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世界奇景之旅

林小玲

<h5><b>  自2011年至今,我游览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瑞士,英国,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以色列,希腊,格鲁吉亚等35个国家,走过无数个城市与小镇,或许这在人生的征途中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每当我与他人分享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时,就会感受到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是那么的美好,即便有那么一刻,它会让你措手不及,会让你狼狈不堪,但这些不正是在旅途中值得回忆的片段吗?</b></h5><h5><b> 在旅行途中见过无数的世界奇观,奇景,它让我为之欣喜若狂,让我为大自然如此美妙的景色所折服。</b></h5><h5><b> 自然在动静之间积聚的魅力是我们永远阅读不完的华美书卷。山崩地裂的磅礴气势使人兴叹,青山绿水的钟灵毓秀也令人感叹造化的神奇。 </b></h5> <h5><b>海峡零接触—<font color="#ed2308">米佛峡湾</font></b><br><br></h5><h5><b> 新西兰南岛的米佛峡湾,形成于冰河时期,以峭壁、冰川、瀑布等自然美景闻名于世,曾被英国作家吉普林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b><b style="color: inherit;"> 行车在被人称为全世界风景最好的高地公路之一,沿途欣赏“世界八大奇景”的米佛峡湾国家公园经埃格林顿山谷、镜湖、诺布斯平原、荷马隧道...无论是薄雾缭绕的起伏山峦还是路上的森林、浅河和草甸都是值得你驻足的理由,这里的美景,相机只能记录它十分之一的美。</b></h5><h5> <b>2011年8月18日清晨,我们从蒂阿瑙小镇出发前往米佛峡湾,这天的天气出奇的好,阳光明媚,雪山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妖娆,一路上景色真的是美醉了!</b></h5> <h5><b>世界七大地质摄影奇观—<font color="#ed2308">羚羊谷</font></b></h5> <h5><br></h5><h5><b> 羚羊峡谷位于美国西部佩吉东南方不远处,属于纳瓦霍印第安保护区,处在常年干涸的河道中,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峡谷,上羚羊谷从空中俯瞰,就如同流水在岩沙石中冲击出的细沟,下羚羊谷则在脚下地缝之中隐藏,十分神秘,当阳光照射在两段幽深宁静的峡谷时,光影的舞动便在这里释放不断变化的魅力景色,成为了全世界旅游爱好者的天堂。</b></h5><h5><b> 2015年9月4日,我们到访下羚羊峡谷,那天老天爷非常帮忙,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参观时间安排在正午,能够欣赏到最佳美景 。</b></h5><h5> <b>进入景点时,我们为人间有如此神奇的美景而感到震惊,在不同角度的阳光照射下,洞内沙土的颜色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更神奇的是当照相机用不同的倾斜角度拍照时,金黄色的沙土会拍出五颜六色的沙土色来。美的让人窒息!!<br></b></h5> <h5><b>西部片取景地——<font color="#ed2308">纪念碑谷</font></b></h5> <h5><br></h5><h5></h5><h5><b> 纪念碑谷是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一处由砂岩形成的巨型孤峰区域,位于亚利桑那州与犹他州的交界处。此区域砂岩岩石是经过上百万年的风噬和雨水冲刷而形成的。漫漫的红沙越过了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两州的边界,将该地区淹没在了一片洪荒静寂的沙原之中。到处都是猩红的平顶山丘和怪异的砂岩石塔。与此同时,日光照在砂岩塔上,折射出变化万千,引人迷醉的光晕,砂岩塔背后是阳光照射下的一道道长长的背影,形成了一幅迷人的原始画卷。这里是西部片导演最爱的取景地,也因为太多经典的电影场景,使得这里几乎成了美国西部的代名词。从《回到未来》到《阿甘正传》,还有《变形金刚4》,再到最近的《死在西部的一百种方式》</b><b style="color: inherit;"> </b></h5><h5><b> 2015年9月5日下午,我们租了一部吉普卡车,花一个多小时时间 穿梭在纪念碑谷里,这里全长17英里,完完全全的土路,一点都没有修葺。所以一路飞沙走石。</b></h5><h5><b> 之前无论看过多少遍照片,当梦寐以求的场景真切地出现在眼前时,这感觉都是无法比拟的。山谷里三座孤零零的红色巨石,仿佛三个末日英雄,高傲地站在那里。当这场在脑海里预演过无数遍的太阳,巨石和光影的大戏最终上演时,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b></h5> <h5><b>世界上最壮观的国家公园—<font color="#ed2308">黄石公园</font></b></h5> <h5><b>  大美黄石,久仰多年…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终得一见……,黄石很多地方十月就关了……,九月的黄石早上已经有零度……,五月的黄石可以漫天飞雪……。<br></b><b> 2015年9月6日早晨,旅行车带我们前往黄石公园,果然一股寒气逼人,我们把带来的所有厚衣服全部穿上,进入公园后,只见一条条热河冒着腾腾蒸汽,间歇热泉在冷气中逐个喷发,整个黄石占地硕大,横跨三州,Wyoming,Idaho,Montana,黄石内的路呈硕大的一个阿拉伯数字8,蜿蜒五百多公里,所以要走遍黄石看尽所有美景且少走回头路,最快要2-3天,要真正感受黄石则要进去住个2周才是……黄石的内容太多了…… 。只能挑黄石公园“独一无二”的景色——“地热”饱饱眼福了。<br></b><b> 来到黄石公园可以看到地热的所有形式--温泉,沸泉,热河,蒸汽,热潭,间歇泉,泥浆泉,热孔,热田……一园看尽……,地热的流出物带有大量的矿物质,日积月累就形成矿物质极高的水流,而各种矿物质的沉淀,留在了地面,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在黄石公园看到的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色。</b></h5> <h5><b><font color="#ed2308">伊瓜苏河水的绝唱</font></b></h5> <h5><b>  伊瓜苏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位于阿根廷与巴西边界上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合流点上游23千米处,为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平均落差75米。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b></h5><h5><b> 2013年12月,当见到伊瓜苏大瀑布时,我的思维顿时停滞了,真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见到它的第一感觉,它远远超过我的想象</b><b style="color: inherit;">。</b></h5><h5><b> 进入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高高挂起的白色巨浪,条条翻滚,直冲而下, 不由得让人想起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赞美庐山瀑布壮景的诗句。 更让人震惊的是伊瓜苏瀑布之宏伟壮观的程度,瀑布群是由275股瀑布组成, 洪水期瀑布宽三四千米,被河心岩岛分隔成三大组,落差60米到82米。 </b></h5> <h5><b><font color="#ed2308">穿越-麦哲伦海峡</font></b></h5> <h5><b>  2013年12月18日下午5点,我们踏上南美之旅中最期盼的行程——沿达尔文的足迹穿越“麦哲伦海峡”。</b><b><br></b><b> 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和火地岛、克拉伦斯岛、圣伊内斯岛之间。由地壳断裂下陷而成,长约563km,宽3.3~32km,海峡内寒冷多雾,并多有大风暴,是世界上风浪最猛烈的水域之一。巴拿马运河通航前,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1520年为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先通过,因此而得名。东连大西洋,西通太平洋,东西长580千米,南北宽3.3~33千米。海峡被中部的弗罗厄得角分成东西两段。西段海峡曲折狭窄,入口处宽度 48千米,最窄处仅 3.3 千米,水较深,最深处达1170米。两侧岩岸陡峭、高耸入云,每到冬季,巨大冰川悬挂在岩壁上,景象十分壮观,每逢崩落的冰块掉入海中,会发出雷鸣般巨响并威胁船只航行。东段开阔水浅,主航道最浅处只有20米,海峡处于南纬50多度的西风带,强劲而饱含水气的西风不仅给海峡地区带来低温、多雨和浓雾,而且造成大风、急浪,是世界闻名的猛烈风浪海峡。</b></h5><h5><b> 我们是乘“<font color="#ed2308">Stella南极光游轮”</font> 穿越“麦哲伦海峡”, 航线行驶于“乌斯怀亚——彭塔阿雷纳斯”之间,是“麦哲伦海峡”中的一段,我们将享受到美丽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接触奇特的野生动物。并有机会体验真实的探险旅行。<br></b><b> 此次穿越“麦哲伦海峡”探险线路是:从乌斯怀亚出发,游轮首先通过麦哲伦海峡的贝格尔号通道,探索世界上最惊人的荒野地区之一的巴塔哥尼亚南部,包括火地岛群岛;再通过穆雷通道和拿骚湾到<font color="#ed2308">合恩角</font>国家公园;然后在Wulaia湾上岸,穿越麦哲伦森林;继续前往Aguila冰川,观看大自然力量塑造的壮观风景; 最后将在马格达莱纳河岛上岸,观看巨大的,殖民地的麦哲伦企鹅。</b></h5> <h5>  <font color="#ed2308">  </font><b><font color="#ed2308">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线——合恩角,</font>是穿越麦哲伦海峡途径之处,是智利南部合恩岛上的陡峭岬角,位于南美洲最南端,以1616年绕过此角的荷兰航海家斯豪滕的出生地霍恩命名。合恩角洋面波涛汹涌,航行危险。终年强风不断,气候寒冷。合恩角处在火地岛的南端,在南极大陆未被发现以前,这里被看作是世界陆地的最南端。合恩角离南极洲很近,捕鲸的活动曾是这一带的重要事业。在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以前,这里是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航行的必经之路。现在经过巴拿马运河比绕道合恩角缩短了1万多公里的航程,但是船只通过运河不仅受到吨位限制,而且要等待开启船闸,费时间太多,所以“人工海峡”还不能完全代替天然海峡的作用。<br> 12月19日9点左右,“Stella南极光号”已经到达了传奇的“合恩角”国家公园,这条重要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导航路线,被称为“地球的终结”。此公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br> 今天,游轮上的所有旅客都将登上神秘的“合恩角”国家公园岛,大家都非常兴奋地穿上了救生衣,排好队,每12人一组,乘坐装备精良的星座船出发,进行登岛。<br> “合恩角”国家公园,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一块纪念碑——由两块铁板设计后切割而成,两块铁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了一只飞翔于蓝天的信天翁的轮廓;一座矮矮的灯塔,灯塔上的一位智利海军军官一脸的苦相,因为他在这里工作一年才能轮到换岗,而他颇有耐心的妻子在客厅向游客出售旅游纪念品</b></h5> <h5><b>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font color="#ed2308">希腊的奥林匹亚村</font></b></h5><h5><b><br></b><b> 希腊的奥林匹亚村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皮尔戈斯的东面、阿尔费夫斯河与克拉泽夫斯河的汇流处,距雅典约370公里。这里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运动场。</b></h5><h5><b> 2014年10月,我们有幸到此一游。</b></h5> <h5><b>意大利卡布里岛的<font color="#ed2308">蓝洞</font></b></h5> <h5><b>  布里岛位于地中海,是集观光、休闲于一身的度假胜地。在卡布里岛陡峭的海岸边,布满了许多个海洞,其中最引人入胜又名闻遐迩的一处,则非蓝洞(Grotta Azzurra)莫属。</b></h5><h5><b> 蓝洞洞口直径只有约1m宽,据说这个洞穴是在1826年时,由两名德国作家及画家发现的,但经后人研究得知,洞穴早于西元30年左右的罗马时代便已存在。当时的皇帝Tiberius曾在此建造码头,并附设一座奉祀水仙女的圣殿。腐蚀洞长约60公尺、宽25公尺、高约14公尺、水深达22公尺。洞内这道神秘蓝光的形成,事实上是因为阳光穿过位于入口下方的海底洞口,由于海水会吸收红光而使得只有蓝光能通过海水,进而折射在洞内的水面上,才有了这条美丽的蓝丝绢。<br></b><b> 由于位于悬崖下的蓝洞洞口非常小,进出只能容纳4人的小船且以平躺姿势。洞口的顶部有一条铁链,船夫根据经验,在两个浪头之间,用力一拉,全船人躺在船舱里,就这么被海浪送进去。阳光由洞口射入,海水再反射到岩壁上,整个洞内就是一片神秘的蓝色。</b><b style="color: inherit;">进入蓝洞,眼前只剩一抹深邃的蓝</b><br><b> 2014年10月7日,晴空万里,我们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蓝洞,尽管在洞内仅呆了十几分钟,看到如此</b><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美丽的蓝丝绢,让人欣喜若狂!</b></span></h5><h5><b> 蓝洞每年的开放时间大约是4月到10月这半年。这200来天里也不是每天都可以参观,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晴天,阳光必须充足,这是蓝洞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阴雨天或者云厚都不行;第二,风平浪静,浪高不能高过40公分,因为洞口很小,离水面也就大半米,所以风浪大的话洞口会被封住,无法进入。</b></h5> <h5><b>世界最陡峭的齿轮铁路—瑞士<font color="#ed2308">皮拉图斯山铁路</font></b></h5> <h5><b>  皮拉图斯山铁路,</b><b style="color: inherit;">火车在轨道上运行时,几乎一半车身是悬空状态,分分钟要掉下来的感觉,在坡度近50度的几千米高的山地上行驶,连车厢内的座位都是倾斜设计,当年工程师提出建造计划时,大家都以为他疯了!但是事实证明,皮拉图斯山铁路的安全指数几乎是创纪录的。</b><b style="color: inherit;">坐在火车上,穿行在世界上最陡峭的铁路上不仅是一种刺激的体验,更可以沿途欣赏到皮拉图斯山的美景。皮拉图斯山是卢塞恩的圣山,传说山缝里有龙出没。乘坐山壁齿轮铁道列车到达山顶,沿途能欣赏到高山植被的变化、险峻的山峰,偶尔还能看见山间觅食的羚羊,在山顶可以远眺阿尔卑山。这种体验实在太美妙了。</b></h5><h5><b> 2017年6月22日,我们乘此列车登上了皮拉图斯山。</b></h5> <h5><b>世界文化遗产—<font color="#ed2308">白川乡</font></b></h5> <h5>  <b>白川乡位于日本岐阜县西北部白山山麓,是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河川流经的安静山村。那里“合掌造”(茅草的人字形木屋顶)式的民宅有114栋连成一片,1995 年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br></b><b> 白川乡野外博物馆的“合掌造民家园”里,将 27 栋在白川乡各地使用过的“合掌造”房屋移建、保存在这里。园内还按古代农村的模样,建有寺庙、水车小屋、烧炭小屋、马厩等建筑。其中有染色、机织等传统工艺的表演,游人在这里还能亲自体验一下荞麦面道场,也可以体验日本荞麦面的打制方法。</b></h5><h5><b> 合掌村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沿袭并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乡土文化保护措施,如今这里被称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b></h5><h5> <b>2019年4月15日,亲眼目睹了日本这原汁原味的美丽乡村,感叹世界真是太奇妙了!!</b></h5> <h5><b>日本最后的秘境—<font color="#ed2308">雪墙奇景</font></b></h5> <h5><b>  日本“立山黑布”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豪雪地区之一,积雪量平均约有7米高。积雪量最高的时候能达到20米,相当于十层楼高。人们可以在这令人惊叹的雪壁中漫步500米。“立山黑部”每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春天的开山活动,在经过一个冬天的封山后,4月中旬开始,从雪地中辟出的车道,像雪地版的摩西分海,十几二十米高的雪墙,非常壮观,人身处其中,可以亲自触摸到雪墙如极地般的冰壁以及感受到抬头仅见一线蓝天的震撼之感,人仿佛身处一片白色奇境中,是一生中不可错过的体验。 这样的雪墙奇观,一直持续到六月底。</b></h5><h5><b> 2019年4月16日是“立山黑部”开山的第二天,雪墙的高度是十六米,天气晴朗,当高原巴士载我们”开进十几米高的“雪墙”中时,“雪墙奇观”让我们完全惊呆了,太神奇了!此时气温是零下4度左右,可是兴奋的“神经”完全没有了寒冷的感觉,只有兴奋和惊奇。</b></h5> <h5><b>世界上最奇怪的房子:<font color="#ed2308">波兰索波特“歪”房子</font></b></h5> <h5><b>  扭曲的房子位于波兰索波特市(Sopot),是一家生意兴隆的购物中心的附属建筑,已成为当地著名旅游景点。它建于2004年,楼身呈扭曲的褶皱形,就像一栋喝醉酒后醉态可掬的卡通房子。房子的用色是夸张而鲜明,夺目的蔚蓝、跳跃的鲜绿、暖暖的浅黄……五颜六色的玻璃及各种装饰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于房子的外观如此俏皮奇特,索柏市市长杰克。简奴斯基于是将其命名为“扭曲的房子”</b></h5> <h5><b>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堂——<font color="#ed2308">“木桶教堂”</font></b></h5> <h5><b>  赫尔辛基有一座非常独特的教堂,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堂——“木桶教堂”木桶教堂实际是赫尔辛基的静默教堂。这座类似于园碗装的教堂看上去很不像教堂,造型奇特,让人一眼就看到它,想进去一探究竟。一推开门入内,马上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室内除了座椅、圣坛等基本设施外,没有其他繁复的器物和装饰,一目了然,简答明了。静坐于其中,浅色的木质内墙有一种向上无限延伸的感觉,是在闹市中给人宁静和思考的地方。</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