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伞不能保护颈动脉支架手术的安全

刘占川

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为了防止斑块脱落到颅内,通常狭窄远端放置一个保护伞,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保护伞也不是万能的,对于个别病人应该进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进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先汇报一个简单的病例,病人男性,脑梗入院。左侧颈内动脉狭窄,脑梗病因明确。 择期手术。双抗5天后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局麻,常规导引导管置入颈总动脉,送入保护伞。但是在球囊扩张后发现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加重。撤出保护伞,保护伞内未见斑块颗粒。 颈总动脉造影,颅内动脉未见异常,血流明显改善。 侧位造影,颅内动脉未见异常,血流明显改善。 急诊检查核磁,左侧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多发脑梗形成。 再介绍一个病例,男性,脑梗入院。左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低灌注导致脑梗。DSA检查,左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颈外动脉---眼动脉代偿-逆向血流代偿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治疗,微导丝配合微导管进入颅内动脉。 通过交换后闭塞远端放置保护伞。 经过一番操作,动脉全程通畅,闭塞部位位于颈动脉球部,置入支架一枚。 手术过程顺利,动脉通畅良好,造影,颅内动脉显影良好,血流正常。 正位造影,血流明显改善,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血流同步。 全麻清醒后发现病人右侧肢体瘫痪,再次置入动脉鞘进行造影,颈动脉通常良好,血流正常。 侧位造影,颅内动脉未见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 正位造影,颅内动脉显影良好。 动态造影,未见异常。 侧位动态造影,未见异常。颈内动脉血流明显改善。 急检核磁,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分布区脑梗形成。 唯一能解释的是栓子脱落,保护伞未能起到作用。复习一下病例,该病人颈动脉斑块为不稳定斑块。CTA的MIP影像上呈低回声均质斑块。 再看第三个病例。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CTA的MIP影像上,同样,颈动脉斑块呈均质低回声,周边可见钙化硬壳。 核磁管壁成像分析,斑块呈均质强化表现。为不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我们对该病人没有进行介入治疗。采取了手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取出斑块解剖,斑块内容物呈油泥状脂质成份。如果这个病人进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有可能出现上面两个病人同样的结果。<div>小结一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于均质低回声的不稳定斑块,有时候保护伞可能起不到保护作用,或换一个网眼更密实的保护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