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兰州名胜:一、二、三、四

东方畲

<p class="ql-block"> 一、白塔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7日早上8点多钟,我即从合肥乘火车到达兰州站,旅游公司的接站司机让我在车站广场的“马踏飞燕”塑像前等他,他需要半小时方能到。当车子拉着我驶出兰州市区时,我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就询问司机我下榻的宾馆离白塔山公园有多远?司机说是在兰州新城区,需要车子跑上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这就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了。我原来计划到兰州浏览一下兰州市的白塔山公园、中山桥和正宁街等地点,所以才没有坐飞机,提前乘火车到兰州的。心想,只要住在兰州市区任何地方,打的到白塔山公园都不算远,虽然提前给策划导游发了信息,说明了情况,导游没有回复,因考虑到尽量不麻烦策划导游,故而就没有认真的去追求此事。谁知现在旅游公司却把我拉到离兰州市近百公里的新城区住宿,这样我如果要到白塔山公园等景点游玩,来回需要4个小时,还需要400多元的打的费用。经过我与旅游公司交涉,他们同意出车子接送我到兰州市区几处景点游玩,于是,我在中午一点多才来到了白塔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有一元代建造的白塔而得名。白塔山海拔1700多米,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站在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白塔寺是兰州八景之一,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当我来到白塔山脚下,站在位于黄河与白塔山之间的高架桥上,不知道怎样才能全方位地浏览白塔山公园,即咨询了一位对面走来的男士,他告诉我,让我到河对岸坐铁索缆车上山顶,然后顺着山势而下,可览白塔山公园全景。</p><p class="ql-block"> 白塔山自古与黄河一道构成天然屏障,为军事战略要地。据说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统一元帝国的疆域时,曾致书西藏喇嘛教的萨迦派法王。法王即派一著名喇嘛去觐见成吉思汗,该喇嘛途经兰州时不幸病逝,于是元朝下令修塔纪念。元代所修白塔今已不存,现存塔为明景泰年间(1450-1456)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在旧址上重建。清康熙54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建寺址,改名慈恩寺,但百姓仍呼之为白塔寺。白塔八面七级,高17米,各级每面都有佛像。角檐有铜马,微风吹过,清脆动听,上冠绿顶,下筑圆基。清人秦维岳有诗云:“北上环拥势嵯峨,塔影巍然最上坡。布地散金名宝刹,擎天一柱俯黄河。”描绘出白塔雄姿。因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于山巅。遗憾的是我在游览时赶上了白塔寺维修,寺院周围即设有临时屏障,无法走进寺内观看,只好在外面用手机拍摄几张照片,作为纪念。</p><p class="ql-block"> 白塔山于1958年被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现紫荆树已枯死。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和裕固族接待帐房为别处少见,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使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p><p class="ql-block"> 白塔寺西下右转,有水濂观音洞。在洞西北台上,建有关帝庙、驻春亭、兰台,至山巅处建有一亭曰“牡丹亭”。白塔寺西南稍低处,有峰突起,号称凤岭山,清康熙时在上面修建了三官殿和观音洞。嘉庆时又添建了药王殿和财神殿及三间灵官楼等建筑。寺东南有三教道统祠,祠东为三皇殿,祠前有石拱桥,石拱为门,可通来往。过牌楼而下,便是罗汉殿,殿前有悬楼10余间,供游人凭眺及休息。 三教祠再东南另一山峰有三星殿,出殿是“凤林香袅”牌楼,其背面是“秀映三台”。沿曲径南下直达四台大厅,这也是上山最主要的一条道路。山下东侧原有文昌宫,中为魁星阁,是旧时秀才们祈祷登科的去处,现改为百花茶厅,为游客饮食休息之处。山顶的古建筑物还有迎旭客阁,东、西、北三山之巅还有有东风亭、喜雨亭。登临诸殿阁,可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p><p class="ql-block"> 白塔山树高林密,曲径通幽。站在山上,便可一瞰全市景观及九曲连环的母亲河。又因有一元代白塔而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在干旱的兰州市,能见到白塔山上的葱郁树木,看到滔滔黄河之水,的确让我感觉到很奢侈和享受。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 慕名千里来兰城,为游白塔费精神。</p><p class="ql-block"> 索道登山轻松游,怎料修塔禁封门。</p><p class="ql-block"> 兰州地标白塔寺,文化积淀厚又深。</p><p class="ql-block"> 喇嘛为求封藏王,拜谒元帝留金身。</p> <p class="ql-block"> 二、览中山桥</p><p class="ql-block"> 游览了白塔山公园后,中山桥就在白塔山脚下,是一座跨黄河的铁桥,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三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在旧中国,与济南道口铁桥、郑州铁桥同列为黄河上三大桥梁。</p><p class="ql-block"> 我漫步在中山桥上,迎着仲夏下午两三点钟的太阳,高原上的强烈刺眼的日光,照射铁桥闪闪发光。我俯瞰滚滚的黄河水,心潮激荡,浮想联翩。这座经过百年沧桑的铁桥,展示给我们的是一部近代百年中国的历史缩影,是近代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写照。滔滔黄河倾诉着铁桥的故事,见证了黄河两岸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塞,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据史书记载:从明洪武五年起,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直到洪武十八年,才在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至今仍然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五百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p><p class="ql-block"> 进入20世纪,走向末路的清廷开始实行新政,鼓励洋务,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立了甘肃洋务总局,由兰州道彭英甲兼洋务总局总办。正是洋务的兴起,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于是当政者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建桥计划。</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德商天津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正好游历至甘肃,双方一经接触,立即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桥价十六万五千两白银。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兰州注定要在20世纪初叶,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完成一件惊世伟业。</p><p class="ql-block"> 甘肃洋务总局彭英甲等与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就包修兰州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作合同。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正式签订黄河铁桥包修合同,黄河铁桥的各项建设筹备工作全面展开。</p><p class="ql-block"> 从天津到兰州的数千里路途上,一条由火车、骡马组成的运输长龙,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时近两年,终于将全部桥料一站站转运至兰州……经过华洋工匠共同努力,铁桥于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p><p class="ql-block"> 黄河铁桥之所以能历时近百年而雄姿依旧,离不开兰州人民对铁桥一以贯之的珍爱与保护。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黄河铁桥已经深烙在兰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底片。</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几次拨款对铁桥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抬高了桥身,确保黄河涨水期的运输;还加宽了人行道,装饰了桥身,把铁桥焕然一新。并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中山桥结束其百年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p><p class="ql-block"> 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政府在桥头竖碑,第一次将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并被列为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的兰州市区已经在黄河上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镌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勒出游人的兴趣。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中山桥的南面,迎着西垂的阳光,让一个小青年用手机帮我拍照了一张照片,留下我游览中山桥的记忆,竟然忘记摘下口罩。随着暖阳的西移,在明媚的太阳光衬托下,铁桥更加雄壮,令络绎不绝的游人,流连忘返。随赋诗一首,以表游览中山桥的感想: </p><p class="ql-block"> 天下黄河第一桥,通途西域丝绸交。</p><p class="ql-block"> 龙河从此架长虹,引佛送道合一教。</p> <p class="ql-block"> 三、游五泉山&nbsp;&nbsp;</p><p class="ql-block"> 游览了兰州中山桥后,仅15点多,离涉黑尚早,我知道兰州大概要到21点多才能黑下来。原计划到甘肃省博物馆看看,因是星期一闭馆日。我通过了解,就打的来到了五泉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二十六万平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米,规模宏大。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的士司机把我送到了公园门口,我下来后,眼前看不到公园大门的标志,还以为司机欺骗了我。通过询问才知道,原来的五泉山公园大门被撤除了,往里继续走,即可看到公园。</p><p class="ql-block"> 步入公园,我便看到迎门一尊雕塑,是汉代平定匈奴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西汉武帝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万人,奉武帝之命征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他的部队途经兰州,扎营在皋兰山脚下。经过了长途跋涉,全军已是人困马乏,附近一带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饭。副将急忙请示,要骠骑将军拿主意。霍去病镇定自若,拿起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时有五股清泉顺着鞭痕从山坡汩汩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军将土的用水,而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历代百姓饮用的重要水源。当然这仅是一个传说而已。</p><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即看到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雕像。可见五泉山公园是融合佛道儒各教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我眼前的五泉山公园,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霍去病“着鞭出泉”的五眼泉如今犹在。一为甘露泉,在文昌宫西边,孤亭掩蔽,清泉涓涓,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如甘露。二为掬月泉,在文昌宫东面,泉宽约尺许,深约五尺,形如井状,中秋之夜,月出东山,这里得月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盘中。三为摸子泉,在旷观楼下的摸子洞中,过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说摸着石子的生男孩,摸着瓦片的生女孩。清末学者刘尔欣曾在洞口书写一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嘲讽迷信。四为蒙泉,在东龙口下,这里悬崖凌空,有瀑布泻下,如挂练、如扬丝坠入乱石丛中,溅起无数明珠,流到草坡间,积成一片明镜。五为惠泉,在西龙口下的企桥南端谷底,泉圆形,水净沙明,清澈见底,味甘美,宜于煮茶,且有灌溉之利,有惠于民,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五泉山是兰州市内著名的名胜之地,在唐,宋时代这里就建有寺庙,后毁于兵火。现如今建筑一万多平方米,其中崇庆寺、嘛尼寺、卧佛殿、地藏寺等多系明清时代建筑。古建筑群多集中于中峰。进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殿宇层叠,楼阁错落,甚为壮观。中峰两侧为东西龙口,幽谷之中清泉吐翠,林荫如盖,廊榭亭阁环绕。东龙口利用山泉之水,新建了碧波荡漾的莲池和逶迤池上的九曲桥,池边伫立二龙戏珠釉壁。西龙口依山就势,建成高阁横秀,飞泉挂碧的“小蓬莱”和碧水,亭台,绿树相映成趣的“翠山新圃”。西龙口西侧的动物园,辟有鹿苑、熊池、狮虎房、猴山、禽园、熊猫馆等。</p><p class="ql-block"> 五泉山的“铜接引佛”,“泰和铁钟”是公园的“镇山之宝”,现为国家级的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 “铜接引佛”原在兰州东关接引寺内安放,现移至五泉山金刚殿。这是一件明洪武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铜佛,身高一丈六尺,身围八尺。重约万余斤。造型优美,衣褶显晰,面部神态敦厚丰韵,怡静庄重,面含微笑,左手托钵,右手舒展,一副悲天悯人、接引众生普渡的形态。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泰和铁钟”原为普照寺物,后安放在五泉山钟厅内。这座铁钟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所铸造,钟高九尺,直径六尺,重一万斤。造型宏伟肃穆,声音浑厚洪亮。</p><p class="ql-block"> 整所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p><p class="ql-block"> 踏着一道道青石阶回旋而上,就到了久负盛名的“嘛尼寺”。这里古槐浓郁,寺院清幽,一排悬楼横压寺门,东为瞰霞楼,西为延月楼,楼下前方有依依径、仄仄门、重重院、叠叠园、曲曲亭,小巧玲珑,曲折有致。</p><p class="ql-block"> 我因对佛教寺院景点不感兴趣,从来没拜过佛,大凡所到景点的佛教寺院或道观,一般从外面看看,用手机拍摄几张照片,便准备到五泉山公园一旁的皋兰山上游览兰山公园。有诗可证:</p><p class="ql-block"> 大将霍去病,屯军在此地。 </p><p class="ql-block"> 旱地逢甘泉,荒山变葱郁。</p><p class="ql-block"> 儒教冠神州,塑圣孔仲尼。</p><p class="ql-block"> 千佛登皋山,观音颂阿弥。</p> <p class="ql-block"> 四、游兰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游览了兰州的五泉山公园,准备通知旅游公司派车子过来接我回兰州新区的住处。因走出大门时,遇到一位老者,与之闲聊,得知就在离公园不远处有一个兰山公园,在皋兰山脚下乘铁索缆车,上到山巅可俯瞰兰州全景。山上的风景也很好。听了老者的指点,我便往南走了不到两百米,来到了兰山公园的铁索站点,购票乘缆车悠悠上山。</p><p class="ql-block"> 兰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区正南皋兰山上,沿龙尾山脊东起龙须老狼沟,西至龙尾山枇杷岭,是兰州人民辛勤绿化建造的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海拔2129.6米,是兰州城南的天然屏嶂和第一高峰,古代这里一直是荒山秃岭,后来经过兰州人民引水上山,种植树木、果林和花卉,终于将这里变成一片绿树葱郁、万紫千红的人工山林。</p><p class="ql-block"> 我一个人坐着一架缆车,晃晃悠悠地向山顶上滑去。我数了一下迎面回来的缆车,注意吊篮的编号,有一百九十六个吊篮,如果按照30米远一个吊篮计算,那么索道的长度就有六千多米长,单面高度铁索有三千多米高。从山脚下的索道站点到山顶部站点,要坐十几分钟缆车。这是我在坐缆车时遇到最长的一个索道,据说这个索道的长度是中国第一。</p><p class="ql-block"> 兰山公园就位于山顶制高点上,绝对高度有500米。占地5200亩。沿山脊有公路相通,公路两侧依山布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公园内依次建有山门、蝴蝶楼、龙尾山庄、小牌楼、叠翠园、望河楼、钟院、六角亭、三角亭、石牌坊、游乐城、跑马场、龙首山庄等仿古建筑群。从这些焕然一新的仿古建筑可知,有些楼亭台阁建筑的时间不长。</p><p class="ql-block"> 到了山顶索道站点,下了缆车,还要沿着栈道拾级而上,栈道是一条很长的画廊,应该说比北京颐和园的画廊要长的多,只是没有颐和园画廊的绘画艺术,但兰山公园的画廊油漆一新,每隔几根廊柱子上布置有文字对联,衬托着长廊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我沿着长长的画廊,边走边看:一边观看山上的自然绿洲风景,看到了经过人们从山下引水灌溉而生长出茂盛的果树、绿草和各种花卉,彰显出兰州人民把干裂的山皮土、不毛之地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葱郁的花果山的人定胜天精神;一边看到不远不近的地点,一处处人工建造的楼阁景点,展示了兰州市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景观;一边远眺兰州市的高楼林立,在蓝天白云下的兰州市景,黄河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蔚为壮观。正映衬出唐朝诗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壮丽景色。</p><p class="ql-block"> 兰山公园就位于山顶制高点上,山顶公园气势雄伟,远眺俯瞰,兰州全景尽收眼底。公园依山布景,整个山脊有公路相通,低处始自五泉山东侧的枇杷岭,高处至三台阁。山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红柱碧瓦,相映成趣,是人们纳凉赏景的理想场所。 公园内三台阁是兰州市南屏障的顶端建筑,高三层,上建一亭,气势雄伟。在此俯瞰市容,黄河穿城而过,可一览全景市容。傍晚时分,远山云蒸霞蔚,市内万家灯火,场景壮观。公园曲径蜿蜒,游乐城娱乐项目齐全,小跑车、八卦阵、迷宫、彩宫、魔窟等游乐设施使人们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据说公园附近有四千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清代军事防卫墩台,解放兰州的营盘岭战场等文物古迹。因我一人旅游,当时山上的游人不多,显得很寂静,我回到兰州新区住处还需要两个小时,于是,我便联系旅游公司,说明我所在的位置,让他们派车接我,就没有细看山上的有些景点。如果住在兰州市老城区,我计划晚上到兰州的正宁街,浏览一下兰州市的夜景,并品尝兰州特色小吃。旅游公司把我安排到新城区住宿,离老城区的景点太远,我只好匆匆沿着画廊往回赶,乘回程缆车回到了山脚下,结束游览兰州市的风景名胜。诗曰:</p><p class="ql-block"> 金城高峰皋兰山,光秃土裂不忍看。</p><p class="ql-block"> 今人种树植果卉,不毛之地换花山。</p><p class="ql-block"> 缆车悠悠三千米,画廊迢迢望无边。</p><p class="ql-block"> 鸟瞰兰州高楼景,遥看美城彩云间。</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