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军营日记本</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纪念册”,意为此本是发给参加过“三线”工程建设的人作纪念。所谓“三线”,是国家战略专用述语,二十世纪 60 年代,中央军委和国防部按照中国地理区域的特征,从战备的角度划分的。一线是沿海地区,二线是中部地区,三线是后方地区。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地区为“大三线”,全国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为“小三线”。这里的“三线建设”是大三线,特指代号为“八一六”的国防绝密地下核工程。当年 6 万多人的部队神秘地开进四川省涪陵地区乌江边上一个叫“白涛”的小镇上,对外联系不再使用地名,而是用 xx 信箱 x 字 xx 号。全体指战员从此日以继夜地挖山洞,这一挖就是十年,挖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洞体安放地下核反应堆,这支部队就是我所在的“八三四二”部队。“八三四二”是我们工程兵第 54 师的对外番号,全称应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 54 师”,“1974·元旦”,说明纪念册以 1974 年元旦为制作日期。逐页翻看军营日记,可见每张纸都只写一面。当初摘抄目的是“作为永久纪念”,因为考虑到日久天长字迹受潮会互染,影响保存质量,所以只在单面写字,现在看来完好无损,遂我心愿。</p> <p class="ql-block">军营日记本开篇为《前言》,概述了日记本的来历及意义。结尾是“卫国 74 年 8 月 15 日 于达县”,“卫国”,是我当兵以后自取的笔名。本页右上角没标页码,说明是专门留下待以后写前言用的“扉页”。现在想来,当兵 6 年,在“八一六”工程干了 5 年,部队转场达县时,给每个人发了一个黄色搪瓷茶缸、一支自动吸水钢笔和一个笔记本。钢笔算当时较时时髦的新产品,往纪念册上转抄日记开始使用,但不知什么时候用坏了,还是掉了;茶缸没有刻意保管,退伍回来便当作家里常规物件用,因成家立业后,孩儿们相继到来,摔碰太多,光荣破漏而被扔;现在唯一剩下这个写了日记的笔记本,可见其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录用毛主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语录,次后写下口号式决心,时间为“69年3月 于白涛”<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应该是参军入伍后的首篇日记。</span></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先录用毛主席“要斗私批修”的语录,以示内容以毛主席语录作指导,当年文章大都如此。次后写下标题——《狠批“公私溶化论”》,文中自我解剖当兵前后思想变化,认识“公私溶化论”对革命的危害性。</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3页是同篇,告诫自己不能见异思迁,要安心做好现时规定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4页是同篇,时间为69年3月28日,备注为“发言稿”,说明这不是日记,而是参加一次会议的专用稿。本页后半部分题为《向英雄的32111钻井队学习》,记述了学习英雄事迹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5页后半部分同篇,时间为69年4月3日,备注为“4月3日买的日记本上插图是32111钻井队事迹”,说明这是参军后买的第一本专用日记本,见图心动,写下的读后感。本页末尾无题,标语式口号,时间为69年4月1日。按时间顺序看退后两天了,大概发觉把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大事漏了,便补录于此吧。</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录用毛主席语录——“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次后标题为《庆“九大”》,叙事诗。内容是欢呼九大召开,歌颂中国共产党成立48周年的丰功伟绩。本诗不是左右横排写的,而是从左竖排往下写到页底,再抬起从右竖排写到页底。</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7页同篇,为《庆九大》诗的结束两节,同前页仍分左、右竖排而写,时间69年4月10日,备注为“庆九大的文艺晚会上”,说明这不是日记,是参加文艺晚会活动时的专用稿。本页后半部分先录用一段毛主席语录,接着记录了调到营部测绘班工作的事,讲了指导员的临别嘱咐。</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8页同篇,从文中得知是从连队调到测绘班一周后写的,记述了到营部以后工作与生活和连队的区别,表明了自己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9页同篇,时间69年7月15中午。本页后半部分是《入团志愿书》。</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10页同篇,入团申请书及填在志愿书“本人社会关系”栏的内容和个人简历。</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11页同篇,本人简历及对团的认识、现在的主要优缺点。</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12页同篇,介绍人意见,入团介绍人孙来芳,69年10月16日,现在还能记起孙来芳战友瘦高个、爱笑的容貌,却忘了他是哪里人。本页后半部分先录用一段毛主席语录,次后标题《除夕夜》,内容为忆苦思甜表决心的打油诗,两节分左、右两排而写,时间为69年旧历除夕夜。</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先录用一段毛主席语录,次后以“看到华而不实后——”起句,写下感悟,时间为70年3月3日。本页后半部分录用当年舍己救人英雄王杰的豪言壮语。</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是当年歌唱王杰的歌词,时间为5月30日。本页中间部分标题《在猪圈》,内容是喂猪,两节诗文分左、右两排而写,时间为70年6月10日,备注是“部队出去支左时,我担任了喂猪的任务”,说明部队去丰都县支左,我留在驻地值班。本页末尾标题《沈秀芹同志日记摘抄》,次后内容是沈秀芹日记。</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15页同篇,仍是沈秀芹日记,时间为70年7月1日,说明以沈秀芹日记为心声。本页后半部分标题《入党志愿书》,首行“……”,说明申请书因内容太多,省掉了前半部分,只抄下后半部分。</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17页同篇,内容是入党申请书,时间为70年7月22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内容是填在《入党志愿书》各栏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18页同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志愿书中各栏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19页同篇,仍是志愿书中各栏内容,时间为70年7月22日。本页后半部分标题《介绍人意见(一)》,次后为第一介绍人意见。</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20页同篇,内容是第一介绍人的意见,第一介绍人高泽林,时间为70年7月22日,备注“党龄两年零八个月,器材员”。至今记得老高不高,眼睛黑亮有神,四川人,65年入伍,是营部器材员,待人热情,口头禅是“锤子”。本页后半部分是《介绍人意见(二)》。</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 21 页同篇,内容是第二介绍人的意见,第二介绍人吴守义,时间为 70 年 7 月 22 日,备注“党龄一年,文书”。至今记得吴守义战友是安徽人,身材英俊,脸相方正,为人文静,待人友好,说话从不高声大嗓,<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任工程兵第 123 团一营营部文书。</span>本页后半部分以“难忘的日子——”为起句,记录了填写入党志愿书的过程。从文中得知,本人是 7 月 23 日随营长一道从白涛营房到丰都支左驻地后填写《入党志愿书》的,志愿书的日期写作 7 月 22 日,是为召开支部大会审批留下余地,因此我的入党时间应为“1970 年 7 月 23 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22页同篇,内容是入党后的心情,时间为70年7月27日。本页后半部分以 要特别注意批判“党员到手,革命到头”的半截子革命思想 为起句,阐述“半截子革命思想”的危害性。</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23页同篇,时间为70年12月7日,备注“年终总结时”,说明这是在年终总结会上的发言内容。本页后半部分标题《格言》,次后录用4条教人向善的内容,最后加上警示语“——从中吸取教益”,时间为71年2月10日,大概以此为座右铭吧。</p> <p class="ql-block">本页首先录用毛主席语录——“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次后标题为《庆“八一”》,内容为欢庆八一建军节的长诗。<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诗与《庆九大》诗一样,不是左右横排写的,而是从左竖排往下写到页底,再抬起从右竖排写到页底。</span></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25页同篇,歌颂建军44周年的丰功伟绩,诗文仍是分左、右两排而写,时间为71年7月31日。本页后半部分标题是《读报摘记》,内容是要树立远大理想,时间为71年9月25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以“9月4日——不幸的日子”为起句,记录了右手中指受伤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27页同篇,内容是右手中指受伤后的情形与心情,时间为71年9月27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以“惊悉,”为起句,记录了林彪从法定接班人到阴谋夺权不成逃跑摔死在蒙古的消息与感想。时间为71年10月17日。由此可见,林彪的“9·13”事件此时才传达到基层部队。</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先录用毛主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的语录。次后标题《党员鉴定》,首句“《自我鉴定》略”,大概是因为文字太多占篇幅而略吧!次后内容是“小组意见”和“群众意见”,时间为72年1月22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开篇标题《驻地晨观》,内容以诗记录白涛的早晨,时间为72年4月24日。本页后半部分以《是否如此》为标题,内容以诗杂陈为人处世之道,诗文分左、右两排而写,时间为72年5月19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标题《赠恩明》,次后以诗言情,诗文分左、右两排而写,时间为72年5月30日。恩明姓陈,建始人,与我同年入伍,在测绘班干到副班长,工作上配合默契,为人干练,衣着讲究,性格内向。本页中间部分以“关于对象的标准:”为起句,次后写下3条,时间为72年6月。由此可见,开始考虑个人终身大事了。本页末尾以“看书摘记”为起句,次后摘抄了一句今古难全之论,意为凡事看开些,未注明日期。</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以“读报摘记”为起句,次后录用一段关于事物规律的感悟,时间为72年7月15日。本页后半部分标题为《党员鉴定》,次后按党员鉴定表各栏逐项填写,自我鉴定是主体内容。</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33页同篇,自我鉴定内容。</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34页同篇,自我鉴定内容。</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35页同篇,个人鉴定、小组鉴定,时间均为72年12月18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群众意见时间为12月30日。</span></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头与36页同篇,内容为支部审核意见,时间为72年12月30日。本页中间部分标题《赠郝德华》,次后以诗言志鼓励小郝。时间为73年3月。郝德华,巴东人,与我同年入伍,营部通信员,个子不大,白净脸,有颗虎牙略显突出,活泼爱笑,逗人喜欢。本页末尾以“为了工作的方便”起句,记述了测绘班到洞口值班情况。</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37页同篇,反思领导对我和班级纪律松弛、作风稀拉的批评,接受教训。</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38页同篇,通过自我反省,深刻认识到自己“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要不得,决心痛改前非,做一个在思想上完全入党的人,时间为73年7月10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录用一段列宁对“交情与公事”的论述。本页中间部分录用了马克思女儿与马克思关于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和什么是“朴素”的问与答。本页末尾录用《马克思传》作者梅林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往往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的最后结果。”以上内容均为读书摘记,可见代言心声,时间为73年7月20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开头,记述了从部队回乡探家的经过。“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开展,层层梯田遍山坡,县、区、社都有自己的农机厂,县办化肥厂、煤炭厂即将投厂,家家都安了广播,有不少地方都用上了电灯(如我们区)”,这些记述说明家乡变化很大。</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41页同篇,概述家乡变化与探家结束归队,时间为73年8月31日,备注“于33号轮”,说明本日记是在返回途中的东方红33号客轮上写的。</p> <p class="ql-block">本页以“今天下连队了”为起句,次后记述了下连队的经过与个人态度。</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43页同篇,记述自己执意立即下连情况,表明到连努力干好的决心,时间为73年9月4日。本页末尾部分标题为《推车》,次后以诗句形式描写了推车的姿势与动作,时间为73年9月7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以《看书摘记》为题,次后分别录用了毛主席和马克思的两段语录,末尾录用了《煮豆燃萁》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头与第45页同篇,续煮豆燃萁典故。本页中间录用了《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典故。本页末尾,录用了关于怎样对待人生与未来和什么是“参天大树”两段富含哲理的话。在惜纸如币的当时,刻意用两页记录读书内容,显见代为心声,未注明日期。</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写下“俗语”,其后录用两句有意思的比喻性俚语,好像出自小说《艳阳天》对“弯弯绕”等两个男女的描写。本页中间写下“第三世界”,其后录写出这个新词语表达的含义。本页后半部分以“中发(73)34号:”为起句,记录了中共中央决议:同意中央专案组对林彪反党集团的审查。</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依次写下四句口号,表明拥护中共中央决定的态度与决心。时间为73年9月27日。本页后半部分标题“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转场:”次后是转场出发与到达时刻表,时间为73年11月29日。从中可以看到转场路线——白涛→涪陵→九龙坡→达县火车站→达县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赵家县(马家乡九大队五小队),从中还可以看到起止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1月19日12:00→13:30(白涛→涪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日14:30→20日6:00(涪陵→九龙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1日14:00→22日7:00(九龙坡→达县火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7日13:00→13:30(达县火车站→达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7日15:00→18:00(达县城→赵家驻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此可见,从11月19日起开始转场,至27日止转场结束,历时9天。</span></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首先以“怎样认识时代”为起句,次后写下两点分述。接着以“同资本主义国家改善关系3句话”为起句,次后分别写下各句内容。时间为73年12月14日。由此可见属于时事政治学习内容。本页末尾以排比形式,依次列出四种行为“可耻”,时间为73年12月15日。从言为心声看,这是针对某些人的不正之风而言,疾恶如仇之心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标题《党员鉴定》,次后是“自我鉴定”内容。</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50页同篇,内容为自我鉴定。</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51页同篇,“自我鉴定”时间为73年12月15日,“小组意见”时间为73年12月16日。本页末尾标题为“看报摘记”,次后录用一句新发现的歇后语,很形象。</p> <p class="ql-block">本页首句与第52页同篇,歇后语的关联语——“无孔不入”,<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象贴切。</span>本页重点一是“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二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精神实质”。</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头与第53页同篇,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精神实质,最强调“四坚”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时间为73年12月24日。由此可见这是上党课或政治学习记录的内容。本页中间部分内容火辣,像是一种宣泄。时间为73年12月28日。本页末尾以“大年三十开茶会”起句,记述了班级茶话会情况。</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54页同篇,概述从茶话会上同志们发言中体会到班集体荣誉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不足,与全班同志一道圆满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为人民立新功。</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头与第55页同篇,时间为74年正月初2日。本页后半部分以“今年的退伍工作结束了”为起句,概述了想退伍没名额,应该继续努力干的思想状况。时间为74年2月20日。结尾那句“在南处北处都是干革命,有什么值得多考虑的呢?”现在看来,有点儿闪光。</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头以“今天,连里领导叫自己出差——”起句,概述了出差任务是送徐宗富排长转业,任务完成后直接回去探家,时间为74年3月8日。徐宗富,巴东人,与我同年入伍,为人正直,工作积极肯干,属于同年入伍兵中的佼佼者,他是最先入团入党又提干的好战友之一,前途无量,却不知因家庭何事被匆匆转业,令人惋息。本页后半部分以“出差带探家共计57天”为起句,概述了归队后分别向连、团领导汇报出差与探家情况。</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四年四月一日,连长和指导员给本人的回信,信中对我请示《通行证》即将过期的问题作了具体指示。</p> <p class="ql-block">清太坪区人武部为我出具的《证明》,为部队发的《通行证》过期作了说明,以此替代《通行证》使用,顺利归队。</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57页同篇,概述汇报出差归来情况与今后打算。时间为74年5月10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标题是《天下大乱是好事》,次后以七言句式阐述大乱是好事的缘由,时间为74年6月。由此可见是时事学习或读报有感而发。</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标题《看书摘记》,次后分别录用了四段(句)话,时间为74年8月12日。现在观之,每段(句)都有心灵共鸣之感。</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以“入伍几年来的笔记,在此本上就抄这么多吧”为起句,那句“按其数量来说还未摘抄到二十分之一呢”,可见此前笔记之多,此次摘抄时是舍之又舍(凡涉及八一六工程的记录,违反保密规定必须删除),只为精益求精,留个成长纪念,时间为74年8月18日。那句“重抄一次笔记,思想有点促进”,犹如画龙点睛之笔,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以“一年一度的迎新退伍工作又将开始了——”起句,概述了迎新退老是常规,正确对待,顺其自然就好,时间为74年10月10日。最后那句“一切服从党安排,留队一天,干好一天,不给‘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抹黑!”今天看来有点儿闪光。</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标题《向周日升同志学习》,次后写下被周日升“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干革命”的精神深深感动,同时记述了周日升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本页前半部分与第63页同篇,表明要以周日升为榜样。时间为74年11月29日。本页末尾部分以“在批林批孔结硕果,条条战线争飞跃的大好形势下”起句,记述了连队作为全团年终总结先行试点单位的工作顺利结束概况。</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64页同篇,记述了本人在连队总结工作大会上的发言,受到师、团工作组首长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65页同篇,文中记述了我还代表三排全体党员向支部表决心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66页同篇,文中有句“为早日完成“9·3”工程作出我们的贡献”,到底是个怎样的工程,现在竟毫无印象了,不像“八一六”工程那么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67页同篇,时间为74年12月17日。末尾那句“决不可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点硬气。</p> <p class="ql-block">本页无字,只有一张夹在其中的白纸条,上面写着“评功评奖之后 12.18”,显然是没来得及写的一篇日记提示。</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标题《自我鉴定》,次后为自我鉴定内容,</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70页同篇,自我鉴定</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71页同篇,自我鉴定,时间为74年12月28日。末尾是“小组意见”。</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头与第72页同篇,小组意见,时间为74年12月31日。中间是“群众意见”,时间为74年12月31日。本页末尾以“一年一度的党员鉴定已经结束”起句,记述了对这次活动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73页同篇,年终鉴定感受颇多,时间为75年1月5日。文中引用斯大林的一句话:“我们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好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实在精辟!</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录用毛主席的一段语录,次后记述了头天收听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公报,今天又收听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消息的概况。</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75页同篇,末尾以七言诗欢呼四届人大的召开。时间为75年1月18日。</p> <p class="ql-block">第77页、78页、79页均无一字。但可以想见,当时是筹划好的3篇日记,没时间写的都会夹张纸条提示,现在却没见到像第69页那样的纸条,显然是弄丢了,此时无字即无声。由此可见,老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是一点不假!</p> <p class="ql-block">本页只有开头“部队生活从今天起算是结束了”,既无下文亦无时间,可见是接到退伍通知了,忙碌交接手续,无暇顾及了。</p> <p class="ql-block">本页开篇标题是《鉴定》,次后是鉴定内容。</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第81页同篇,属于部队给我个人的鉴定。</p> <p class="ql-block">本页与82页同篇,鉴定结束以“三排十二班”为名,时间为“一九七五年三月三十日”。本页末尾是连队党支部意见,签名人是——一连党支部 , 书记:王义来(指导员),副书记:李清林(连长),时间为3月31日。</p> <p class="ql-block">本页是连队指导员为我的留言,时间为 75 年 3 月 31 日。这是连队为我鉴定结束后,将日记本送到连部,请连首长查看后为我留言纪念。王义来,河南省扶沟县人,时任工程兵第 123 团一营一连政治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本页是张德树副指导员看过日记后,为我写的留言,时间为75 年 3 月 31 日。张德树,安徽人,时任工程兵第 123 团一营一连副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本页是谭文江营长看过日记后,为我写的留言,时间为 75年 4 月 1 日。这是在连部指导员和副指导员(连长和副连长没在)为我留言后,我又将日记本送到营部,请营首长查看后为我留言纪念,可惜那天送日记本到营部时,只有营长一个人在,韦教导员和杜副营长都下连去了。谭文江,山东人,时任工程兵第 123团一营营长。</p> <p class="ql-block">本页是伍传根副连长看过日记后,为我写的留言,时间为 75年 4 月 1 日。这是从营部拿回日记本后再送到连部,请连长和副连长留言,但李清林连长未在。伍传根,安徽省无为县人,时任工程兵第 123 团一营一连副连长。</p> <p class="ql-block">本页是田国平战友<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过日记后,为我写的留言,时间为2016年5月3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页是汪世恩战友看过日记后,为我写的留言,时间为2016年5月3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页是杨永松战友看过日记后,为我写的留言,时间为2016年5月3日。</span></p> <p class="ql-block">2016 年 5 月 3 日,汪世恩战友从浙江杭州自驾游访战友,一路携荆州战友杨永松、巴东战友田国平来到清太坪,本人及黄祖尧战友陪他们游览了号称本县红旗渠的绝壁天河,参观了绝壁天河下的中国最美古银杏(清太 5 号)和锦鸡水景点。从绝壁天河返回清太坪后,请老汪一行下榻当时清太坪最新酒店——鸿志高酒店。当天晚上,本人将军营日记本送到酒店,请老汪、老杨和老田为我留言。本次为我留言的三个战友,都是 69 年同年入伍兵中的佼佼者,在部队进步快,入团入党又提干,若非工程兵部队奉令撤销,他们都会继续升官。特别是汪世恩战友,他是将门之子(其父汪立进老前辈,1955 年晋升少将军衔,上世纪 70 年代任湖北省恩施军分区司令员),其前途无可估量,却因所在部队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撤销戛然而止。</p> <p class="ql-block">这是日记本的末页,右下侧竖写两行字:“卫国 于达县”及“七四·二·十五”。“卫国”,是我入伍后自取的笔名,退伍后又改笔名为“建农”,退休后自命为“山村闲翁”。</p><p class="ql-block">通观全本,表明笔记本是1974年2月15日在达县得到的,而《前言》写于74年8月15日,可见是原有日记转抄完毕后才写下的;第61页以“入伍几年来的笔记,在此本上就抄这么多吧”为起句的日记,写于74年8月18日,应为停止从原有日记本中摘抄后,在此本写下的首篇日记。由此观之,领到这本纪念册后,才决定将原有日记中可以作为本人成长经历的代表性文字摘录于此本,既便于保管,也更有意义。从2月15日到8月15日,历时半年完成计划,可见当年的恒心之坚与毅力之强。</p> <p class="ql-block">向真双,1951 年 1 月生,1969 年 2 月于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武装部参军入伍,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 54 师 123 团一营一连,1969 年 7 月至 1973 年 8 月在营部测绘班参与了 816 工程引水洞掘进期间的测绘工作,历任战士、班长,1975 年 4 月退伍。</p> <p class="ql-block">1975年 5 月被当地干群推选为民办教师,1986 年底参加县教育局举行的民转公考试,成绩合格转为编制内公办教师,2011 年 1 月退休。</p><p class="ql-block">现居地: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郑家园村</p><p class="ql-block">联系电话:15172911328</p><p class="ql-block">微信号:wxid_fypk7ysao341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