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寻常的旅游(二)

铁扇(曙光)

<p class="ql-block">从八达岭长城下来,我们向西挺进,于傍晚进入保定,在保定住了下来。</p><p class="ql-block">晚饭品尝了馿肉火烧的美味。</p><p class="ql-block">次日离开保定前,参观了保定“直隶总督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兴替发展至清朝兴衰成败的历史见证。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北方后,改保定路为保定府,知府衙署设在元朝的宣化堂。保定各府在宣化堂周转扩充基址,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衙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保定直隶总督署建于清代雍正七年,费时八个月完工,直到宣统三年清朝灭亡,始终为总督办公驻地。至今已有260余年历史。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省级官衙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清王朝问鼎中原后承袭明制,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改为“直隶省”。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明代临时性的军事官职“总督”,逐渐成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乾隆年间督抚制度日趋成熟后,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影响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从全国范围看,做为清代官式建筑的总督衙署,如今大多荡然无存,即使是残留的遗址,也往往历经改建,面目全非,已失去清代官衙的内涵,而充分体现雍乾时期建筑风貌,在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多年来一直为党政军界驻守,才得以妥善保护,因此它自然就成为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研究,欣赏清代官式建筑的最好实物史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古衙的存在,对古城保定乃至河北历史、建筑等领域文化内涵的补充,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珍贵的文物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在任内,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俄条约》、《辛丑条约》,指挥了中日甲午战争的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900年,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人侵保定,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外地训令“以礼相待”,侵略军大肆烧杀抢掠。11月6日,以英少将盖司礼为首的侵略军将校端坐在总督署大堂正中,将直隶护理总督廷雍等人五花大绑,在大堂跪审,并推出斩杀。这是在保定直隶总督署历史上的惟一一次“庭审”,留下了耻辱的一页。李鸿章的得力干将袁世凯,督直十余年,靠编练新军起家,后成为窃国大盗。历经沧桑的直隶总督署,承载了74位总督的功过是非,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缩影,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保定直隶总督府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后,驱车直奔郭亮村。</p><p class="ql-block">当行驶到景区附近时,有辆车将我们拦住,原来是景区附近的农家乐主人,瞄到我们是外地车牌,猜到是来这里旅游的游客,便上来招揽生意。经过一番询问,条件基本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也省得我们再费时找旅店(因为没有提前做功课),就跟着前往到“万仙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景区大门外,有很多村民居住在此,虽然条件比较简陋,但基本的生活功能还是具备的。除了提供住宿,还能提供餐饮,给旅游者带来了方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到达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因为离景区大门处不远,放下行李,迫不及待的跑过去观看了一下,立刻被眼前奇秀的山峰所吸引。</span></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址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河南最美的地方。同时也是国内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美术写生创作基地、户外体育运动基地、避暑休闲度假胜地。总面积有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p><p class="ql-block">这里群峰景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步流泉,既有雄强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壮、奇、幽、俊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南太行的精华代表之一就是万仙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而郭亮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位于太行腹地,是万仙山名胜景区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大早,吃过早饭后,我们乘坐景区的交通车,来到把万仙山誉为“太行明珠”、“华夏奇观”的石碑前,开始了郭亮村的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条山路,我们慢慢走近绝壁长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郭亮村原来房子是倚山崖而建,村前咫尺是百米悬崖,村后是高耸的山峰,自古交通闭塞,出山艰难,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山外,也就是被人们称作的天梯。720级台阶,镶嵌在200米高的绝壁上,最窄处20多公分,险要处须侧身才能通过。多少年来,郭亮人吃的油盐酱醋和日用品都是从天梯下背上来,买来的牛犊、小猪都有是从山下抱上来,长大后,却要绕道30多里经山西地界下山去卖,天梯险峻,不知有多少郭亮人失足落梯,轻者致残,重者丧命。</span></p><p class="ql-block">1972年,不甘苦熬的郭亮人在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同志带领下,向绝壁要生路,要通道,全村挑选出13个青壮劳力,组成突击队,用土专家、土办法在红岩绝壁上测出隧道线,聚在天梯下举拳面壁,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当时的民谣说:“层层石阶级级险,辈辈出山步步难,悠悠岁月年年走,嘘嘘喘息声声叹,赳赳硬骨拳拳心,叮叮铁锤当当钎,铮铮盟誓谔谔言,爷爷不叫孙孙攀。”</p><p class="ql-block">郭亮人经过5年的苦战,用血汗和生命在120米高的红岩绝壁上创造出被日本名古屋惊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绝壁长廊也就是挂壁公路,也叫郭亮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郭亮洞,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span></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一起游走在绝壁长廊,感叹!感叹!还是感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峡谷中开出这样一条路,是何其艰难。当时修路没有钱,全村卖牛羊,卖药材,卖山果筹资。突击队员每天的伙食费只有1角4分钱,一日三餐喝玉米粥配自家腌的老萝卜。在无电、无机械的条件下,凭手工用五年的时间一锤一钎的凿出1250米长,6米宽,4米高的隧道,开出石方26000平方米,打秃钢钎10多吨,打烂铁锤上千个。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轮流上工地,清理石碴,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隧道,眼前的洞壁有的平坦,有的凸凹不平,触手可及的打凿痕迹,都反应了当时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隧道里靠自然取光,黝黑的洞里前面总是有一片光明在等待着你。</p> <p class="ql-block">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战天斗地的年代,铁骨铮铮的硬汉以感天动地的气魄,成为新时代的愚公,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120米高的红岩绝壁上,开着一扇扇窗。</span></p> <p class="ql-block">绝壁属沉积砂岩,硬度达到8.2级,属最硬的一种石头。</p><p class="ql-block">13名壮士,像老愚公那样,栉风沐雨,不避寒暑,挥锤打纤,开山凿路,打烂4000把八磅铁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郭亮隧道外侧的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真是: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堑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span></p> <p class="ql-block">隧道随弯就弯,对外的天窗各具特色:有方、有长、有三角、异形随地势而变。</p> <p class="ql-block">坚硬的岩石没有人的意志坚。刀削般的痕迹,露出岩石的深浅不一的纹理。</p> <p class="ql-block">在洞里行走,看着洞外的大山,变幻着的风景或绝壁,或山峰、或蜿蜒盘旋的公路宛如一幅幅动态的画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峰峦叠嶂天然美,溪溪淙淙景色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造化神奇犹感叹,神工鬼斧太行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工程最困难的时候,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赶来援助,加快了工程进度,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 郭亮洞被人称为绝壁长廊。</span></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恶劣,要路没路,要水没水,为了生存,改造条件要使生活更美好,河南古时有愚公移山;近代有林县人民建造红旗渠;有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更有郭亮人修建的郭亮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条路体现的就是河南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有了路,郭亮人才能与外界沟通,才有了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绝壁长廊北端山谷内,有一条长326米的峡谷,最宽处31米、最深处62米,峡谷底红岩石层清晰,多级瀑布,水帘连接,水击石壁$XhJMoqY$声如雷鸣龙吟,被喊做龙吟峡。郭亮人在此筑坝,修成坝高39米,蓄水量19万立方米的水库,并称为“天池”,成为郭亮村又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是一个传统的古村落。小村庄只有八十三戶人家,申姓人占大多数。这里是一个石头的世界,石桌石凳石头房,石碾石磨石头墙,石头棋盘石头梁,石头道路石碑。</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已经没有多少人住在里面啦。</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村长的家,现在也成了游客参观的展览厅。</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满了当时修筑挂壁公路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与郭亮村隔峡谷想望的是郭亮村行政所下辖的一个自然村。站在这边的观景台上,举目远眺,大峡谷的雄伟壮观一览无余。巍巍太行层峦叠嶂,云蒸霞蔚,令人心旷神怡:平视北端,天池跌水由天而降,银河落翠谷,瀑声如雷鸣;俯瞰东方,红岩绝壁上,透过35个天窗可见车来人往,郭亮洞让天堑变通途。郭亮人锲而不舍之精神万古流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前往后山南坪的路。</p> <p class="ql-block">清幽山乡南坪,荟萃了千里太行山水之精华:崇山林立,千姿百态,峡谷万丈,沟壑纵横,瀑谭溪流,水质甘甜,溶洞幽穴。</p> <p class="ql-block">因疫情所至,几处洞穴景点不开放,我们仅来到“白龙洞”。</p> <p class="ql-block">我们“70”后,“60”后,又回到少儿时代,重新体验坐滑梯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幅幅看不够,放不下的锦绣画卷,令人心旷神怡。到此一游,不虚此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