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采风》~黑龙江篇

东方明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号:21161107】</span></p> <p class="ql-block">走神州大地,品华夏文明。</p><p class="ql-block">本集《神州采风》记录的是:中国最北的省份~黑龙江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黑龙江省~简称“黑”,因最北端一条黑色大江,其形若龙,故名黑龙江,省名也由此得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黑龙江省在中国的版图上形若腾飞的天鹅,因此也有“天鹅之省”称谓。这是一个物产、人文、自然风光极其丰富的省份。</span></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美誉。一生中,我曾数次来哈尔滨。哈尔滨厚重的文化底蕴、美丽的城市风光,还有粗犷豪放的“龙江哥们”,让我难以忘怀。图为2021年6月16日我在哈尔滨火车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发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于阿城,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发扬全国,影响至今。2023年8月8日在哈尔滨火车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地处中国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入冬时节全城银装素裹,因此哈尔滨又有“冰城”之称。每年一届的冰雪节,仿佛把游客们带入童话般的世界。图为1992年12月参加哈尔滨“冰雪节”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夏天,哈尔滨又是一个迷人的世界。每年一届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演绎出哈尔滨美妙的城市韵律;流经市区的松花江,像一股清泉,给人以凉爽;又尤如一轴翠绿的长幅画卷,给人以激情。图为2021年6月16日,在松花江岸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哈尔滨曾被沙俄和日本占领多年,留下不少建筑遗物,这些建筑既是他们侵略东北的罪证,又因有些建筑奇特而成为哈尔滨市的亮丽景观。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北的“霁虹桥”,便是其中之一。图为2021年6月16日,在“伪满”兴建的霁虹桥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有一座俄式教堂别具特色,颇为壮观,特别是它那绿色的洋葱头式大穹顶,格外引人入胜。这座教堂便是哈尔滨的重要标志~“圣索菲亚大教堂”。图为2021年6月16日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是沙俄入侵东北的重要遗迹。1903年,沙俄军队侵入哈尔滨后建立了这座教堂。一百多年来,大教堂历经风风雨雨,能够完整保留下来实属不易。为此,大教堂被世界公认为“珍稀古建筑”。图为2023年8月8日在大教堂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每周七天对外开放。教堂内部除展示建筑原貌外,还有大教堂历史展室、俄罗斯风情图片展示。教堂大厅内,每天还有专业文艺团体在此举办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是中国四大商业街之一(另三大商业街是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和武汉江汉路)。大街两侧建有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近百栋。走进中央大街,满眼的异国风情令人耳目皆新。图为2023年8月8日在中央大街街口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原名为中国大街,是一条中国人走的土路。到1928年,因为有大批外国人进驻经商,俄罗斯人投资改造了中国大街,并易名为中央大街,一直延续至今。中央大街不仅享有“亚洲第一街的美誉,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图为2023年8月8日在邻近大教堂的中央大街街口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哈尔滨段南岸,是“斯大林公园”,1953年在原“伪满”时期滨江公园的基础上所建。园内的花坛、雕塑、草坪、座椅、路灯、栏杆和俄罗斯古典式建筑,新颖别致,构成了童话般的美妙世界。图为2021年6月16日在斯大林公园标志石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来斯大林公园,是1985年5月。走进公园迎面便是“琵琶少女”石雕,我感到石雕很新颖又充满活力,便用黑白胶片拍了下来,用作报纸专栏的刋头。此后,我每次来斯大林公园,都要看看这尊雕塑。</p> <p class="ql-block">据说“琵琶少女”雕塑是由黑龙江省美术学院学生于1956年创作并立于斯大林公园的,雕塑已成为公园的一道小风景而引人注目。图为2023年8月5日,在“琵琶少女”雕塑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公园内的铁路江上俱乐部,是俄罗斯人于1912年所建。建筑不算恢宏气派,但古朴典雅的欧式风格、精巧别致的楼台亭阁,还有半卧江堤,半伸江面的船体造型,深受哈尔滨人的喜爱,成为哈尔滨松花江岸边的标志。图为2023年8月8日,在“哈尓滨铁路江上俱乐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江畔餐厅”,是斯大林公园内的又一所俄罗斯风格的百年建筑。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媒体以此为背景拍摄了很多影视剧,如:《徐秋影案件》、《黑三角》、《夜幕下的哈尔滨》等。小小江畔歺厅,一直是来哈尔滨人的打卡之地。图为2023年8月8日在“江畔歺厅”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岸边,高矗着“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所建。那年夏秋,因连降特大暴雨,松花江江堤多处决口,全省100多万军民奋战一个多月取得了胜利。图为1994年1月在“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座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身中部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抢险的壮观场面。从纪念塔建成的那天起,纪念塔便成为哈尔滨市的象征和标志。图为2023年8月8日在纪念塔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之前,松花江哈尔滨段有两座大桥横跨江上,一座是滨州铁路大桥,由俄罗斯人于1900年5月兴建,这是中国最早的公铁大桥。图为2021年6月16日在滨州铁路大桥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又在原滨州大桥东侧又兴建了一座双向铁路大桥,原铁路大桥退出历史舞台,改建为步行桥。图为2023年8月8日,在滨州铁路大桥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滨州铁路大桥承载着太多太的是故事;新建的双向铁路大桥展示的是彩虹般的新时代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另一座是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还是国内少有的立体公路大桥。由于引桥形状酷似剪刀,所以又有“剪刀大桥”之称。图为1994年6月在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的“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桥标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4年6月在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引桥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轻歌唱家郑绪岚的一曲《太阳岛上》风糜大江南北,让无数人对太阳岛产生美好的遐想。1985年5月我来哈尔滨,迫不及待地来到太阳岛。图为在太阳岛标志石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历经万余年松花江水冲刷堆积起来的江心小岛。由于细沙洁白,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灼热,人们便称江心小岛为“太阳岛”。现今“太阳岛”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图为2023年8月8日在刻有江泽民题字的太阳岛石刻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太阳岛风景区,迎面的是洁白壮丽的太阳门。太阳门紧紧环抱前方的太阳石,其创意为“太阳的窗口”。图为2023年8月8日在太阳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被太阳门环抱的太阳石,是一个重达150吨的天然奇石。相传,太阳石是太上老君炼丹时遗落的仙丹。尽管只是个不靠谱的传说,但它毕竟是太阳岛的镇岛之宝而令人青睐。图为在“太阳石”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姑娘们穿好了游泳装……”,郑绪岚演唱的歌曲《太阳岛上》的一句歌词揭示着:太阳岛是哈尔滨人夏天游泳、戏水的乐园。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风景区就在松花江挑选出一块沙滩松软、江底平展的江面,划为游泳区域,人们可以尽情地在区域内游泳、戏水。图为2021年6月17日在太阳岛泳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38年前的1985年5月,我来太阳岛的时候,给我的印象并非象郑绪岚演唱的歌曲那般美好。经过38年的不断建设,如今的太阳岛风光旖旎,气象万千,还真的达到了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的境界。图为2021年6月17日在太阳岛中心广场“花壇”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风景区将国外一些先进造景原素融进太阳岛风光建造之中,使现今的太阳岛既有西方园林风格,又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为太阳岛构成了一道道山湖相映、清泉飞瀑、荷香鱼跃的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内的天鹅湖,散养着黑天鹅、白天鹅、鸿雁、灰雁、绿头鸭等游禽数百只。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湖中游弋,还时常与游人互动,给游人增添了很大欢乐。图为2023年8月8日在太阳岛天鹅湖与黑天鹅互动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上有湖,湖上有阁,湖边有山,山上有亭,山湖相映,云影倒挂,景观秀丽,野趣浓郁,是避暑者的天堂,是野游、野浴、野餐者的乐园。图为2021年6月在太阳湖畔“听雨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碧水环绕,具有天然无饰的原野风光特色。春夏秋冬我都曾来过太阳岛,我深深感受到这里四季的景色:春季,山花烂漫,芳草萋萋;夏日,柳绿花红,香飘四溢;秋时,枫红柏绿,层林尽染;冬季,如絮雪花,银装素裹。一年四季都是风光的太阳岛,总是让我看不够!</p> <p class="ql-block">太阳岛风景区内的“水阁云天”景点,是1980年哈尔滨全市人民义务劳动挖出来的人工湖,名为“太阳湖”;挖出的土方堆集成山名为“太阳山”,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水阁云天”四个字。“水阁云天”是所有来太阳岛的游客打卡的必到之处。图为2021年6月在“水阁云天”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8日我再来“水阁云天”,给我的依旧是滿滿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水阁云天”景区以太阳湖为中心,共修建相互贯通了5个人工湖。湖上有姊妹桥、亭桥、白玉桥。湖边垂柳如丝、亭桥如画,形成“亭桥映柳”的秀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太阳湖面上的这尊不锈钢天鹅雕塑,是2019年为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由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的艺术顾问科瓦利丘克先生设计的。 “天鹅”雕塑构思精巧、寓意深刻,充分彰显了哈尔滨独特的文化内涵,既是中俄友谊的见证,又为城市增添了一处靓丽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太阳湖畔的太阳山,有三叠瀑布尤如清白的水帘半山垂挂,鸣溅之声遥遥可闻,这一景观就是“清泉飞瀑”。</p> <p class="ql-block">自然的美,原始的美,野性的美,是太阳岛风景区的一大特色。太阳岛保留了数块湿地景观,看似杂乱无章,却是原汁原味,给人以别样的亲切的感觉。图为2021年6月在太阳岛苇塘湿地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内,还有一座享誉中外的庙宇~极乐寺,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图为2021年6月18日在极乐寺山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极乐寺”始建于民国初期,典雅端庄,金碧辉煌,较好地保留了中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如今不仅是善男信女的膜拜之地,更是哈尔滨市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图为2021年6月在极乐寺庭院内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极乐寺院内的浮屠塔,是极乐寺的标志。浮屠,在佛教中,是佛塔层级的意思,七级浮屠是佛塔的最高等级。极乐寺的七级浮屠塔因战乱和“文革”被毁,于1989年重建。图为在七级浮屠塔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佳木斯市,</span>是中国陆地最东端的地级城市,位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2023年8月5日我再来佳木斯,在火车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三江汇聚佳木斯,丰厚的水资源成就了佳木斯为一座以绿色食品工业和轻工业为主的内陆口岸开放城市。图为1986年6月在佳木斯港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佳木斯段,江道顺畅、江面宽阔,佳木斯港理所当然地成为东北内河第二大港口。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佳木斯港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图为1985年11月在佳木斯港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5日在佳木斯客运码头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佳木斯市以美丽的松花江为依托,于1958年在江边兴建了松花江十里景观带。景观带兴建65年来,一直是佳木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图为2023年8月5日,在佳木斯松花江畔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十里景观带里,矗立着一座巍峨的纪念塔,是1959年佳木斯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和纪念抗洪胜利所建。纪念塔造型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图为1986年6月在纪念塔下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佳木斯庆祝建国十周年纪念塔,均由花岗岩精雕细刻所筑,塔身刻有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的“一览江天,大江东去”八个大字。纪念塔建成后,成为佳木斯市的标志和象征。图为2023年8月5日在佳木斯纪念塔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2023年8月5日在刻有前黑龙江省省长陈雷所题“一览江天,大江东去”纪念塔基座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五台山有座佛光寺,佳木斯市区也有座佛光寺,尽管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五台山的佛光寺无可比拟,但也是殿堂玻璃瓦封顶,殿内辉煌,佛像庄严,供台、佛龛雕有灵物瑞兽、狮鹿龙象,云纹水波,日月星辰。图为2023年8月5日在佳木斯市佛光寺山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佳木斯市的佛光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佳木斯市政府在源于1938年般若大佛寺基础上重新兴建的。佛光寺分属两个区域,山门前是休闲观光区:有莲花园,古式彩绘长廊和六座三层飞檐凉亭相对,其建筑也是精美绝伦。图为在飞檐凉亭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光区的中心是莲花池,池上纵跨拱形汉白玉石桥,池内泉水喷湧,五彩斑斓的多种观赏鱼自由游弋,一派怡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晚霞红大理石雕塑的“九龙壁”,雕刻精美、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晨钟暮鼓、朝晚课诵、梵呗梵音、讲经说法,这里是净化心灵,感化众生的道场之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抚远市,</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是黑龙江省辖的县级市,位于中国雄鸡版图鸡嘴最尖位置,人称东极,是每天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我对抚远趋之若鹜,神往已久,已过古稀之年的我于2023年8月6日来到抚远了却夙愿。图为在抚远火车站前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抚远,一个边陲魅力小城,这里是起点,路始于此,海通于此,江汇于此,界江,口岸、三江平原,特殊的地域特色,铸就了这里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神秘色彩的边陲小城。图为2023年8月6日在258号界桩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抚远小城北面是黑龙江,西面是乌苏里江,孩提时代就知道在很遥远的地方有条黑龙江;六十年代初听郭颂演唱《乌苏里船歌》,又知道了乌苏里江。想不到,有生之年竟然能与黑龙江、乌苏里江零距离接触,也算是圆了孩提时代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索性坐在黑龙江岸边,静观大江,汹湧澎湃、滚滚东去;听水,和谐自然、充满节奏和韵律,触景生情,诸多人生感叹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位于抚远市南山公园山顶的“东极阁”,是抚远市的最高点位,是抚远文化地标性建筑。登上“东极阁”,抚远小城尽收眼底。图为2023年8月7日于“东极阁”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东极阁”,仿唐木质阁楼,是抚远市“东”字特色旅游品牌之一,无论是观日岀,还是看日落,这里都是最佳之处。</p> <p class="ql-block">“东极阁”看日岀、观日落,是上帝视角,太阳的光辉毋庸置疑地染红了天边,染红了河流,美得几乎不真实,美得让人心生质疑!在这里,无论是太阳升起,还是太阳落下,总是让人感到心房震颤!</p> <p class="ql-block">抚远在黑龙江边建有滨江公园。夏季,姹紫嫣红的鲜花、奇草,和知青广场、花瓣广场、开江广场等建筑景观有机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图为在滨江公园栈道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盛产大马哈鱼等数十个品种的鱼类。丰厚的渔业资源,为抚远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展示鱼文化特色,抚远兴建了鱼博馆。图为在鱼博馆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抚远黑瞎子岛,位于中俄边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因岛上生活着众多黑熊而得名。黑瞎子岛本是中国领土,百年前被前苏联占领。2004年中俄确定边界时,黑瞎子岛一半划给俄罗斯,一半归还给中国。图为2023年8月6日在黑瞎子岛宝塔广场入口处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黑瞎子岛宝塔广场上,东极宝塔矗立在太极圆形图案中心,圆形图案直径171米,寓意黑瞎子岛回归了171平方公里的领土。</p> <p class="ql-block">东极宝塔周围建有60根青石盘龙浮雕柱,其中的56根代表中国56个民族,另外4根是设置在塔基四角的护塔雕柱。70根盘龙浮雕活龙活现,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回归后的黑瞎子岛,大部分处于尚未开发的原始自然状态。为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兴建了湿地公园,现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图为2023年8月6日在黑瞎子岛湿地公园入口桥廊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黑瞎子岛湿地公园,以水和湿地景观为主体,辟有2256米长的浮筒加木结构的漂浮式木栈道的游览线路。行走在漂浮栈道上,眼观花草繁茂、绿荫成排、蓝天白云、水天相映的绮丽自然风光,吸吮着清新的空气,无不让人感到格外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黑瞎子岛内生存着数十只野生黑熊。坐旅游景区提供的专车进入熊园时,一定会遭遇黑熊堵车、向游人索要食物的情况,憨态可拘,给游人带来欢乐。</p> <p class="ql-block">黑瞎子岛上建有宽阔的东极广场,又称太阳广场。广场主要以河口广场、华夏东极主体雕塑、东极地景、“民族魂”旗帜雕塑墙、“历史之墙”、“四极之墙”观旗广场等景观组成。图为在“东极广场”标志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心,矗立一座49米高的古篆体“东”字雕塑。“东”字寓意日出东方,它是黑瞎子岛的标志,更是祖国最东方的标志。每天,昂然屹立的巨型“东”字雕塑,将太阳的金晖揽进自己的怀抱中,紫气东来,光芒万丈。</p> <p class="ql-block">东极广场更具特色的,是它的舰船形状,而且在舰船顶端的国栏下面,就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黄蓝交融,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江边有第260号界碑,对面,就是俄罗斯远东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牡丹江市,</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是黑龙江省第三大地级城市,城市以松花江的支流牡丹江而得名。牡丹江~江水清澈,两岸风光秀丽,优美恬静,是中国最美的江河之一。沿江修建了滨江公园,有“十里画廊”之称。图为1992年6月在牡丹江畔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在牡丹江地区,“八女投江”的壮举妇孺皆知。1938年10月,8名抗联女兵与日军作战弹尽粮绝,她们宁死不降投江殉国。1984年牡丹江市政府在牡丹江岸边兴建了“八女投江英烈群雕”,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题写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 图为1992年6月在“八女投江雕像”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牡丹江水一路流向东南,注入火山口形成的高山堰塞湖,由于湖面平静如镜,故称“镜泊湖”。当今,“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图为1990年9月我在镜泊湖景区标牌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秀美的“镜泊湖”当之无愧的旅游、疗养、避暑胜地。无数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此避暑、观光。叶剑英元帅来镜泊湖,留下了“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赛江南”的著名诗句。图为在刻有叶剑英诗句的镜泊湖石崖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源于距今4800年前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而形成的一道玄武岩堰塞堤,因岩堤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及其支流,而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高山湖泊。图为1990年9月在“镜泊湖”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还真是平静如镜。坐在小船上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天,在绿水的映衬下变得高远、湛蓝;云,在青山的衬托下变得洁白、柔软。天,云,山,水,动,静,一种奇异的静态之美漫溢在脑海里;那种精致细腻、粗犷豪放并存的艺术美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在镜泊湖的小船上沉醉了……</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的北端,有一非常壮观的大瀑布,名为“吊水楼瀑布”。瀑布宽约70余米,水大时,宽达300余米。水声如雷,激流呼啸飞泻,水石相击,白流滔滔,水雾蒸腾出缤纷的彩虹。“吊水楼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玄武岩瀑布。</p> <p class="ql-block">1990年9月中旬我来“吊水楼瀑布”时,恰逢秋季干旱,没有见到“吊水楼瀑布”夏季那宏大的场面,却也雷声轰鸣,令人震撼。图为于“吊水楼瀑布”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由牡丹江市向东北前行,越过边境重镇密山,便是烟波浩渺的“兴凯湖”。兴凯湖,原为中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图为1985年10月来兴凯湖的留影。当时,兴凯湖尚未开发,还处于原始状态之中。</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中国一侧岸边,满是茂密的白桦原始树林。白桦~落叶乔木,火烧不死,生命力强,它是美与顽强的象征。图为1986年10在白桦林中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爱白桦树,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名为《白桦林的哨所》的电影、边防官兵守土戊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1985年9月,我专程来到中俄边境哨所,图为在哨所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登上近40米高的瞭望楼,体验戍边战士每天瞭望、观察边境动态的枯燥工作和单调生活,对戍边官兵敬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是中国边境口岸最多的省份之一,绥芬河口岸作为国际通商口岸已有近百年历史。建国后,绥芬河口岸被国家定为一类口岸,承担着大量的中苏、中俄贸易进出口运输和分拨任务。图为1993年5月在绥芬河口岸“国门”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出绥芬河口岸,身后便是中俄边界线了。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中苏双方军队在这里剑拔弩张。到九十年代,这里已经风平浪静了。图为在俄罗斯边防哨所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黑河市,</span>是黑龙江省最北端的地级城市,古称“瑷珲”。1969年观看中苏珍宝岛之战纪录片,我知道了黑河就是签署“中俄瑷珲条约”的地方。从此,黑河的名字便打在我的记忆中。2021年6月19日我来到黑河市,在火车站前的留影。 </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龙,故名黑龙江。在中国,“江”与“河”同一属性,黑色江水,也可称谓黑色河水,兴起在黑色河水岸边的城市称为黑河市便是顺理成章。图为2021年6月19日在黑河市的标志~黑龙雕塑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北疆重镇”巨幅石雕~黑河市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原为中国内河,仅次于长江、黄河,为第三大河流。清代,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黑龙江被划为中俄两国界河。尽管百余年来一直存有争议,但2004年,中国和俄罗斯最终还是签署、划清了以黑龙江为两国国界的协议。图为在黑河市黑龙江边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过去,我总以为黑龙江水是黑色的是传说而已。今天来到黑龙江边,江水果然是黑色的,翻滚的黑水奔腾向前,粗犷豪放,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中的一些原始小岛更是野味浓重,引人入胜。在黑河市黑龙江主航道中方一侧,有一座著名小岛~大黑河岛,风光旖旎、美如诗画,是天然的旅游风景区。图为在黑河市连接大黑河岛的步行桥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距黑河市区35公里的瑷珲镇,虽然还只是个乡村规模的小城,但因这里曾经发生的沙俄侵略者屠杀中国平民百姓的血案,并在这里签定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而让小城闻名世界。2021年6月19日我来到瑷珲,追寻16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段惨痛历史。图为在瑷珲历史陈列馆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瑷珲历史陈列馆,是黑河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陈列馆翔实展示了黑河从人类有始以来、特别是沙俄侵占黑龙江以来的发展和演变的全部过程。图为2021年6月19日在瑷珲历史陈列分馆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几经周折,在一处荒草地里找到了签署《瑷珲条约》的旧址,旧址上建立一座清政府黑龙江都统衙门官印残碑,就是这个残碑原印盖下去,相当三个黑龙江省面积的中国国土划给了沙俄。</span></p> <p class="ql-block">在瑷珲小镇不远处,就是波涛滚滚的黑龙江,江水见证了当年沙俄在江边制造的惨杀江东64屯村民的惨案。</p> <p class="ql-block">伫立黑龙江畔,凝望滚滚东去的黑龙江水,无限感慨湧上心头。黑龙江啊,虽然你有屈辱,但你仍是黑龙江人民的骄傲,因为你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人民的母亲河。是你滋润、肥沃了东北广袤的原野,让人捏把泥土都冒油,插双筷子也发芽;你养育了东北的儿女,东北儿女们世世代代不会把你忘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记录一段往事,留给永久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编辑:邹明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歌曲《我的故乡~黑龙江》演唱:佚名</span></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24日21点30分完稿。</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2日21点再稿补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邹明珠,高级政工师,从1978年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先后任企业宣传干事、沈阳军区工厂局新闻干事、报道组长,沈阳军区《东北军企报》总编辑、省、市记者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辽宁省市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两千余篇,《黑土地上一杆旗》、《北大荒的风骨》等数十件被评为全国好新闻奖。参与老山前线、福建台海宣传,两次荣立总政治部授予的三等军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