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万里自驾摄影之再访水墨疆山

老牛

水墨疆山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站。<div> 再次深情造访水墨疆山这个拍摄点是应了老邮差特别要求,也是我们六人摄影团队的共同愿望。去年10月份的拍摄给我们留下的深刻的记忆,我们的作品也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这次水墨疆山再拍摄,我们想穿越无人区,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不一样的水墨画般的大美。<br> 水墨疆山是柴达木盆地赛什腾山脉最西北端的一块严重风化区域,也叫小赛什腾山。黑色、青褐色为主夹杂有红色的变质岩丘陵山地风化成棱角凌厉的小碎石块,与周围雅丹地貌吹过来的黄色细砂粘土混合,在沙尘暴的作用下,表面轻质细粒的黄砂粘土被吹走,部分裸露出深色的风化变质岩碎颗粒。由于地貌不同,深色和浅色的搭配组合也不同,远观就像一幅幅水墨山水画,尤其像具有收藏价值的宋代青绿山水。水墨疆山分成东西两部分,中间山势较低稍微平坦区域被一道风电的高压输电铁塔和旁边不知何时人工挖就的沟梁分割。西边区域靠近公路,有较多的车辙,估计去的人不少,而东部区域由于沟较深、梁较高,找不到适当的地点和越野性能较好的车辆的话,是很难穿过的,故此西部区域的车辙较少,未知的风险较多,当然景色也一定更美。<div> 用三天时间,从西部进入,穿越东部,由北部出来,借此寻找自然山水大美,是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br></div></div> 西部区域我们在去年9月底探索过,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两个山间“小盆地”,我们将其称为“海子”。小盆地中央地势较低,稍微平坦,在大风的呼啸下,雨水的冲击下,四周山峰漆黑凌厉高耸,中部黑碎石和黄砂土间或分布,中央大量粘土聚集区形成黄色湖底。远观盆地,山峰挺拔的奇峻、砂石粘土组合的柔美、湖底大片干涸粘土的平静,再配以远方阿尔金山顶的雪峰,组成了典型的微缩中华山水画卷。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截取每一部分,或横或竖,都是自然绘画珍品。在这个区域,我们的兴奋与去年一样,我们的快门声比去年响的更频。 东部区域除了具有西部的水墨特点外,还增加了深浅不一的红色调,浅红、粉红、绛红,与自然风化的白色岩石一起,在黑白的基础上铺就了大片的彩色,具有山水画的另一番味道。这幅山水长卷由原地山体风化而成的红与黑,以及远处雅丹风蚀砂土搬运而来的黄,组成了长卷的“面”,一座形似金字塔和另一座形似扇贝壳的高大红色原石山峰形成了“点”,点面在不同地点、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光线下的各种组合,造就了东部区域变幻莫测的彩色山水。这片区域我们去年造访时小住,不曾精雕细刻,这次我们用了整整一个白天和另一个早晨的时间段,细细揣摩,不断构想,拍到了大量精彩的画面,有山峰砂石本身色彩构成的彩色山水,有蓝调背景一点红光帐篷的冷调山水,有一拱银河横跨水墨疆山的夜色山水,有霞光满天对比分明的彩霞山水,更有三个太阳映照大地的日晕奇异山水。在我的阅历范围里,这些水墨疆山画面还没有在网络上出现过。我们这次作品的推出,尤其是弟子众多的老邮差作品的推出,将会在摄影界再次刮起水墨疆山的旋风。 水墨疆山的北面主要是面朝苏干湖的未风化山峰,从公路上远观尚可,近看尤其是与西区和东区相比,就逊色多了。经历过水墨疆山东西两个主要区域动人心魄陶冶的我们,对于北区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激情,只是在西北角拍了几组风车和山地组合的接片。 几天水墨疆山的再拍摄,我们对这片未开发的摄影绝佳处女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绝妙的体验,更动人的作品。无人区的艰苦是自然的,无须描述。水墨疆山的震撼是肯定的,时间很快就可以证明。<div> 大美,水墨疆山!绝美,水墨疆山!<br></div><div>——————————————————————————— </div><h5> 回来以后听说,冷湖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水墨疆山的原始风貌,已经在6月份封闭了进山的所有路口。擅自闯入,罚款数额非常吓人。看来,我们的片子有保存价值了,哈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