于额尔古纳→室韦→漠河→北极村的边境公路长水过不去了,所以改变路由额尔古纳→根河→金河→漠河→北极村。然而,一上312公路,我们就傻了,整条公路路况极差,车速只能在40公里/左右行进,更要命的是赶上了山体滑坡,又堵在路上将近3个半小时,于晚上8点40分到达满归县入住宾馆。本图是路上拍摄的额尔古纳河畔的油菜花</h3> <h3>7月5日早餐后继续我们行进北极村的行程,经过4小时的一路颠簸终于在12点20分入住到北极村内忆家民居旅馆,午餐后来乘坐游览车到七星广场等几个地方游玩观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最想去的北极哨所没有去上,只好等明天早上去了。</h3> <h3>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本人宣誓:爱祖国,爱北疆,爱家乡,爱家人,爱朋友,感恩有你,感恩生命中的点点滴滴。</h3> <h3>中国最北一家</h3> <h3>中国最北邮局,</h3> <h3>流过北极村边的黑龙江,静雅深邃,没有一丝的波浪,像一面巨大的镜子一样將蓝天白云及大兴安岭山脉掩映其中,美伦美唤令人留连忘返。</h3> <h3>继续昨天没走过的路,今天(7月6日)早上六点吃完早餐后直奔北极哨所,在警戒线以外拍摄了一张北疆边防部队标石图片。<br></h3> <h3>6月6日,在参观了北极哨所后,我们直接从北极村出发前往加格达奇,在加格达奇火车站的对面住了一个晚上。</h3> <h3>6月7日早六点,离开加格达奇直接去五大连池的老黑山景区。老黑山,我国典型火山之一,是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势高耸,海拔515.9米,山林多由黑色浮石组成,因称“老黑山”。山的东、北两侧有盘山道可达山顶,山顶有漏斗状火山口,直径约350米,深约140米,内壁陡峭,景象森然。曾经在290年前喷发过六次,</h3> <h3>五大连池老黑山景区火山口全景图。</h3> <h3>五大连池老黑山景区火圣山的石海。在景区下山时赶上F大雨,为了安全就近找了一家旅馆住宿。</h3> <h3> 7月8日,经过5个多小时的旅程,从五大连池老黑山景区来到了哈尔滨,午餐简单解决后,来到了哈尔滨太阳岛。 40年前单位组织团活动时来过一次,那时候的太阳岛没有烧烤,只有汽水和面包饼干等简单饮食,没有缆车,没有斜拉桥也没有。渡江游轮,只能乘车或者是步行过桥到岛上通过。40年后,岛上面貌焕然一新,各种交通工具齐全,饮食服务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各种娱乐设施完备,真是今非昔比,由此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h3> <h3>松花江过江索道缆车</h3> <h3>松花江江叉水面斜拉桥</h3> <h3>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在当年抗日战争中,热爱和平的传教士为掩护抗日战士作出了很大恓生,为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h3> <h3>7月9日,早晨三点四十分起床到松花江边溜达,看着沿江岸晨练的人,垂钓者,感受松花江晨曦之下的风景。</h3> <h3>与哈尔滨铁路大桥紧邻的公路大桥,采用吊桥技术建造而成。</h3> <h3>滨州线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即原东清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铁路大桥,也是哈尔滨的第一座跨江桥梁,它位于哈尔滨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滨州线2.783公里处。同时也是哈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中文名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原名 东清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地理位置 哈尔滨松花江畔完成时间 1901年8月22日历史沿革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修筑东清铁路的权利。1898年开始测量、设计、修筑松花江公路大桥。190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建国后,经国家计委和铁道部批准,从1962年11月21日,开始对该桥进行全面大修。将原裂纹钢钎桥梁全部换成由山海关桥梁厂制造的——八空平弦穿式钢桁梁;同时在桥的两侧增设了宽1.2米,并装有行人扶栏的副桥,为两岸过往行人,特别是每年开、封江季节创造了过江的方便。1964年5月20日,大修工程完工,使过桥车速恢复到原设计水平(时速50公里),双牵引机车过桥也通行无阻。</h3> <h3>在7月9日8点从哈尔滨出发踏上了返回路程。路途中遭遇了大到暴雨的短暂突袭,好在有惊无险,于下午两点整安全顺利的到达了终点站 铁岭枫情水岸。一行八人在一个小酒馆聚餐喝下马酒(草原蒙古族同胞的喝酒习俗,早上岀门喝上马酒,放牧归来喝下马酒)意喻我们已经安然归来。席间大家都各自舒发自己旅途中的感受,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多出去走走,走出快乐,走出健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