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曹氏家族祖籍山东省济南府齐东县李家庄(现山东省滨州市与淄博市的博兴县西南)。曹氏先祖曹贵荣孝贤兼具,饱读诗书,才学丰赡,无奈举业不第,功名瓠落,遂弃学务农。而立之年,遇有本庄富户李氏自办私塾,即被聘为塾师,从此诲人不倦,十年有余。其二子亦随父在塾,苦读勤学。(上图:曹贵荣执业李氏私塾,次子曹鳯附学于此)</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贵荣次子曹鳯,因其父年老而代父在此塾教授,年二十,父卒;曹鳯娶东家李氏女成婚,时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也。是年起,山东大旱,越明年仍无雨,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曹鳯亦病饿而亡;曹鳯去世两月后,李氏诞子,为纪念亡夫,取名思鳯。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山东旱灾继续,曹思鳯外祖父李尚饶决意带全家并女儿和外孙思鳯闯关东,举家向逃荒,以图延续生命,保住家庭和孩子。</p> <p class="ql-block">是年七月,李家走至喜峰口。李尚饶夫妇因病饿双双死于途中;思鳯母及其四个弟弟并薛姓妹夫携思鳯继续北上。</p> <p class="ql-block">经两个月跋涉,一家三姓七人,逶迤来到今建平县青峰山镇落脚于今宋家湾村邢家沟,沟里的一座废弃窑洞。筚路蓝缕、拓荒垦植。</p> <p class="ql-block">经一十九年努力,曹思鳯母亲一家垦荒千亩,克勤克俭,成为当地富户。</p> <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九年(1792年)邢家沟三姓之家在曹思鳯母亲主持下异爨:李氏四兄弟分别迁往西北沟、建昌沟、大杖子择地立户,曹思鳯携妻奉母,来到今兴隆地村碾子沟开创家业。晨兴晚归,攻坚克难,十有三年,终于开垦出土地千亩,饲养牲畜四百余头口,渐积为当地首富。</p> <p class="ql-block">期间曹思鳯因奉母至孝、礼待乡邻、勤劳智慧,被知县所知并力邀入县衙公干,思鳯以奉省老母为由,坚辞不受,知县嘉其孝,以乡长赐之;嘉庆十二年(1808年),思鳯三十得子,遂主张建设观音娘娘庙,成;又二年,倡导建设雹神庙,并手书该庙楹联。道光九年(1829年)思鳯得长孙;道光十五年(1835年)思鳯年六十一,遵其母曹李氏意,承父亲遗业,开办曹氏私塾,自任塾师。教授族中子弟。</p> <p class="ql-block">道光十八年起,曹氏家族私塾允外姓少年进学读书,遂成为其时二道漠川唯一教育单位。曹思鳯在自家私塾执教二十年,于咸丰五年(1855年)去世,遗训“勤耕苦读、孝善传家”家训。咸丰五年(1855年)曹氏家族私塾第一人塾师曹思鳯去世后,其孙曹福荣继任第二代塾师。福荣勤奋好学,风姿郎朗,有才子气,为人爽达,深得生徒爱敬。</p> <p class="ql-block">曹福荣继任塾师后,曹氏家族私塾迁到院内西厢房北侧,每年仍招生徒17人。教授《四书五经》,旁及《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知识。(图中右侧房屋即为私塾遗址)</p> <p class="ql-block">1875年福荣塾师去世,私塾教授工作由其侄曹玉山接任。玉山为人仗义、性急切,急公好义,接任后,尽心教授;1893年,玉山肝病发作,遂不治,病卒,颇令当地乡民叹惋(上图左一为曹玉山)。</p> <p class="ql-block">1893年冬,家族合议推举曹福荣五弟福河接任私塾塾师。福河为人忠厚,宽以待人,学识丰达,言辞和蔼,有乃祖之风。(右三曹福河)</p> <p class="ql-block">1916年,辛亥革命后,曹氏家族私塾被当时县政府征收,更名为“二道漠川乡初等小学”,并拨款十圆修缮校舍。福河被免去塾师职务,县政府派一名高校毕业生来此教学。图为小学生在上课。</p> <p class="ql-block">1919年,二道漠川初等小学因生源枯竭,无奈解散,县政府将曹氏家族私塾归还给曹家。曹思鳯四孙曹福兴、五孙曹福河、六孙曹福海三人合议,继续举办家族私塾,决定聘请马西沟马先生为塾师。</p> <p class="ql-block">马先生学问通达,为人恳直,诲人不倦,远近无不知名。</p> <p class="ql-block">马先生担任私塾塾师后,曹氏家族私塾一时入学者踊跃,学生数量大增,至当时教室不能容,有立窗外听课者。</p> <p class="ql-block">1928年原私塾塾师曹福河卒;1931年日寇占领东北,翌年东北三省沦为伪满洲国;此后曹氏家族屡遭天灾人祸,加之国家破碎,家族生计愈发艰难。逶迤到1943年,碾子沟曹氏家族私塾濒临解体。当此之时,族人中曹国兴、曹国恩二君,力主坚持举办私塾,并号召族人每户每年出二斗米,支持私塾所在的曹玉衡家支撑私塾用度。在上述明达族人的力挽和推助下,曹氏家族私塾得以赓续。(图为曹氏家族诸明达者商议继续举办私塾右一为主办者曹玉衡)</p> <p class="ql-block">1947年,建平县解放,曹氏家族私塾遂被取消。其中的部分学生分别转入新中国在当地建设的和尚地初小、王家台子初小和山咀初小。(下图为和尚地初小)</p> <p class="ql-block">2019年碾子沟曹氏家族第七代传人曹振林与其胞弟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曹萌博士合作,以自家老宅绍述私塾祖业,更名红山书院。</p> <p class="ql-block">红山书院在沈阳天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天鹏先生等诸多朋友的慷慨援建下落成。书院顺应新时代发展,在承继传道受业解惑运行方式基础上,致力拓展科举文化体验与乡贤精神传播及推进本土文化发展,并作为抒聚乡愁的载体。是一座集社会性、开放性、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公益性古代书院形制文化平台。红山书院于2020年9月28日暨圣圣先师孔子诞辰2571年吉时开院。</p> <p class="ql-block">作者:曹萌</p><p class="ql-block">编辑:于家好馥</p><p class="ql-block">2021.06.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