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在父亲节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父亲离开我们已十八个年头,在这十八年中,对父亲的思念日渐浓烈。</p><p class="ql-block">父亲在世时常常会大病一场,听母亲讲父亲的病是过生活关的时候落下的病根。</p><p class="ql-block">父亲在还未满十八岁成人的年龄,家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六零年的生活关,国事家事,在这一年同时上演。祖父因急性肠梗阻去世,给只有十七岁的父母撂下了年迈的高祖父母和不懂事的只有三岁和五岁的两位叔父。食不饱腹的生活雪上加霜。母亲那时也正值花季妙龄,外爷家读私塾长大的母亲由于远去兰州甘农校就读,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父亲。一同奔赴远离家乡的兰州市继续深造。</p><p class="ql-block">谁只命运常常捉弄人。和父母开了天大的玩笑。父母婚后半年,国家三年饥荒,和勒紧裤带还债的外因,加上祖父的突然离世,使憧憬美好未来的父母,一下子跌进了冰洞。四面楚歌,暗无天日的生活现状, 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无法解决那里还有什么未来可言?</p><p class="ql-block">拖家带口食不饱腹, 衣不遮体的生活现状,父亲最后决定放弃了大学学习的机会,和母亲双双回到老家过起了赡养年事已高的高祖父母和抚养年幼无知的两位叔父的生活,从此,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苦难不堪的家。</p><p class="ql-block">高祖父母在古稀之年失去唯一的爱子,晚年丧子的打击,使他们常常以泪洗面。高祖母忧郁成疾,疯疯癫癫,常常离家出走,寻找她儿子成了她每天的活计,而母亲便每天跟着她,生怕她有啥闪失。但还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她又走出家门,门外山高路险,高祖母没能逃过悲惨命运的摆布,这一次动用了全村里的人,第二天才找到她。不久之后高祖父身患重疾,上气难接下气,母亲整天扶起扶睡,而父亲整天想尽一切办法为家中六口人的正常生活奔波,为高祖父母寻医问药。父母亲6双双辍学回家,也没能使年事已高的高祖父母安享晚年,父亲四处求医问药,也没能挽救高祖父母悲惨的晚年命运。而避免饥馑便成了那些年的奢望,养家糊口为当时头等大事。在后来的几年中,我们姊妹相继出生,渐渐长大,生活拮据变成了常态。</p><p class="ql-block">在我记事起,父母总是晚睡早起做家务。父亲白天出诊为患者治病,夜晚和母亲一起做家务。做木镰架子,木插头,跳绳车子拿到集市卖掉,再买回日常用品和我们的学习用具。父亲除了治病救人做郎中,还学会了做木工活,电焊活儿,织毛衣,还常常会把姐姐和我的头发扎成羊角小辫儿,晚上和母亲一个人打绳子,一个人做针线活儿,纳鞋子,做衣服。</p><p class="ql-block">父亲利用休息时间给我家开垦了一块菜地, 种植了豆角,黄瓜,葫芦,白菜,萝卜,土豆,还整理了一小块围上围栏,栽上各种花卉。一年四季,我家小院子总有花香扑鼻,诱人可沁。至于海棠,核桃和山桃是不起眼的水果,最起眼的要数那晶莹透剔的葡萄了。父亲搭起了足足丈把见方的葡萄架,下面挂满了一串一串的葡萄。快成熟的季节,葡萄架下红的,绿的,白里透亮的,毛绒绒的外表下是香甜可口的果肉,几十年后的现在回想起来那还真叫美味,每当想起那时的感觉口水直流,久久难忘。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相会,就是我们儿时父母讲给我们的故事之一。记得我小时候常常盼着七月初七夜晚的来临。因为每年我都听不到牛郎织女究竟说了什么。而姐姐哥哥总会用神秘的表情告诉我,他们都听到了。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听力和智商。但我那时从来都没敢冒然去问过父母,究竟牛郎织女约会了吗?他们在说什么?</p><p class="ql-block">满院子散发的玫瑰花香和母亲亲手酿造的玫瑰酒,便是我家端午节待客的上品。和着母亲两三个通霄,为我们姊妹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荷包,拴在手腕,脚腕,脖子上母亲用各种颜色的花线拧成的花花绳,涂在额头上,耳朵周围的雄黄,吃着母亲为我们煮好的自家的鸡产的鸡蛋和菜园子里新鲜的蔬菜,诸如豆角、葫芦、黄瓜,菠菜,韭菜,萝卜,辣椒,土豆等等做成的美味佳肴,变成了我们不同于村子里其他孩子的骄傲。</p><p class="ql-block">我渐渐长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气弥漫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家里唯一的生活补贴品是一只奶羊,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了。奶羊充公后进入生产队的羊圈,父亲蹲在自己亲手嫁接的桃、李、杏三种果子齐一树的树下,看不同时期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嘴里猛猛的抽着旱烟,一声不肯。第二天,东方刚刚开始泛白,父亲便翻过两三座大山,踏上了去市里的行程。过了一两天,父亲扛着半袋麦子回家了。可谁也没想到父亲这一出行,是去市上医院卖掉了他本来虚弱的身体里的血液,换回了一家人的救命口粮。</p><p class="ql-block">记不清过了多久,父亲大病一场,是在院子里晕倒的。母亲慌乱中喊来了姐姐和哥哥,姐姐和哥哥分头去了乡卫生院请大夫、请叔父过来。家里乱成一团,站在崖头上,我望眼欲穿,泪如泉涌,二三百米的距离是我感觉好像经过了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我害怕父亲永远醒不来。</p><p class="ql-block">经过抢救,父亲苏醒了,脸色苍白。我长大后才知道父亲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引发的低血糖,低血压。他一米八六的高大身材,为了让我们姊妹吃饱肚子,常常挨饿,连续工作,把身体给拖垮了。等知道这一切时,我已成家。原来我们姊妹的成长是父辈用献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的成长环境是在一个幸福美满,父母知书达理,宽厚仁慈的家庭中长大的。</p><p class="ql-block">尽管生活过的那么艰辛,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孩子大都没上学,有个别上学的也是男孩子大多上个小学就开始担负家庭重担了,女孩上学就是一种奢望,而我们姊妹七人中,只有大姐由于我小时没人带,大姐带我上学时被同学欺负而辍学了,就这父亲领她去了几回学校,没办法也成了我们家生产对里劳动的主力军。</p><p class="ql-block">父亲常常身体不好,可总是忙,没有腾出时间,为自己放松过一阵子。</p><p class="ql-block">在我记事起,我的家比乡卫生院要拥挤。我们家在乡卫生院的邪对面。远道慕名而来的患者,父亲嘱咐母亲给做顿饭吃,叫病人不要饿肚子,有时给自己家准备的饭菜常常是病人的美食,而父母随便凑合着吃。没钱人生病了,只要来看,父亲会第一时间把药取好,遇上极重的患者,父亲亲自把药熬好,看着他服下,有的人病重不能前来就医,遇上家属来请,不管狂风暴雨的盛夏,还是天寒地冻的半夜三更,父亲一定是有求必应。他常常自己骑上自行车,再远点时,家庭条件好的人会用车来接父亲去,在当时都是稀罕的事儿。父亲在所有人的一切需求下,他只收取药费,没有额外收取病人吃饭和熬药的一切费用。</p><p class="ql-block">在为患者治病以输液为主要手段的过去数年中,所有医疗机构大兴输液风气,他们挣的钵满棚满,只有父亲不会随便给病人输液。他说输液是挣钱的捷径,不治病还损坏血管,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父亲从来都是以先祖的教戒和治病救人原则为病人解除痛苦。</p><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后,从母亲口中才知父亲上中医学院时,第一年入学学的是与专业无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先学做人,后学行医,是当时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素质差的学生学校会勒令退学。</p><p class="ql-block">父亲留着祖父在兰州中医学院讲针灸甲乙经的一切记录,家里墙上挂着人体解剖挂图,有时间就去研究人体结构,经脉走向,从病源上为患者解除痛苦。祖父的言行影响了父亲,更影响了整个家族。</p><p class="ql-block">父亲零三年离开了我们,他走时刚过了六十岁生日,尽管我结婚生子,忙着过日子,但婚后上有老下有小,无法抽身前去服侍她老人家。我每次都是急匆匆的去,过上两三天又慌慌张张的回家,因为公婆年纪大了,父亲在最困难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他也会叫我回家,生怕婆家老人不方便,叫女儿在婆家有尊严地生活。这一切在父亲去世后都成了我长久的遗憾和心头抹不掉的痛。</p><p class="ql-block">后来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父亲除了留给家里包罗万象的医学书籍和父亲自己整理出来的辨证论治的病理经过,用药用量,还有父亲留在家中厚厚两摞的欠费处方。</p><p class="ql-block">父亲在世时,我常常听到他给别人讲病,望闻问切诊是中医治病的必要过程,少一步就会出现差错,再加上气候的四季八节变化,诊疗过程非同小可。受父亲治疗的病人很少出现并发症或引发其他器官的病变。</p><p class="ql-block">父亲常常讲中国医学博大精深,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傲慢,抓住病人的发病根源和气候特点,刨根究底才能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就算一个在常人看来简单的感冒如果长期不好,且不可马虎大意,而急性发作的感冒,父亲总要寻找病因。他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病因,他询问病人最近几天的饮食过程,作息时间,食物的种类和搭配,会给出恰到好处的结论。遇上疑难杂症,和没有明显区域疼痛的急性病症,没有仪器检测,父亲会准确的给出答案,有一套他自己总结的病变过程和治疗流程,而且,会因人而异,而这些父亲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解释人体的病变过程,治疗流程,至于脱臼和骨杆的骨折部分,父亲得心应手治后无后遗症,他的柳枝接枝法,母亲常会搭把手。现在人的三高、糖尿病晚期、急慢性肠胃功能病变、妇女的经期感冒,老人的中风偏瘫,小孩的各种不舒,至于祖父当年春节回家后所得的急性肠梗阻没人医治,这些在父亲手下都是轻车熟路,每次一剂不起眼的六、七味中草药,都会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去世后的祭奠之日,便成了方园 父老乡亲含泪道别的离别仪式。</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不知从哪里涌来的人群,把偌大的农家小院围得水泄不通,哭声一片。从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入葬,人们久久不肯离去。</p><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对家人的牵挂和他未满的心愿,永远定格在2003年10月22日午夜。</p><p class="ql-block">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乡里乡亲陪父亲远去的老人越来越多,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年轻人也渐渐长大,男孩娶妻生子,女孩远嫁他方,日复一年,年复一年,似乎时间的流逝会淡化对远去的亲人的思念,可事实事实并非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有增无减,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父亲是我前方的一盏明亮的灯塔。梦中父亲的影子渐渐高大,有一天晚上,我梦见父亲风尘仆仆地回到家,带上他年轻时五台山师父给结缘的玛瑙石念珠匆匆离去了。</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我的孩子们渐渐长大,远去他乡,对父亲的一切行持也慢慢清晰起来,渐渐弯曲的背影和对我的言传身教、对待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患者以至亲朋好友,父亲在世时的往事常常浮现眼前,而这支笔墨和纸砚成就了我对父亲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点滴记忆,记录着父亲过去辛酸生活中苦中作乐的生活情趣,勤勤恳恳,舍己为人,不谋私利 的一件件往事,这些都成了我生命中美妙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原来我们姊妹的成长史是父母用心酸和泪水以及不惜一切的努力换来的,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蕴藏着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对我们姊妹们不惜一切的付出,也蕴含着父母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我似乎从无所适从中猛醒,父母亲一生走过的路没有那段是平坦的。我们姊妹们的梦想和未来原来是父母亲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而成就的。作为您的女儿我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如果有来生我愿再做您的女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