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文化学会召开《武安文化脉系》编著研讨会

shenzengping

<p class="ql-block">  笔墨当随时代,勇于使命担当;弘扬先进文化,延续历史文脉。6月26日上午,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武安文化学会召开《武安文化脉系》编著研讨会。大家认为,即将迎来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日子——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意味着中国人民正站上新起点、启航新征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往无前、乘风破浪。武安文化学会理事长、市人大原副主任孟天顺,武安文化学会副会长牛保增出席会议。《武安文化脉系》主编、副主编和部分会员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武安文化学会会长、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刘玉平主持。</p> 文化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武安文化脉系》是《武安文化丛书》之一。会议指出,武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优秀而丰富的文化资源亟待再挖掘再整理,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编撰《武安文化脉系》就是要对武安文化进行专业、系统地梳理,讲清楚武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讲清楚武安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位置及贡献。大家建议在原来磁山文化、冶铁文化、戏曲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六大文化脉系的基础上,加上地名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方言文化这四大文化脉系而丰富扩展为十大文化脉系。 会上,孟天顺、刘玉平、牛保增和该书主编就《武安文化脉系》的编撰原则、大纲、方案及编辑要求进行了总体性说明,并详细解读编撰体例、结构,就章节内容及撰写分工提出了初步设想和意见。参与编辑工作的同志对所承担的工作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激发了创新编辑的活力。 研讨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认为,十大脉系的风格主题要基本一致,同时各脉系板块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对相关内容详略编排作进一步完善;要注重理论研究,深入挖掘整理,以理论观点、文化体系为主线,按照体例充分彰显文化元素来编撰;要以新颖的形式、多元的角度、严谨生动的语言吸引人,努力把《武安文化脉系》打造成知识性、科学性、完整性于一体的武安历史文化专著,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p class="ql-block">  会议要求,一是高度重视编撰工作,充分认识编撰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工作信心,切实做好编撰工作;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掌握时间节点,采取有力措施,突破重点难点,齐心协力、积极推进;三是加大协调力度,区分编写审之责任,尽心尽力把工作往前推,及时召开分析会、推进会,加强沟通交流,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按时完成初稿。</p> 纵横正有凌云笔。乘着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东风,激发新作为、展现新价值。惟劳动者强,惟努力者进,惟奋斗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