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积雪今不见 唯有仙台入云天

西山晴雪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太白山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分水岭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太白山南北两坡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气侯、动植物的差异同时影响着地表岩石风化进程,并直接参与着不同类型土壤形成。以气侯为基因、以植被、土壤为标志的自然综合体的天然景观也在垂直位置构成不同类型景观带。诸如此,使得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自19世纪始,国内外学者纷纷来太白山考察。太白山成为多种学科盛夏时避暑旅游考察研究和教学实习的主要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太白山风景优美,是旅游胜地和道家活动场所。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学士登临挥毫,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关中胜迹图志》载:道书云太白山为道家第十一洞天。因此,每逢盛夏之时,登山览胜者与朝山香客络绎不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太白山名由来已久,现代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鳌山(古称武功山)以及联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原太白山与鳌山(古称武功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太白山跨太白县、眉县、周至县三县,主峰拔仙台在太白县境内东部,海拔3771.2米,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7°41′23″~107°51'40"和北纬33°49'31"~34°08'11"之间,直距太白县城43.25公里。从东太白拔仙台至西太白——鳌山(古称垂山、武功山),两峰间直距约31.81公里,中夹20公里跑马梁。山体东西展布横亘太白县境中东部,位于鹦鸽乡、桃川乡、嘴头镇南部。西起嘴头镇,东至周至县老君岭,南以湑水河在太白县黄柏塬乡之河段为界,北以鹦鸽和眉县营头为界,东西长直距约61公里,南北宽直距约39公里。(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走太白是户外人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可因为此地天气变换无常,容易造成恶劣的行走过程,心里一直有阴影,再加上没有熟悉的队伍,所以迟迟没敢行动。</p><p class="ql-block"> 偶然听到老榕领队发太白活动,欣然报名,喜获批准,才有了这次的太白圆满之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6月17日,由十人组成的太白山南北穿越队伍,正式启程。</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领队是老榕;队员:时光旅人 叮叮当当 西山 玩去 老知青 风云826 京西行者 追梦者 飞扬。</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票源问题,大家未能乘坐同一车次 ,只能相继从北京西站出发,相差一小时左右到达终点站西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西安站正在大规模改建,原来的西安站南广场没有拆除,只是在重新装修,只能从北广场出站。虽然对于北广场不熟悉,但这里的服务和设施还是很完备的(除了餐饮,商铺暂时没有入住),很多的志愿者在疏导和指引下车的乘客有序通过。公交车,出租车接驳也十分便利。特别是南北广场有免费的接送车辆。据说今年八月份南北广场就可以互通了,到时就更方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从西安去周至县,要坐长途车。西安有两个长途车站,一个是陕西省长途车站,一个是西安市长途车站。最方便快捷的是乘坐西安市长途车站的车,车次多,且车辆直接进入周至车站。但需要从火车站乘206路公交车坐10站地,在水司下车,走几十米就到了。疫情期间,西安乘坐公共交通需要刷健康码。另外,通过支付宝的出行菜单,可以生成当地乘车码,乘车更加方便实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日早上九点之前,我们先后到站的队友汇合,很快就到了西安市长途车站,车站门口简单吃了早点,乘车出发。这里的长途车分为走国道和走高速两种路线,价钱相差无几。我们选择了高速路车。</p><p class="ql-block"> 西安到周至很顺利。按正常情况从周至到厚畛子也应该没问题。可偏偏就出现状况了。因为这天是周五,山里在县城上学的孩子要回家,24座的车,他们已经占据了18个座。更糟心的是,路上发生了塌方,正在抢修,不知道能不能通车。一时间把大家搞懵了。还好,车站的工作人员让我们别着急,又给了班车驾驶员的电话,让我们联系协调一下。榕队背着大包,走来跑去的打电话联系,头上直冒汗。就在我们十分焦虑不安的时候,榕队的电话里传来了好消息,可以进站乘车了。</p><p class="ql-block"> 可这个车坐的真是磨难呀!先是几个车接力好歹把大家带到一个叫马召的镇上,进行了一番换车。太阳底下等待了一会儿,继续前行,可是大约两公里后,在检查站的地方被拦下,告知前方的塌方还没清理完,要六点以后才能放行。就这样,我们又在路边苦等了四个小时,终于在五点半左右才让通过。</p> <p class="ql-block"><b>  </b>从周至到厚畛子的路是沿着黑河走的,边是山,一边是河,或者说一边是黑河水库。因为,他们把黑河依山势建坝蓄水改造成了水库。此水供应西安市。</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有多处塌方,还有工人、机械在作业。路面上不时有石块滚落,着实让人害怕。到厚畛子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没来得及多看一眼就坐上了早已等候的预约车赶往都督门农家院。</p><p class="ql-block"><b>虽然没有仔细看看厚畛子,但也要顺便普及一下厚畛子的前世今生。</b></p><p class="ql-block"><b> 厚畛子因山水得名,山陵高大曰厚,黑水源头曰畛。《山海经》中有“青姿之山,畛水出焉”之载,故而得名厚畛子。也有另一种解释,当代作家叶广芩经过考证后认为,“厚畛子”实际上是后来人以傥骆道在此相对的宽度命名的驿站。厚畛子镇地处秦岭腹地,太白脚下,黑河源头。位于西安、宝鸡、汉中三市和周至、眉县、太白、洋县、佛坪五县的交汇处,有“一脚踏五县”之称。是西安市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生物种类最多、且唯一兼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深山景区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厚畛子镇属温带半温润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冷暖分明。境内森林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极具垄断性。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美景,有保存完整原始生物群落,“傥骆古道”穿境而过。境内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老县城大熊猫保护区。是全国唯一的绢类蝴蝶标本采集基地,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专家周尧教授从事科研教学的基地,区内动物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最为珍贵,其中还被世界基金会(WWF)划定为“国宝”大熊猫的走廊带。黑河发源于厚畛子境内的太白山二爷海,黑河流经厚畛子境内48km,是西安市人民的生命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厚畛子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时期,厚畛子地理极其重要,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境内留存古栈道遗迹多处。厚畛子流传着刘秀斩蟒、殷娘娘望夫、姜太公钓鱼等众多传说。厚畛子镇还是傥骆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相传唐德宗、唐僖宗等均从此处出逃,杨贵妃傥骆道离奇失踪。清道光五年,清政府在厚畛子镇老县城村设佛坪厅,后因匪患,佛坪县府迁往袁家庄,空留一座高山石头城。厚畛子又是全国最早的工人起义发祥地,纪念伐木工人起义的庙宇、石碑湮没在密林深处。</b></p><p class="ql-block">从厚畛子到老县城不到二十公里的路程,但要翻越一座岭,这就是秦岭梁。在路的最高处就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站。从那里一路下坡就到了老县城。其实老县城就是厚畛子镇的一个小村。村子虽小但历史悠厚。天已经黑了,没能一睹芳容,直接到都督门农家院下榻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大家已经被折腾的够呛了,特别是榕队,由于晕车,已无法进食,其他人也简单补充一下就睡了。因为明天才是大战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太白山有很多条路线,比较多的是从厚畛子铁甲树上山,到达大爷海,拔仙台然后从景区下撤。我们这次走的路线是相对比较经典的太白山南北穿越。就是从都督门上山,经过万仙阵,上到拔仙台,从大爷海,大文公庙,平安寺,到鹦鸽镇出山。两天行程,每天都是二十多公里。第一天爬升多,第二天下降多。上图中箭头所指就是这次的行走路线。</p> <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9日早不到五点就起床了,吃过了农家院简单的早餐,我们就出发了。进山点的旁边是一个涵洞,取名为“和谐洞”,在微弱的晨光中全体合影,出发!</p> <p class="ql-block">进山的路比较清晰,也还有一些路标指示。开始大家都走的很顺利也很轻松。接下来就遇到了“拦路河”。本来可以踩着石头过的河,因为刚刚下过大雨,河水上涨,只能赤脚过去了。河水不是太深河面也不宽,但水很凉,有点刺骨的凉。脚下到水里几秒钟就有点要抽筋的感觉。怎么办?也只能咬牙坚持!最让人几近崩溃的是,过完一道河,穿上鞋袜,还没暖和过来呢,接着又要脱下鞋袜继续淌水,这样的反复竟达九次之多,好在,大家意志坚强,也慢慢适应了冰冷的河水。更让人佩服的就是两位女将,直接穿着鞋袜就这样淌水了。</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过河,严重影响了前进的速度,也大大消耗了队员的体力。</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过河涉水影响了速度,但大家的劲头一点儿也没减。原始森林,水泡子,大草甸,破旧的木房子,竹林,石海…都成了大家拍照得瑟的场地。</p><p class="ql-block"> 过了万仙阵,榕队要大家根据自己的体力往前赶,看时间今天是无法按计划登顶拔仙台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我出现了一个严重失误,一味的加快速度,忘记了这是高海拔地区了。一路近似于小跑的速度行进了差不多一公里多就出现了状况,感觉头疼,再加上风大,浑身发冷,赶快加衣服。再次出发,犯困。脚底下也软绵绵的。这才意识到这是高反反应。尽量放慢脚步,补充热水,添加衣服。还好,很顺利的走到了去大爷海和登顶拔仙台的岔路口,队友手台联系榕队后,不再登顶了,直接大爷海住宿。</p><p class="ql-block"> 此时,前队的两位队友已登上拔仙台。</p><p class="ql-block"> 大爷海住宿条件很艰苦,大通铺,每人150元。开水30一壶…。</p><p class="ql-block"> 因为海拔高,再加上大风,温度很低,就是感觉冷!等大家都到了,也都没有了食欲,简单补充一下就休息了。我们几个带了炉头,在厚畛子买了气罐,给大家烧了些热水。我们泡了方便面,总算热乎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有点头疼,睡的不太好。</p> <p class="ql-block">早晨起来,热水泡面。准备登顶拔仙台。外面的风还是很大,为了一睹太白山的金顶,大家还是义无反顾的出发了。</p><p class="ql-block">出乎意料的是拔仙台上风很小,也不是太冷。六位队友先后到达。榕队和风云因为晕车和高反影响,几经周折也登顶拔仙台,真是好样的!大家尽情得瑟,各种姿势拍照,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太白山,我来了!拔仙台,我来了!多少次看到朋友圈里朋友们登顶拔仙台的照片,让我羡慕不已,今天我也来了,我也自豪一次,我也得瑟一次!</p> <p class="ql-block">  大爷海合影留念,踏上了下山的路程。两位队友景区出山,其他队友从大文公庙、放羊寺、明星寺、平安寺下山,直达鹦鸽镇。一路还算顺利,虽是下坡,也不轻松,时上时下,路况也不是很好,也几次过河涉水,二十多公里的路程,终于在天黑前出山。</p><p class="ql-block">在鹦鸽镇南塬村,一位热情的老乡帮我们联系了车,把我们送到了鹦鸽镇。吃饭,洗澡,美美的睡了一觉。</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太白山,告别了鹦鸽镇,回到古城西安。麻小麻小馆小聚。正赶上夏至,每人都吃了点面条。</p><p class="ql-block">太白山南北穿越活动圆满结束!大家全须全尾的回来了!首先要感谢榕队辛劳组织,感谢大家团结一致,感谢上天赐予的好天气!总之感谢我们自己的好运气!</p><p class="ql-block">结束语用榕队的话:</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天合户外一行10人于6月19日和20日南北穿越太白山。穿越路线为都督门-万仙阵-跑马梁-拔仙台-文公庙-鹦鸽镇,两天总行程46公里,总爬升2566米,所有队员全部登顶秦岭最高峰3767米高的拔仙台,其中两人因工作原因从景区下撤,其余8人从鹦鸽镇出山。大家克服了脱鞋涉水过河、山脊顶风行进、各种高山反应等困难,圆满地完成本次穿越。在此为大家的这种坚强毅力点赞。感谢大家的一路同行,期待与各位的下次相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