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一一我的红色记忆

倾城.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40多年前,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一年,我出生在红色古城--定州市的一个偏僻农村。从小就听有好几枚军功章的爷爷讲炸碉堡的经过和邻居大爷讲抗美援朝的故事,常常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8年前,我就读于抗日时期,原中共定南县委所在地李亲顾高中。每年清明节前后,我们都要去震惊世界的“北疃惨案”烈士陵园扫墓。听幸存的老人讲述侵略者的惨无人道以及抗日军民的英勇抗争历史。一条条逝去的生命,一曲曲先烈的悲歌,激励我发奋读书,学好知识,建设强大的祖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2年前,我从清风店战役后全国解放的第1个大城市一一石家庄毕业配回定州市参加工作。我骑着自行车颠簸在定州市陌生的外环,遥望巍巍宝塔,内心兴奋而充满期待,为成为定州市民的一员而骄傲、自豪。我有幸与定州当代英模“三山”之一的马宝山的孙子成为同事,听他讲他爷爷创新工作,成立模范公社,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的故事。并骑车到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创晋察冀歼灭战新记录”的清风店战役纪念址瞻仰。</p><p class="ql-block"> 21年前,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考上副镇长而又回到农村工作。在寒风中,骑着摩托一路狂奔,心里想着,父老乡亲,我终于有机会在田间、地头,和你们畅谈我的想法,为你们减少劳作的辛苦而做些什么。不知道你们是否记得,那次下乡把我的车锁颠掉2次的农路,在我的协调下,终于修通了。后来我买了轿车,奔波在各村之间,为的也只是更快的把惠农政策落实到乡亲的家里去。还有,拉着10年上访户老张往返在城乡,他说,小田,你的车轱辘起码有一个是我磨坏的,我不告状了,行不?再后来,高铁定州东站征地,作为乡党委副书记的我,带队挨家挨户做工作,受过谩骂,受过威胁,但想到将要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和前景,我偷偷抹掉了眼泪,冒着近40度的高温,钻进茂密的林地,丈量着每一寸土地,计算着每一分的款项,终于笑着看到了和谐号呼啸而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6年前,我又回到了城里工作。这六年,在省委、市委的领导下,定州的老城建设面貌一新,古城建设有声有色,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游玩在古香古色的宋街,再去热闹非凡的崇文街吃上一顿定州焖子,品上几口黄家葡萄酒,带着从外地回老家的朋友到河北省最好的县级博物馆去游玩,真的感觉十分幸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年前,因为撰写新《定州风物志》的缘故,我去闻名全国的作曲家张寒辉的家乡采访。参观他的故居,与他的后人进行座谈,深入追寻他创作《松花江上》的源泉所在。并为了扩大张寒辉的影响,进一步弘扬他的革命精神,让广大的群众追思过去,珍惜当下,开创未来,为他的事迹拍摄成影视剧而积极奔走。</p><p class="ql-block"> 我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因为入党宣誓的那一刻,我就想工作为的是服务好每一名群众、每一个职工。我组织 “名家进名企”活动、中山职工读书会、“寻迹定州”讲座,撰写长篇历史小说《宋塔风云》《新定州风物志》,使更多的人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定州建设京津冀开放型现代化节点城市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为这里,是我的祖国,我的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痴迷的热爱这片热土,我对她爱得深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