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从端午的夜晚开始。高空中俯瞰,我们生活的城市宁静祥和,重庆呢? 重庆。重庆小面,可曾满足了吃货们的期待? “胖子烂”的等待,让我们对重庆“二楼出去是马路,三楼出去是马路,十四楼出去还是马路”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等待的过程中,根据“只见人进去,不见人出来”的观察结果,认为让食客们排队等侯只不过是营销手段。待到被请上二楼,看见食客们抬腿就到了马路上,才恍然。 原以为早已弃置的负重方式,迎面撞见,惊讶的同时,想问:孩子,长大后可能记得这时空感强的背篓? 即便是三年历史的“古城”,似乎也有别样的期待? 长长的甬道,通向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大足石刻。 六道轮回图,劝诫俗世行孝行善,勿行恶,行恶则有恶报。在今世,重新进入的“读图时代”,有没有对接的可能? 谁能告诉我,大慈大悲的观音姐姐啊,你为什么要有一千只手? 谁能告诉我,需要有怎样的胸怀,才能集释佛儒三教之造像于一起? 谁能告诉我,需要有怎样的胸怀,才能集释佛儒三教之造像于一起? 磁器口。都强调是正宗,不知道“宗”自何时?在大足造石像的工匠可曾吃过这酸辣粉? 排队排队排队队!此店的左右都是卖麻花的,但食客们宁愿排队,也要买此“陈麻花”;店家也不因食客们排长队而不设试吃,而且他家的试吃不是一点点的碎片,而是一朵朵的“花”。为啥呢? 碰撞出什么了吗? 茶艺!脸呢?变哪了? 长江上的索道,还有不远处与之并行的千斯门大桥。来来往往的,是生活还是情趣? 洪崖洞前的嘉陵江啊,流过石刻时代,流进了“胖子烂”的火锅,没有流走的,是那“变脸”吗?变与不变,流与不流,付与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